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药健康指导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中医药健康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中医药,调护,治未病,中药选用。

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辩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冶”的原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入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辩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辩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病人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

1:中医护理内容

1.1体重超重指导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导致肥胖的原因是人体摄入与消耗平衡失调致使机体脂肪的过度蓄积。减重的方法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如少食油炸食品、快餐等;增加有氧体育锻炼如快步走、太极拳、健美操、慢跑、气功等。每日进行1~2个运动单元的运动,达到轻至中度的运动强度,并认真填写运动纪录。

1.2药物指导根据患者血压状况,针对患者入院时的评估情况,护理指导人员反复宣讲高血压病人的用药原则和正确用药的益处。配置服药盒,使患者定时定量用药,防其漏服、多服及不按时服用,以达到逐步降压之目的。

1.4心理指导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护患共同分析治疗中出现的反复、血压波动及不良因素影响的原因,允许病人发泄心中的不满,鼓励病人说出引起焦虑、烦躁的原因或感受,使之保持稳定的情绪,改变其急躁、易怒的性格,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保持乐观态度,由配合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2中成药选用

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包括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瘀血阻络型。

肝阳上亢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应平肝潜阳,宜选用天麻钩藤冲剂、夏枯草膏、钩藤片等。

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易怒、乏力,应滋养肝肾、平肝潜阳,可选用杞菊地黄丸、降压养血冲剂、降压平片、罗黄降压片等。

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眩晕,心悸,面部或双下肢水肿,畏寒肢冷,胸闷呕吐,应温阳育阴,宜选用补肾丸、还睛丸、血平片、冬青补汁等。

痰湿壅盛型:主要表现如头重眩晕,身困乏力,胸闷心悸,恶心纳呆,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等。宜祛痰化浊,可选用半夏天麻丸、安脑丸等。

瘀血阻络型:主要表现如头痛眩晕,胸闷心悸,两胁胀痛,手足麻木,舌黯红,脉涩等。宜理气祛瘀,可选用复方七芍降压片、首乌降压胶囊等。

参考文献;

1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及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实用中医内科学》,分为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四型,兼夹证分为夹痰、夹瘀、夹痰瘀、夹风。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重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腹型肥胖或肥胖,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2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类型的研究

6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关系的研究

6.1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年龄的关系美国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自35岁以后,每增加10岁,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性就会明显上升29.3%~42.5%。陈荣等[29]研究结果显示,肝火亢盛型多为青壮年,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中多为中老年,而阴阳两虚型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各型高血压患者的患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475.

[3]张荣珍,陈志祥,胡素颖,等.3578例高血压中医证型构成临床调查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4):360364.

[4]符德玉,祖亮华,辛效毅,等.409例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心血管易损因子水平的变化[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3):1518.

[5]周莉,王佑华,周端.上海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型分布调查[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3):1517.

[7]谭洁,滕久祥,彭芝配.湖南省家族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1):7071.

[9]陈光亮,王滨燕,刘海鹏,等.471例原发性高血压证型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4):2428.

[10]谷万里,史载祥,余云旭,等.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特征[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9):842847.

[11]邓冰湘,谭达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及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6):4849.

[12]熊伟,李浩.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压负荷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9):10251026.

[13]赵,帕力旦,陈红霞.高血压病动态血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新疆中医药,2006,24(4):2324.

[15]徐旭平,杨爱珍,陶罗玲.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和血脂变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6):7879.

[18]刘晓颖,王永霞,陈召起.高血压病血脂ET、NO变化与中医证型分型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8):14641465.

[19]罗芳.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关系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8):35883589.

[20]邢立影,王健松,张慧英.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6):143145.

[21]叶德寿,李东野,李英,等.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关系流行病学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6):543545.

[24]孙宁玲,赵连友.高血压诊治新进展20112012[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01302.

[27]张玲端,任幼红,马兴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2):11051106.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工作指标

1.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2.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3.健康档案使用率=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档案总份数×100%

指标值

该指标有望逐步淡化。目前全国各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都以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作为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75%;健康档案使用率≥60%。

注:建档指完成健康档案封面和个人基本信息表,其中0-6岁儿童不需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其基本信息填写在“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上。

二、健康教育

1.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的种类和数量

3.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和内容更新情况

4.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的次数和参加人数

5.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1.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2.每个机构每2个月最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3.每个机构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咨询活动。

4.每个机构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注:由于地区差异导致疾病流行、重点健康问题不一样,各地开展健康教育内容、形式以及侧重点不同,对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播放音像资料的内容、种类没有作统一要求,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对于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作具体要求。

三、孕产妇健康管理

早孕建册率≥85%,产后访视率≥85%

四、儿童健康管理

1.新生儿访视率=年度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接受1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人数/年度辖区内活产数×100%

2.儿童健康管理率=年度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随访的0-6岁儿童数/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0~6岁儿童数×100%

新生儿访视率≥85%,儿童健康管理率≥85%

五、预防接种

1.建证率=年度辖区内已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年度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100%

2.某种疫苗接种率=年度辖区内某种疫苗年度实际接种人数/年度辖区内某种疫苗应接种人数×100%

1.建证率达到100%

2.某种疫苗接种率达到90%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年内接受健康管理人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9%

注:接受健康管理是指建立了健康档案、接受了健康体检、健康指导、健康体检表填写完整。

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依据评价县市区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年鉴》等官方印制刊物确定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数。

