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发展趋势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教育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进程

英语做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随着近年来英语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形成,中国英语教育也引起了全民重视。英语的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英语学习者低龄化形成,各类英语教育机构大量成立,在教育市场形成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发展模式。中国英语教育在发展过程,采取国际英语的发音标准、语法构成等客观要求,结合中国语言文化特色及表达方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语言教育环境。我国英语教学通过在发展过程的不断摸索前进,形成了一种符合中国教育理念与学生认可的教育模式,促进了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中国英语教育在英语国际化形式的背景下,英语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性逐渐增强,同时英语的使用性也渐被重视,中国英语教育也逐渐加深英语口语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国英语国际化的发展特点

(一)英语内容的多元化

(二)英语教学信息化

三、中国英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英语教育在国际化下的发展趋势,应遵循着中国英语教育本土化与中国英语教育国际化的共同发展趋势,形成本土化与国家化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融合,互相引导彼此的发展方式。因此在中国英语教育过程中,把握英语教育内容多元化的特点,谨记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言准则,在教育过程中与中国语言文化特点相结合的同时,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对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充分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英语教育国际化是发展趋势,也是中国英语教育信息化交流的体验。中国英语教育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成数据交流模式,建立云空间,加强学生的教学体验与教师教学质量,促进信息资源的不断更新与教育理念的彼此交流,同时对教学信息化、数据化加以利用,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進行模拟化教学,增强学生的口语能力。促进中国英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还让其与创新精神相结合。利用创新精神发展中国英语教育理念,增强英语学习趣味性。与此同时,把创新精神与中国英语教育国际化结合,改善教学方式,营造真实的交流氛围,锻炼自身的口语能力与发音标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逐渐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被应用到诸如文化政治、经济商贸、信息交流等许多领域当中,英语教育也因此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中国英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促使了传统中国英语教育观念的转变,形成了全新的中国英语教育发展理念。中国英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促使了英语教育多元化与信息化的转变,加强了信息交流,使英语教育更具有时代性与创新性。与此同时,中国英语教育本土化与国际化的互相融合,推动了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

作者:姚懿

1.BD内血试教賞的局》技

(1)应试英诱教学造成学生英诱知识掌握不全面

在大学应试英语教学中,为了一味地提高考研率,我国大多数大学不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运用。苷遍只侧重于学生是否能认识及能写出英语,这就是在国内被称作是哑巴英语的教学模式。哑巴英语教学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意义,首先,英语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其目的就在于能够准确表达出彼此的意思以及能理解对方表达的含义,而应试英语教育退而求其次,培养出一批只会写的学生来,这样不仅违背了大学英语教育的初衷,即增强学生的一门生活技能,同时也违背了大学教育的意义,即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2)应试英谱教学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降低

“自主学习"(autonomou国learning)是近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的研^热点。对于自主学习,Holec给予的定义是“一种学生自我管理语言的能力”,主要侧重于: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任务,确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而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学习任务安排,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评估完全由学校进行统一安排。完全限制了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方式。“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自主学习教育宗旨就在于传授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而不是内容,这对于学生进人社会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应试英语教育忽略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也间接地造成了国内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生存能力的薄弱。

2.CET对国内英谌教賞的不良影响

类似于英语考研应试教育,国内基本上所有大学英语教育还存在藿一味追求CET通过率的英语教学模式。CET是指我国国家教育部为测评大学生英语能力而设定的一种教学考试,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从1987年9月开始实行,至今已经度过了26个春秋。当下CET仍然是髙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准,而部分高校为迫求通过率,采用了类似考研应试教育的英语教学棋式,为学生英语学习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弱化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当下国内外英语教宵改革的情况探究

1.国际发达国家的英语敎賞改革形势

2.国内大学英谔教学改革的现状

(1)大学教学对教学方式的改革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于大学英语教育中的普遍运用,当下大学英语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普及,课堂教学中基本放弃了传统的教师、粉笔、黑板的呆板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融人了更多丰富的内容,如:ppt教学,将教学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形式新颖,内容充实;以fla国的形式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提升教学质量;以影视作品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然而,由于国内教育体制的限制,即CET及考研英语在国内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影响使得,国内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仍然不健全,比如,新颖的教学方式中,内容仍然是以往的教材内容;或者只能进行一部分改革,例如大一大二的英语教育能坚持实行新的教学方式,大三大四依旧遵照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考研率。

