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野菊花有清热解毒,降血压,清肝明目之功效。一般用于治疗疔痈肿、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现代临床则广泛用于治疗疔痈肿疮毒、湿疹、宫颈炎、前列腺炎、肛窦炎等。《本草纲目》:“治痈肿疔毒,瘰疬眼瘜。”《本草汇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本草求真》:“凡痈毒疔肿,瘰疬,眼目热痛,妇人瘀血等证,无不得此则治。”
1、野菊花可清热解毒
野菊花可以清热解毒是它最重要的功效,它性质寒凉,而平实,人们食用以后可以清除人体内部积存的湿热毒素,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在清热解毒方面,野菊花较其他的药力为强,常用于流感,上呼吸道、眼、咽喉之急性感染和发热,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混合感染,以及皮肤之感染性红肿。
2、野菊花可以去火消暑
去火消暑是野菊花最重要的功效,它可以清肝火,消除多处上火症状,对人们经常出现的口疮和牙痛以及头痛等症状都有明显缓解功效,另外在夏天把野菊花制成菊花茶饮用,还能起到防暑降温的重要作用。
3、野菊花可抗菌降压
4、野菊花可清心明目
清心明目是野菊花的重要功效之一,它可以缓解神经放松心情,也能减少电子产品对人体的辐射伤害,更能缓解眼疲劳,起到保护视力和滋养眼睛的重要功效。
5、野菊花可抗感染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治疗各种感染性炎症,如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肠炎等。还可以治疗疮疖、脓肿等感染及降温、解蛇毒等。
6、野菊花可增强免疫功能
野菊花有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野菊花煎剂l:1280浓度,有促进人体白细胞吞噬金葡菌的作用。
7、野菊花可增强心脏和冠脉,使冠脉流量明显增加
冠脉阻力明显下降,同时心率减慢.血压和外周阻力下降,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增加,左心作功量减少,较之给药前均有明显差异,其提取物能使肾血流量显著增加,肾血管阻力明显降低,能保护心肌、扩张血管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酚性物和内酯;预防和治疗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野菊花——清热解毒
黄菊花——疏散风热
白菊花——明目平肝
1、孕妇,不适宜食用野菊花
因为野菊花药性偏寒凉,所以孕妇就不适宜食用野菊花。
2、气虚胃寒、食少泻泄之人,宜少用野菊花
据《本草汇言》记载,对于菊花的描述是“气虚胃寒,食少泻泄之人,宜少用之”。而野菊花作为菊花中的一种,自然也符合这一特性。
3、对野菊花过敏者,不适宜食用野菊花
其实有些人在食用野菊花之后也会有特殊反应,据悉极少数人在食用野菊花之后会有腹疼腹泻、咽喉疼痛加重和食欲减退的症状,所以在初次食用野菊花之前切不可过量,要待确定自己确实是对野菊花没有什么特殊反应才能再据需食用。
4、过敏体质的人,不适合食用野菊花
据临床发现有服用菊花导致过敏的报道。所以过敏者最好是不要食用野菊花较好,若是饮用野菊花一旦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服,必要时及时就诊。
5、肠胃有问题的人,宜少食用野菊花
因为野菊花的药性偏寒凉,所以要是肠胃有问题的人,最好是不要食用野菊花。
1、治红眼病:
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夏枯草各15克,竹叶、薄荷、桔梗、牛蒡子各9克,芦根18克,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数剂可愈;风火相煽所致的目赤肿痛,可用野菊花15克,金银花15克,密蒙花9克,夏枯草6克,煎汤内服或外用熏眼。
2、预防感冒、脑炎、百日咳:
野菊花6克,用沸水浸泡20分钟,代茶饮。
3、治咽喉肿痛:
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连翘10克,煎汤内服。
4、治湿疹、皮肤瘙痒:
苦参、白鲜皮、野菊花各30克,黄柏、蛇床子各15克,煎汁,倒入浴盆中,加温水至浸渍患处为度,每日1次,每次浸泡30分钟。
5、治痈疽疔肿、丹毒、毒蛇咬伤:
6、治痔疮:
金银花5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5克,紫背天葵子15克,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服。
7、治前列腺炎:
以野菊花栓塞入直肠,每天2粒,两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2~3个疗程。
8、治宫颈炎:
用温水冲洗阴道后,以野菊花粉适量涂敷于宫颈,每日1次,连用3~5天。
9、治慢性盆腔炎:
每晚睡前半小时,将野菊花栓塞入肛门内约7~10厘米处,月经期间停用。
10、治外生殖器瘙痒:
用苦参饮(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野菊花各20克),水煎外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11、治疗高血压病:
12、清除皮肤毒素、去痘痕:
取野菊花粉10-15克用水,或蛋清,或牛奶,调和成糊状,均匀涂于面部,20-30分钟洗掉,可清除皮肤毒素,去痘及痘后毛孔消炎,防止留下痘痕。