七、慢病患者健康管理

1.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已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2.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年内已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3.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年内已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4.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年内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人数/年内已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1.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60%;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60%

2.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45%;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35%

注:最近一次随访血压指的是按照规范要求最近一次随访的血压,若失访则判断为未达标,血压控制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65岁及以上患者收缩压<15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即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达标。

八、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年内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年内辖区内登记在册的确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100%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80%。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为辖区内常住居民人口数量×4‰

九、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

1.老年人中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含疑似患者)推介转诊率=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收到的双向转诊单数/年度体检老年人中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含疑似患者)×100%

2.糖尿病患者中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推介转诊率=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收到的双向转诊单数/糖尿病患者筛查中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100%

3.肺结核患者管理率=已管理的肺结核患者人数/辖区同期内经上级定点医疗机构确诊并通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肺结核患者人数×100%

4.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率=按照要求规则服药的肺结核患者人数/同期辖区内已完成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人数×100%

肺结核患者管理率达到90%,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率≥90%

十、中医药健康管理

1.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年内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65岁及以上居民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2.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年度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月儿童数/年度辖区内的0~36个月儿童数×100%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45%;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45%

注: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是指建立了健康档案、接受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服务记录表填写完整。

十一、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1.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

2.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100%

十二、卫生监督协管

1.卫生计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报告的事件或线索次数/发现的事件或线索次数×100%

2.协助开展的食源性疾病、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计划生育实地巡查次数。

20**年,我院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施方案》、《20**年定远县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方案》以及卫生局各类文件精神,加强内部管理,严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我院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落实情况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0**年在去年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大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力度,重点加强了特殊人群健康档案的建档和动态管理工作。至目前共为农村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3106人份,完成总建档任务的100.63%.

(2)健康教育工作: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卫生局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设置宣传栏、健康教育知识咨询活动、音像播放等多种方式,针对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展各类宣传:健康教育讲座:中心卫生院13场次;村卫生室54场次。健康教育知识咨询活动10场次,宣传栏:中心卫生院7期;村卫生室54期,音像播放15场次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6000余份,宣传手册3000余份,参与活动约6000人次。

(3)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按照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指标有序开展,各项制度完善,扩大计划免疫工作规范运行,冷链运转正常规范,记录完整,各类疫苗接种及时,儿童建卡、建证280人,一类疫苗接种6332针次,二类疫苗接种2380针次,各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

(4)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全镇0-3岁儿童847人,系统管理722人,系统管理率85.25%。体弱儿管理人数8人。

(5)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孕产妇保健服务,全镇共有孕产妇327人,系统管理282人,系统管理率86.24%,高危孕产妇管理57人;对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

(6)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在总结往年老年人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认识不够,来院体检困难的情况下,通过与村卫生室协作,动用各种宣传、动员,提高了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全镇65岁老年人已完成建档管理3012人,建档管理率107%;免费体检2591人次,免费体检率86.03%。

(7)

高血压健康管理服务:一是通过开展3

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一年4次面对面随坊,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空腹血糖测试)。我镇已完成建档管理高血压病患者3504人,建档管理率

101.48%;免费体检2548人次,免费体检率72.72%,随访12024人次。

(8)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以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二是对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4次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测量等检查,对用药、

饮食、运动、心理提供健康指导;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我镇已完成建档管理Ⅱ型糖尿病患者693人,建档管理率107.78%;免费体检571人次,免费体检率82.4%,随访2469人次。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对确诊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对在家居住的恢复期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和康复指导。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66人,全部规范管理。

启动预检分诊制度,认真落实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和预检分诊制度,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管理。

到目前为止,20**年度未发生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1)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积极协助卫生监督部门开展公共场所、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和医疗场所等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池河中心卫生卫生监督协管站的工作人员有序开展了对辖区内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对象监督巡查,监督巡查覆盖率100%,共巡查督导225次(家),其中:水厂3次(家);公共场所171次(家);学校18次(家);医疗32次(家)。

(12)

中医药服务:

通过加强中医科建设,开展中医特色诊疗,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运用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的防治,向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了“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特色服务。同时在应用中医理论开展健康教育、制定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教育处方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积极组织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出刊健康教育橱窗、印发健康教育入户宣传资料、使中医药健教工作落到了实处。今年我中心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居民的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参加健康运动和健康教育积极性显著提高。

中医药服务受益人次:老年人2116人次,儿童583人次。

(13)

其他:0-3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共筛查158人,有疑似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4人。胃癌复检:对去年筛点怀疑对象进行复查

38人。妇女“两癌”筛查:今年妇女“两癌”筛查1513人,重点怀疑对象42人。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1、人才缺乏,公共卫生科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进展。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不高。

3、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识存在一定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力度。

2、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农村卫生服务中来。

3、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4、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5、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全县辖区内常住人口均可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工作内容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置、卫生监督与协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2项。

三、工作目标

按照深化医改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开展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在我县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效的基础上,继续以实施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弱势人群健康管理为主要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四、2014年主要任务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2013年版)》要求,以提升服务质量为重点,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具体要求如下:

(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2.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规范健康档案使用和管理,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要加以完善,对未体检即给予建立的,要给予补充体检。要把健康档案建立、更新和使用融入日常医疗服务中,动态补充和完善,对持社保卡就诊的群众,就诊后要及时点击关联,将就诊信息关联到电子档案,确保电子档案及时更新,充分发挥健康档案在疾病控制和人群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3.电子建档率达≥85%,合格率≥80%,健康档案使用率≥50%。