(2)国内大学英谱教学大纲的改革

为适应国内经济发展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我国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做了部分调整,在《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表述:大学英语教学将原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听力、口语为主,提高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英语素质。

(3)国内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以CET~4及CET-6等考试组成。改革国内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首先就是要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进行改革,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3月正式启动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项目,于2005年6月考试起,实行710分考试总分政策。对于四六级考试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听力理解部分调整到了35各,下调了阅读理解的比重,将阅读理解调整为35%,同时,对于阅读理解的内容,更加侧重于应用文阅读。在作文写作方面,题材多以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增强了英语学习实用性的要求,改革了以往英语教学偏向文学性的弊端。

三、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发展方向及改革趋势

1.建构主义框架下的大学英语敎学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通过教师创造学习环境,通过学生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借助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意义在于,改变了以往教师作为课堂中心,学生被动学习英语知识的状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学校在教学中扮演着为学生创造教学环境的角色,鼓励学生融人教学环境,通过自己的理解,创立自己的学习模式,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适应自己的教学评估。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应贯彻落实建构主义理念与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具体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体制。

2.正确定位大学英译课堂的价值,加强"5c”理论在英译教举中的运用

大学英语教学应追求将理论学习与实用相结合的模式。即学生通过学习,积累丰富的英语基础知识,为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作好铺塾。同时,在英语实践运用中,通过交流增加自身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实现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模式。根据“5c"理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不能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应将学生从课堂中“带出去”,把英语教育融人生活。首先,在学习好英语基础的同时,将英语与本专业结合学习,做到掌握本专业的专业英语知识。其次,在生活中学习英语,旨在促进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多说,多接触,加强英语的学习,达到英语学习的最大化与最优化。最后,在教学中加人英语的文化学习,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通过掌握英语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来从根本上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3.大学英诸教賞教材的改革

20世纪末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教材不多,往往一套教材运用很多年,长期在英语岗位工作的教师甚至于能把英语教材运用到滚瓜烂熟的地步。这就导致了:首先,教材内容的陈旧,脱离实际,不适应当下英语教学要求,阻碍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其次,就教师而言,陈旧的教材激发不了教师的研究积极性,教师满足现状,停步不前,认为以自身的知识能力足以应付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影响教学效果。在21新世纪,大量出版社进人大学英语教育教材编辑工作中,虽然促进了英语教材的更新换代,提高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然而,不少出版社以谋利为目的,对大学英语教学缺乏深人研究,甚至在教材编辑中存在很多漏洞,导致大学英语教学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当下大学英语教材发展方向应整合出版社,统一大学英语教育教材,提高教材质量,深人研究当下英语教学要求,达到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发展趋势;研究

在知识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普遍和广泛,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深入推进,文化“软实力”成为了综合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而高校英语教学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从全球的视野,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加以思考和探析,并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入手,探索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更好地提升高校英语教学水平。

一、全球视野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文化“软实力”概述

高校英语教学也属于文化“软实力”的范畴,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的综合体现,它在国家的综合实力上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为了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通过英语的传播方式,使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对中国的改革发展进程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要将“软实力”融入到高校英语教学内容之中,使之与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相契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能力,培育学生的英语学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在我国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这也是国人与外国友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桥梁。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知识浪潮之中,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改革从未停歇,并在不断的探索发展历程中,不断完善和提升,探索出了新的高校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创新思维和英语语用能力为目标,提升高校英语教学的普适性。由此可见,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有利于我国与国外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学习和感受外国英语语言应用思维和文化习俗内容,在了解外文化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对英语语言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自身的英语素养和能力。

二、高校英语教学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剖析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高校英语教学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之中,随着新的英语教学理念的融合发展,高校英语教学也采用了创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在实践应用中获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多媒体英语教学创新模式的运用等方面得知,另外还有对高校英语教材的更新与丰富、其他多元化英语教学资源的嵌入等,为高校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融合奠定了基础。然而,我们也还应当看到,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英语教育的功利性因素仍旧存在

