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皮之名首载于南北朝时期的《名医别录》,为楝科乔木植物楝树及川楝树的根皮或干皮。又名为楝皮、楝根木皮等。具有清热、燥湿、杀虫等作用。其味苦,性寒,有毒。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贵州等地。
苦楝皮主要含苦楝素、中性树脂、楝树碱、鞣质及香豆素的衍生物。苦楝素能麻痹蛔虫、蛲虫头部神经环,使其不能附着于肠壁,并能使肠肌的张力和收缩力增加,故有驱虫作用,并对皮肤真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近年临床报道用本品内服治疗急性乳腺炎,取得了显著疗效。
古人曾以楝叶裹粽,凭吊战国时代楚国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屈原。据《管子》记载,公元前278年5月5日,被革职放逐的三闾大夫屈原满怀悲愤之情,来到汨罗江边,面对江水,仰天长叹:"安能以皓皓之白首而蒙世俗之尘垢!”说毕,便抱着一块大石头,毅然投江自尽。由于汨罗江里多蛇蝎,百姓们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蛇蝎的伤害,便“断新竹节为筒粽,楝叶插头缠五丝缕,投入水中,以辟水厄”。后来就演变为以竹叶或苇叶包粽投水来祭祀这位爱国诗人。《安时杂记》说:“蚊龙畏楝,故端午以包粽,投江中,祭屈原。”宋代诗人张蕴曾借用这个典故作《咏楝花》诗一首:“绿树菲菲紫白香,犹堪缠黍吊沉湘,江南四月无风信,青草前头蝶思狂。”
苦楝皮糖浆
【组成】鲜苦楝根白皮(1岁左右15克,23岁20克,46岁30克,1014岁60克),红砂糖适量。
【制法】先将鲜苦楝根白皮洗净剪碎,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取浓汁,加入适量砂糖拌匀即可。
【用法】每日分3次饮服,连服23日。
【功用】杀虫。适用于蛔虫、钩虫、蛲虫。
【禁忌】严控用量以免中毒。心功能不全的体弱病儿忌用。
苦楝皮槟榔糖浆
【组成】楝根白皮30克,槟榔2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楝根白皮、槟榔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浓煎取汁,加入白糖拌匀即可。
【用法】睡前空腹服完,儿童可按年龄酌减用量,连服2日。
【功用】杀虫。适用于钩虫等。
【禁忌】楝根有毒,此方不可久服。
苦楝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高10-20m。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该植物在湿润的沃土上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与石灰岩地区均能生长,是平原及低海拔丘陵区的良好造林树种,在村边路旁种植更为适宜。该种不仅是材用植物,亦是药用植物,其花、叶、果实、根皮均可入药,用根皮可驱蛔虫和钩虫,但有毒,用时要严遵医嘱,根皮粉调醋可治疥癣,用苦楝子做成油膏可治头癣。此外,果核仁油可供制润滑油和肥皂等。
……
毒性
使君子毒性不大,粗制品(26.6克/公斤)给犬口服,除产生呕吐,呃逆外,并无其他中毒症状,其树胶于0.83克/公斤时产生同样作用。水浸膏皮下注射于小鼠,数分钟后,即呈抑制状态,呼吸缓慢不整,1—2小时后全身发生轻度惊厥,随即呼吸停止。最小致死量为20克/公斤。使君子油50--100毫克/10克给小鼠或家兔口服。未见中毒现象。
使君子配伍及治病验方
(一)药用配伍
使君子性温,味甘。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配芦荟:使君子性味甘温,功专杀虫消积,益胃消疳。芦荟性味苦寒,为功下通便之品,即能泻热通便,又可驱逐肠虫。二药配对同用,使君子得芦荟通便,又可驱逐肠虫.使君子得芦荟之助,杀虫之力增强,具有较好的泄热消积.驱杀肠虫的作用。宜用于虫积于肠,热壅便秘之症。
配苦楝皮:使君子杀虫,消积健脾,苦楝皮杀虫,清热燥湿,二药配伍,能驱虫,消痞。
配百部:二药都能杀虫,二药合用,杀虫之力更强,可驱蛲虫。
配槟榔:使君子消积健脾杀虫,槟榔杀虫降气行滞,二药合用,相须配对,发挥协同作用,从而加强杀虫药力,并能行气消积,可治虫积腹痛,厥逆。《万病回春》即用使君子配槟榔,治“黄病爱吃生米、茶叶、桴炭、泥土、瓦屑之类”。
配伍芒硝:使君子杀虫;芒硝泻下通便.二者合用有杀虫通便之功效临床用于驱杀蛔虫。
配伍鸡内金、白术:使君子消疳化积;鸡内金运脾消食;白术健脾益气.三药共用有消疳化积、健脾益气之功效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纳呆属脾虚者。