(二)健康教育

1.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严格按照服务规范要求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三)预防接种

1.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2.6岁以下儿童建证率达95%,各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单苗接种率达95%。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4-6岁每年开展一次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2.新生儿访视率≥85%,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80%,系统管理率≥75%。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

1.早发现孕妇,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产前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等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2.早孕建册率≥85%,产后访视率≥85%,系统管理率≥80%。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

1.各基层医疗机构要将每年1次的老年人健康体检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老年人的参与和认可程度,及时反馈体检结果并根据体检结果做好健康指导。

2.老年人健康体检率≥70%,健康体检表完整率≥80%。

(七)慢性病健康管理

1.对已纳入健康管理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每年进行至少四次随访和一次较全面的的健康体检。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等项目。

2.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40%,规范管理率≥60%;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25%,规范管理率≥60%。

(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

1.按照《县卫生局关于印发县进一步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卫〔2013〕102号)文件要求,对已纳入健康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开展至少四次随访和一次体检工作等健康管理工作。

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3.5‰,规范管理率≥60%。

(九)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1.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参与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十)卫生监督与协管

1.做好辖区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2.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开展率≥90%。

(十一)中医药健康管理

各乡镇医疗机构要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置中医药人员,加强人员培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积极开展老年人、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确保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35%以上。

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目工作指标要求详见《县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指标》(附表1),2014年度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各项目任务指导数详见《2014年度各乡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导数》(附表2)。各项目指标要求、任务指导数如有变动另行下发。

五、职责分工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主体,应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2013年版)》要求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辖区内村卫生所签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责任书,指导辖区内村卫生所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对其完成的数量、质量进行考核,接受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的指导、培训。

2.村卫生所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收集居民信息,参与、协助提供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接受乡镇卫生院的指导和考核。

(二)公共卫生专业机构职责

2.健康教育机构。县健康教育促进中心要协助县卫生局制定健康教育项目技术实施方案;负责项目实施情况的监测、指导、培训及日常督导、考核等工作

5.精神卫生机构。县第三医院要按照《县卫生局关于印发县进一步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卫〔2013〕102号)文件要求,负责做好全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项目监测、指导、培训及日常督导、考核等工作;及时将情况稳定、出院后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转交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健康管理工作。

六、绩效考核

县卫生局、财政局按照《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2013年版)》(安卫〔2013〕342号)要求对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情况进行考核,每半年考核一次,上半年于7月底前完成,下半年于下一年度1月底前完成。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辖区内村卫生所完成的数量、质量进行考核,每半年考核一次,上半年于6月底前完成,下半年于12月底前完成。

七、经费保障

(一)经费补助。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人均30元提高到人均35元。县卫生局、财政局按照《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偿参考标准(2013年版)》(安卫〔2013〕342号),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完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在绩效考核后,兑现补助经费。

(二)乡村医生补助经费。各乡镇医疗单位原则上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30%-40%工作量交给村卫生所承担,并兑现相应的补助经费。乡村医生补助经费要与任务完成数量、质量挂钩。各乡镇医疗机构按照《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偿参考标准(2013年版)》(安卫〔2013〕342号),根据乡村医生实际完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在绩效考核后,经公示无异议,发放乡村医生补助经费。

(三)资金使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闽财社〔2011〕28号)、《市卫生局、财政局关于落实并规范使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通知》(泉卫基妇[2012]176号)规定规范专项资金的支出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不得将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等其他支出。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项目要求,专款专用。

八、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健全管理组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和新医改实施方案精神的重要措施,各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组织领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健全管理,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到实处。

(二)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贯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度卫生工作的始终,各单位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既要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又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促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良性互动,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关键词]七情;致病特点;怒伤肝;临床应用

ClinicalapplicationofangerimpairinglivertheoryinTCM

WANGYidan

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Rehabilitation,JilinNeuropsychiatricHospital,Siping136000,China

[Abstract]Emotionaldistressexertsdifferenteffectstointernalorgans.AccordingtotheDissertationonYinandYangClassificationofNaturalPhenomena,PlainQuestions,“theangerimpairsliver”,theangerimpairstheliverandtheliverQiretrogradesupward,andthebloodsurgeswiththeQitodirectlyorindirectlycausehypertensionandcerebrovasculardisease,emotionaladjustmentisavailableasoneofthetreatmentmethodsfortherehabilitationperiodofcerebrovasculardiseaseinclinical,supportedwithTCMacupuncture,dietandlivingrecuperation,follow-upafterdischargeandtimelypsychologicalcounseling,etc,whichcanallincreasetheefficacyofdrugtherapy;throughcommunicationbetweenthephysicianandpatient,thepatientisabletocorrectlyunderstandthelifeandhimself/herself,havebroadmindandgeneroussentiments,whicharebeneficialtothepreventionandrehabilitationofthedisease.