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推行的应试教育,高校英语教学都是围绕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之下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高校英语教学评估体系也具有较强的“功利性”的色彩,主要是以学生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作为评价标准。可见,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观念和思想还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禁锢和限制,没有充分开放和转换,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考试的要求和目标,通常侧重于对英语句子结构、时态变化等语法知识的传授,并以英语四、六级的评估作为考核的标准,这种硬性的规定和思维固化了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使教师局限于对学生的英语语法的学习和考核,采用各种真题题型的“题海战术”,这只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英语学习负担,不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更无法培育学生在实际的英语交际场景中的实践应用能力。

2、高校英语教学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工具性,人文性教学内容较少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由于主要是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英语人才,因而,英语实用教学课程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如:政治学英语、新闻学英语等内容,这些专业课程的工具性倾向较重,使教学工作偏离了语言本身的深入研究方向。同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工具性意识较强、人文性意识较为薄弱,教师对于英语教学中的社会文化挖掘较少,没有将英语语言与社会文化、历史、经济发展背景等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英语语言与社会文化的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3、高校英语教学的手段还缺乏多元化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英语教学的手法还较为单一,主要是以教材为载体进行教学,显现出一定的重复化和流程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吸引力不大,难以使学生主动地融入到英语学习过程中来。在这种缺乏多元化教学手段的教学中,显现出“重知识,轻能力”的意识,对于英语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比例较大,对英语语用方面的能力教育比例较少,难以真正实现高校英语教学的深度发展与融合。

4、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存在英语学习的问题

由于不同区域的英语教学质量处于不同的水平,不同专业学科的英语重视度也各不相同,因而使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显现出参差不齐的英语学习状态,难以在高校英语课堂中紧跟教学节奏,更无法实现英语语言的交流。同时,由于学生在英语知识方面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对大学英语中的语言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等人文知识难于理解和把握,造成了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人文素养缺失现象,无法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效果。

5、从教师队伍来看,教师英语教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有部分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外在环境的变化趋势,还没有将原有的英语教学观念加以转变,缺乏与时代相适应的英语教学模式变化,这也对英语人才的培育造成了一定的阻滞作用。

三、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的融合实践研究

(一)引入多元文化英语教学,拓宽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要将多元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课堂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明晰多元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了解全球化语境下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基本认知和理解,并了解多元文化体系下不同文化成分之间的交流和借鉴关系,从而引领学生形成多元文化意识观念,树立文化多样化的意识和精神,从尊重、理解、借鉴和吸收的角度,实现对多元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诠释,构成学生的“大文化观”,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社会历史、语言发展演变进程,更为全面地、多维地鉴别和辨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吸纳其中有益于本民族文化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鉴赏辨析能力。

在树立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念和意识前提下,高校英语教学要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融入和渗透多元文化知识,针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内容,进行语言与文化的交融和探索,挖掘其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文化精髓,结合并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引领学生正确地、独立地思考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并生成多元文化意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不同的角色,不仅作为英语语言的知识传输者,还要作为多元文化的传播者,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二)实施高校英语教学的分类指导,促进特色化英语语言教学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不同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英语水平的状况不尽相同,显现出不平衡的状态。为此,需要在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进程中,注重实施分类指导,要根据不同高校的类别、层次及其办学定位,进行不同的教学分类指导方案的拟定,以更好地避免千校一面的英语教学状态。例如:高校的类型有综合类高校、理工类高校、师范类高校、专业类高校等,这些不同类型的高校的英语教学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指导方式;同时,还有不同的教学定位,如:研究型办学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他们各有其明确的教学定位目标,因而,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有所侧重,体现出不同质的英语教学水平。

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下的一般院校来说,由于学生的英语底子较为薄弱,尤其是农村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对于一般院校的英语教学要依据《课程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层次,实施英语教学。而对于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高校,由于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相对较高,因而,可以依据《课程要求》中的“较高要求”层次,实施英语教学,并重点围绕跨文化交际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的优势,为跨文化交际英语人才培育提供支持。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英语学习需求的条件下,创设个性化、特色化的英语教学体系,形成鲜明的英语教学特色。

