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下,社区内老人助餐服务需求激增。
2005年,上海首次提出我国“9073”养老服务格局的概念,即有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在社区养老,另有3%的老人在机构养老。
时隔多年,这一概念不断细化。中国老龄协会事业发展部(国际部)主任李志宏认为,由于居家老人也需要上门服务,依靠上门服务的老人也会去社区活动,居家或社区养老各自比例实际难以划分。他认为,从总体上来说,生活在社区内的老人比例大概在96%至99%。
社区内老人主要面临“做饭难”“吃饭难”痛点。我国老龄人口众多,建设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已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民生大事。
老年助餐体系构成复杂——以社区食堂为原点,从后端餐饮供应链,到社区食堂门店模型的打造和经营,再到前端配送服务——想要满足社会上广大老人的需求,需要各界企业参与。对于企业来说,参与老年助餐市场的价值正逐渐显现,将更明白老人痛点和需求,推出更适合的产品与服务。
01
政策大力推动,
我国社区食堂建设提速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社区中老人的就餐难题开始凸显。
这一难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做饭难”。老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无法长期下厨。再加上家庭中的年轻子女往往白天外出工作,无法为老人准备餐食。另一方面是“吃饭难”。对于卧床、失能、高龄老人来说,还需要上门送餐服务。
我国有众多空巢老人。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空巢老人人数占比超过一半。空巢老人中更不乏独居老人,在日常就餐上需要依靠外界帮助。
为满足广大老人的需求,各地正大力支持各类企业和机构参与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的建设,打造社区食堂、社区助餐点,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比如,2016年12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支持餐饮企业、养老机构、专业送餐机构和单位内部食堂等通过开设老年餐桌、“中央厨房配送+社区配送+集中就餐”等方式,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
2017年5月,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民政局印发《关于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表示要发展三种助餐模式,即改造提升或新建社区老年食堂、建设社区助餐服务点、社会餐饮企业送餐上门。
2024年开年,国务院办公厅更是发布一号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将扩大老年助餐服务列为“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首项。
不少城市已立下明确目标。今年,上海宣布计划到2025年全市社区长者食堂数量达到400家,老年助餐点达到2000个,日供餐能力达到25万客;武汉宣布截至2025年底,实现中心城区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的全覆盖。
02
供应链商机率先显现,
食品企业陆续布局
社区食堂的广泛建设,离不开供应链的支撑。
近日,AgeFood获悉,思念食品旗下子公司哪吒餐配将与社区食堂门店进行合作。
哪吒餐配成立于2020年,最初由思念食品与国内头部团餐企业之一德保膳食共同成立。在2023年德保膳食退出股东行列后,思念食品成为哪吒餐配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57.49%。
此前,哪吒配餐已通过学生餐积累一定配餐经验。2020年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采访时,哪吒餐配副总经理张娟表示,正在推进基础设施及相应配套建设,哪吒餐配会向中餐标准化中央厨房的方向发展、进化。
企业拥有完善的中央厨房,意味着可以服务更多不同类型的顾客。
社区食堂与中央厨房合作意愿强烈——后者将新鲜食材搭配好后,直接送配到社区食堂进行简单加工。这不仅使社区食堂的出餐效率更高、经营成本降低,而且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传统食品企业发力B端餐饮渠道以突破增长瓶颈正成为一种趋势。
三全食品与思念食品同年进军团餐市场,前者采取的模式主要为B端企业提供速冻半成品食材。
三全食品的财报显示,餐饮B端业务的表现可圈可点。根据三全食品2024年半年报,零售及创新市场同期营收同比下降7.45%,而餐饮业务报告期内营收6.29亿元,同比增长8.13%。
2022年,双汇宣布成立团餐事业部,并投资2亿元建设了被称为河南省央厨行业规模最大的工厂。此后,双汇团餐基于研发中心开发的营养餐,开始为老人院老人等群体提供餐食产品。
03
如何打造社区食堂可持续经营模式
要建设能可持续经营的社区食堂,不仅需要对供应链优化。