[Keywords]Sevenhumanemotions;Characteristicsofpathopoiesis;Angerimpairingliver;Clinicalapplication

情志不骋椎贾录膊∈侵幸骄典理论,其中,怒伤肝,肝气郁结,气郁血逆,日久,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目前,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脑血管疾病的死亡和致残率已上升至第一位,且正以每年200万人的速度增长[1];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在我国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2],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临床或公共卫生干预,尤为重要。

1怒伤肝致病的理论基础

人的心理活动中医学将其统称为情志,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即怒、喜、忧、思、悲、恐、惊七情[3],七情不畅可导致疾病。

1.1情志致病的特点

1.2怒伤肝的原因

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为全身气机的枢纽[6],对全身气血运行、津液代谢起重要调节作用;是非常“辛苦”的一个器官,白天活动时,提供全身需要的血液,夜晚亦不停地补充血液,同时进行排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肝在志为怒,怒伤肝”[7]。

怒是一种强烈的不快或敌视的情绪,是人对某种需求、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而表现出来的情感反应,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早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对“怒”有了深刻认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里阐明了“怒”由肝所生,以肝脏精气为物质基础,所伤之脏,亦为肝,即怒伤肝。剧烈、持久的不良生活事件可成为致怒因素。

1.3肝气上逆,血随气涌引发脑血管疾病

“怒则气上”[8]指暴怒而至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血随气涌,是怒致病的关键。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必然条达有致,升降有序;若在盛怒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升降失衡,肝气上逆,从而引发各种病症。如腹胀、腹泻、糖尿病、肿瘤及筋脉弛缓无力等,暴怒伤肝,重则可见头胀、头痛、呕血、昏厥等脑血管疾病,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行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9]。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亦指出“多怒则百脉不定”[10],可见,怒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是“人身上的定时炸弹”。

1.4正确的精神内涵是健康的基础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形与神的和谐统一;“形乃神之宅,神为形之主”[11],即人的形体及有形物质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精神意识是生命的统帅,对健康具有主宰作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一生成果辉煌,活到100岁以上,他在《千金药方大医精诚》中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现实生活里,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生集浩然正气自强不息,且淡泊名利,品行端正,德行高远,正如孔子云:“大德必得其寿”;不言而喻,人的一生拥有正确的精神内涵和奋斗目标,努力行为,情感通达,有益于身心的健康。

2典型病例

2.1病例1

孙某某,男,64岁,农民。于2015年12月,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头晕,伴有视物模糊入院治疗。头MRI示:(1)延髓急性脑梗死;(2)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软化灶及缺血灶。查体:左上、下肢肌力3+,肌张力低;心电图:心肌缺血;入院时血压:160/90mmHg,血脂(总胆固醇7.34mmol/L;低密度脂蛋白5.99mmol/L),频繁呃逆;既往史:高血压病史4年,最高达190/110mmHg,平时服用降压药控制在150/80mmHg左右;饮酒40余年,每天约1斤,最高量2斤/次。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该患者平时性格急躁,易怒,肝气郁结,气郁血逆,使血压升高,郁久化热,耗伤肝阴,导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日久,阳热动风,血随气逆,血随风涌[12],鼓动血脉亦出现血压升高。该患者长期以酒为乐,时有大量饮酒,伤及脾胃、心脏及肝脏,已形成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发病前2h情绪波动(恼怒),身心疲劳,使血压骤升而发病。临床诊断:(1)多l性脑梗死;(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3)高脂血症。治疗:(1)药物治疗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控血压、降脂等对症治疗。(2)入院第2天,开始针刺治疗,辨证选穴,随症加减,一个疗程为10次,以心、肝、脾、胃等经脉穴位为主。目的是调畅情致,疏通经络,理气降逆止嗝。(3)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耐心告诫患者调整心态,遇事冷静;戒酒、饮食清淡等。治疗6d,呃逆症状基本缓解,为巩固疗效,又连续针刺3d,呃逆未复发。出院时,患侧上下肢肌力为4+,略有头晕,左手精细动作稍差。血压140/80mmHg。

经过半年多的跟踪随访,患者状态良好,心态平和,视物清晰,偶尔饮酒,约2两/次,能够做简单农活,家庭和睦;叮嘱其劳逸结合,及时检测血压、血脂等。

2.2病例2

刘某某,男,45岁,经商。于2016年4月因头痛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入院治疗。头CT:右侧基底节区见不规则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带,同侧侧脑室受压,鞍上池及右侧外侧裂池密度增高。查体:BP:189/118mmHg,左侧肢体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1级,左侧肌张力低,项强两横指;患者脑出血量约20mL;血糖18.4mmol/L、总胆固醇8.54mmol/L、甘油三酯22.5mmol/L。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90/100mmHg,未系统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史10年,应用胰岛素治疗。吸烟20余年,现每日约10支,饮酒30多年,量多时白酒1斤/d。

患者每天不能按时休息,时常恼怒,日久气郁血逆,血压升高;平时吸烟、饮酒、饱食油腻,这些不良嗜好导致人体气血津液代谢功能异常,血糖、血脂升高;发病前因疲劳过度,酒后血压骤升而发病。临床诊断:(1)脑出血(右侧基底节破入脑室系统);(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3)2型糖尿病。治疗:(1)药物治疗以止血、营养神经,降血压、降血糖等对症治疗。(2)入院1周开始针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饮食、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等。经过身心全方位调节治疗,患者出院时,饮食、睡眠良好,神清语利,左侧轻度面舌肢体瘫,左侧肢体肌力2级,无项强。

7月中旬,针刺治疗10d后,在搀扶下能站立行走。跟踪随访6个月,该患者心态良好,已戒烟酒,每天坚持适当的功能锻炼,能够独立行走,血压、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叮嘱及时检测血脂,注意休息。

