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测酮指数,试纸、试剂甚至血酮仪都配置齐全了,看到酮体兴奋不已。
相反呢,每次看到酮体指数下降,就开始担心,是不是我吃错了什么?
图源:m.doyo.cn
其实这样很正常,刚开始生酮的人,特别担心自己吃错。
其实,老朋友因纽特人要说:俺也一样!
图源:www.sohu.com
这属于典型的低酮体,而背后的原因,还真不一样。
传统的纽特人,吃的各种海鱼、海鲜、海洋和陆地哺乳动物,主要吃血、肉及脂肪。
当然,这里指的是传统的因纽特,现代也增加了很多碳水。
图源:new.qq.com
这么吃,放普通人身上,妥妥的生酮了。
→因纽特人长期生酮,导致基因变异
随着基因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因纽特人这种状况是跟遗传基因有关。
图源:cell
简单来说,这种酶影响肝脏对脂肪酸的氧化,基因突变后,CPT1A酶的表达变化,身体直接代谢脂肪酸,不大量产生酮体。
为什么因纽特人发生了基因突变呢?科学家认为是环境选择的结果。
一个比较合乎逻辑的解释是:
这个变异是为了适应寒冷,摄入的脂肪,不把他们加工成酮,而是直接燃烧产生热量ATP,维持身体热量。
图源:www.yidianzixun.com
人体很神奇,为了不让身体更简单一点运转,因纽特人直接利用脂肪酸了。
因纽特人需要的糖,通过脂肪和蛋白质的糖异生产生,以及他们仍然产生的少量酮,他们还可以利用乳酸。
其实,不只因纽特人,我们普通人长期生酮后,也可能出现一样的结果。
看了上面因纽特人的例子,你会觉得,因纽特人是条件特殊,难道普通人也这么容易基因变异吗?
大部分人,长期适应生酮后,酮体自然减少,特别是尿酮,这种变化称为酮适应,一般4-6周后尿酮就会下降。(Volek和Phinney2011)。
→酮体利用效率高
一种理论认为,不同的人对酮体的利用率不一样,有的人利用率特别高。
一些人非常适应生产和燃烧酮,可能不会留下多余的酮体,随尿液和呼吸排出,自然也就很难检测到。
图源:auto.hangzhou.com.cn
根据这一论点,生酮饮食后酮体少,反而是完全酮适应的标志。
我觉得,不同人对生酮的适应期确实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生酮后头晕不适,但是有的人基本没有不适。
图源:www.toutiao.com
还有,那些在生酮期吃碳水的人,吃多可能导致退酮。
而有的人,吃比较多的碳水,酮体指数还很高。
→绕过酮,直接用脂肪酸
另一种理论是,适应生酮的人,在肌肉中建立更高效的燃烧脂肪机制,那就是可以直接燃烧游离的脂肪酸。
有点像因纽特人燃烧脂肪的过程,不需要从酮中获得太多额外的燃料,自然也就不用多余再加一步生酮步骤了。
但是,有一点不同,因纽特人是天生如此,这些人可能是长期适应生酮的结果。
一开始,肌肉还在用酮体供能,就会吹出更高的读数;
随着他们逐渐适应,肌肉用游离脂肪酸供能,酮水平就下降。
图源:m.sohu.com
那为什么还有酮体存在呢?这是因为大脑需要酮体,大脑不能利用脂肪酸的,只有酮体可以穿透血脑屏障。
那酮体指数真的那么重要吗?你要的是生酮,还是高酮体?
→酮体高低,和脂肪的量关系很大
图源:www.zhihu.com
有些人低碳,脂肪量不高,产生酮体了,身体利用完了,剩下很少了,也就检测不到了。
另外,酮体的高低,还取决于体内的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的合成量是有上限的,当膳食脂肪量超过草酰乙酸的供应量,就会产生酮,超过越多酮体也就越多。
→身体感受,比酮体更重要
一开始生酮的时候,我也对酮体的检测结果和指数很关心。
比如说,精力怎么样?注意力怎么样?运动能力更强?
身体状态比冷冰冰的读数更清楚,这也是我们对身体掌控力的一种体现。
我想说的是:对于长期生酮的人来说,酮体高低,没有那么重要,也代表不了什么。
一开始,酮体值,还有一些参考价值。
你的酮体水平低,可能并没有做错什么,你在燃烧脂肪,只是身体不产生那么多酮体,或者酮体利用效率更高而已。
在自己的适应范围内,找到合适自己的饮食方式,才是最好的。
当然,有些人是没有真正的低碳,吃了隐形碳水或者过量的蛋白质。
不管怎么样,身体表现和个人的感受更真实可靠,如果感觉非常好,对自己的状态也很满意,即便酮体水平低,也可以接受。
如果你担心害怕,也可以偶尔吃点碳水,生酮循环饮食,给身体一个休息的机会,别让它变异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