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单品、通过爆品塑造品牌影响力,已经成为预制菜行业内的主流突围路径。不少预制菜企业把大单品战略作为企业的发力方向,市场上也涌现出梅菜扣肉、小酥肉、小龙虾、酸菜鱼等市场反响热烈的预制菜大单品。
但伴随着行业内的竞争加剧,预制菜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日益严重,企业打造大单品的难度也越来越高。
爆款产品具有哪些共同特性?如何打造爆款单品?选品要遵循什么逻辑?一系列问题正困扰着众多预制菜企业。
近日,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组委会、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主办,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中餐工业化产业分会、食极星、象手·预制菜未来学社、红餐网、CXO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预制菜小单品在产业深耕中成就品类大市场”圆桌沙龙在成都举行。
圆桌沙龙上,盖世食品董事长盖泉泓、国联水产集团副董事长陈汉、湖南彭记坊总经理孟君、福建海文铭海洋科技公司董事长欧于斌、卡夫亨氏中国首席营销官蔡宏、IPCR预制菜研究院发起人周鹏邦、红餐网创始人兼CEO陈洪波,围绕预制菜大单品的打造展开了深入探讨。
国联水产:选择市场规模在千亿级以上的大单品
陈洪波:这两年,国联水产在预制菜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龙虾、烤鱼等预制菜单品的市场表现也很亮眼。国联水产当初为什么选择打造小龙虾、烤鱼等单品?在选品逻辑上,国联水产遵循什么原则?
陈汉:首先,国联水产在选品时,会考虑该款单品的原料供应链情况和市场规模。供应链成熟的产品更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和质量管控。国联水产选择打造的大单品,往往都是市场规模在千亿级以上的大单品。比如烤鱼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千亿级别,而小龙虾的产值也有3000亿—4000亿的规模。
陈洪波:也就是说,企业选品时,不仅要评估单品的市场规模,同时也要结合自身优势,再考虑打造什么单品。国联水产很早就开始布局国际市场了,在陈总看来,预制菜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存在什么不同?
陈汉:就预制菜而言,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还是存在一些差别的。中国的预制菜虽然出口到了海外,但主要的消费群体还是华人。国外消费者购买中式预制菜,更多是出于好奇心理,想尝试下中国风味。
从市场反馈来看,国外消费者对中式预制菜的回购率并不高。但国内的预制菜企业要做强、做大,还是要走向国际化。
孟君:彭记坊也会在原有基础上,把一些经过市场验证以及餐饮端排名靠前的产品做成大单品。可以这么说,彭记坊的新产品,是经过创新的老产品。正如我们之前提出的一个概念:传统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在菜品研发上,彭记坊会结合现代加工技术,同时也会保留传统的技艺。在品质管控上,我们会在源头出发,在供应端进行把控,保障产品品质,同时我们也会依据市场需求,结合企业供应链端的优势和加工优势进行产品研发。
陈洪波:彭记坊的主力产品是湘菜小炒,而且主要面向餐饮端。预制的湘菜小炒如何保证出品的还原度?彭记坊又是如何开拓餐饮市场的?
孟君:长沙的知名湘菜品牌费大厨也跟我们探讨过这个话题。湘菜以小炒菜为主,如何让产品具有锅气和烟火气,确实值得很多企业深思。
我们曾经把一道湘菜菜品研发成预制菜,并将预制菜和现制菜肴一起呈现给食客品鉴,结果那道预制菜得到的好评超过了现做菜。这就意味着,如果预制菜能保证较高的口味还原度,也会符合新一代消费群体以及传统消费人群的需求。
就湘菜而言,消费者往往会对街边很多“小菜”记忆深刻,对一些传统的“大菜”却没有很深的记忆点。所以,对湘菜预制菜企业而言,风味研发就显得十分重要。
陈洪波:彭记坊主要服务餐饮企业,而餐企对菜品的推新要求比较高,这势必也会对你们研发预制菜新品的能力提出不小的要求,彭记坊在菜品研发方面有什么独特的秘诀吗?
盖泉泓:这是由盖世食品的基因决定的。
盖世做预制凉菜这个赛道已经20多年,只不过之前一直深耕海外市场,因此一些消费者还不太了解盖世。多年来,盖世一直从事藻类、菌菇类、蔬菜类的出口加工,对这些产品非常熟悉,只不过过去还没有预制菜的概念,我们的产品只以原料、半成品、成品来区分。
我认为预制菜的兴起与市场经济发展、人口少子老龄化有密切的关系。因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人口少子老龄化则使得年轻人少,餐饮等市场缺乏劳动力。一来二去,就导致大家快速用餐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在食品工业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预制菜恰好提供了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盖世早期出口日本、欧美市场,正是看准了预制凉菜这个领域,今天看来盖世确实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赛道。如今,盖世的凉菜已经出口了全球66个国家,服务国内上万家餐饮连锁品牌,同时也是A股上市企业唯一的凉菜品牌。
陈洪波:盖世怎么看待预制蔬菜的发展前景?
盖泉泓:我认为预制蔬菜未来会走进千家万户,从B端慢慢走向C端市场。冷冻技术、冷链运输技术的发达让蔬菜锁鲜不再是难题,预制蔬菜产品属于深加工产品,能够在B端场景帮助餐厅节约成本、省去凉菜间、节约人工成本等,在C端场景则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用餐选择,未来的发展潜力非常大。
陈洪波:盖世的预制菜也远销海外,很早就开始布局国际市场,盖总您怎么看待预制菜的国际化?