2.3病例3

孟某某,女,66岁,退休。于2016年7月因吐字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无力入院。头MRI显示:脑干、右丘脑见点片状长T1/T2信号,FIair像为高信号,DWI像脑干病灶呈高信号。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查体:血压180/90mmHg,吐字不清,右侧肢体肌力3级,右手指鼻不能,昂白氏症(+)。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脑干);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险组)。治疗原则:给予改善脑血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营养神经,调控血压等对症治疗。住院3d后,病情稳定,开始针灸康复,10次为一个疗程,辨证取穴,随症加减,目的是调畅情志,疏通经络,促进肢体康复。

经过19d的针刺及身心的综合调理治疗,出院时,言语基本流利,肢体活动较前灵活,持物有力,精细动作略笨拙,行走时,右下肢略无力,右足偶尔外翻。查体:血压:130/80mmHg,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4+,肌张力略低。

跟踪随访6个月,状态良好,心态平和言语清晰;每天坚持1h左右的老年健身操,行走自如,饮食睡眠好,叮嘱其饮食清淡,及时检测血压、血脂。

3讨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健康内涵在不断延伸。1978年WHO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1989年又增加了道德健康[13]。心理健康、躯体健康和道德健康共同构成健康的整体内容。

WHO曾指出,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因素,多项研究也证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卒中发病率下降75%,糖尿病发病率下降50%,癌症发病率下降33%,自身因素往往是决定健康的最关键因素[14]。

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平时性格急躁易怒,易致血压升高,引发脑血管疾病。上述病例也提示,不良情绪、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在制约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临床或公共卫生干预,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尤为重要,调畅情志、调摄饮食与起居,对出院患者跟踪随访,及时心理疏导等对疾病的预防、康复有重要意义。

中医关于疾病的最基本的理论是阴阳失调,当病邪作用于人体,正邪相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面对疾病、坎坷、不顺,正确的选择是:(1)遇事冷静沉着,找正确方法解决,而不怨恨、自责。如听轻音乐、跳舞、游泳、跑步、爬山等。(2)严谨自律,树立正确人生观是制怒的关键。做人最基本的要求是仁爱之心[16];孔子云:“德润身,仁出寿”,“大德必得其寿”,可见,健康与道德修养,人生观密不可分。(3)情志相胜法是根据五志之间的制约关系,以一种情志克制另一种过激情志的方法,用悲伤可克制怒气。药物治疗方面,可采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舒肝方,及针灸推拿按摩肝胆经都有较好疗效;

综上所述,身心全方位调节,情感通达,有益于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参考文献]

[1]马福辉,杨会会,何雄伟,等.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率[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3):18.

[2]路文杰,路文军,齐志伟,等.围场县居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产业,2016,(18):96.

[3]黄蕊.中医七情之“怒”与疾病[J].现代养生,2015,(12):233.

[4]邢玉瑞.七情学说的发生学研究述评[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4):1.

[5]周少林.“七情致病”说[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71.

[6]胡静平,周晓丽,孟飞.怒伤肝在指导肝病治疗中的作用与疗效[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12):301.

[7]刘自健,李敬林.浅谈“怒”与消渴病[J].河南中t杂志,2014,30(1):103.

[8]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44.

[9]尹巧,张伟,杨蕻.中医制怒刍议[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1):110.

[10]扶舆.漫谈孙思邈的养生学[J].文史杂志,2013,(5):73.

[11]呼睿,李翠娟.中医形神一体观与心理问题防治[J].内蒙古中医药,2015,(11):163.

[12]刘志远.情志失调与高血压辨析[J].黑龙江省中医药,2015,(3):7.

[13]范振英.健康新定义的提出[J].医学争鸣,2014,(6):9.

[14]张琪.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中医健康管理在血脂异常中的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5]张慧,柳红良,赵志付,等.古代情志致病理论在中医心身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2015,30(3):654.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两地降压汤;阴虚阳亢

作者单位:262200诸城市人民医院老干科

高血压病是现代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因此,寻求副作用小、疗效佳的治疗方法是日前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自拟两地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6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6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年龄61~83岁,平均7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1.29:1,对照组1.15:1,均选自本院住院患者。

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1]的诊断标准,即未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时,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2]和/或舒张压≥90mmHg,二者有一项经核实后,即可确诊。参照《1999WH0/ISH高血压治疗指南》[1]中有关标准,按血压水平高低分为三级,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高血压级别的比较

组别例数1级2级

观察组301218

对照组301020

注:两组血压分级分布经χ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水平比较(x±s,mmHg)

组别例数收缩压舒张压

观察组30160.14±10.37101.56±3.78

对照组30162.48±9.67102.79±4.98

注:两组治疗前血压水平经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

1.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阴虚阳亢型,眩晕、头痛、腰酸、膝软、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1.4方法

1.4.1治疗措施观察组:两地降压汤(生地、熟地、何首乌、钩藤、牡蛎、枸杞子、石决明、玄参、丹皮),由我院制剂室制成浓缩剂,每袋100ml,1袋/次,2次/d;遇有兼证者,随证加减。

1.4.2疗效观察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血压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如下: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须具备其中的一项。

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的一项。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3分析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以x±s(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

2结果

2.1偶测血压疗效如表3所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2.2血压动态变化如表4所示:观察组服药后第1周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

表3

治疗前后降压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3015(50.00)12(40.63)3(9.37)90.00

对照组3013(46.43)11(39.29)6(14.28)80.00

注:经Ridit分析,P

表4

两组治疗期间血压变化比较(x±s,mmHg)

