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是伴随着医院的产生,发展而出现和增多,因此从科学的角度来全面认识医院感染,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管理、研究是非常重要。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由于社会老龄化,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队伍日益扩大,机会微生物逐步替代毒力大的病原微生物而成为主要病原体,加之抗生素广泛应用所致微生态失衡和耐药菌株的形成,以及新的病原体的出现和老病复燃(如结核)等,人类面临新的感染威胁,而首当其冲者又为医院病人。Lederberg指出人类在维持自已作为一个物种的斗争中,将遇到作为自然界一部分感染的爆发,表现为医院感染的流行,使大量免疫低下和受损的病人处于高危状态。
医院感染严重威胁了住院病人的身心健康和预后,给社会安定及经济上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及损失,因此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化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医疗高新技术也日益增多,如器官移植及一些高难手术,往往由于难以控制的医院感染而失败,因此医院感染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大障碍。
第一节医院感染的概念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HospitalInfection,HI;NoscomialInfection,NI)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lnfection,HAI);即指病人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因此简要的说是发生在医院中的一切感染。
医院感染定义的内涵为:
(一)明确规定了感染发生的地点,必须发生在医院内。它排除了在医院外受到感染而在
住院期间发病的病人。
(二)医院感染包括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如住院患者,门诊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陪
住者以及探视者。
受到了感染,也很难发现,所以除明显者外,一般不是医院感染研究的重点。而主要的对象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二、医院感染分类
(一)(一)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Exogenousinfections,Crossinfections),病原体来
自病人体外,即来自其他住院病人、医务人员、陪护家属和医院环境。来自其他病人的病原体由于其体内通过传代而毒力及侵袭力增强而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务人员和陪护家属中的慢性或短期病原携带者也可以直接或通过污染环境而间接引起病人发生外源性感染的形式出现,外源性感染在经济落后国家占的比例较大,可呈医院感染爆发的形式出现,如MRSA医院感染爆发,近年来已经不为少见。外源性感染可以通过加强消毒、灭菌、隔离措施和宣传教育工作等加以预防和控制。
(二)(二)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Endogenousinfections,Autogenousinfections),病
原体来自病人自身储源(皮肤、口腔、咽喉、泌尿生殖道、肠道)的正常菌丛,在医院住院期间,因病人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等,病人抵抗力降低或免疫功能下降,体内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或发生细菌移位即可发生感染,如术后伤口感染可来自病人自身皮肤,链球菌感染可来自口腔,肠道大肠杆菌可引起泌尿道感染。此外由于长期使用抗菌素而造成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使一些部位某些菌的异常增殖而形成新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发生的机理比较复杂,涉及病人自身的健康状况,基础疾病,诊疗措施等众多因素,因此内源性感染是许多学者认为急需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三)医源性感染(Iatrogenicinfection)
医源性感染,指在诊断、治疗或预防过程中由于所用的器械、材料及场所消毒不严,或由于血源不洁,制剂不纯而造成的感染,也可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所造成操作性损伤而引起感染。
(四)带入传染:即病人入院时已处于另一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住院后发病,传给其他易感者。如痢疾病儿入院前已感染上水痘,入院后发病,致使水痘在儿童病区传播。
三、医院感染的特殊性
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与其他人群密集的地方所发生的感染有其不同的特点。
(一)易感人群抵抗力低,病死率高。住院病人由于所患原发性疾病或接受某些治疗而造成抵抗力下降。有些病例如老年人或婴儿一般抵抗力低,免疫性较差,一旦发生感染,很容易得病,且病死率高。
(三)医院中流行的菌株较多为耐药菌株或多重耐药菌株,因此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四、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参照WHO及美国CDC的诊断标准,我国卫生部于1990年制订出《我国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判断。
(一)医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
1、泌尿道感染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为泌尿道感染:①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②尿常规出现脓细胞或白细胞数>10;③细菌学定量培养法证明有意义的菌尿(即细菌数>105/ml)或在多次定量培养中出现大量的同一细菌。
2、下呼吸道感染
出现咳嗽、发热、脓性痰或阳性体征,或原有呼吸道感染而出现明显加重者(细胞学调查或x线检查不是必须的)。
3、胃肠道感染
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且粪便培养出沙门氏菌、痢疾杆菌、耶尔森氏菌或其它病原菌。如果没有阳性粪便培养结果.只要有很充分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有医院交叉感染存在时,也可以认为是医院内感染。
4、心血管感染
发生于心瓣膜、心包、心肌及血管等部位的感染(细菌学阳性培养不是必须的)。
5、烧伤感染
伤口中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6、术后伤口感染
在外科伤口中有脓性分泌物排出或出现典型的感染症状(培养不是必要的)。对于原有感染的伤口,如果从临床上或细菌学上证明是一次新的感染,亦可诊断。
7、皮肤感染
从皮肤病灶、溃疡、肿块或其它损伤部位有脓性物排出包括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而皮肤完好者(不一定需要细菌学培养阳性。)
8、腹腔内感染
腹腔内出现脓肿或腹膜炎。
9、骨髓感染
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或即使没有临床表现而出现有意义的X线结果,即可诊断(细菌学检查不是必须的)。
10.败血症
只有得到有意义的阳性血培养结果,才能诊断。
11.脑膜感染
有临床症状或阳性脑脊液培养。
12.外刺部位的感染
有针刺的部位有脓性分泌物排出或出现典型的感染体征(血栓性静脉炎,只有当从抽出的针管分离培养得到阳性结果才认为是感染)。
(二)在确定医院内感染时要注意区别下述各种情况
1。以下情况应视为医院内感染
(1)有明显潜伏期的疾病,自入院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