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小伙伴们,又见面啦。今天来琢磨一种常见的绿色蔬菜——苋菜,苋字怎么读,是jiàncài吗?苋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又经历了哪些变化?一起来看看吧。
一、苋字怎么读
苋字的读音是xiàn。苋字的读音类似于汉字“现”。许多古籍中都可以找到关于“苋”的记录。
例如在古籍《集韵》、《韵会》、《唐韵》中有这样的记录:侯襉切,藖去声、形甸切,音现、户版切,音浣等等,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苋”字的拼音为xiàn。
二、苋字的构造和字形演变
苋字的小篆写法是这样的:
“苋”字是一个形声字,由“艸”(草字头)和“见”字组成。在篆书中(上图),“艸(艹字头)”表示这是一种植物,見(见xiàn)表声,见有显露义,表示苋菜显露出多种颜色,暗示了苋菜的特点——可以展现出多种颜色,如红、白、紫等。
随着书写的演变,隶书中的“苋”字演变为“莧”,而在简化字中,又恢复为“苋”。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偏旁部首时,“莧”也被简化为“苋”,但在使用时不应混淆。
苋菜产于中国,在长江流域被广泛栽培。苋菜作食物收到人们喜爱,苋菜的适应性强、易生长所以可以广泛种植。
关于苋菜的文化意义,有一个有趣的俗语:“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这表明了苋菜在夏季的营养价值被人们高度评价。
三、苋字的含义
苋字的含义是苋菜。苋菜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叶子呈椭圆形,带有长柄,颜色可以是暗紫色或绿色,花朵则是绿白色。
苋菜的茎叶是可食用的,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蔬菜,苋菜营养丰富,在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中都有它的身影。
四、苋字在古文献中的应用
在《博雅》中,苋菜被称为“莔”,这进一步说明了古人对苋菜的称呼和认识。
除了作为蔬菜的本义,苋字还有其他的引申义。【易·夬卦】有云:莧陸夬夬。“莧陸”指的是一种柔软的草本植物,这里的“莧陸”被解释为一种柔软的草,而“夬夬”形容其柔软的样子。
古人云:斋前自种白苋紫茄,以为常饵。这句话出自南宋时期林洪的《山家清供》一书中的“太守羹”一节。
林洪是南宋文人,《山家清供》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传世最完整的食谱之一。在这本书中收录了许多关于食物和饮食的诗句和故事。
“斋前自种白苋紫茄,以为常饵”这句话描述的是梁朝时期蔡撙(字景节)作为吴兴太守时的生活方式。
蔡撙不饮用郡府的水,而是在自己的斋前种植白色的苋菜和紫色的茄子,将其作为日常食物。这反映了蔡撙的清廉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
在当时,这种生活方式被视为高尚和值得称赞的,与那些沉溺于奢侈和不务正业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句中的“白苋”指的是白色的苋菜,“紫茄”则是紫色的茄子,“常饵”意味着日常食物。
通过这句话,作者表达了对蔡撙清贫自守、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的赞赏。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清廉自律的期待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