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老一辈待客“最有面儿”的6道菜,好吃又实惠,如今惨遭冷落,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飞哥聊美食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坐落在南北分界线上的安徽省,饮食习惯可谓“南北通吃”,囊括了南方的鲜脆嫩和北方的浓咸香。流经于此的长江和淮河,带来富饶的水产物资,更形成了安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在安徽,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大致可分为:皖南风味,名菜有“臭鳜鱼”、“胡适一品锅”;沿江风味,名菜有“无为熏鸭”;皖北风味,名菜有“阜阳板鸡”;合肥风味,名菜有“李鸿章大杂烩”;淮南风味,名菜有“八公山豆腐”。
徽菜历史悠久,名菜佳肴数不胜数。相比以上这些的名菜,不妨来介绍下老一辈待客“最有面儿”的6道菜,“有朋自远方来”能请你吃这几道菜,那才是视你为“上宾”了!
金寨吊锅
“酒逢知己千杯少”,自古以来,为摆脱一个人进食的冷清,围炉而坐一直是受人推崇的饮食方式。金寨吊锅就是对古人“共火而食”的最好诠释。
金寨吊锅至今已走过1000年的历史,原来是从农家屋梁上吊下木钩,现在改为台式的铁架子,然后同样悬挂上一口铁锅,将鱼、鸡、黄鳝、豆腐、野菜等一锅炖,锅下是点燃的木炭,铁锅中的食物一直都是热乎乎的。
这道源自大别山区的农家菜,已不仅仅为了驱赶山区的湿冷,而成为老一辈对全家人其乐融融吃吊锅景象的期待。
肥东石塘驴巴
有句谚语“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肥东石塘的驴巴更是驴肉中的上品,如果有幸品尝,那种滋味定不会让你后悔。
驴肉的肉质红嫩,比牛肉的纤维更细,嚼起来劲道却又不费力。入口没有猪肉的肥腻,也没有羊肉的膻味儿,老一辈将美味可口的驴巴,奉为非常滋补的肉类。
定远梅白鱼
“黄梅时节家家雨,定远梅鱼味飘香”,“梅白鱼”也称梅鱼,民间俗称“翘嘴白”。
野生梅鱼只在一年中的梅雨季节洄游排卵,成群结队浮出水面,此时鱼尾有白色乳汁一样的分泌物,这也是它区别于其它鱼类,更稀有、更鲜嫩、更有营养的原因。
梅白鱼的吃法有很多,清炖是最能保持梅白鱼原汁原味的烹饪方式。久炖的鱼汤汤汁浓白,鱼肉入味鲜嫩,入口即化。你可以边喝鱼汤,边听老一辈和你讲述当年乾隆享用“贡鱼”的传说故事。
安庆山粉圆子烧肉
这道安庆当地的传统特色美食,也是每个人心中的家常菜,尝遍山珍海味,最怀念的仍是充满家味的“山粉圆子烧肉”。
先把山芋磨粉,再搓成圆子,和土猪五花肉一起煮,吸饱猪油的圆子,看起来晶莹剔透,很是诱人。趁热吃起来,圆子软糯鲜香,五花肉的油腻被很好地中和了。因为这道菜做法讲究,老一辈待客宴请觉得特有面子。
亳州华祖焖鸭
源自华佗故里的亳州,这片被中药浸润的肥沃土地,让老一辈对养生情有独钟,华祖焖鸭便是其中一道名菜。
华祖焖鸭选用红焖的烹饪方式,用小火慢炖2小时,待到鸭肉香酥软烂,香味四溢,便是一道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滋补养生的名菜。在夏天,请客吃降火的华祖焖鸭,再合适不过了!
