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吃饭:最高境界,是保持“空腹力”

是说无论饭菜多好吃、多喜欢,都要注意节制,过度饮食,必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饮食不加节制,便会导致痛风、高血糖、便秘等健康问题。

日本医学家石原结实也曾著《空腹力》一书,提出“保持空腹力,能够有效延缓衰老”的理念。

实际上,不仅是饮食、养生方面,对待人生,也是一样。

生活就像吃饭,懂得保持“空腹力”,才能更好把握人生。

腹不求饱,人不求满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以“吃”著名,整日除文学以外,便对“吃”最感兴趣。

写《猪肉颂》,谈东坡肘子如何做;在《食荔枝》中言,愿为荔枝,长住岭南。

但“贪吃”如他,也在自己的作品《养生说》中讲: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主张感到饥饿时再进食,不必吃饱就该停止,保持七八分饱最好。

一次性饮食过量,会对脾胃造成巨大负担,导致运转不畅,甚至出现问题。

而脾胃是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

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精气产生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精神”。

严重者,还会伤及性命。

如杜甫,生逢乱世,一生颠沛流离,晚年又遇战乱、天灾,食不果腹,在路过湖南耒阳时,有将近十天未进食。

幸被当地县令所救,赠他白酒牛肉。

饿了多日的杜甫难以自制,大吃特吃。

口腹之欲虽得到满足,却因进食太多,脾胃难以承受,患上重病,没过多久便去世。

正如《博物志》中所说:

“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弥多,心愈塞,年愈损焉。”

故而,饮食不必求饱,口腹不必求满。

对于人生,也是一样。

凡事不必过分求满,做事留有余地,懂得适可而止、适当节制,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事事都要做到极致,反倒可能为自己招来祸端。

三国杨修,为人聪明,常喜猜测曹操未尽之语,并替曹操下达命令:

曹操写“一合酥”,他便猜曹操是说“一人一口酥”,令众人分食;

曹操在门上题字“活”,他猜测为“阔”,命人将门拆掉;

曹操定暗语“鸡肋”,他就解释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擅自下令退兵。

自以为聪明到了极致,却不想,引得曹操不满,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满”的下一步,是盛极转衰。

所谓圆满,实际上是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季羡林曾经说: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不完满才是人生。”

食不过饱,人不求满,人生留有一些余地,才是真正的智慧。

食不过急,事不过激

“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饱’,我的世界里只有‘饿’和‘撑’,更别提七八分饱。”

很多人都说,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进食的量。

总是饿到不能忍受再去吃,一旦吃上又感觉不到吃了多少,直到胃胀腹满,才肯停下,但此时已经吃到了“撑”。

究其原因,是饮食过急。

《千金要方》中有言: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

人在极度饥饿之时,也是对食物的需求最迫切的时候。

内心最渴望的东西出现在眼前,就会难以克制,想要迅速占有、快速满足自我,以至于进食太快。

如此一来,胃肠道的吸收跟不上,身体也来不及反馈饱腹程度,就会导致进食超过最佳食量。

同时,进食速度过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狼吞虎咽”,会让食物的咀嚼程度不够,难以消化。

二者相加,增加脾胃负担,久而久之,就会损伤身体。

是以,《医说》中言:

“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

人生亦如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切记,三思而后行,不可急切冲动。

再饥饿,也要克制食欲与速度;再愤怒,也要克制脾气与言行。

食不过急,事不过激,否则,一定会伤害自己。

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就曾因冲动,患上重病,还险些毁了自己的前程。

曾国藩早年军功显赫,是朝中重臣。

但为人太过正直,又眼底不容沙,对奸臣、小人十分看不惯,总忍不住与其针锋相对。

因此得罪不少同僚。

在带领湘军入江西作战时,就被政敌针对,江西方面不配合,京城方面又对他百般掣肘。

加上军饷不足、父亲去世,悲怒交加,他一时冲动,负气回了老家。

本想以此换取朝廷和咸丰帝对他的支持,却不想,咸丰帝不满他的冲动行事,非但没有安抚,反而收缴了他的兵权,命他“在籍守制”。

曾国藩被免职,赋闲在家,前途未卜,政敌又借此机会落井下石。

多重打击下,他怒急攻心,开始失眠、狂躁,患上重病。

直到再读《道德经》,曾国藩从中了悟自己行事冲动、锋芒过盛的问题。

此后学会了克制脾气,收敛自己,最终成就自我。

人行于世,最忌急躁冲动,遇事三思,学会控制脾气,人生才能越来越好。

味美停箸,兴盛止步

保持空腹力最关键的一点,是懂得适度。

很多人都说,明白吃饭不宜过饱的道理,可一旦遇到自己喜欢吃的,就很难及时停住筷子。

有时一顿吃到撑,也不觉满足;有时同一种食物连吃多日,直到吃腻才换。

这样其实最伤身体。

《丹溪心法》中明确指出:

