中国冠心病人数众多,且常常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会加速疾病的进展,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且这类患者病情往往更加复杂,管理难度也大大增加。
在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桢玥教授就“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的全方位管理新思路”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给我们提供了糖心共管的新思路。本文汇总其重点内容,以飨读者。
现状堪忧,早期筛查和干预刻不容缓
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通常发病年龄更早,且起病隐匿,发生血管病变的部位更广泛,病情更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更高。这可能与糖脂代谢紊乱协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形成,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累积暴露促进斑块的形成和进展有关。由此可见,对高危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刻不容缓。
斑块早筛
《202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推荐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测方法[如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CT造影、血管内超声和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等],以检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管理重点转向亚临床阶段的早期干预。
血糖早筛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23年发布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建议采用空腹血糖和/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筛查;建议在初次就诊时评估所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糖状况。
此外,中国《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24)》同样提出应对所有冠心病患者进行2型糖尿病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筛查指标建议首选空腹血糖和HbA1c,如二者还不能确诊,则考虑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早诊断
《2024ESC慢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指南推荐结合疑似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体情况,推荐采用无创性检査,如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计算机断层扫描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等,或侵袭性检查如冠脉造影协助冠心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
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可实现多重获益:早期干预LDL-C等危险因素可以使斑块稳定甚或消褪,LDL-C每降低1.0mmol/L,可显著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18%;对血糖等其他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均可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
“降脂+控糖”,双管齐下优化管理
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核心是糖脂综合管理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长期预后。
降脂目标及药物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推荐糖尿病合并ASCVD患者的LDL-C应小于1.4mmol/L。各大指南一致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冠心病伴/不伴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脂药物。其中,瑞舒伐他汀可实现高效降脂(10mg瑞舒伐他汀可降低LDL-C达45.8%),且能稳定斑块,降低ASCVD风险。此外,天然调脂药物也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冠心病事件风险51%。
控糖目标及药物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24)》推荐:
在药物选择方面,各大指南推荐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优选降糖药。
小结
冠心病人群庞大,且常常合并糖尿病,斑块负荷和ASCVD风险倍增,亟需有效管理。糖脂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程的起始和进展,对高危患者需尽早进行筛查、诊断和干预。管理措施上,可采用如瑞舒伐他汀+SGLT2抑制剂等策略进行联合降脂和控糖,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专家简介
陈桢玥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博士
欢迎投稿:学术成果、前沿进展、临床干货等主题均可,。
参考资料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中国循坏杂志,2024,39(07):625-660.
[2]HanK,etal.AnnMed.2024Dec;56(1):2419546.
[3]XuW,etal.CardiovascDiabetol.2022;21(1):217.
[4]MakKH,etal.EurJPrevCardiol.2022Jan11;28(16):1795-1806.
[5]WuTW,etal.JFormosMedAssoc.2022Jun;121(6):1133-1140.
[6]GyldenkemeC,etal.JAmCollCardiol.2023:82(16):1583-1594.
[7]JonesPH,etal.AmJCardiol.2003;92:152-60.
[8]LeeCW,etal.AmJCardiol.2012;109:1700-4.
[9]ZhaoSP,etal.JCardiovascPharmacol.2007Feb:49(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