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

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

治疗前160.76±9.54100.65±3.78163.40±9.32102.21±4.67

治疗第7150.34±6.54**95.63±4.67**153.89±8.65**96.43±5.78**

治疗第14147.32±4.32**91.32±4.34**149.32±7.34**92.43±6.74**

治疗第21142.21±6.02**89.32±7.03**145.98±5.54**91.32±5.56**

治疗第28135.45±7.78**85.97±7.58**140.54±6.04**90.16±5.12**

注:经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P

4结语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心脑血管病之一,我国利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历史悠久,具有独特优势。笔者认为:辨证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不只单纯重视降低血压,着重点还在于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以冀从根本上解除其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因而中药治疗组不仅降压疗效较满意,症状改善明显,目前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根据现代研究提示本方可能对改善代谢综合征有一定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增加病例,希望能从分子细胞层次研究两地降压汤对降高血压、血脂、血糖、血液粘稠度及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WHO/ISH.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1999,17(2):151-183.

[2]《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1998]126号文件.国家计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质技监局量函.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董昆山,王秀琴,董一凡.现代临床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3.

[5]李玉芳,何玄华.何首乌现代研究进展中成药.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1997,05.

[关键词]通脉化浊汤;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EffectofTongmaiHuazhuoDecoctioninthetreatmentofhypertensionpatientswithsyndromeofintermin-gledphlegmandbloodstasisanditsinfluenceon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

RUANLinJIAOXiaominLIJiaWANGChunlinLITing

TheSecondDepartmentofCardiology,theSecondHospitalAffiliatedtoLiaon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LiaoningProvince,Shenyang110034,China

[Keywords]TongmaiHuazhuoDecoction;Syndromeofintermin-gledphlegmandbloodstasis;Hypertension;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

现代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9.5%,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已超过1.6亿人[1],本病的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控制率较低[2]。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任务即为降低心血管发病以及死亡的危险[3],一般根据患者病情选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4],为使血压水平达标,患者多服用2种或以上的降压药物,高血压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服药后肝脏负担加重[5]。综合近年来对高血压病的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获得一定进展。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属于痰瘀范畴,治疗应选择通脉化浊药物。本研究就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进行探讨。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8月~2016年7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内科治疗的70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44~79岁,平均(41.29±5.03)岁;平均病程(6.64±0.87)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5~79岁,平均(42.10±4.98)岁;平均病程(6.55±0.93)年。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4~77岁,平均(40.98±5.00)岁;平均病程(6.85±0.8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6]中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及《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8]中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③年龄18~75岁。④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高血压病或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近期有生育计划;③存在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痛风、严重的心肝肾损伤等合并症;④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⑤对本研究应用药物过敏者。

对照组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6]予以常规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络活喜,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120719,每片5mg)5mg口服,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通脉化浊汤(红花20g、半夏15g、丹参30g、茯苓30g、生蒲黄15g、生山楂25g、炒莱菔子20g,制备煎剂均由我院提供,由药房统一代煎煮,取汁400mL,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1剂,饭后服用。两组疗程均为8周。

1.5观察指标

1.5.1临床疗效及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将临床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稳定及无效。显效为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或生理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有效为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

1.5.2血压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

1.5.3TGF-β1、VEGF、sICAM-1水平检测采用上海朗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TGF-β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TGF-β1水平;采用上海研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VEGF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VEGF水平;采用齐一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sICAM-1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sICAM-1水平。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x(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TGF-β1、VEGF、sICAM-1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GF-β1、VEGF、sICA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1、VEGF、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TGF-β1、VEGF、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压病患者易发生内皮血管损伤,动脉硬化的主要诱因是具有血管破坏作用的TGF-β1、VEGF、sICAM-1水平升高,其中TGF-β1是合成和沉积胶原纤维等多种细胞外有效成分的始动因子,TGF-β1表达增多预示着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及血管重构等并发症的概率增加[15-16]。VEGF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发育的重要细胞因子[17-20],VEGF水平升高预示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高[21]。sICAM-1参与并负责调节血浆细胞黏附功能[22],研究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内皮sICAM-1表达水平较高[23-24],白细胞与其结合分泌多种破坏酶,并再次释放细胞因子产生恶性循环[25]。本研究首次运用中药方剂调控TGF-β1、VEGF、sICAM-1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压降低,TGF-β1、VEGF、sICAM-1水平较低。但本研究样本量尚显不足,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综上所述,通脉化浊汤具有活血通脉、健脾化浊之功,能够下调促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因子水平,改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1]李亚杰.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0):136-137.

[2]顾东风,JiangHe,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89.

[3]王勇,靳利艳,王留义,等.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6):3160-3164.

[4]张学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可能机制和降压药选择策略[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3-15.

[5]MartenssonJ,BellomoR.Perioperativerenalfailureinelderlypatients[J].CurrOpinAnaesthesiol,2015,28(2):123-130.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2-113.

[8]朱文锋.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5-56.

[9]何森,陈晓平,陈小妮,等.成都地区自然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15年(1992~2007)的变化[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1(3):494-497.

[10]王晓冰,李运伦.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证治规律[J].湖北中t杂志,2016,38(10):39-42.

[11]冉旭,陈立,吕波,等.补肾益心汤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2):244-245.

[12]焦红蕾.化痰通络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

[13]崔圆圆.化痰活瘀法干A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机制探讨[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14.

[14]李娇娇.化痰活瘀基本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14.

[15]MillerCG,PozziA,ZentR,etal.Effectsofhighglucoseonintegrinactivityandfibronectinmatrixassemblybymesangialcells[J].MolBiolCell,2014,25(16):2342-2350.