(三)优化英语课程建设,转变英语教学模式

高校英语教学在改进发展的进程中,要充分突显出计算机网络的支撑性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校一线英语教师要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着眼点,将先进的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英语教学之中来,转换教学观念,形成全新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以开放的、共享的、丰富的英语网络资源为依托,开拓高校英语教学课程资源,将英语教材资源与网络资源充分融合,实现高校英语教学课堂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把握好现代网络信息化技术与英语语言教学的关系,注重网络资源与英语教学课程的整合性,建构适宜于高校英语教学的网络生态环境,使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更为优化和全面,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英语探究欲望,增强高校英语教学实效性。

(四)构建更为完整的高校英语课程体系

高校英语普通英语教学具有现实意义,这是由于中国目前还有大部分的学生的英语交际应用能力较弱,受到英语语言知识的局限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学生还需要通过高校的普通英语教学课程,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因而,高校普通英语教学课程在目前来说是不能轻易取缔的。但是,我们也还要看到,在高中生之中还有一些优秀的英语学习者,为了更好地提升这部分英语能力优秀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还需要加强高校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和通识类英语教学课程。

高校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课程是与学生的专业学科密切相联的学术性英语(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或称职业性英语(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这门英语课程是由普通英语课程向双语课程的过渡,它并不以传授专业知识为教学目标,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交际的语言能力,它可以与专业学科实现良好的交叉和互融,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英语学习。在普通英语的基础之上,学生应当进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学习,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孟京颐(1969―),女,河南省许昌市人,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摘要]网络英语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反映了网络文化与网络生活的变化,因而以某种形式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网络英语新词的生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英语新词从产生到逐渐传播,再到被普遍应用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词汇单位,是大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谐音、转喻等修辞手法对新事物进行思维的结果,其生成过程既随意、简单,又抽象、复杂。由此产生的多数新词已经固化成凝固词,在句法上具有独立性,在语义上具有完整性,在语用上具有经济性。网络英语新词构词的突出特征就是灵活多变:一是构词方式灵活多变,主要有缩略法、词链类推法、同音借用法;二是语义变化灵活多变,主要有扩大旧词含义、缩小旧词含义、引申旧词含义、改变旧词词性等。网络英语新词的发展呈现出不断增加、求简、趋繁、多语化和重应用化的趋势。

[关键词]网络英语新词;认知语言学;隐喻;转喻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4.017

互联网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对网络语言的影响。目前,互联网上使用最多的语言是英语,网络英语新词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衍生品,这些新词被认为是网民进入虚拟空间的身份符号,网络语言的使用是虚拟社区特有的标志。网络新词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方法与一般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是一致的。语言学包括认知语言学、生成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类型语言学等。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人们对网络英语新词的整个认知过程,揭示英语词汇在语境、社会心理等作用下发生的语义转移,同时对网络英语新词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网民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网络英语语言提供理论支撑。

一、网络英语新词的构词特征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认为,新词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与一个全新概念或意义相结合的在语言运用中具有稳定性和复杂性的语言单位。网络英语新词构词除了符合索绪尔对新词的界定之外,其突出的特征就是灵活多变。这种特殊的语言变体不拘泥于语法限制,拼写简单随意,构词方法和语义灵活多变。

1.构词方式灵活多变

网络英语新词构词方式的多样性充分说明了网络语言灵活多变的特征。从词汇学的角度看,网络英语新词多用缩短式或组合式构成法,意在简洁明了、经济方便,这既符合语言经济的原则,又可以满足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

当听话者看到随激项新词时,会本能地将之与熟悉的旧词(谐音主项)建立音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逻辑推理、语境联想、背景知识等手段识别并找出与新词最为相融的对应表达,从而实现对同音联接的理解。在诸多网络英语新词中,同音借用语占据流行语相当大的比例,通过谐音修辞后的字母词或数字词,具有简约、生动等特点,符合网民社交方便快捷的主观需要,以及实现自我价值和宣泄情感的表达需要。正因为如此,很多同音借用词被广泛应用,并且逐渐成为固定词项。

