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盆菜、快手菜等年菜热销,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新宠”。
下:品种丰富、寓意美好的“龙年菜”备受欢迎。
解冻、摆盘、加热、关火,只需4步就能轻松搞定一份色香味美的大盆菜,哪怕是不通厨艺的“小白”,制作这样一道年夜饭“硬菜”都毫无压力。这个春节,盆菜、快手菜等年菜热销,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新宠”。
作为一种新兴的节庆菜品,年菜不仅承载着浓厚年味,也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一直大力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惠州,抓住春节这个节庆契机,抢滩年菜市场,通过创新营销,举办年菜嘉年华、花市年菜年货节等推介惠味年菜。
当下,惠州大众对预制类年菜接纳程度如何?年菜经济蕴含着怎样的产业发展前景,背后隐藏着哪些痛点短板?透过年菜经济,惠州预制菜产业又该如何火出新高度?惠州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走现场◆
年菜“站C位”成“显眼包”
团圆家宴、快手菜、春节盆菜……除夕渐近,记者走访发现,无论在实体商超、酒店,还是在电商网店,带着好彩头的年菜都被摆上“C位”成为“显眼包”。品类丰富的年菜,正以其便捷的特点和美好的寓意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在港惠新天地的沃尔玛超市,商家打出“团圆家宴”宣传口号,售卖多种“快手菜”,其中有粉蒸排骨、梅菜扣肉等单品,也有佛跳墙、大盆菜等“硬菜”,吸引不少人挑选。
市区东平吉之岛永旺超市的冷鲜区柜台内,佛跳墙、金汤小团圆、如意盆菜等年菜款式多样,价格每份从338元到888元不等。永旺超市美食区负责人翟顺娣介绍,超市两个月前就展示销售预制年菜盆菜。“之前单盅38元的佛跳墙卖得比较好,最近四人份、六人份的销量明显增加,主要是为年夜饭做准备。”
“盆菜不仅方便食用,而且还有团团圆圆、盆满钵满的寓意,很受市民欢迎。”市区下埔一家酒店负责人说,也正是这个原因,近几年预制类盆菜的预订量呈上涨趋势。
电商平台上,商家纷纷上架价格优惠的预制年菜,销售同样火热。2月3日,记者在淘宝平台搜索“预制菜”发现,预制菜热度达2.1万,上升93%。当天天猫盆菜热销榜上,以鲍鱼海参为主的佛跳墙占据榜单前20,其中一款138元起的佛跳墙,近7天销售2万多件。
年菜销售火热的背后,是年菜行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年菜行业市场规模为1291.3亿元,同比增长81.0%。企业通过开发年菜新产品体系,营造新消费场景,市场呈现高速增长势头,预计2024年中国年菜行业市场规模为1708.1亿元。
深加工技术冷链运输加持,惠州年菜火出圈
有专家指出,年菜与预制菜之间有一些区别,年菜更注重保鲜、即食风味保持等,属于高端的预制菜品。为“烹”出年菜新味道,我市预制菜企业纷纷瞄准年菜市场,在深加工技艺、冷链运输、创新营销等方面发力,推动年菜销往全国各地,实现年菜“出海”。
实际上,早在一个月以前,年菜经济这股“锅气”就随着我市举办2023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年菜嘉年华暨国惠兴新品发布会而不断升温。活动中,近30家预制菜企业把各自最为优质的拳头产品呈献给惠州市民,为消费者打造丰富而精美“龙年菜”。广东国惠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还联合潍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冷链物流配送服务平台,投入新能源冷藏车落地惠州,助力预制菜企业降本增效。
陈奕林告诉记者,在开发年菜系列产品时,他们注重传承地方特色美食、借助现代化生产技术和包装形式进行创新升级,在营销上强调年菜的文化背景和寓意,通过故事化传播来唤起消费者的共鸣,同时,提供快速配送、保鲜技术保障以及售后支持等优质服务体验。而这些,也正是惠州年菜火出圈的制胜法宝。
◆看前景◆
消费需求碰上硬核实力,年菜经济“炒”热预制赛道
年夜饭是除夕的重头戏,也是国人最重视的一餐。但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面对一些操作难度大、工艺复杂的“硬菜”时,越来越多人尤其是不擅长厨艺者会考虑购买预制菜。年菜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新春年菜消费市场研究报告》对年菜消费者进行了画像分析。数据显示,年菜消费者中,以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中等收入上班人群居多,其中25~34岁的消费者占比达56.4%。综合盒马和艾媒数据中心的调查统计,33%被调查者年夜饭选择自己做搭配预制菜,21%被调查者直接选择预制菜套餐。也就是说,五成以上的被调查者在做年夜饭时会选用预制菜。
“印象里小时候过年,母亲总是忙个不停,采购食材、卤各种肉食,还要炒几个热菜,春晚都顾不上看。”“90后”吴倩说,她在一家超市的官网上订购了一盘六人份的佛跳墙,到时再搞几个简单易炒的小菜,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就准备好了。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实力便有机遇。
年菜经济再度炒热预制赛道。广东省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院长徐玉娟认为,“年菜”的提出,必将为预制菜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惠州作为全省农业大市,得益于良好的区位、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初步形成了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品类丰富、品质优良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而作为客家、潮州、广府等文化的汇聚地,惠州拥有丰富的客家菜、潮州菜、广府菜品种,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土壤”丰厚。
