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清澈透亮的唐崖河,寒来暑往的土家人忙时下田,闲时上山,炊烟和茶香每天飘荡在青山绿水间。
总是在不经意间,一股油茶汤的清香,就飘荡在荆南大地的山里山外和大街小巷,不断挑逗着土家儿女垂涎欲滴的味蕾。
喝油茶汤是咸丰、来凤一带土家族的传统习俗。不管春夏秋冬,每天的早中晚,土家人都习惯喝上一碗心心念念的油茶汤。于是就有“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三天不喝油茶汤,头昏眼花心发慌”等民谚在山乡广为流传。
2011年6月,油茶汤制作技艺(咸丰、来凤)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饮之一。
一碗穿越历史的油茶汤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据陆羽《茶经》所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唐宋年间茶事活动记载颇多,茶饮逐步发展成一种文化。唐宋年间,饮茶的方式比较讲究。根据《茶经》记载,(茶饼)乃砍,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这就是唐代制茶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茶汤中放入葱姜等配料,与土家油茶汤的“精简版”极为相似。
如今,唐宋时期制茶、品茶的方式,已不复存在。唯在武陵山区,一代代土家族人对油茶汤进行创新和传承,其制作技艺得以流传至今。
土家油茶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又从什么地方发展而来,鲜有历史资料详细记载,大多是口口相传。清同治《咸丰县志》记载:“油茶:腐干切颗,细茗,阴米各用膏煎、水煮、燥湿得宜,人或以之享客,或以自奉,间有日不再食,则昏愦者。”这也许是记载咸丰土家油茶汤制作方法和功效较早的记录。
现如今,喝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已成为来恩施地区游玩和出差的客人品尝恩施美食的首选。
我爱人,一位从随州远嫁到咸丰的汉族女子,我们结婚之前,她从未见过油茶汤。结婚后便入乡随俗,时不时尝试着喝碗油茶汤,慢慢地也好上了“这一口”,偶尔也会在家里自制一碗油茶汤。她就觉得好喝,喝了能解乏,有精神。
优秀的文化始终是在不断地被传承和发展。我想,这也是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繁荣的有力见证吧。
油茶汤里的待客之道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土家油茶汤,仍然是土家儿女待客的最高礼遇。凡贵客登门,女主人都会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成为待客的不二选择。
咸丰油茶汤要数唐崖最正宗,历史最为悠久。
相传在明朝天启年间,唐崖第12代土司覃鼎出征西南,用茶叶、油盐、葱姜蒜等制成汤,命士兵饮用,以防当地的瘴气。
以前,生活不富裕,物资匮乏,像鸡蛋、鸭蛋等,家里人舍不得吃,都要拿到街上变成钱,以补贴家用。只有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打打牙祭”。但是,一旦家里有贵客登门,女主人就会把珍藏在米桶里的鸡蛋,小心地拿出来,在油茶汤里煮一到两个荷包蛋,表达主人的浓浓好客之情。
油茶汤作为待客之礼上餐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那次。那时我在一家企业上班,公司要开发恩施市场,公司副总率市场开发人员赴恩施调研。得知我是咸丰人后,同事们非要到我家看望一下我父母。
那些同事回去后,时不时就会当着其他同事夸赞我母亲做的油茶汤,让其他同事心生羡慕,我也在那时才感受到了油茶汤的民族分量。现在,偶尔和曾经来家里做客的同事聊天,那碗油茶汤始终还是绕不开的话题。他们一直还惦记着能喝第二碗、第三碗……
在咸丰,不管你在哪家餐馆吃饭,餐桌上一般都会端上一大碗油茶汤。虽然风格各异,但那份待客之礼始终都是一样的,已流淌在土家族人的血液里。
土家油茶汤不仅仅在咸丰、来凤等地盛行,在外地发展的恩施人,也把这份土家儿女特有的乡愁,带在身边,使土家油茶汤在中华大地处处飘香。
唐崖土司后代覃美华和丈夫在武汉开了一家餐馆。她告诉我,只要是恩施人进餐馆,必点一碗油茶汤,也会有武汉本地人慕名前往品尝,并成为回头客。
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制作油茶汤十分讲究,所用炊具要铁锅,用油也很有讲究,炸配料得用菜籽油,掺汤则要用上好的猪油。这也是土家油茶汤别具风味的秘诀所在。
用旺火将铁锅加热,放入菜油,先把阴米子、阴包谷子、豆腐果、干洋芋片等配料炸透炸焦备用。
油茶汤的灵魂在茶叶,将锅中菜油盛出,将适量猪油放入锅中烧热,再放入本地干茶叶。茶叶经过高温油炸,瞬间重新舒展叶片,释放出焦香。此时放入姜末蒜末等炸香,加入清水,打两个荷包蛋,小火慢煮,最后放入食盐和切成1厘米左右的蒜苗,美味的油茶汤就算大功告成了。
盛汤入席,客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汤中加入香喷喷的配料,慢慢喝,细细品,滋味无穷又神清气爽。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趁热喝下,五脏六腑都服帖了。
喝油茶汤也是有讲究的,有点考验“嘴上功夫”。土家族有句俚语:“油茶汤不冒气,烫死傻女婿。”虽然未曾见到“傻女婿”被烫,但是第一次喝油茶汤的客人,“上当”的却是不少。喝油茶汤时要端起碗来,捧在手里,转着圈喝,否则就可能会烫伤嘴唇,灼伤舌头。
油茶汤的主料为茶叶,配料因地域、口味不同而各具特色。如今,土家油茶汤不仅可以在家里做,一些企业还把油茶汤做成商品,摆上了超市货架,入驻了淘宝、抖音等销售平台,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
走进咸丰硒为贵食品公司油茶汤生产加工车间,工人们忙着炸油渣、阴米子、土豆片等油茶汤配料,经过一道道检验、包装流程后,将开袋即食的油茶汤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
当然,油茶汤里的荷包蛋,在物资丰富的今天,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只要备好油茶汤的其他食材,最后在汤里打一个荷包蛋,也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咸丰县文化馆积极挖掘、保护、传承土家油茶汤制作技艺,涌现出了马金现等土家油茶汤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在不断地探索、传承、创新、发展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咸丰是产茶大县,种植面积达到28.3万亩,连续四年入围“中国茶业百强县”。将土家油茶汤进行产品化、商品化推广,又何尝不是茶叶销售的另一出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