2.语义变化灵活多变

(1)扩大旧词含义。旧词通过认知转喻机制在新的语境下又有了新的词义,词义范畴得到扩充,换言之,旧词被赋予1个新义就是在词汇中增加了1个新词位。转喻手法的思维模式是以生活中不同认知类型事物之间的邻近联想为基础,提取事物之间的关联性特性,在同一认知域内用具体的、易感知的、易记忆的1个词汇泛指更广的、较为抽象的含义,换句话说,就是用部分指代整体。陈建生[7]指出,新义通常是在本义的基础上通过转喻的方式产生的。例如英语head由原义“头”扩展引申出一切事物的顶部,再引申出身居高位的人,由此义扩展开去,泛指各种各样的带头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cherrypick原指摘樱桃,借用转喻,现泛指挑选最好的东西;hotpotato原指热土豆,现泛指所有棘手的事情;plastic原指塑料,现指欺诈的、虚伪的。转喻的方法能使原词词义范畴扩大。由此可见,转喻是旧词意义转移的工具,人们借此可以更好地理解新事物并形成新概念。同时,新词不仅有了诙谐的含义,而且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缩小旧词含义。还有一些网络英语新词词义比原词义范畴小,这种方法也可以归类于转喻。转喻认知思维侧重建立2个不同认知类型事物之间的邻近关系,将一种事物的概念由此及彼地转移指代新事物而创造出新的意义。与扩大旧词含义相反,此类方法是用整体指代部分。例如,bounce原指弹跳,通过转喻指退回无法投递的邮件;garbage从生活垃圾变为垃圾邮件或错误的数据;administrator原指管理人,新义为法庭指定的破产公司管理人;plastic原指塑料,现在的新义是(塑料制成的)信用卡。转喻的认知功能是通过跨域映射实现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3)引申旧词含义。王文斌[8]认为,大多数多义词是隐喻认知的产物。网络英语新词也是如此。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是基本意思在一定的语义范畴之内通过隐喻认知对抽象范畴概念化的结果。隐喻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依赖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在不同概念域的映射。当新事物很难找出与之匹配的词汇时,人们便会以相似联想为心理基础,将主观经验与感觉体验相互匹配,进行概念融合,即通过用事物A来理解事物B,用已经存在的概念A来表达概念B,引申词义范畴,最终形成对新事物形象、生动的描述。例如,hit原指打击,现映射到电脑行业,新的义项是点击;cookie原指小甜品、饼干,现隐喻为电脑术语,指服务器暂存放在你计算机上的一笔资料;host原指主人,现指电脑主机;caption原指标题、插图的说明、电影的字幕,现普遍指电视屏幕补边的字幕。引申思维模式不仅提供了新的语用意义,为我们定义新事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而且反映了人们习惯用熟悉、稳定的词汇表达新义的认知规律。由此途径达到的语义,是集形象、贴切、实用、经济于一体的思维表达方式。

(4)改变旧词词性。词性的互变是网络英语新词产生的途径之一。词性发生变化时,词的原义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词性的转化是英语构词的一种特殊现象。词性转化也是通过隐喻认知来实现的。[6]词性转化是需要前提条件的:首先,不同词性的语义应该是相互关联、相互包含的;其次,形态结构应具有相似性,以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同时,隐喻修辞现象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会产生,孤单的1个词是无法产生任何意义上的联想。例如,text(课本),只有当事人处在要发信息这个语境时,才可以隐喻为发信息;google本意是搜索引擎,动词为搜索;blingbling动词为珠宝的响声,名词指代穿名牌衣服与戴璀璨珠宝;bingo本意指宾戈游戏,动词泛指赢了,还可以在你答对问题时或者做对事情时说bingo表示对了。以上这些词汇就是利用隐喻效应而使词性改变,产生语义变化,而且新的语义逐渐被固定为新的词项。改变词性生成新词不仅有效地填补了词汇空缺,还能够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形象性,可谓一举两得。

网络英语新词的生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新词从产生到逐渐传播、再到被普遍应用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词汇单位,是大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谐音、转喻等修辞手段对新事物进行思维的结果,其生成过程既随意、简单,又抽象、复杂。由此产生的多数新词已经固化成凝固词,在句法上具有独立性,在语义上具有完整性,在语用上具有经济性。

二、网络英语新词的发展趋势

1.网络英语新词将会继续增加

由于语言具有社会性,所以,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合作、不同文化的融合等,都会促使网络英语新词层出不穷。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网络英语新词是真实折射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媒介。新词生成形式趋向多样化:全新词汇增多,更多的旧词将会被赋予更广的含义,合成词、派生词将会以更快的速度生成系列化的组合新词以适应人们的需要。

