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汉堡配可乐,不会做饭的年轻人都怎么“囤菜”?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各种囤货清单乱飞,中老年人和独自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纷纷划出了各自的重点。年轻人的“囤货大法”里,什么才是必需品?

作者|陈杨园

编辑|邢昀

公司食堂、餐厅、外卖的“庇佑”随时可能消失,这是许多年轻人第一次面临关于“食物”的考验。

疫情的不确定下,如何“囤货”成为大家共同思考的话题。涌向菜场、商超乃至线上购物软件的年轻人希望尽可能选择合适的商品,在可能到来的居家状态下,从容解决口腹之欲。

年轻人是如何“囤货”的?和中老年人有多大差异?从这届年轻人的“囤货大法”望过去,疫情催化下的新世代“厨房经济”,正徐徐展开。

不开火的厨房,适配40个汉堡

40个汉堡,是她为自己和丈夫准备的紧急口粮,冷冻到冰箱里,如果遇到问题,两个人吃一个星期毫无压力。

这是她精心思考定下的方案——汉堡里有主食、肉、蔬菜、水果、酱料,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应有尽有,食材大多炸过,经历了一次水分蒸发,冷冻后口感受到的影响较小。汉堡体积小,冰箱能够放得下,加工也简单,只要在微波炉转上几圈,对于家中厨房仍然保持“九成新”的夫妻俩来说,适配性很高。

四十个汉堡加上几箱高“易货价值”的可乐和元气森林,就这样构成了王可的囤货核心,“如果还要考虑到水果的话,那就最多再买一些水果罐头吧。”王可的“囤货”到此为止了。

在复杂的食材处理和不爱“开火”的现实条件面前,许多年轻人从囤货开始就选择了低欲望生活。

即便是走进超市准备“大干一场”认真囤货的年轻人,也大多与中老年人走向了不同的货架。

中老年人选择米面、粮油、牛奶、蔬菜时,年轻人们看向的往往是速食、冷冻、零食、饮料、水果。

牛肉、猪肉、羊肉各个部位让人眼花缭乱,年轻人直接奔向了牛肉丸、鱼丸、火腿;米面粮油又重又考验厨艺,对年轻人来说,不如速冻水饺、馄饨、面点来得直接;比起基础的盐油酱醋,年轻人更需要的是各种榨菜、老干妈、香菇酱、蛋黄酱等。

至于可乐,更是许多年轻人囤货人手一件的超市标配,高热量,能增加宅家的快乐度,甚至在紧张状态下可以充当以物易物的硬通货。不同于中老年人规划着酱牛肉、卤鸡爪的忙碌,年轻人的选择标准显得质朴而清晰——怎么做都不难吃的东西才是良配。

至于自嗨锅、自热火锅、螺蛳粉、方便面等,更成了年轻人们搬回家“压箱底”的重头戏,储存毫不费力,调料完备,离成品更近,对年轻人来说这才是疫情下轻松度日的必需品。

如果说还有什么是年轻人的刚需?咖啡、猫粮、狗粮这些也是年轻人囤货清单里的重点。

预制菜大法好?不是主力军

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囤货热情在年轻人里蔓延。

为了找到轻松省力的方式解决吃饭问题,4月25日,在北京工作的陈睿,下班后将整个超市来回逛了五六圈。买齐了水果饮料,他开始为主食而发愁,泡面、水饺、馄饨纷纷被丢进购物车。解决了主食,不会做菜的他又开始为添哪些菜发愁。

“预制菜”的概念蹦进脑子里,他开始在冷冻冷藏区搜索开来。

过去预制菜更多是针对餐饮行业B端的生意,近年来疫情催化年轻人的“下厨房”热情攀升,预制菜瞄准了这届做不好菜的C端年轻人,食材都已处理好,只需简单翻炒便可出锅,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被期待着从年轻人的厨房里诞生。

这其中主打即烹、即配的预制菜发力快速。即配食品指经过清洗、分切等初步加工而形成的生鲜净菜、小肉块,是经过处理的食材,仍需要顾客深度加工。即烹食品指需要进行一定烹饪步骤才可食用的半成品材料。比如酸菜鱼等加热调味食品和佛跳墙等制作流程繁琐的生料加热调味食品。