[16]ZhangY,LiuJ,LinJ,etal.ThetranscriptionfactorGATA1andthehistonemethyltransferaseSET7interacttopromoteVEGF-mediatedangiogenesisandtumorgrowthandpredictclinicaloutcomeofbreastcancer[J].Oncotarget,2016,7(9):9859-9875.

[17]张烈元,刘炜枫,赵帅,等.陈伯钧教授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5,8(3):350-352.

[18]张云松,曹志群,朱晓林,等.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高血压并失眠气虚者心率震荡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4):124-127.

[19]刘静.中医辨证治疗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9):68-69.

[20]李琛,李璐,陈雪松,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565-1567.

[21]吴建恒.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D].桂林:桂林医学院,2014.

[22]牛国平.高血压病患者血清IGF-Ⅱ和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19(2):97-98.

[23]韩琳,秦建国,高誉珊,等.降压通络方对高血压肾损害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及肾功能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5,8(1):36-41.

[24]严亚锋,白海侠,周海哲,等.脑清通颗粒对高血压肝热痰瘀证大鼠血浆ET-1和AngⅡ含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5,28(9):10-13.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位于瑞金二路一处古朴庭院内,有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之家”之称,庭院内绿荫掩映,张云鹏老先生的工作室就在这所老式洋房之中。张老年逾70,杏林耕耘半个世纪。热情接受采访的张老言语明朗,神采奕奕,当时已经坐诊了一上午却不见丝毫倦态,让人惊叹先生过人的精力。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张云鹏先生自幼立志从医济世,他博览群书,在医学实践中深悟诸家之医道,勤研医学经典,奠定了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

青年时期的张老拜以中医内科为长的章次公先生为师,遵循“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教诲,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承袭传统理论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时代新知”。这成了张老一生的座右铭,也奠定了张老成为名家的首要条件。

张云鹏先生对“新知”的认识既包括中医的学术进展,也吸收西医所长。早年,张老就主动去听现代医学最新进展的讲座,在中医、西医两方面都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后来在综合性医院担任中医科主任时,与西医医生密切合作,经常中西医联合大查房,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无门户之见。临床上在治疗中风、肝昏迷病人及尿毒症病人时,经常使用鼻饲、高位保留灌肠的西医给药途径,保证中药的有效摄入;在诊断疾病和观察疗效时,张老也会运用“四诊”结合实验室报告作分析研究,制订下一步治疗方案。

张老认为这不是“中西医结合”,而是“将现代医学为中医所用”,推行“两种诊断,一种治疗”,针对疾病作出中、西医两种诊断,然后对大部分患者仍选用中医中药治疗。

内科诸病,用药独到

中医体系博大精深,其理论与西医迥异,侧重于运用整体观念来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一位中医名家必定是“全科”的。张老就是如此。他立足于临床疗效,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灵活用药,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其独到的见解与用药新招每每为同行叹服。

传染性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该病基本可归于中医“温病”范畴,张老是沪上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名家。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时,张老不遗余力,参与制订了中医防治甲肝的方案,为抑制和战胜甲肝出了大力。张老还创造性地将中医的“疫病”(包括非典、禽流感、流感、流脑等传染性疾病)分为十八证,并提出“疫病证治通则”。为“疫病”治疗作出很大贡献。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改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了,另外肝病的发病率也直线上升。张老很早就敏感地注意到,并在临床上观察这些疾病的治疗过程,积累经验。

张老认为,冠心病是以心脏为发病场所,肾虚为发病基础,治疗宜以补肾养心为先,活血与益气并用;从寒热之邪论治,同时疏肝解郁。治疗高血压病则应以滋阴、平肝、熄风、降火为主,滋阴养阴品可贯穿治疗该病的全过程,药如龟板、女贞子、熟地、黑芝麻、白芍等。平肝熄风、降火之药可见效于一时,但要注意苦寒伤胃之弊,不宜长期服用,如龙胆草、黄芩、山栀。阴阳两虚偏于阳虚者,温阳药亦可用,如附子。

现代人脂肪肝的发病率非常高,张老对脂肪肝的治疗也颇有心得。张老提出脂肪肝的防治,重在“去除病因、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降脂利肝”四个环节,要多向调节,综合施治。张老用中药化痰清源,以降低血脂,活血化瘀,疏肝通络。其所用“降脂理肝汤”基础加减方治疗,经临床500例病案统计,疗效达93.35%。方药中泽泻、决明子利水泻浊降脂;丹参、郁金活血通络,疏肝化瘀;海藻、荷叶化痰升清有助降浊。

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张老提出了“解毒、调控免疫”的独到见解,“乙肝”是疫毒内伏、肝络不和、正气受损、虚实错杂的多脏器疾病。张老主张清补兼施,达到抑制乙肝病毒的繁殖,调控免疫的目的。张老以祛邪为先,清热解毒为治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此外,张老还打破科别限制用药。比如曾用妇科常见的乌鸡白凤丸方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或伴有腹水者,因有些病人体质血虚与妇科疾病有雷同之证,故借乌鸡白凤丸方中血肉有情之品,扶正调虚,调整血中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疗效较为显著。