2.网络英语新词向求简方向发展

语言反映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求简是各种语言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网络英语是以交际为目的的工具,交际过程更是凸显了其求简的特点。以最简洁的字符传递最大容量的语义信息,符合网络社交快速、经济的需要。此外,缩略语与旧词虽然意义上对等,表达上相互切换,但旧词听起来严肃、正式,而缩略语则比较随意、简单,二者表达效果截然不同。现在,许多缩略语的认可度高,使用频率高,甚至有些缩略词已经取代原词语成为一个凝固词。今后,英语词汇的简化不仅指短词取代长词,更多简化体现在用法的灵活性上,即一词具有多种词性、多种意义和多种功能。

3.网络英语新词向趋繁方向发展

4.网络英语新词向多语化方向发展

语言学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的,人们要交际、交流,就需要从其他语言中吸取养料,吸收新的东西,英语也不例外。在网络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碰撞、商务的合作、交流的频繁等会使不同的英语表达形式和用语产生,并且相互融合。许多新词会被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所吸收而被广泛应用,其吸收形式多体现在借用外来词和赋予词汇以新义。如maotai(茅台酒),sushi(寿司),而且这些词汇已经编篡到字典和词典中。如今,网络交际加速了英语的本土化,促成了许多英语变体的形成:中式英语、日式英语、韩式英语等纷纷出现。这些带有本土化色彩的语体,从发音、词义、语法、拼写等方面都结合母语做了改变。例如,blur原意为污迹、模糊不清的事,在新加坡英语中变为困惑的、缓慢的;skinship本意皮肤友情,在韩式英语中意为握手、抚摸和;中式英语表达longtimenosee(很久不见),drinktea(喝茶)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NoNoising,Welcometotakemytaxi,WelcometouseATMservice等中式表达也已经大行其道。跨文化交际的频繁势必使网络英语语言更具包容性。

5.网络英语新词向重应用方向发展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虚拟的交际平台,相对宽松的空间使得网络新词一开始便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语言的特殊性。它不受传统书面语规范的束缚,追求经济、实用。只要方便应用,任何形式的表达都可以为我所用,因此,网络英语新词会表现出很强的随意性:弱化语法概念、精简单词拼写、缩略繁杂句式等。此外,语体交叉使用也是网络英语新词的另外一个特征:口语与书面语交叉,数字词、字母词、缩略语的交叉,词性的交叉,不同领域词汇的交叉等。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信息传播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交流力求言简意赅、表意精确。因此,网络英语新词向重应用化方向发展必然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三、结语

信息时代,体现个性、随意的特殊语言形式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络英语语言,但是很多人对网络英语新词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通过上文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多数网络英语新词都是基于语用的需要通过修辞手段而产生的。因此,语言认知理论在构词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语言工作者,只有从认知语言理论的角度剖析语言现象的语用根源,研究词的形成、发展和现状,才能深刻地理解语言现象和语义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对网络英语新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袁树厚.英汉缩略语的语义及语用比较[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4.

[3]ZipfGK.HumanBehaviorandthePrincipleofIeasefort:AnIntroductientoHumnanEcology[M].NewYork:Hafner,1949.

[4]MantinetA.AFunctionalViewofLanguage[M].Oxford:ClarendonPress,1962.

[5]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6]UngererF,SchmidHJ.认知语言学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7]陈建生.认知词汇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自己的知识水平限定在课本水平,认为目前的教材比较浅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语音教学已存在受到民族语言,以及汉语的影响情况,在英语中夹杂着方音的情况,在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升中,对学生进行听英语学习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在语音和语调方面需要积极的完善。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跨文化的交际和教学等还没有能够形成积极的认知。同时有些名教师的基本技能已经出现了退化现象,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的英语技能不进反退,造成了英语教师的素质对英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严重制约的情况。