无为板鸭
吃完麻鸭的红焖做法,再来尝一尝无为板鸭的烟熏做法。
无为板鸭首选上等的巢湖麻鸭,制作起来步骤考究,需要把鸭子先熏后卤,食客们还没品尝,就能先闻到一阵阵天然的烟熏芳香。
无为板鸭外皮金黄油亮,皮脂丰润,将北京烤鸭的果木芳香与南京盐水鸭的鲜嫩,合二为一,堪称“无为一绝,徽菜经典”。
现在老一辈更多用在日常待客,色泽金黄的板鸭一上桌,主人觉得对得起客人,客人也感受到礼遇,推杯换盏间,感情得到升华。
安徽,一个地大物博的省份,省内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十分发达。当地不仅有纵横千里的沿江平原,而且也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地。奇观异景,数不胜数。
让安徽名扬四海的不单是秀丽的景色,更是其别具一格的美食。
安徽美食名扬四海,有着令人痴迷的味道,安徽人对食材的极致追求,令无数往来于当地的食客为之振奋、欣喜若狂。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去安徽必点的8道皖菜,每一道菜都注入了不一样的灵魂,要是去饭馆点了这些菜,老板还以为你是安徽本地人。
1、徽州臭鳜鱼
作为安徽的一道传统菜肴,徽州臭鳜鱼是徽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菜。
徽州臭鳜鱼以桂鱼作为主要原料,制作时要先用盐将桂鱼进行腌制,接着去鳞将鱼处理干净,之后进行烹饪即可,这样制作出来的鱼肉入口即化,让人欲罢不能。虽然徽州臭鳜鱼特殊的气味使很多人不敢尝试,但其实口感还是很棒的。
2、徽州一品锅
徽州一品锅是一道经典的安徽菜品,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
徽州一品锅以猪肉、笋干、豆腐、蛋皮等作为主要原料,每家餐馆的用料多少都会有所不一样,但制作步骤相差无几,一般都是通过煨制的方式进行烹饪,丰富的用料使人们在享用这道美食时会有一种特别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3、虎皮毛豆腐
毛豆腐营养很丰富,尤其在将毛豆腐油炸之后,有着虎皮一样的外表,因此也不是浪得虚名。
4、符离集烧鸡
符离集烧鸡是一道非常有名的安徽菜品,在宿州一道有着很高的名声,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特色美食。
符离集烧鸡以鸡肉作为主要原料,再辅以不同口味的调料,通过卤煮和油炸的方式进行烹饪,2道工序使制作完成后的美食外脆里酥,光是闻一闻味道就非常诱人。
5、问政山笋
问政山笋是一道经典的安徽菜肴,是徽州本地一道极其有名的山珍。问政山笋以山笋和腊肉作为主要原料,脆嫩的山笋配上口味浓郁的腊肉,使得这道菜在制作完成之后有着艳丽的外观和清脆的口感,吃起来让人不亦乐乎。
6、老蚌怀珠
作为安徽的一道传统特色菜品,老蚌怀珠可以说是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一道美食了,光是一听这道菜的名字,就有一种飘然物外的感觉。老蚌怀珠以虾仁、河蚌、甲鱼、鹌鹑蛋等作为主要原料。
有时也会依据个人喜好来变换其中的食材,再辅以各种调料,经过熬汤、烹饪、摆盘等步骤,每一步都极其考究,制作完成后的菜品简直就可以与艺术品相媲美,那口感自然是非常鲜嫩。
7、李鸿章杂烩
李鸿章杂烩是一道经典的安徽名菜,在合肥一带非常流行。据说这道美食源于清朝,与当时的朝廷重臣李鸿章有着紧密的关系。
李鸿章杂烩以鸡肉、鱿鱼、海参、香菇等作为主要原料,制作过程并不难,就是将这些食材放入一起一锅烩,虽然是一锅烩,但制作出来的美食咸鲜可口,越吃越有感觉。
8、徽州蒸鸡
作为安徽的一道传统菜肴,徽州蒸鸡经常会在节日和聚会期间出现。徽州蒸鸡以母鸡作为主要食材,再辅以黄酒、冰糖等,通过先煮后蒸的方式烹饪而成,吃起来口感极佳。
没吃过臭鳜鱼,怎么敢说到过安徽?凭一己之力刷新了一个菜系的存在感,说的就是臭鳜鱼!
