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0日讯(记者梁湘茂)近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由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发布。为此,记者采访了国防科技大学医院主任医师陈向大教授。陈教授表示,较之2016版指南,新版指南呈现四大变化:
变化一: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研究发现,东南沿海一带(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膳食模式,具有蔬菜水果丰富,常吃鱼虾等水产品、大豆制品和奶类,烹调清淡少盐等优点,且该地区居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因此新指南首次提出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代表我国“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希望发挥健康示范作用。
变化二:将6条“核心推荐”改为8条“膳食准则”。如“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改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膳食准则中新加入“规律进餐,足量饮水”。膳食准则中新加入“会烹会选,会看标签”。膳食准则中格外强调“公筷分餐”。
变化三:微调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如第一层:2016版:谷薯类250~4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2022版:谷类200~3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第五层:2016版:盐<6克:2022版:盐<5克。2022版膳食宝塔提高了“限盐”目标,因为目前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过多。
变化四:构建“1+9”人群模式,细化特定人群。新版膳食指南包含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及9个特定人群指南。这9类人分别是:备孕和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0~6月龄婴儿、7~24月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一般老年人、高龄老年人和素食人群。新增“高龄老年人”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比例逐渐增加,这一群体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需要更加专业、精细和个性化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