德艺双馨,甘为人梯

张老先生对待患者热心诚恳,数十年如一日,深得病人及其家属称赞。在全民抗击非典期间,很多人谈“非”色变,张老先生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为一位美籍华人会诊时,为准确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不仅给病人切脉,并且坚持让病人摘下口罩观察舌苔,并让病人吐一口痰,观察痰的性状以辨证处方,令在场医生和患者既惊讶又感动。张老谈及此事,从容淡定地说,“不看舌苔怎么辨证呢,我没有想到有多么危险、易被传染。”张老曾被授予上海市“老有所为精英奖”、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等光荣称号,以表彰他为社会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治疗;分析

1.1一般资料:入选患者为本医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之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20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100名,治疗组100名。在对照组的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在19-76岁,平均年龄在46.2岁。治疗组患者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在20-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0岁。

所有入选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症状均符合高血压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标准,并且没有其他各种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疾病。总之,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患者情况在经过统计学分析之后不存在显著差异。

1.2临床治疗方案:对于对照组的100例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而不加任何的外界作用,单纯采用传统的西医降压。治疗组的患者要在传统的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中医理论中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采用中医疗法进行降压。所有的治疗组患者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疗与生活习惯的改善,采取调节饮食与合理运动相结合的调理方法,另外还要注意不良习惯的剔除,戒烟戒酒。在心理上保持一个较为平和的状态。另外,治疗组的患者还要口服、葛根、升麻、蔓荆子、牛芬子配置的重要口服液。

1.3疗效判断标准:将服用中药降压药之后血压值降至正常范围的视为有效,将治疗后的血压值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的视为疗效显著,将治疗后血压改变基本没有变化或者血压上升的视为无效。

2结果分析

2.1结果:在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中,疗效显著的病例为32例,所占比例为32%。有效的病例为34例,所占比例为34%。无效的病例为34例,所占比例为34%。在治疗组的100例患者中,疗效显著的病例为65例,所占比例为65%。有效的病例为29例,所占比例为29%。无效的病例为6例,所占比例为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4%,明显高于对照组。

2.2结论:中医疗法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这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方法。

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这一问题已经是威胁到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综合分析现实情况,采取中医疗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中医学的理论来讲,高血压的早期症状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晚期则以虚证为主。综合各种的理论分析我们认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是多元化的,发病原因也是复杂的,因此高血压的病机也具有客观的复杂性。

近几年来,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受到了中西医结合思想的影响,高血压经常被误认为之一种肝阳上亢的疾病,使用了不恰当的药物,没有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优势,不但没有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给患者带来了很多副作用。因此,在临床的治疗中我们应该注意突出中医的特色优势,加强辨证施治,讲究科学的用药规律。我们还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是一个极具复杂性和统一性的有机体,必须要保持阴阳协调和机体平衡。由于维持血压的正常与稳定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治疗过程,在长期的服用中药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做到对症下药,凸显个体差异化的治疗方法。

大量的临床经验和实践已经证实,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短期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长时期的治疗效果是够理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证实。中医治疗讲究的是预防为主。面对高血压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我们应该加强预防,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在高血压的发病初期便要采取科学的综合治疗方法。因为及早的预防与治疗可以较好的对患者的靶器官进行保护。高血压患者必然会存在着血液动力学的异常,一般还会伴随有血糖和血脂的代谢异常。要想做到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我们不应该仅仅把注意力放在控制血压上,还要注意降低对于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坏,这才是从根本上降低高血压发病率的科学方法。

THE END
1.天冷了,推荐12道素菜,营养搭配,美味可口青椒豆角木耳香肠茄子百吃不腻的30道家常菜,美味饭菜不管吃多少次,依然非常喜欢! 阅识2024-12-13 10:13:59 1 跟贴 1 价值100万的青椒炒千张你吃过吗?年薪百万的5星级总厨亲自下厨 美味的橙橙 2024-12-11 09:51:48 1 跟贴 1 推荐5道营养健康的美味佳肴,做法简单,好吃又下饭,自己在家就能做,感兴趣的朋友快来试试吧!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EC85JC0553TF9O.html
2.有没有经典凉拌菜100款啊请客18个菜菜单,喝喜酒十六个菜菜单5.取出鸡肉,斩切摆盘,备用 6.小火把锅烧热,倒入花生,烘烤至皮衣爆裂,注意随时,不要糊了 以上就是与喝喜酒十6个菜菜单相关内容,是关于喝喜酒十6个菜菜单的分享。看完请客18个菜菜单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3、经典凉拌菜100款 经典凉拌菜100款:皮蛋拌豆腐、盐水毛豆、蒜泥白肉、麻辣腰片、猪皮冻、彩https://jun.nongdiantong.com/article/c8/480109
3.特色凉拌菜100款特色凉拌菜100款 凉拌菜的历史渊源与文化演变 凉拌菜,作为一种简单却极具风味的菜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的凉拌菜可能源于中国古代人们对食材的巧妙处理方式,他们通过将新鲜的蔬菜或其他食材与调料混合,创造出了口感独特的菜肴。这种烹饪方式不仅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还增添了调料的丰富风味,逐渐演变为今天https://www.coffee.cn/xican/post/587491.html
4.春天清新低脂肪的海货减肥食物吃客减肥已不悲催3.凉拌菜权威专家:海蜇皮 减肥瘦身:★★★ 100克海蜇丝的脂肪率也很低,吃一盘海蜇丝等同于只吃完一个半iPhone,并且又大大的考虑了你的身在其中。海蜇皮含有蛋白、钙及其多种营养元素,特别是在带有大家饮食搭配中常缺的碘,是一种高蛋白食物、低热量、低脂肪的健康食品。 减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781863/article/details/1077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