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既想摄入不超标,又要保持膳食多样,“食物份数交换法”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先计算出每日应该摄取的总热量,然后再具体搭配不同的食物。
1、糖尿病患者既想摄入不超标,又要保持膳食多样,“食物份数交换法”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先计算出每日应该摄取的总热量,然后再具体搭配不同的食物。
2、每日总热量=理想体重(kg)X25(卧床)或30(低强度)或35(中强度)或40(重强度),其中理想体重(kg)=身高-105。以一个主要从事办公室工作、身高为165cm的糖尿病患者为例,她每天通过膳食摄取的总热量应为(165-105)×30=1800Kcal。
3、根据食物份数交换表,1800Kcal热量=22.5份食物,具体到每一餐,可供参考的食物是:早餐:煮面条1两、桃子1个、酸奶1瓶;中餐:米饭、蘑菇炒肉、鸭蛋1个;晚餐:猪肝面条1碗,芹菜炒牛肉,清水煮白菜。
4、虽然食物份数交换法还存在客观限制,但它确实是目前为止相对可操作,而且效果显著的膳食管理方法,推荐大家都去尝试。在慢性病管理上,如何把简便与科学完美结合,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查证者:胡远东|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无论是高血压、糖尿病还是其他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都离不开平衡膳食和适量运动。可是和运动一样,糖尿病膳食管理也面临着“道理大家都懂,可问题是具体怎么做”的窘境。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糖尿病患者如何保证膳食多样化,同时摄入又不超标。
糖尿病膳食的规划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可操作性相对较好的是食物份数交换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各种食物之间虽然成分有很大差别,但是都可以划分成热量相等的“份”,只要知道了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就可以从几大类食物中分别抽取一定份数,组成当日的膳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怎么做。
每日摄取总热量的计算
糖尿病患者每天通过膳食摄取的总热量是根据理想体重和从事的主要劳动类型决定的。理想体重(Kg)=身高-105,比如身高175的成年男性,理想体重就是70公斤。
总热卡、理想体重和劳动类型之间的关系是:
每日总热卡=理想体重(kg)X25(卧床)或30(低强度)或35(中强度)或40(重强度)
关于劳动强度的说明:IT、办公、管理方面的工作基本属于低强度劳动,大多数工农业工作属于中等强度,职业运动员和部分重工业工人属于高强度职业。
例如一个主要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糖尿病患者,身高为165cm,则其理想体重为165-105=60Kg,那么她每天通过膳食摄取的总热量总热卡应为60×30=1800Kcal。
食物份数的计算
本文参考的食物份数交换表将食物分成六类:谷物、水果、瘦肉、豆乳、油脂、蔬菜,每一类又分成若干份。不同食物的“一份”虽然重量不等,但是所含的热量都是相同的,在我国“一份”的热卡一般是80Kcal,欧美的一份则是90Kcal。
表1.每日总热卡与各类食物份数关系表
还是以上文提到的糖尿病患者为例,通过计算或查表1可知1800Kcal热量=22.5份食物,其中应当含有谷物12份,水果1份,瘦肉4份,豆乳2份,油脂2份,蔬菜1.5份。
将份数分配到三餐,并选择食谱
一般按照早餐:中餐:晚餐热量比例=1:2:2的方式分配食物份数,通过简单计算可知该患者每日早餐应有4.5份,中餐和晚餐各9份。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结合三餐的份数以及每类食物应该占的份数,以及患者的口味和当季蔬果上市情况,在食物交换份数表中选择合适的食材类型(详细交换份数表很长,这里就不列出,可在网上搜索“食品交换份表”[1]),选择的结果举例如下:
最后我们定下来的菜谱如下(食材用量按照上面的表格):
早餐:煮面条1两、桃子1个、酸奶1瓶;
中餐:米饭、蘑菇炒肉、鸭蛋1个;
晚餐:猪肝面条1碗,芹菜炒牛肉,清水煮白菜。
由于不同机构指定的操作指南不同,食物份数交换法在总热量计算、食物分类有一定差异,但基本操作过程就是这样。
另外,一些计算方案还对不同性别和肥胖程度做出了区分,但基本操作步骤大同小异,结果也不会有本质上的区别。
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食物交换份数法虽然可以同时满足热量摄入和膳食多样性的要求,但是实际中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诀窍。比如2017年制订的《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就提出八大核心建议:
1、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
2、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3、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4、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
5、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6、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7、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8、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虽然计算和规划过程有点长,但只要具备基本的知识和耐心,都可以按照本文的基本步骤得到个体化的膳食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膳食营养规划应当注意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平衡,如果强调严格细化则不易执行,而如果仅仅告知粗略的原则,大多数患者的自我管理又无法达标。
这个问题并非中国独有,笔者在日本学习慢病管理经验时看到,日本营养师对居民进行膳食指导时,都会用上一二十种餐具、容器和模型作为教具,让居民对“60克大米煮出来的米饭”、“10毫升植物油”之类比较抽象的概念有具体的认识。日本研究者介绍说,如果没有这些教具作为实物参考,普通人心目中的“适量”往往都是“超量”,比如多数人认为的“一小碗米饭”,实际上在营养学上已算是“一中碗”甚至“一大碗”了。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限制,食物份数交换法也是目前为止相对简便可操作,而且效果显著的膳食管理方法,推荐大家都去尝试。当然这个方法还需要不断完善,关于简便与科学完美结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