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12日)

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

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

2002年8-10月在北方地区,2002年9-12月在南方地区进行现场调查;2003年1-8月完成各类实验室检验和数据录入;2003年5-12月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2004年1-7月完成数据分析报告。

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整个调查进行了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所有质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各个环节均达到方案设计的质控要求。

三、数据质量评价与结果表述

将样本人口资料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2002年人口学指标(性别比例、负担系数、家庭规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表明样本人群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

由于抽样人口中有10.1%的人外出未能参加体检,致使调查样本中15-25岁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偏低。因此,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首先对6类地区样本患病率进行年龄别校正,各类地区校正后的患病率再用该地区的人口比例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推算全国的患病率。第二部分主要结果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糖尿病患病增加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000多万,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第三部分拟采取的措施

本次调查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部门的支持。

附件1:六类地区定义及样本县名单: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样本估计总体。样本县(市、区)的抽取是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其中:大城市的定义为4个直辖市和14个副省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宁波、南京、广州、深圳、郑州、成都、西安、武汉、厦门。其余的城市为中小城市;农村四类地区的划分以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分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研究报告》为依据。一类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以及南部沿海农村经济区。二类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以及豫皖鄂赣长江中游农村经济区。三类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汾渭谷地、太行山、大别山农村经济区。四类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湘鄂川黔及秦岭大巴山、黔桂川滇高原、黄土高原农村经济区

样本县名单

附件二诊断标准

糖尿病判断标准:

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为WHO(1999)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标准。

⑴糖尿病(DM):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确诊为糖尿病:

①本次调查中空腹血糖(FBG)≥7.0mmol/l;

②本次调查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③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

⑵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

⑶正常人群(NGT):无糖尿病史,本次调查FBG<6.1mmol/l,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

血脂指标异常判断标准

血脂异常分类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血脂异常:有以上三种中的一种就为血脂异常

贫血判断标准

以全血血红蛋白结果作为判断依据,具体标准如下:

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或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

肥胖评价方法

(一)学龄前儿童(0-6岁)

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Z评分:Z>2超重;Z>3肥胖

(二)儿童青少年(7-18岁)

1、WHO推荐的BMI标准

2、WGOC推荐的BMI标准

(三)成年人(18岁以上)

1、WHO标准:BMI≥25超重;BMI≥30肥胖

2、WGOC标准:BMI≥24超重;BMI≥28肥胖

3、WHO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102厘米;女性腰围≥88厘米

4、WGOC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评价

WHO推荐的性别、年龄别身高、体重参考值,常用的评价指标是Z评分

THE END
1.糖尿病的生活方式管理主要包括: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减肥增加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糖尿病的生活方式管理主要包括: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减肥、增加体力活动及运动、___与___等。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https://www.shuashuati.com/ti/cd9260db7dd04b278fc988e4e1a43ac9.html?fm=bd003927607bc08a85a14a82dbda969808
2.老年营养降知识20220725另外,粗粮中膳食纤维多,能量密度较低,可使摄入的能量减少,有利于控制体重,防止肥胖。 (3)调节血糖 粗粮或全谷类食物餐后血糖变化小于精制的米面,血糖指数较低,可延缓糖的吸收,有助于改善糖耐量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许多国家糖尿病协会、营养师协会都推荐糖尿病患者采用高纤维低http://www.hnyxjl.com/detail/1551395172976640000
3.糖尿病特殊情况及并发症的营养治疗–伤口治疗2.营养治疗与应激性高血糖:Meta分析证实: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高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需要量均低于肠外营养治疗组[92]。因此,在可耐受的情况下,为危重患者提供MNT时,推荐使用肠内营养方式。 3.合并糖尿病的危重症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随机对照研究显示,高单不饱和脂肪酸肠内营养http://puolder.com/?p=3311
4.成人糖尿病饮食营养养指南成人糖尿病饮食营养养指南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与不合理饮食相关,包括长期高糖、高脂肪、高能量膳食等。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践行合理膳食和积极运动,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对于糖尿病前期和某些病程短、胰岛功能尚可、合并超重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采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6472266
5.饮食与降关系hownottodie救命疾病预防与逆转:格雷格医生针对每一种常见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提供了具体的饮食建议,旨在通过饮食来预防和逆转这些疾病。 每日十二种食物:书中推荐了一个“每日十二种食物”的饮食计划,强调摄入多种植物性食物,以确保获得全面的营养。 生活方式建议:除了饮食,书中还提供了一些生活方式的建议,如运动、睡https://blog.csdn.net/eidolon_foot/article/details/142195020
6.相关知识糖尿病患者要适量摄入膳食纤维。什么是膳食纤维?它是一组不被消化的多糖类物质,主要存在于燕麦、荞麦、海藻、魔芋制品、谷物的表皮、水果的皮、蔬菜的茎叶和玉米面等。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同时也可在肠道吸收水分,使粪便湿化有利于排便。 我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补充纤维素以25-30g为宜(可参考《中国食物成http://www.lchospital.cn/keshi/linchuang/qita/ganbu/389.html
7.关于饮食结构和降的关系,赵霖教授这篇文章讲得最全面!前两年我们院产科接下两个孩子一个十斤、一个十二斤,一检查这两个孩子都是先天性糖尿病,就他妈怀孕的时候傻吃,把孩子吃坏了,那么在这些年我们和善于与生活习惯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严重的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 为什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乳腺癌发病率特别低,前两年我们一个专家在英国考察,带https://www.360doc.cn/article/7696210_1049301656.html
8.降生活方式核心信息(一)降教育文章蔬菜含水分多,能量低,富含植物化学物质,是提供微量营养素、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重要来源。深色蔬菜指深绿色、红色、桔红色、紫红色蔬菜,富含胡萝卜素尤其β-胡萝卜素。多吃蔬菜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https://www.gxlzcdc.com/index.php?c=show&id=583
9.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解读糖尿病糖尿病营养与饮食患者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2017年召开的中国营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上,《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发布,本指南采用循证方法制定,在2018年CDS大会上,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营养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葛声主任对该指南进行了解读,提出了针对2型糖尿病的八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8522167521.html
10.头条文章[2]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209-230.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0.03.001.【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可见全文】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765368840225209
11.营养与降论文饮食与糖尿病8篇(全文)如果把糖尿病教育、营养治疗、运动、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比作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那么,营养治疗就是驾辕之马,也就是各类治疗的基础。若没有饮食的配合其他的治疗也就可以说是失效的。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终身的治疗,糖尿病人若要生活得丰富多彩,饮食自然要多变化。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obbbneu.html
12.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与营养管理【查看证书】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范围。这种疾病与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饮食护理与营养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探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与营养管理,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https://www.hntv.tv/yshnzt/article/1/1788084503245475842
13.DiabetesCare:糖尿病个体化饮食计划——ADA的全新建议@MedSci风险;⑤对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可考虑联合减肥药物治疗以实现并维持7%~10%的减重目标;⑥体重正常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应考虑进行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选择地中海饮食等健康饮食计划;⑦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在DSMES及MNT期间应进行相关筛查与评估,若出现饮食紊乱应考虑进行相应的营养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879a165324be
14.糖尿病饮食原则糖尿病病人该怎么吃 在我的内分泌门诊中,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得了糖尿病,我该怎么吃,吃什么,吃多少,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我下面就这个关心的话题进行浅析。 1.糖尿病为什么要控制饮食? 我们常说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糖尿病越来越高发,而且趋于年轻化,如暴饮暴食、吸烟https://www.miaoshou.net/article/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