在年轻人囤货趋势的刺激下,预制菜市场也感受到了热情。但热情之外,万亿市场梦的打开并没有想象中顺遂。

陈睿看到摆在商超里的“预制菜”少得可怜,除了宫保鸡丁、羊蝎子、酸菜鱼外,还有一盒标价昂贵的佛跳墙。最便宜的宫保鸡丁价格是20.9元/盒,比外卖满减后的价格还贵一些,思虑再三,陈睿还是没放进购物车。

对于年轻人来说预制菜虽然快捷、便于储存,但是消费频率并不会很高,即使处于居家状态下,也只是对餐桌的点缀,很难说成为“主力军”。

从4月中旬开始,90后女生李可就不断网购丰富冰箱,手机里的生鲜电商们,不管是每日优鲜、叮咚买菜,还是盒马,都有不少半成品预制菜。带着尝试的心态挑了半天,李可在一堆自热火锅、自嗨锅订单里,最终下了两单预制菜:锅包肉和酸菜鱼。

在李可看来,她不仅担心预制菜的口味,还盘算了半天性价比,“锅包肉需要自己热油炸一下,我不知道能不能一次性成功。”

“预制菜真的适合年轻人消费吗?”这些性价比没那么高的菜肴躺在超市的货柜上,中老年们从不驻足,但对陈睿来说,离年轻人的饮食生活也有不小的距离。

事实上,水饺、馄饨也属于广义预制菜范畴,它们诞生的比预制菜的概念更早,早已攻克消费者的心智。这些主打即配、即烹的新兴预制菜产品在B端,已渐渐以更标准的品控和便捷的运输储存优势,取代了许多餐饮店的厨房,成为外卖消费的实际对象。

但当它们走向C端时,更多还是处在市场教育、心智培养阶段。年轻人的胃不好抓住,不仅有南北口味差异、新鲜度、健康度、性价比考量等问题,产品的迭代速度和年轻人的“锅气”玄学都给预制菜的破圈带来很多障碍。

超市货柜上的菜肴类预制菜选择太少,冯欣想到了许多餐饮品牌推出的预制菜产品,有品牌保障,“门店同款”也能够有口味保障。但当她打开线上购物软件准备下单时,却傻了眼。以她常吃的西贝莜面为例,一份预制蒙古奶酪饼的活动价格是35.9元,门店熟食包装配送的价格也不过39元,还不包括美团的红包满减。

而一份售价179元的草原羊蝎子预制产品,美团熟食标价仅169,算上店铺满减,比预制菜便宜将近30元。她有些怀疑:“这些品牌是真的想卖预制菜让我自己做吗?还是想用预制菜告诉我外卖真的很值?”

囤货的冯欣最终没能从预制菜中带走一道菜肴。

瞄向万亿市场的预制菜在年轻人囤货热情中迎来更多重考验,如何控制成本、打开菜品丰富度,被更多年轻人接受,仍是行业需要在热潮中进行的冷思考。

空气炸锅挤掉预制菜成新宠?

身处上海的95后女孩小何,在小区封闭前收到了朋友送的空气炸锅,经历了最开始的厨房历险记后,她把研究空气炸锅菜品当做每天生活的调剂。

在最近几波的“囤货潮”中,空气炸锅已成为年轻人囤货清单里最受推荐的家用电器之一。丁香生活发布的囤货清单中,空气炸锅就位列“可以考虑添置的家电”第二位,仅次于“囤货大杀器”冰柜。

食材有限的情况下,简化烹饪流程,减少用油量、可炸万物的空气炸锅被许多年轻人看重。相比预制菜肴,空气炸锅做菜的成本更能得到控制,食材的新鲜度和制作过程也更能得到保障。

冷冻了四十个汉堡后,王可谋划的下一步就是用信用卡积分兑换一个空气炸锅,不会做菜的她寄希望于空气炸锅固定火候、定时定量的按钮们,解决居家隔离时“分啥菜做啥菜”的一万种可能性。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空气炸锅市场供需现状及经营指标深度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空气炸锅需求量达到1638.1万台,而这一数值在2016年仅为74.39万台,疫情后的第一年就实现了超过20倍的市场需求量增幅,

