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餐馆去不起,而是超市快餐更具性价比?大卖场刮起“食堂风”,物美也入局了。
7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物美集团方面获悉,物美全新餐饮业态“物美大食堂”近日在北京通州开出第二店。记者了解到,物美集团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物美大食堂”拓展至20家门店。
现制餐食、有落座区,超市跨界餐饮,把食堂“嵌套”在超市卖场内,已经不是新鲜事,为大众所熟知的大型连锁商超几乎都有过此类尝试。去年年底,同样主打15元自助快餐的永辉“小辉食堂”开业。
物美开食堂,计划年底前拓店20家
据了解,物美大食堂有60多种菜品,定价方面则有13元面食类碳水自助和19.9元炒菜类自助两档可选,是现炒现做。
记者从物美方面进一步了解到,物美大食堂是物美与莎莎供应链合作。莎莎供应链是一家专营社区食堂、学校食堂的餐饮供应链公司。两家合作性质更类似联营,物美通过经营流水扣点获利,具体合作上,由物美提供场地和经营资质,莎莎供应链提供服务产品,包括具体菜品原料、后厨和出菜品质把控等。
连锁商超入局餐饮早已不是新鲜事。
去年11月,永辉在武汉五里墩店、范湖店设置了店内食堂区域,命名为“小辉食堂”特色也是15元自助快餐。此外,盒马、华联、七鲜等连锁超市,7-Eleven、全家、罗森等便利店,都引入过鲜食、简餐等形式。
一方面,商超、便利店在品牌、供应链上本身就有天然优势,特别是线下大卖场还有空间、场地;另一方面,鉴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连锁商超、线下卖场做餐饮可能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胖东来对永辉的调改只是一个缩影,背后是更多超市卖场亟须“爆改”。现实层面,大家依旧在线上零售、电商等压力下,苦苦维持经营。线下客流不足是问题的关键,餐饮作为高频刚需,一定程度上可以做获客、引流,进而带动超市内其他区域商品的销售。
不过,这剂看似简单的解药,也有很多需要平衡和考量的地方。比如,如何做极致效率?如何兼顾餐饮和高坪效?如何平衡线上和线下业务?
前不久,有消费者投诉胖东来(新乡店)联营餐饮“擀面皮”加工场所卫生环境较差。6月27日凌晨,新乡胖东来发布了关于此事的调查报告,给予购买擀面皮、香辣面的顾客办理退款,给予1000元补偿(共计8833份),并向公众道歉。
从首家调改门店的做法来看,在商品结构、动线布局、设备设施等方面,胖东来都对永辉超市进行了更新,更新内容包括新增烟酒柜、扩大烘焙区、现场加工、熟食区,取消原有外租区域和电商经营。
前不久的三十周年庆时,物美宣布回归“天天低价”的经营方针,并表示将严格贯彻天天低价战略。物美创始人张文中这样解释:当前的年轻消费者更注重极致性价比,不愿为品牌溢价买单。事实上,电商回归低价战略又给超市卖场加了重压。线下业态链条本就更加复杂,面对电商的“压价”也不得不“跟价”。
在推进天天低价战略的同时,物美还称将在熟食加工、烘焙、自有品牌等核心品类上下力度。为此,物美还成立了3R部门(Readytocook、Readytoheat、Readytoeat,包括鲜食类商品),专门负责天天低价的实施。而19.9元自助食堂,可能就是物美天天低价战略的一块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