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马琳因为左膝十字韧带撕裂,需要手术,放弃东京奥运会的消息后,还是挺让人遗憾的。近些年来,因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不得不退赛,退役的知名羽毛球运动员为数不少,上网随便一搜,就能找到不少。比如:
2010年:王琳(2010的常州大师赛,左膝前十字韧带和内侧副韧带断裂)
2011年1月:皮红艳(法国,左膝前十字韧带断裂)
2012年12月21日:王琳(全国锦标赛,王琳第三次受伤,左膝前交叉韧带断裂)
2012年:佐藤冴香(日本,左膝前十字韧带断裂、半月板受伤)
2012年8月4日:汪鑫(伦敦奥运会,右膝前十字韧带断裂)
2015年:吉希奴桑亚尔(印度男子羽毛球运动员)。
2016年8月18日:李雪芮(里约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半决赛,左膝前十字韧带断裂)。
2019年1月:马琳(印尼大师赛,右膝前十字韧带撕裂)
2021年5月:马琳(左膝十字韧带撕裂)
十字韧带是膝关节的主要稳定结构,膝关节内有前、后十字韧带(又称交叉韧带),膝关节不论伸直或屈曲,前后十字韧带均呈紧张状态,前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后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后移动。
通常认为,前交叉韧带损伤是由于膝关节强力过伸或强力外展时导致(羽毛球比赛中,多数情况是强行起跳打头顶球,单脚落地时,膝外展位受伤)。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但在羽毛球圈,事实上还是女性运动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运动员)。
一般而言,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专项技术要求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损伤易发部位及专项多发病。羽毛球运动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就是腰和膝。
主要原因是:
1.运动项目的特殊要求(专项动作特点会导致薄弱部位更容易在大负荷、高对抗情况下受伤)。
2.身体某些部位存在一定的生理解剖弱点(膝关节稳定性差,在跑跳过程中,在完成屈曲缓冲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旋转、内外翻等复合动作时,更容易受伤;尤其是女性骨盆相对男性宽,大小腿形成的夹角更大;肌力相对弱等原因)。
常规教科书中总结的运动损伤原因有:
1.对运动损伤不重视
对多数人而言,包括运动员,没受伤的人永远会觉得损伤是别人的事,很难重视起来。
2.训练水平不够(体能、技术、心理等)
本来损伤无非是导致损伤的“破坏力”大于自身的“防御力”,通常增加体能,主要是力量、柔韧、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本体感觉等训练,对预防损伤会大有裨益。但运动员永远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即便身体素质强如马琳,也会有自己的天花板,超过可控范围,一样会受伤。
3.教学、训练和比赛活动安排不当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王琳之前,大家听说羽毛球运动员十字韧带断的有几个?我是没印象,但这之后国内外普遍增多,有人可能会解释为现代女子羽毛球打法变化,对抗更激烈,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更高。其实我在考虑,是不是训练方面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尤其是体能训练在国内外大行其道之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为此也和圈子里一些队医交流过,但这个事情一是插不上手,二是也没有条件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所以到现在我也没办法给出一个准确的解释。但有地方队专业老教练跟我聊天说起过,他多年来给女队员训练,主要还是用传统、经典的力量器械训练,如杠铃、哑铃。
核心训练,功能性训练这些新兴方法,他也学习,但只是补充,不是主体,反正他几十年下来,手上没有女运动员前叉断裂的,而且进到国家队的也有不少。
4.运动参加者的生理(形态、机能)、心理(自负、焦虑等)状态不良
我的看法是:运动员术后重返赛场,很少有运动员能重返巅峰的,除了生理上的恢复不足,更多是心理上的阴影难以抹去。
5.场地(硬、湿滑、不平、规划不合理等)、器材、保护用具、服装不符合卫生要求以及不良气候(大雨、高温、低温、高原等)等
汪鑫的伤最让人生气,地面有汗,她请求裁判擦地,裁判认为她有意拖延比赛,不同意,结果直接受伤,外战女皇从此退隐。林丹比赛中也有过类似情况,工作人员不擦,人家自己拿个毛巾自己来擦,或者自己动手拖。
从损伤预防来讲,选材、运动模式检查还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性动作的不正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运动员损伤发生的可能性。发现身体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预防性的功能锻炼,也可以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重点是基本运动的控制、稳定性、平衡性、灵活性等表现,如果有代偿动作模式,就可能会导致损伤发生。因此,定期体检,了解运动员的全身健康状况,尽早发现易患病、受伤因素非常重要。健康检查的内容有:一般史、运动史、体格、机能(有氧、无氧代谢能力等)、素质和运动模式检查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一些预防要点有:热身、牵拉练习、整理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健康教育;环境安全;适合的运动装备等等。
避免运动中的所有伤害是不可能的,但有效的损伤预防策略可以减少损伤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如力量,耐力和本体之间的平衡的训练计划已被证明能减少足球、手球、篮球的运动损伤(下肢,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的发生率28-80%。美国曾经推行过“ACL预防项目”,设计了一套ACL功能训练方法和计划,损伤率下降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