自2022年3月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发布后,惠州积极抢抓机遇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43家重点预制菜企业销售额约9亿元,纳税800多万元,拉动一产产值约6亿元,带动农户2万多户,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业内人士看来,惠州预制菜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找痛点◆
消费者对预制菜口感风味和质量安全存疑
虽然惠州预制菜产业发展广受业界看好,但从社会层面来看,预制菜产业也面临着不少痛点和短板,包括大众对年菜等预制菜产品认知不足、预制菜产业链不够完善、预制菜产业标准化体系尚未完善等。
尤其是在大众认知方面,虽然年菜迎合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但也有不少人对其口感风味、质量安全等存疑。有人说“年夜饭如果都是预制菜,感觉就像年三十晚上听喇叭里放鞭炮,不是那个味”,有人觉得“预制菜保质期都是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里面有不少添加剂”,还有的人自己能接受预制菜,但是“怕亲戚知道年夜饭是预制菜,诚意不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消费者都有预制菜是“科技与狠活”产物的疑虑,对其安全性产生疑问,有的甚至抵制预制菜出现在餐桌,“宁愿粗茶淡饭,也不吃预制菜”。
也有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是“可以主动买,拒绝餐厅‘喂’”。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就有“消费者因预制菜销售不够透明产生侵权隐忧”。市民王女士认为,餐馆在提供预制菜商品时,最好能通过告知、明示、提醒等方式,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产业链不够完善,产品同质化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惠州涉及预制菜产业上下游的企业有上千家。“预制菜产业上下游企业目前互动不够,没有形成很好的抱团优势。”惠州市预制菜联合会会长李燕河认为,“各自为政”的情况不利于企业及行业整体发展。
对此,惠州市乐达营销服务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叶瑞燕深有感触。
正是看中预制菜这个风口,该公司研发了一款梅菜猪肉蒸煎米饺,“米饺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在惠州本地采购的,可是找遍了惠州,都没有找到适合生产我们企业所需米皮的工厂和设备。”叶瑞燕说,为了保持米饺的质量,公司只好委托河南一家企业生产米皮,如此“舍近求远”,运输等成本大大提高。“希望惠州的产业链更完善,预制菜上下游产品更丰富齐全。”
“目前预制菜行业内卷的情况愈发厉害,产品同质化严重,品质和价格却参差不齐。”广东港鲜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邓秋香认为,生产相同品类预制菜的企业非常多,同行之间竞争激烈。“企业在抓好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应注意差异化发展,形成行业间的良性循环。”
◆提点子◆
提升竞争力打造惠州区域公用品牌
为助力预制菜提品质、打品牌、拓销路、增效益,2023年10月《惠州市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出台,打出“成立预制菜产业联合会、实施预制菜产业园项目、建设粤东预制菜交易中心、扶持政策引导、资源要素保障、注重联农带农”系列组合拳。
在阵阵“春风”吹拂下,惠州预制菜产业平台竞相发力,众多预制菜生产加工企业蓬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一期已进驻净菜加工、生鲜出口、中央厨房、预制菜生产等50余家企业;粤东预制菜交易中心已入驻品牌200多个,有客家菜、潮汕菜、广府菜、湘菜、川菜等上千种菜品……惠州预制菜企业正以产业集聚效应推进预制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当前预制菜赛道火热、竞争激烈,惠州如何才能突出重围?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预制菜将从产品竞争走向品牌竞争,打造品牌、安全保障、产业创新等将是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重点。
强化宣传提升大众对预制菜认知度
“年菜”赋予了预制菜新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这也给了李燕河新的启发,节庆文化可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抓手。对此,李燕河表示,今年惠州市预制菜联合会将挖掘梳理预制菜产业涉及的惠州非遗项目,以“非遗美食+预制菜”模式助力预制菜产业发展,让惠州非遗美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打造集中采购、集中仓储、集中物流配送体系,提供产业基金和湾区预制菜标准规范保障,推动更多预制菜企业研发自主品牌,实现惠州预制菜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
加强安全监管构建预制菜质量标准体系
“做好预制菜,绝对不是厨师把菜做好了,装到盒子里冻起来卖出去就可以了。”在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食品安全论坛上,广东省食品学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汴生教授提出,保障预制菜的安全和品质,一是要提升食品安全标准,二是要以工业化思维做好预制菜生产、包装、贮运等环节的全流程溯源。
记者手记
让安全优质预制菜凭实力“宠粉”
春节脚步临近,一桌承载着人们美好祈愿的年菜,即将迎来“开席”高潮,也将迎来群众最真实的检验。
预制菜要真正凭实力“宠粉”,还需要在深加工技术水平、工艺水平、设备水平、食品保鲜、冷链运输等方面持续狠下功夫。期待未来有更多安全优质的好菜端上千家万户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