作为徽菜里的当家菜,著名的“非遗美食”,臭鳜鱼有着不容置疑的良好出身;作为重口味的菜品,臭鳜鱼同样是湖南、湖北、贵州等地的日常共享;作为和臭豆腐、螺蛳粉并列的臭味代表美食,臭鳜鱼还是新晋的网红。
当一条鳜鱼成为了臭鳜鱼,它的地位就不一样了。
摄影/方托马斯
拥有几百年历史的臭鳜鱼,印刻着古徽州独特的地理人文。
黄山、天目山、白际山、五龙山……徽州四周都是山。山脉团团包围,河流穿行,南方的湿润将徽州滋养得如烟雨中的江南一般温婉。然而,这里却不是“鱼米之乡”,粉墙黛瓦的外表下,以山河为生的徽州人喜欢生猛的重口味。徽商崛起,臭鳜鱼得以跨越大山阻隔,从徽州走向全国。臭鳜鱼见证了徽商的底色与辉煌过往。
臭鳜鱼口味重,爱上它的不止安徽人。
图/视觉中国
对今天的安徽人来说,臭鳜鱼既是一道菜、一种味道,更是刻入记忆的文化符号。
臭鳜鱼≠臭了的鳜鱼
徽菜起源于“徽州菜”。以徽州菜打底,融合皖南菜、皖江菜、合肥菜、淮南菜、皖北菜,诞生了今天的徽菜,将散装的安徽拼合为一体。
就连安徽的“徽”,也取自徽州的“徽”。
徽州,贡献了一半的安徽。
摄影/李琼
今天,徽州(大致除去被划出去的婺源)已被“黄山市”取代。尽管在曾经的区划版图上,徽州也不过十几分之一的安徽;然而就整个安徽历史来说,徽州是个无法抹去的存在。
在平原占去大半的安徽,徽州地理条件独特。环徽州皆山也,在安徽滁州写下《醉翁亭记》的欧阳修怕是没有到过徽州,不然他的那句“环滁皆山也”就要被徽州改写。“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是对徽州地形地貌的形象概括。
徽州山环水绕、山多田少,
为了发展农业,历代十分重视兴修堨坝。
徽州虽然缺粮,但不缺物产。茶叶、竹笋、香菇、木耳、板栗、山药、石鸡、石鱼……靠山吃山的徽州,由于盛产各种山珍,不但丰富了安徽的物产,也奠定了徽州菜的基本食材。至今,说起徽菜的代表,许多人脱口而出的仍是问政山笋、一品锅……
以云海著称的黄山,横亘于徽州北部,将来自北方的寒流阻隔在外。多雨的气候,再加上被群山包围不易驱散的湿气,把徽州营造成一个云雾缭绕的江南仙境。天青色等烟雨,也在等鲜货发酵的味道,在这种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徽州火腿、毛豆腐诞生了。
在徽州人眼里,徽州火腿的味道是最好的。
在徽州方言里,“鲜腌”与“臭”接近,表达着徽州人对“鲜”的追求。这是一种用盐腌制,依靠盐和食物产生化学反应,发酵出的一种味道。以前,新鲜食物不便长期储存,徽州人养成了“盐重”的传统,徽菜的风格也由此奠定。
徽州人爱吃鳜鱼,然而徽州并不盛产鳜鱼。对鳜鱼的追捧反映了徽州文化里的江南属性。“桃花流水鳜鱼肥”,作为江南名鱼,鳜鱼从唐朝开始,就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诗词作品中,松鼠鳜鱼成为流传至今的一道名菜。
作为江南名鱼,鳜鱼在国人心中的知名度很高。
然而,鳜鱼也因此重获新生!徽州人发现,清洗之后,先煎后烧,以笋、肉、辣椒、葱姜蒜协助,鳜鱼的臭味消失,转而为鲜,细嚼起来还有种特别的鲜甜。经过石头压制的鱼肉也更加紧实,不散的质地成就了臭鳜鱼独特的弹牙口感。
腌制臭鳜鱼成为安徽的传统工艺。
作为徽州人的一大发明,臭鳜鱼的出现并非偶然,徽州菜里的腊八豆腐、毛豆腐同样以“臭”闻名。因此,集合了徽州的地理、气候与徽州人饮食习惯的臭鳜鱼,很轻易地便成为徽菜的当家菜。
徽州古城青瓦白墙,远远望去,一派江南小镇的恬静温婉,内在却不似江南那般小清新。以臭鳜鱼为代表的徽菜,暴露了徽州人内在的热烈。
青瓦白墙之中的热烈。
“臭味相投”:臭鳜鱼从安徽走向全国
徽州是个加工厂,送进去的是鳜鱼,运出来就成了臭鳜鱼。大名鼎鼎的徽商,不经意间担当了臭鳜鱼的“搬运工”。正是由于大批徽州人外出经商,臭鳜鱼才得以走出徽州的大山而名震江湖。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由于地狭、人稠,古时徽州每年生产的粮食仅能维持本地三个月左右的口粮,残酷的自然条件,导致徽州人不得不早早地、大量地外出谋生。
皖南多山,不但挤压了耕地资源,
也造成了交通不便。
