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居全球常见恶性肿瘤第四位,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13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宫颈癌患病的高峰年龄为40~60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宫颈癌是目前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可早发现早预防的癌症,99.7%宫颈癌是由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造成的,通过筛查可采取措施,有效阻止其发生的恶性肿瘤,通过预防可将其发病率降低50%~60%。
宫颈癌高危因素:
1.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我国常见的高危型HPV包括16、18、31、33、45、52、58等。
2.不良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或丈夫有多个性伴侣;
3.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
4.性传播疾病导致的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
5.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
6.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2倍;
7.免疫缺陷与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
8.其他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2,HSV-2)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9.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卫生习惯不良、营养状况不良等也可能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
目前国际上对宫颈癌有三级防治体系,一级预防指排除病因和高危因素,接种HPV疫苗是其主要手段;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和处理属于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即对宫颈筛查阳性患者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把病变阻断在癌症早期。
01
HPV疫苗
HPV疫苗是人类第一个用于预防恶性肿瘤的疫苗,接种HPV疫苗是目前预防宫颈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HPV疫苗有三种。第一种是二价疫苗,主要针对HPV16和HPV18两种亚型的疫苗,于0、1、6个月共接种3剂。二价HPV疫苗可以预防70%的宫颈癌的发生,但不能预防生殖器疣,只建议用于女性。
第二种是四价疫苗,四价疫苗可对抗HPV16、HPV18、HPV6和HPV11的感染,其中HPV6和HPV11亚型毒株是90%的生殖器疣的元凶。四价疫苗于0、2、6个月共接种3剂。
第三种是九价疫苗,在四价HPV疫苗基础上又增加了5种新的HPV类型,包括HPV31、HPV33、HPV45、HPV52和HPV58。九价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外阴癌、肛门癌及阴道癌等癌症,也可预防生殖器疣等疾病。
在疫苗的接种年龄方面,二价HPV疫苗国内批准的可接种对象为9-45岁的女性;四价HPV疫苗国内批准的接种对象为20-45岁的女性;九价HPV疫苗适用于16-26岁女性。
02
定期筛查
2016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发布宫颈癌筛查和预防实践指南,该指南提出:无论是否开始性生活或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排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宫颈癌筛查应从21岁开始。
21~29岁女性:每3年进行1次筛查,仅做单独细胞学筛查即可,无需联合筛查。21~29岁HPV感染概率较高,大多数可在1~2年内自然消退。
30~65岁女性:推荐做细胞学检查与HPV联合筛查,每5年进行1次。
年龄>65岁女性:如果10年内连续3次细胞学检查为阴性或连续2次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查均为阴性,且最近1次检查在5年内,可不继续筛查。
03
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主要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
常用术式有:全子宫切除术;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或取样。年轻患者卵巢正常可保留。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属于特别早期的可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或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根据患者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术式。
2.放射治疗
适用于:
①中晚期患者;
②全身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早期患者;
③宫颈大块病灶的术前放疗;
④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发现有高危因素的辅助治疗。
3.化疗
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近年也采用手术联合术前新辅助化疗(静脉或动脉灌注化疗)来缩小肿瘤病灶及控制亚临床转移,也用于放疗增敏。
接种疫苗
积极治疗
可防可治
总之,宫颈癌虽然可怕,但它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如果及早发现并进行适当治疗,宫颈癌同样可以治愈。最后春雨君友情提醒,HVP疫苗只是一种防护方法,并不代表万无一失,洁身自好及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