2、新媒体运用不足

3、可持续教育薄弱

二、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发展能力对策

1、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升目标是能够形成在实践知识方面的保障作用,尤其是在教师成长和发展方面能够形成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提升。从实践智慧隐含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在进行具体教学的实践中能够形成发展和完善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形成抽象的概括能力,以及能够不断的进行反思。教师需要主动地参与进入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而且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新方法,以及形成在指导理论方面的全面性优化过程。教师在自身素质的提升过程中一个方面是进行岗位练兵,另外的一个方面是能够在教学理论,以及在教学实践方面的相互结合,形成有效的帮助,以及可以修正自己的教学观念,促进在教学认识方面的提升,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也需要形成反复的思考,以及在教学中形成在检验结果方面的理论化和形式化,推动提升专业能力,以及丰富自己的教学法,形成丰富的教学知识。

2、全面应用新媒体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中,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师需要善于发掘,新媒体环境是教师形成教学中发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新材料的发掘在进行教学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需要形成对其中内容的精准性选择过程。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实际,以及学生的查漏补缺角度进行全面性的推进过程。在新媒体运用的过程中需要形成在教学方法方面的优化,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优化主要是从新媒体搜索最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尤其是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只有在形成全面引入,并形成调查和反馈的基础上才能够推动对新媒体的应用过程,以及能够对新方法进行动态性调整。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只有在合理和适时运用传统媒体情况下,才可以引入现代的新媒体教学过程。在进行学生培养,以及新媒体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深化英语教学的课改,以及形成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深化,教师们应该将电化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的过程全面的优化,运用信息化的手段,首先形成在英语教学中的全面性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优化性提升过程。

3、持续性教学策略

在进行优化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性的运用教学材料,形成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理念方面的全面更新,只有在现实层面上形成提升的情况下,才可以促进教师在理念价值方面的提升,形成在自己的角色方面的积极定位过程。教师的中介定位,是能够形成学生学习中的一种桥梁作用,推动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不断地教学反思,以及在教学中积极优化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态度和意识方面形成全面性优化。教师在形成持续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自己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的不断反思,形成自己的持续性教学策略,推动自己的教学形成全面更新的情况。在进行持续性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形成一种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在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推动教学过程可以形成在学习习惯,以及知识背景方面的优化过程。在进行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形成在教学观念、教学理念和注重教学能力培养,以及引入教师的发展机制方面形成全新性优化过程。

三、结论

论文摘要:对国内外近三年外语教师教育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笔者发现,语界同行对“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发展”课题研究的广度和力度都不够,对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发展的专题研究甚至为空白。研究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发展,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前期基础调研

二00一七年,笔者深人都匀市周边20多所乡镇中学的英语课堂,听了二十多位教师的课。在贵州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笔者发现:无论教材、教法、教学设施怎么先进,如果不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无从谈起。在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发展状况是怎样的本着这一问题,笔者对国内近3年的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旨在于对研究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对国外研究的描述

统计表明,近几年获资助的英语教学类项目偏少,这与我国庞大的外语教育环境不相符,2007年外语教学类获资助的项目增加到10项,但仅一个项目与外语教师教育有关,但不是专门针对外语教师教育发展的。国家社科基金对外语教师教育项目的资助还非常薄弱。

2.3国内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研究概述

2.4考核方法绿色化

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对实验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采取了小论文加平时成绩、一次操作考试加平时成绩、实验理论考试加实验操作等多元化的考核办法。但这些考核办法更多的是针对学生实验能力本身的考核,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环保意识和实验道德规范的养成。考核方法绿色化就是在考核实验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环保责任和团队精神等的考察,以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的高素质人才。

三、教师素质绿色化,构建绿色实验环境

教师作为实验环境构成中的一大主体,其自身素质的绿化对于实验环境的绿化至关重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绿色教育开展的成功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为此,教师自己必须加强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面向实际,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无论在教学方式上和个人行为上都要对学生起到模范作用,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提出思考,进行改革,将绿色教育的理念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新的教学理念应对策略专业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强化了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交流媒介的国际地位,这无疑给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其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课自1977年至今,经历了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侧重读和写到听、说、读、写、译全面训练提高的发展过程。开设30多年来,它为培养大学生识读英语、接触英语社会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理念

1.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合作互动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参与、探究、体验、归纳等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能力,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真实的语言材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具有时代色彩的真实语言。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应对策略