“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

《黄帝内经》中也多处提到,食物、口味于人身体,有极大的影响,如果偏食一种,会造成器官失衡。

如:味过于酸,伤脾;味过于咸,抑制心气;味过于甘,不利于肾。

故《保生要录》中也强调:

“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

对于食物,无论多喜欢,也不能摄入太多,否则,便会引发病症。

三国时期的广陵太守陈登,便是如此。

陈登此人学识渊博、智谋过人,曾围剿吕布、击败孙策孙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极爱吃鱼,尤爱吃生鱼片,几乎是每顿饭都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长此以往,他就出现了“胸中烦懑,面赤不食”的症状,甚至胃痛到难以忍受。

华佗为其看诊后言:

“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

说他常吃鱼片,以至于腹内生虫。

以汤药治疗后,陈登狂吐不已,将胃里的寄生虫全部吐出。

但陈登并未以此为戒,在吃鱼这件事上,依旧是不加节制。

三年后病症复发,医治不及时,丧命于此。

宋代理学家程颐有言:

“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无论吃饭还是为人处世,都要懂得“适度”。

再喜欢的食物,也不能一次性吃尽,再开心的时候,也要懂得见好就收,切不可放纵自己。

清代教育家申居郧曾在《西岩赘语》中说:

“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放纵欲望的快乐,是一时的,随之而来的,还有隐藏在后面的忧患。

THE END
1.一个人最顶级的养生:好好吃饭(建议永久收藏)儒家经典《礼记》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从古至今,吃饭都是人生大事。 一个人对吃的态度,能折射出身体状况,更能反映出人生的真实态度。 你有多久没好好吃饭? 在2015年的一项科学调查中,发现人体很多疾病都与不良饮食有关。 结论更是证明: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jIwNTU2Nw==&mid=2650733211&idx=4&sn=01d31954dcc8c9cb71fb885ec46a8a06&chksm=83e1cdc8cc707c8040043c646206852aa2ff63aa55eb66c0511be6db8538fa247377dce0f6dd&scene=27
2.减少卡路里摄入能长寿?然而没那么简单减肥禁食体脂丘吉尔饮食不受限的老鼠平均能活 25 个月,而采用间歇性禁食饮食方式的老鼠大约能活 28 个月。 消耗其基础卡路里 80%的老鼠寿命约 30 个月,而消耗基础卡路里 60%的老鼠能活 34 个月。 每个组的寿命范围存在差异——例如,摄入卡路里最少的老鼠,其寿命在几个月至四年半之间。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KLMQ8K05568E2R.html
3.《自愈力》讲了啥英国作家杰瑞米·豪维克(Jeremy Howick)写的《自愈力》,分为五个部分阐述自愈力。 1个关键词:自愈力 2个方法:合适的运动、饮食 3个关键:1内在积极力量2健康人际关系3好习惯培养好基因 第一部分 发现身体的奥秘 第一章 你有一个神奇的身体 第二章 什么时候能相信证据 https://www.jianshu.com/p/856139faa228
4.功能医学简介功能医学从遗传/基因、环境、生理、心理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着手,利用先进的实验室技术检测生理生化指标,找出人体功能紊乱到病理改变过程的根本原因,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干预或治疗方案;FM治疗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功能营养、维生素类以及植物药或草药等,旨在纠正生理失衡、支持机体“自愈力”(Healing Power),以达到https://3fadao.com/ziranyixue/12129.html
5.保健医培训心得体会(通用9篇)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认真执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切实提高我园的卫生保健管理水平和质量,保护在园儿童身心健康,我于2014年3月24日—25日两天参加了北京市学前教育委员会主办的”第五期幼儿园保健医”的培训。专家们主要从卫生保健工作职责、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儿童营养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itodb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