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南京;饮食文化旅游;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一、饮食文化旅游
二、南京饮食文化资源
1、南京饮食文化资源类型
南京的饮食文化包括京苏大菜文化、鸭文化、野菜文化和小吃文化。京苏大菜历史悠久,受人文荟萃的熏陶,京苏大菜名菜众多,蒸鲥鱼、酥鲫鱼、凤菜心、罐罐肉、炖生敲、素什锦菜、炖菜核、八宝一棵松、松子熏肉、扁大肉酥等都非常有名。南京人鸭的消耗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且历史悠久,有板鸭、烤鸭(北京烤鸭的前身)等,形成鸭文化。南京人素有“一口饭一口草”的传统习俗,野菜中的马兰头、芦蒿、脑等十分热销,形成野菜文化。南京小吃位列中国四大小吃之首,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品种繁多,著名的夫子庙小吃响彻全国,形成小吃文化。
2、南京饮食文化资源特征
1、饮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目前南京餐饮市场上将饮食与文化结合起来的主题餐厅屈指可数,一些因为定位不明确、菜品和服务不佳,曾经“名噪一时”的主题餐厅已经倒闭或者“奄奄一息”。究其原因是在满足旅游者的基本温饱需求的同时,饮食文化的挖掘比较浅薄,仅从菜肴表面的色、香、味、形,难以深层次的体现文化特色。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旅游者不仅仅只是为了品尝美食而出来旅游,更要满足精神上的文化追求。
2、旅游项目参与性不强
近年来,美食节目大行其道,前有《舌尖上的中国》,紧接着香港明星谢霆锋加盟《十二道锋味》携好友跨界做“厨神”挑动国民味蕾,掀起舌尖之旅。美食制作过程所展现的诱惑不亚于品尝美食,而南京旅游市场上目前能让游客直接参与制作的饮食旅游项目少之又少,旅游项目缺乏参与性,单就品尝美食,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品牌营销意识薄弱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经离我们远去,饮食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商品,要有自己的运营方式和商业包装机制[3],在旅游市场上需要品牌营销战略,而目前旅游市场上有品牌辨识度的饭店极少,仅有的几个如“南京大排档”、“狮王府”、“绿柳居”,大部分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缺乏深层次的包装和宣传,品牌营销意识薄弱,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4、地方特色不够突出
苏菜属于菜系,南京菜又属于苏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被称为“京苏菜”,地方特色明显。近些年来,许多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纷纷引入外地菜肴如川菜、粤菜等,菜品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口味繁杂,菜肴中混杂了其他菜系的特色,失去了本帮菜原有的味道,游客难以再品尝到原汁原味的京苏大菜,地方特色不再突出。
四、南京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1、打好文化牌,提升软实力
2、激发游兴,提高游客参与度
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开发一些参与性比较强的旅游项目,让游客能够参与制作美食,体味其中的乐趣。比如在品尝南京小吃蟹黄汤包时,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包汤包的乐趣,品尝汤包时可以告诉游客十二字要领: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吮汤,让游客回味无穷。南京的盐水鸭非常出名,可以在品尝盐水鸭时,引导游客亲自制作盐水鸭,最后作为地方特产带回家乡等。游客在体验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美食制作的方法,而且还体验到制作美食的乐趣,提升游客的游兴。
3、实施品牌战略,增强竞争力
4、挖掘特色,体验地方风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方特色饮食是经过长年累月、世代相传而形成的,也是地方饮食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人文情怀,传承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让游客体验到当地风味特色饮食,是南京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比如南京人喜欢吃野菜,可以开发别具一格的野菜宴;南京十大小吃非常出名,可以设计专门的旅游线路来品味地方小吃等,把原汁原味的民间菜肴挖掘出来,才能满足当代人寻求回归自然的饮食新风尚。
参考文献:
[2]王晓文.试论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以福州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3):112-115.
[3]李双莲.湖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1.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基本原则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1.随机渗透法
2.专题讲座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留生们普遍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灵活开设专题讲座,如专题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礼俗文化、传统服饰、园林文化、文房四宝等;或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播放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片等。专题讲座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就某些专题展开深入讨论,让留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人某些方面。该教学法在知识性文化教学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3.跨文化实践法
4.专题研究法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1.因材施教
2.循序渐进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都不可能是绝对有效的。所谓“教无定法”,只有时刻保持警觉,在看似平常的教学环节中,注意捕捉和创造教育机会,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针对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灵活选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张占一.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22.