摄影/卢文
艰苦的乡土环境,断了徽州人想要安逸的念想,也由此锻造出徽州商人的“徽骆驼精神”。与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外向气质不同,作为我国近代三大商帮之一的徽商更加内敛。
对外出的安徽人来说,臭鳜鱼是最适合沿路携带的食物:经过腌制、发酵的臭鳜鱼更耐储存,与漂泊在外的徽州人形成了深刻的情感连接。臭鳜鱼成为徽州人向外强烈安利的家乡美食。
古徽州地形图。
制图/孙璐
和福建美食在东南亚遍地开花的景象类似,徽州人一边把生意做到全国,一边把徽州菜也带到了全国。或许连徽商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然无意中完成了一单文化生意。
如今,徽商已经成为历史,即使在保存完好的徽州古城里,也难寻徽商曾经的辉煌。然而,跟随徽商走南闯北的臭鳜鱼,依然生机勃勃地拓展着它的“商业版图”。
传统腌制的臭鳜鱼。
今天的臭鳜鱼拥有相当强的“自然流量”,被视为徽菜的灵魂。它既是一道鳜鱼名菜,更是一种臭味美食,在“嗜臭”者的心目中,臭鳜鱼、臭豆腐、螺蛳粉被封为“人间三臭”。徽菜里“寻常见”,贵州菜、湖北菜、湖南菜里也“几度闻”,臭鳜鱼的存在感杠杠的。
湖南菜里的臭鳜鱼比较辣。
吃“臭”毫不含糊的贵州人,面对臭鳜鱼毫无压力;到了湖南、湖北,臭鳜鱼变得更辣。臭鳜鱼的本味令安徽人着迷,然而作为一种重口味的食材,臭鳜鱼在黔鄂湘菜系中又有着超强的适应性。加入这三个美食大省,让臭鳜鱼收获更多拥趸,逐渐成为国民级臭味美食的代表。
对很多人来说,臭鳜鱼的美味通常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臭鳜鱼由此成功出圈!
腌好的臭鳜鱼,随你怎么做都好吃。
摄影/白露,图/图虫·创意
臭鳜鱼诞生于无法冷冻、不便运输的年代。如今,吃到新鲜鳜鱼对安徽人来说已经毫不费力,臭鳜鱼不但没有退出,却越来越香,并且从地方美食流行全国,在各地饮食文化中融合出更加多元的火花。
如何实现你的臭鳜鱼自由?
不久前,一则“90后体操冠军卖起徽州臭鳜鱼”的故事,打开了人们对臭鳜鱼的全新认知,也开启了国人实现臭鳜鱼自由的可能性。
在家就能做的臭鳜鱼。
香臭之间,始终是一门“玄学”。
你做的臭鳜鱼好不好吃,
那得看臭鳜鱼自己是不是好吃。
如今,在恒温、恒湿的发酵间,通过精准的计算,臭鳜鱼的制作过程被科学的计算控制,臭鳜鱼的“鲜”被拿捏得恰到好处。2017年,臭鳜鱼因入镜《舌尖上的中国》而声名鹊起,成为国人熟知的安徽地标美食。掌握了全套流水线生产技术的“徽三臭鳜鱼”在当年的销售额破亿。
2020年以来,疫情的发展促使臭鳜鱼销售模式从线下转为线上。得益于快递物流的发展,在运输途中,臭鳜鱼出厂时的“鲜”被稳稳地锁住。发挥稳定的口味、新鲜的质地,让臭鳜鱼跻身“好农货”之列。
线上下单的臭鳜鱼,品质值得信赖。
2020年,90后体操冠军曾宇选择拼多多,开出了他的第一家臭鳜鱼网店。同年,“徽三臭鳜鱼”在拼多多上线仅14天,就冲到了淡水鱼类目销量、好评双第一。选择拼多多的臭鳜鱼,找到了新的销售定位。
在拼多多的带动下,臭鳜鱼主产区之一——黄山市休宁县的其他农产品也加入网销大军,销售额已达约2亿。未来可期的不仅仅是臭鳜鱼产业。
上图:徽州臭鳜鱼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韩可军在腌制臭鳜鱼;
下图:拼多多直播带货臭鳜鱼。
致力于发现更多好农货的拼多多,通过“寻鲜中国-多多好农货”项目,向用户介绍各地“好农货”。如今,拼多多推出的农产品消费IP——农货节,已经连续举办四届,24天的超长待机,辐射近2000个产区,覆盖全国20万款初级及精深加工农产品、超10万家涉农店铺。近年来,阳光玫瑰、琯溪蜜柚等“轻奢水果”成为最火单品,体现了平台与好农货的双重号召力。
正宗、地道,是定义好农货的重要标准。正如臭鳜鱼,永远带有不可磨灭的安徽印记,安徽也是国人心目中臭鳜鱼的最佳“发货地”。拼多多等电商的发展,在助农、振兴乡村的同时,也将勾勒出一幅风物中国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