(二)治病验方
蛲虫病:适量的使君子仁。将使君子仁炒香后嚼服(咬碎吞服),幼儿每天3至15粒,成年人15至30粒,分三回服用,连续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服完一个疗程后间隔一个月再服第2个疗程。用药中,也许会伴有轻度恶心,头晕,偶有呃逆的症状,但是均会自行消失。
肠道滴虫病:使君子仁适量的,炒黄。成年人嚼服,儿童研末服。一岁之内的幼儿每天用药3g,1至3岁的幼儿每天用药5g,可分次服用;成年人每天用药15g,顿服。连续服用3至5天为一个疗程,假如一个疗程后没有痊愈者必要的时候隔3至5天再服1至2个疗程。
小儿肛管直肠脱垂:使君子仁适量的,麦芽糖适量的,精瘦猪肉100至250g。将使君子仁捣烂后加入麦芽糖制成每丸重3g的丸剂,每回服1丸;同时将猪肉炖熟,喝汤吃肉,平均每三日一回,三回为一个疗程。
蛔虫病:使君子仁适量的(干品)。将使君子仁炒香,于早餐后一至两小时一回嚼服。12岁以下儿童服用10g,13岁以上儿童服用20g。
胆蛔腹疼:使君子7至10粒研粉,乌梅3g,川椒3g,水煎取汁送服,每天两至三回。
小儿疳积:使君子仁30g,厚朴,陈皮,川芎各0.3g,共研成粉末,炼蜜为丸,三岁以下服一粒,三岁以下服半粒,陈米饮化下。
小儿蛔虫病:使君子仁,百部同量,各研粉,搅拌均匀,每次服3g,空肚子时服。
中耳炎:使君子,明矾,冰片适量的(比例为4:3:1),将使君子数枚,撬一小孔,分别塞入黄豆大的明矾一块,烧至明矾溶化,加冰片少量,共研成末,先使用双氧水或者生理盐水洗患耳,擦干净,再把药粉少量吹入患耳内,每天一回,轻者用药一回,重者两至三回即愈。
虫牙痛:用使君子煎汤。频频漱口。
脱肛:使君子捣烂后放入适量麦芽糖(即麦芽糖),制成丸药;每丸3g,炖瘦猪肉60至150g,3日服药一回,三回为一疗程。
使君子副作用
(一)用药禁忌
服药时忌饮热茶。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纲目》:忌饮热茶,犯之即泻。
《本草经疏》:忌食热物。
《本草汇言》:脾胃虚寒之子,又不宜多用,多食则发呃。苟无虫积,服之必致损人。
《岭南采药录》:使君子,生食太多,令人发呃逆,儿童多食,有呃逆至一日夜不止者,惟用其壳煎水饮之,即止。
(二)宜忌配伍
服药时忌饮热茶。《本草纲目》载:“忌饮热茶,犯之即泻”。《本草经疏》亦载:“忌食热物。”
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一般在停药后即可缓解。必要时可对症用药,《本草汇言》曰:“脾胃虚寒之子,又不宜多用,多食则发呃”,“苟无虫积,服之必致损人”。
(三)使用注意
副作用可有呃逆,用其壳煎水饮服可止;多服还可出现眩晕、恶心等反应。
生食副作用较大;炒后副作用稍轻。
使君子不宜与热药、热茶同服,否则易致腹泻。
【用法用量】使君子9~12g,捣碎入煎剂;使君子仁6~9g,多入丸散用或单用,作1~2次分服。
(四)鉴别应用
使君子与榧子:二药均味甘毒小,既不伤脾胃,又能驱杀肠寄生虫,且多含油脂,性润滑肠,驱虫不需另加泻药,但榧子以驱杀钩虫与蛲虫较好,使君子以驱除蛔虫较好,榧子有润肺止咳作用。而使君子有益脾胃,除虚热.疗疳作用。
使君子与苦楝皮:二药都能驱虫,且都以驱杀蛔虫为主,但苦楝皮苦寒有毒,然而有清湿热疗疥癣、疮癞的作用,使君子甘温益脾胃,有良好的疗疳积除虚热作用。
使君子的食用方法
使君子肉饼
使君30克,猪瘦肉250克,面粉30克。使君子肉捣碎.猪肉洗净剁碎.同与面粉混合均匀,做饼10个、蒸熟。每服一个.1日二次。本食疗方补虚驱虫,适用于小儿身体虚热而有蛔虫者。
使君子蒸猪瘦肉
材料:使君子8克,猪肉(瘦)100克,盐2克
做法:
(1)将使君子去壳取出使君子肉备用。
(2)将使君子肉和瘦猪肉一起捣碎和匀,加入少许盐。
(3)将使君子肉饼放入锅中蒸熟或煮饭时放在饭面上蒸熟即成。
养生功效:可治小儿肠道蛔虫、营养不良等症。每遇到儿童不想吃东西,面色花白,日渐消瘦,腹胀虫痛、口渴烦躁等症状出现时就可服食。如服使君子肉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时,将使君子的壳煎水代茶饮,即可解除。
夜明砂蒸羊肝
材料:羊肝60克,使君子10克,夜明砂10克,姜3克,酱油3克,盐2克
(1)将羊肝洗净切碎,盛放碟中,加入使君肉、夜明砂,入笼嫩水蒸熟。
(2)蒸熟后加生姜、酱油、盐、味精即成。可在蒸时加适量水,取碗内汁喂食小孩。
养生功效:具有清肝明目,散血疏积,益血健遥功效,适用于夜盲症,视力减退,身体发育不良,消化不良等症。
使君子瘦肉汤
材料使君子仁,猪瘦肉100克。盐、料酒、白糖各适量。
使君子仁洗净,沥干水。猪瘦肉洗净,切碎,使君子仁同猪瘦肉共剁成肉浆,放入盆内,加入鲜汤,放少量盐、料酒、白糖调拌均匀,上笼蒸熟,连服两晚,食肉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