【关键词】精品视频公开课;网络公开课;教学录像;比较研究
一、引言
二、研究框架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对爱课程网。中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网易公开课:上的国外网络公开课进行浏览、学习,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4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30门国外网络公开课,这些课程的链接均有效。
1基本情况
(1)教学录像的数量及分布
由于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有些课程的教学录像正在陆续上传中,抛开未上传的教学录像不计,平均每门7.46个教学录像。国外网络公开课平均每门28.3个教学录像。
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教学录像分布相对集中,最多15个,最少3分。《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通知》规定每门课程至少5讲,有43.90%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有3-5个教学录像,10个以上的只占17.07%。国外网络公开课中,教学录像最多的是密歇根州公开课《平面设计》,有119个教学录像,教学录像数量主要分布在10-30个之间,见表1。
(2)共享性
2教学活动
(1)课程选题
(2)内容设置
(3)教学方法
(4)师生互动
(5)支持服务
3摄制技术
(1)教学环境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对视频公开课录制场地、光线等环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网络公开课教学录像的教学环境有三类,第一类是演播室或礼堂,光线均匀、亮度适中,多媒体演示较为清晰,录制的效果最好。第二类是经过布置的普通教室,比如对普通教室黑板、讲台和墙面进行布置,安装窗帘,录制效果较好。第三类是普通教室,光线不均匀,多媒体演示不清晰,特别是学生镜头容易出现逆光等现象等,效果较差。调查发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教学录像大多在演播室或礼堂录制,保证了画面质量,国外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录像录制在三类教学环境上分布比较均匀,见表4。
(2)画面清晰度
画面清晰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讲解画面的清晰度,二是多媒体演示画面的清晰度。由于视频所占空间大,要实现网上传输必须对视频进行压缩,这就降低了教学录像的清晰度,特别是多媒体演示画面,如果在讲解画面中包含多媒体演示画面,那么很难保证多媒体演示画面能清晰展现。精品视频公开课对视频技术指标做了明确规定,保证讲解画面清晰度。在制作的过程中,各校都将多媒体演示通过截图的形式展现,将多媒体演示画面从讲解画面中独立出来,保证了多媒体演示画面的清晰度。另外,精品视频公开课提供了三条线路,第一条线路清晰度最高,对网速要求较高,如果网速跟不上可选择线路2或线路3。国外网络公开课中的教学录像讲解画面和多媒体演示画面清晰度都一般。
(3)声音清晰度
精品视频公开课不以图像作为主要展示对象,声音才是呈现教学信息的主要渠道,《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对教学录像的声音做了具体的规定。调查表明,精品视频公开课中的声音都比较清晰,偶尔有几部教学录像有少量噪音,但仍能听清,而且加上字幕,不会影响观众理解。国外网络公开课是英语授课,配有中英文字幕,即使有些视频有噪音也不影响观众理解,但观看字幕影响观众理解速度。
(4)拍摄技术
中外网络公开课中的所有教学录像色彩还原较好,未出现偏色,且镜头切换过程中未出现色彩的跳跃。教学录像采用电视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应该具备电视特点,能够吸引观众观看,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在拍摄中应采用多机位拍摄。《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明确提出“采用3个机位以上进行拍摄”。调查结果表明,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及国外网络公开课基本上都是使用2个以上机位拍摄的。
(5)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是将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删除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并具各一定的艺术效果,符合观众的视觉心理。因此,一部好的教学录像必须进行后期制作。《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对片头、剪辑和字幕等做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多媒体演示画面做了截图处理,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后期制作比较精良。国外网络公开课中的多媒体演示内容大多做了截图处理,有些课程则充分利用电视手段进行展示,比如圣母大学的“你会为什么而奋斗?”完全采取纪录片形式对不同的人进行采访。新西兰国立南方理工学院《英语强化课程1》在讲解过程中加入了大量情境剧,强化英语的实践应用。
四、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后续建设的建议
我国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前期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促进高校加强优质资源建设。目前只建设成20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距离“十二五”末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后续建设要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建设质量,提升社会公众科学文化素养,增强高校社会服务功能。
1适时转变选题类型
2转变观念,增强共享
3突出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效果
第一,加强内容设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普通课堂教学不一样,它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这些学习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和学习经历,精品视频公开课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这就需要课程内容设计者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学习内容的设计。
第二,调整授课方式,增强师生交互。精品视频公丌课采用单一视频形式,整个教学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以教师控制为主,但这不意味着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讲,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如果调整授课方式。讲授课也能非常精彩。首先,教师可以凭借个性和人格魅力吸引观众的目光,比如耶鲁大学死亡课的主讲ShellyKagen教授,面容清瘦,盘腿坐在讲桌上侃侃而谈。在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具有个性和个人魅力的老师。比如“中华饮食文化”的主讲赵荣光老师,身穿长衫,满头银发,戴着一副眼镜,一个讲台,一块黑板,行云流水的粉笔字,讲解中引经据典,让人耳目一新。还有“千古名月”的主讲于丹老师,丰富而优美的语言,给人以美的意境。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语言技巧吸引观众,比如幽默的语言,交互式的对话风格,在教学中通过开放而思辨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对知识内容形成深层次的理解。
4组建专业团队,打造精品工程
精品视频公开课要真正成为“精品”必须组建号业团队,群策群力,发挥各自优势。当前,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制作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团队,一是课程团队,主要负责上课,另一个是制作团队,主要负责摄像和后期编辑。两个团队往往互相不了解,课程团队不熟悉电视的特点和工作方式,制作团队也不了解课程团队的意图,给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专业团队要包括学科专家、教学专家,主讲教师和录制人员,在录制前需要相互沟通。当前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主讲多为国家精品课程或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这些教师有着较高的学术造诣,但不一定是能够把课讲得最精彩的人。他们可以作为学科专家对课程内容进行指导,起着编剧的作用。教学专家进行教学的设计,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导演的作用。主讲教师是演员,他们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上有自己的特色,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录制人员按照《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标准》进行拍摄和制作,能够根据学科专家和教学专家的意图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并用电视手段对教学内容作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