暖慰科技已在安徽合肥开设四家社区食堂,并在上海找到超过三十个意向点位。公司董事长周鹏和AgeFood算了一笔账,一家150平左右的门店,投入成本约20万元,一个季度以内基本能够实现回本。
他表示,暖慰科技能够实现如此短的投资回报周期的原因在于,一是提高社区食堂本身的经营效率,二是以“1个社区食堂+N个助餐点+X个社会餐桌”的模式获得更多顾客,三是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业态形成多元化业务。
传统食堂在顾客就餐体验、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等方面存在改进空间。社区食堂通过在这些方面升级,为社区老人带来满意的就餐体验,不仅能积累一批忠实顾客,还会吸引年轻家庭成员和周边社区的居民前往消费,增加客流量。
他指出,从成本上来说,虽然一台机器单价超过十万,但采用租赁的方式则能将每月开支降低到数千,避免重资产运营。
在武汉,有创业团队向AgeFood表示,同样正尝试打造智慧社区食堂。未来,智能炒菜机或许将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根据中国经济新闻,我国智能炒菜机行业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两千七百亿元增至2022年的九千余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已达20.41%。
立足社区食堂,企业还有更多商业故事可讲。
在服务社区居民时,社区食堂会获得老人的精准画像,可以为其中的慢病患者提供定制化的营养餐方案。
此外,社区食堂还可以衔接老人社区生活其他场景。
暖慰科技还推出了健康管理、家政服务等其他业务。“社区是一个居民相互交流的场景。社区内老人在社交、医疗等各方面都有诉求。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社区养老新型服务体系。”
因此,对企业来说,最终关键在于自身怎样洞察这些需求,并开发合适的产品。
04
未来高龄老人数量持续增多,
上门助餐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未来,我国高龄老人的数量将伴随老龄化进程逐渐增多。届时,上门送餐的需求还会进一步提升。
比如日本“SILVERLIFE”(后文简称银龄生活),为老人提供餐食及配送服务起家。银龄生活发布的2024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收入达到135.55亿日元,同比增长10.5%;经营利润7.68亿日元,同比增长14.7%。
银龄生活董事长清水贵久2023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日本配餐市场规模大约为1500亿日元,市场年增长率达到5%-10%,日本配餐市场类似40年前的日本餐饮市场,增长预计一直持续到2055年左右。
银龄生活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将配餐划分为普通餐、普通餐便当、卡路里调整餐、蛋白质调整餐、慕斯软餐五种类型,并且每个月为老人提供上百种口味选择。
(图注:银龄生活不同种类的老年配餐)
银龄生活有着激进的门店管理策略。
截至2024财年,银龄生活一共开出了985家加盟门店。其“真心便当”、“爱的配餐”、“宅食生活”三个品牌对应的线下门店数量分别达到525家、305家和129家。
清水贵久表示,银龄生活没有对区域作出限制,符合要求的加盟商可以自由扩张。同时,三个子品牌门店之间也属于自由竞争的状态,不做干预。
这一策略推动了各加盟商更加努力地服务好配送范围内的顾客。
日本另一知名老年配餐企业为Watami集团旗下的“我的宅食”品牌。“我的宅食”用户平均年龄达到75岁。2022年,Watami集团的营收达到779亿日元,其中“我的宅食”业务营收占比达到了56.16%
在服务方面,“我的宅食”招聘了大约7000名年纪较大、以女性为主的配送员,让配送更有温度。
由于发展差异,国内现在已有比较成熟的配送体系。
比如,上海松江区新桥镇与饿了么合作,在新桥镇社区食堂上线了打通政府补贴与线上点餐的社区为老助餐项目。老人可在外卖APP上,选择相应的社区食堂点餐,同时直接使用补贴。
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可以首先专注于打造产品。
结语
我国社区老人庞大的就餐需求背后存在新商业机遇。
结合海外经验,在产品上,如何为老人带来多样化、营养的餐食选择,在服务上,如何给老人带来温馨、便捷的体验,都值得国内企业去研究。
参考资料:
1《高齢者向け配食シルバーライフ一気に伸びる局面が来る》;
2《「ワタミの宅食」、LINE登録者が5600人超会員を2種類にする理由》;
3《饿了么总裁方永新上海两会建议:构建数字化社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行业趋势、企业实战案例、深度研究各类信息
请点击右方二维码,长按识别至详情页
特惠2日票抓紧抢购
主论坛+三大细分论坛,聚焦银发热点议题
高端银发产业峰会汇1000+精英,共谋发展
行业前沿趋势洞察50+领袖智慧,引领未来
高效商务面对面对接超90%决策层,交流共创
亿级曝光传播矩阵精准触达,助力品牌
调查小问卷
AgeClub计划于近期推出系列关于银发经济观的专题直播和课程。
加好友备注【公司+姓名】
AgeClub推荐阅读
“适老化改造”政策提速,销售增长超200%,企业如何抢抓万亿市场新风口?
市场规模预计超千亿!功能大米新品类如何为初老人群带来主食营养升级|AgeFood
旅居产品好评率99.2%!同程如何深耕康养赛道,赋能银发族“第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