空气炸锅的登场,也导致这一波年轻人的“囤货”中,多少有了些“网红味”。

黄油、淡奶油、芝士开始出现在这一届年轻人的“囤货调料单”中,他们从传统商超的货架上四处搜罗着这些不算常用的原材料,或者将这些“新玩意儿”的采购转向线上电商。胡芳买了不少孜然粉、烧烤料、锡纸、火锅底料等,她计划着用火锅底料做香辣虾、麻辣香锅,再加上三不五时的烤蘑菇、烤红薯、烤茄子……,从空气炸锅菜单中倒推出了自己的“囤货清单”。

年轻人囤空气炸锅,更重要的是用简单的烹饪和烘焙来对抗可能到来的居家焦虑。林朋在微博给很多焦虑囤货的人留言推荐了空气炸锅,她推荐很多人用空气炸锅做炸鸡、蛋糕、蛋挞,原因是“封闭的年轻人真的很需要零食的幸福感。”

比起老一辈的务实主义,年轻人的“厨房经济”更多一抹尝鲜和颜值的需求。不过,在经历了前期的新鲜感后,小何的空气炸锅使用频率进入瓶颈期,并不是每种菜品都能做到完美,在吃了各种过干、过老、太费时费电的菜品后,小何又一度回归了炒锅。

对空气炸锅的热情和耐心如何维系,是她面对的最大课题。2021年闲鱼评选出的《2021年度十大无用商品》里,空气炸锅成为高居榜首的闲置商品。

过度的“恐慌性囤货”并无必要,疫情刚刚出现反弹的第二天,北京就将市场主要的供应企业都纳入了保供体系,各大商场菜场保持正常供应。专家建议人们:“家庭应该进行适当的生活物资储备,但没必要进行恐慌性囤货。”

对于年轻人来说,“花样储备”背后更多是另类消费需求的释放。在这背后,新世代的“厨房经济”大潮高涨,如何抢占年轻人的胃和厨房成为市场不断探索的方向。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你的囤货清单中什么是必需品?

原标题:《40个汉堡配可乐,不会做饭的年轻人都怎么“囤菜”?》

THE END
1.预制菜风口下的“舌尖英雄”而“舌尖英雄”从初创到现在,不管是创始人的个人历史,亦或是互联网商业模式下“一招鲜,吃遍天”的复制,都充满了吸引力和话题性。 但部分预制菜商品却带给了消费者一些不好的消费体验。 1“会做饭的人不会买,不会做饭的人做不了” “走进入厨房后,才发现这个被称为‘三分钟做大厨’的预制菜做起来并不简单https://36kr.com/p/1759371741458949
2.推给不会做饭的人儿推给不会做饭的人儿 下班那个累啊,是谁发明的这种外卖火锅,实在是太方便了,点一份回家就可以开饭啦。 种草一家外卖鸡肉火锅,鸡肉鲜嫩,分量足,团购价格合理,饭盒价格吃火锅! 尤其是那份红烧鸡肉酱汁太香了。 #0元玩转这座城#笔记创作分成https://www.dianping.com/discovery/1873196548
3.不会做饭的话也无妨,这些厨房黑科技了解一下界面新闻·生活一边忙着切菜、一边油已经噼噼啪啪地开始炸锅……不会做饭的我们经常会因为掌握不好节奏而把厨房变成灾难现场。如果有人在旁边手把手带教该有多好。这也是2018年厨房革命的重头戏——让智能厨具承担厨师的角色。这种“指导烹饪”方式,是指通过内置于设备或手机中的应用程序的“厨师”,借助语音命令或视频,一步一步地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985729.html
4.哪有不会做饭的人,只是懒而已能够让她们开心,是我最大的愿望,但生活中总有让人不开心的事情。 我老公,从来不知道,我会做这么多东西。 除了给他煮过面,从不给他做饭。 只要,他在家,我们不是出去吃,就是外卖。 我不是不会做,我就是懒。 只要他在家,我就什么都不想干。 https://www.jianshu.com/p/62f0cc3d9a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