13、治疔疮:
野菊花和黄糖捣烂贴患处。如生于发际,加梅片、生地龙同敷。(《岭南草药志》)
14、治一切痈疽脓疡,耳鼻咽喉口腔诸阳症脓肿:
野菊花一两六钱,蒲公英一两六钱,紫花地丁一两,连翘一两,石斛一两。水煎,一日三回分服。
15、治夏令热疖及皮肤湿疮溃烂:
用野菊花或茎叶煎浓汤洗涤,并以药棉或纱布浸药汤掩敷,一日数回。
16、治胃肠炎,肠鸣泄泻腹痛:
17、治肠风:
野菊花六两(晒干,炒成炭),怀熟地八两(酒煮,捣膏),炮姜四两,苍术三两;地榆二两,北五味二两。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18、预防流脑:
野菊花一斤。将上药粉碎,加水十斤,熬煎至70%煎液,过滤去渣。在流脑流行期,用上项药液滴鼻二至三滴,每日两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9、治大、小叶性肺炎,支气管炎,阑尾炎及一般急性炎症疾病:
野菊花一两,一点红五钱,金银花藤叶一两,积雪草五钱,犁头草五铰,白茅根五钱。水煎服,每日一至二剂。
20、治泌尿系统感染:
野菊花一两,海金砂一两。水煎服,每日二剂。
21、治扩散型肺结核:
野菊花一两五钱,地胆草一两,兰香草二两。水煎服,每日一剂。
22、治头癣、湿疹、天抱疮:
一、养生经验方
1、明目延龄膏(《慈禧太后医方选议》):
制作:鲜菊花瓣,用水熬透,去渣再熬浓汁,少兑炼蜜收膏,每服10~12克,白开水冲服。
功效:此方清肝明目之功极佳。原注云:此方“疏风、清热、明目之力甚强。此类方药对老年眼疾尤为适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药有明显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减缓心率、增加心脏收缩力之功效,其具有长寿功效,实属可信。
2、菊花丸《扶寿精方》:
制作:菊花、怀牛膝各500克,地黄1500克,覆盆子750克,研捣过筛,炼蜜为丸,淡盐汤送下,每服6克,每日2次。
功效:此丸有补虚健脑、却疾益智、滋阴明目功效,常服气血不衰,须发不白,驻颜增寿。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制作: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紫背天葵10克,水煎服。
1、菊花山楂茶:
制作:菊花、茶叶各10克,山楂15克。将三味一同倒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浸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此茶有清热化痰、平肝明目、健胃消食之功。适宜于风热头痛,咳嗽有痰,或目赤等。
2、山楂二花茶:
制作:取菊花10克,加山楂、金银花各10克,代茶饮用。
功效:此茶能消脂降压、减肥轻身,适用于肥胖症、高血脂症和高血压患者。
3、三花茶:
制作:菊花,金银花,茉莉花均少许,泡水作茶饮。
功效:此茶可清热解毒,适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疮等,常服更可降火,有宁神静思的效用。
4、菊花蜜饮:
制作:菊花50克,加水20毫升,稍煮后保温30分钟,过滤后加入适量蜂蜜,搅匀之后饮用。
1、菊花酿:
制作:将干菊花去蒂洗净晾干,泡于低度粮食酒中,一两天后就可以饮用。
功效:常饮可活血行气、抗衰老、延年益寿。如果再向酒中加入地黄、当归、枸杞,对头晕目眩、疲劳多梦有不错的疗效。
2、长寿酒:
制作:菊花、杜仲各50克,防风、炮附子、黄芪、干姜、桂心、当归、石斛各12克,紫石英、肉苁蓉各15克,萆薢、独活、钟乳石各24克,茯苓9克,用白酒3500毫升,浸泡5日,即可饮用。1次30~50毫升,每日2次。
功效:此方原名“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原载于明代《奇效良方》,主治男女风寒冷痹、腰背痛、食少羸瘦、嘘吸少气,去风冷、补不足。
3、野菊花叶酒
制作:野菊花叶1000克,果酒适量。将野菊花叶洗净,捣烂绞汁,备用。每次服药汁30毫升。兑入果酒30毫升中,搅匀取之,日服2次,药渣外敷患处。
1、菊花粥
制作:菊花15克,粳米50克。菊花放人锅中,加水300毫升,煮沸15分钟,倒出药液;再加入300毫升水,煮沸10分钟,倒出药液。将两次药液合并,加入粳米,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煮粥,可加冰糖调味,每日早晚服用。
功效:此粥适用于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闷等,尤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病人。
制作方法一:准备猪肝100克,鲜菊花12朵,油、盐、酒适量,将猪肝洗净,切薄片,用油、酒腌10分钟;鲜菊花洗净取花瓣待用。先将菊花放入清水锅内煮片刻,再放猪肝,煮20分钟调味即成。
制作方法二:准备枸杞50克,菊花12朵,鲜猪肝100克,盐、味精少许。制菊花水:将菊花用纱布包着加水大火煮沸约一刻钟,取出纱布袋,放入枸杞大火煮沸,一刻钟后改用小火;鲜猪肝洗净切片,放入热油锅内略煸,将煮好的菊花水倒入,熟时放盐、味精调味即可。
制作:撕下菊花花瓣洗净,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淘凉备用;鸡蛋打入碗内,加盐、料酒,用筷子打匀。锅内添清油40克,油六成热时倒入鸡蛋,摊成圆饼状,两面煎黄,切成3厘米长的鸡蛋丝。锅放火上,加入鲜汤,放入调料,沸后撇去浮沫,调好味道,下入鸡蛋丝、菊花搅匀,淋入香油,出锅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