盖泉泓:一直做国内市场的人,或许会觉得做出口很高大上,但我觉得食品出口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目前,很多做出口的企业过得都不太舒服,因为国际整体的经济政治环境不太好。相反,国内市场非常大,很多国外公司都在盯着国内市场。
海文铭:品牌即品类,围绕单品做深、做强、做大
陈洪波:我们注意到,佛跳墙已经成长为预制菜市场上的一个大单品,海文铭也把佛跳墙预制菜做出了很大的规模。海文铭当初为什么选择佛跳墙为品牌的核心产品?
欧于斌:今天,佛跳墙能成为预制菜赛道的热销单品,有着多方面原因。
首先,佛跳墙主材含有鲍鱼、花参等多种原料,其将高汤和山珍海味融合在一起,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第三,佛跳墙的应用场景广泛,适用于招待客人、礼赠亲友、家庭聚餐,单人食用的佛跳墙也可以储备在家,用来泡面、泡饭和做汤等。应用场景的广泛,也让佛跳墙这个单品具备了长期发展的可能性。
海文铭专注佛跳墙赛道已近十年,在渠道布局上兼顾了B端和C端,在线上、线下也均有布局。比如,在线下零售渠道,我们的产品已经进入了大润发、OLE以及很多中高端商超。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探索国际市场,将产品出口至海外。2019年,海文铭佛跳墙出口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2020年,又进入美国和北美市场。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出口到十多个国家了。
陈洪波:目前,佛跳墙是海文铭的核心产品。未来,海文铭会专注于佛跳墙,还是会多元发展?
欧于斌:海文铭一直推崇一个理念:品牌即品类。品牌如果能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爆品,就会成为消费者心智中该品类的代表。我们希望消费者一想到佛跳墙就能想起海文铭,想到海文铭就能想到佛跳墙,这是我们的第一目标。
未来,海文铭会继续围绕佛跳墙品类做深、做强、做大,把单线做好后,才会考虑跨品类发展。长远来看,海文铭将坚持产品主义,用心把产品做好。另外,海文铭也将坚持长期主义,在研发端、生产端、渠道端形成生态链的闭环,在品类里面形成自己的独特地位。
卡夫亨氏:个性化的调味,助力预制菜大单品打造
过去,我们曾经讨论过如何切入C端预制菜市场,彼时我们发现,B端和C端有着截然不同的游戏规则。发力B端市场,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和效率优势;而发力C端预制菜市场,同样面临不小的挑战。毕竟中国消费者使用预制菜的场景都比较特殊,消费人群也相对固定。
其次,朋友聚会也是个很好的消费场景。在这个场景下,消费者可能会觉得,朋友来我家吃饭,如果我直接用预制菜待客,似乎显得诚意不足。针对这个问题,如果预制菜产品能有一些个性化的调味,或许可以弥补不足。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预制菜企业做B端和做C端有着不同的侧重点,需要在规模化和个性化上做不一样的协同。
陈洪波:蔡总觉得,调味品企业和预制菜企业未来要如何发展?二者是否可以协同发展?
蔡宏:我们过去也拜访过很多预制菜头部企业,和这些企业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的企业是做菜品调味,有的企业则会买基础性调味品让厨师进行调配,还有一些企业会和复合调味料生产商进行合作。但不管什么类型的企业,它们都有非常高的创新意识,希望对产品口味进行持续创新。
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预制菜企业要长远发展,也需要好的研发团队和服务团队来助力产品的调味,提升预制菜成品的口感。
专家观点:打造大单品要遵循“4个优势、3个原则和2个关键”
陈洪波:周老师,您是预制菜领域的专家。在您看来,预制菜企业要怎么打造单品?预制菜企业又要如何把产品做好?
周鹏邦:在我看来,预制菜企业要打造出大单品,一定要重视选品战略。选品时,企业既要明确自身的目标消费群体、销售渠道、定价范围,同时也要对自身的生产设备、研发团队、销售团队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出合理的产品路线。
对此,我之前也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可以总结为“4个优势、3个原则和2个关键”,如果企业能做到这些,做好一款甚至是多款单品都不是难事。
四个优势,具体是指:
供应链优势。从市场来看,很多预制菜企业都是生产、养殖、种植出身。把预制菜业务做大,这些企业在供应链上具备一些优势。
研发优势。中国地大物博,菜品繁多、菜系复杂,要把一个区域性产品和区域性口味拓展到全国,难度并不小。研发团队想开拓区域市场比较容易,但是要做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就必须在传统味道和创新之间做好平衡。
生产加工优势。企业要做预制菜,批量生产的能力和快速加工的能力很重要。
营销优势。一个单品要做到广为人知,企业必须重视品牌营销。常见的方法有头部零售品牌或者渠道品牌进行大力推广,比如发力电商、直播带货、明星代言等。
三个原则,具体是指:
用预制菜还原菜品时,要让消费者操作起来更便捷省事;要优化生产工艺,让生产过程更简便;要设置合理的价格带,满足大多数消费者和B端用户的需求的产品,才能够实现跑量,做出规模。
两个关键,具体是指:
预制菜企业如果想让产品占据更大的市场空间,持续创新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产品要构建自身的竞争门槛,提升竞争力。企业如果缺乏产品创新能力和竞争壁垒,在红海竞争中很难突围。
陈洪波:最后回到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怎么把小单品做大。我们注意到,一些预制菜企业在打造大单品的过程中踩了很多坑。周老师认为,预制菜企业在打造单品的过程中,哪些细节需要格外注意?
(本文为“中国预制菜零售高峰论坛”上的“预制菜小单品在产业深耕中成就品类大市场”圆桌沙龙实录,以上图片由企业提供,央广网发)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预制菜企业要如何打造大单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