1.总体完善英语教学条件。根据新的大纲及新的考核标准的要求,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就意味着对英语教学条件的要求随之增加,可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建设外语调频广播电台,播放听力材料、幽默故事、英文歌曲等;建设和开放视听教室、多媒体语言教室;建设外语教学网站,充分利用计算机等多种手段创造主动性的教学模式;购置大量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使用的英语书籍和听说训练的光盘以及英语电影等,供学生借阅和观赏。我们应营造出一个真正切合学生需求的语言学习环境,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英语教学。

2.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当今科学技术国际化,经济活动全球化,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在这种大背景下,英语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扭转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笔者拟从实现以下“五个转变”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2.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2.2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从重“语言知识”向重“语言运用”转变。2.3坚持“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2.4坚持营造“多维度”的语言交际环境,使教学手段从“黑板-课本-录音机”向“多媒体化”转变。2.5坚持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制度,使大学英语教学从注重“目标管理”向注重“过程管理”转变。

3.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设计。大学英语教师在对学生实施综合外语素质教育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综合文化素质及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具有积极向上的感召力和无穷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产生重大的影响。

四、大学英语教学的专业化势在必行

本文所说的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就是研究如何打破大学英语教学一惯制、单一化的模式,参照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将学生需要掌握的有关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学习内容分设成几个不同的课程或模块,实行“专业化”教学。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以我院为例,英语专业08级第一学期的英语课程安排:每周2节口语课、2节语音课、2节听力课、2节阅读课、以及6节综合英语课共14节英语课;我们的大学英语课程安排相比之下就显得很单薄:2节听力课以及2节课综合英语。事实上,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外语专业的学生和非外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为什么两年以后却差别很大呢原因就在于进入大学后的教学课程设置不同造成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大学外语的教学方案进行改革,提高英语教学的效能。我们认为,学生在升入大学后,可以在第一学期加大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系统训练,到第二学期直接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或者至少第二学期进入专业和公共英语的共同学习。这样,经过两或三学期的专业英语基础学习,大学生就基本具备了阅读专业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区域经济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虽然出现了10年试点与发展的自主招生制度,但许多省份仍实施着全国统考的招生考试形式。在3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高考在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对人才类型、规格与人才质量要求的变化,现行的高考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和高校的多样化需求。应以何为依据对高考进行改革呢?笔者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要求已成为高考改革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的互动关系

高等教育为区域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技术支持和文化底蕴,区域社会则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者是相互依托、互为促进的关系。只有面向区域社会主战场,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才能发挥现代高等教育的作用;只有全方位介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获得高等教育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只有深入服务区域社会的支柱产业和社会文化,才能体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彰显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区域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大批专业人才,而高等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径。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知识生产、传播、整合与转化基地是科技发展的生力军,为区域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本保证。高等教育走出社会的边缘,正在走进区域社会的中心,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改革的主要影响

具体而言,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改革产生着影响:

(一)区域经济结构影响区域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

(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高等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非均衡性的区域经济发展状态在我国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区域差异很大、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的大国。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在客观上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的东、中、西三大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一样,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特征,而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也较低;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也比较高。从全国来看,与我国的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状态相对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也呈现东、中、西非均衡发展态势。以山东省为例,全省共有17个地市,而在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68所高等学校中,办学地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济南、青岛、烟台3个地市的就有42所,占山东省高校总量的61.8%。

(三)区域经济水平影响高等教育的生源结构

从广义上讲,高校生源结构不仅仅指生源的学历、技能、知识背景等构成情况,其外延还应涵盖生源数量、质量和分布等基本情况。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高校生源结构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不同区域高校生源数量、质量和分布的差异上。主要表现在:首先,在生源数量上,东、西部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东部高校得益于充足的地方财政支持而发展迅猛,招生时生源充足。与东部高校形成鲜明对比,西部高校生源数量十分有限,西部高校数量虽远远少于东部地区,但其却仍受生源不足的困扰,主要表现为降分录取新生、新生报到率下降等。其次,在生源质量上,东、西部相差悬殊。东部地区高等院校在生源数量上的优势直接导致了其在生源质量上的优势,因为充足的生源数量为东部地区高校提供了挑选的余地,使其能够择优录取,优中选优。与之相对应,西部地区高校由于生源数量上的短缺也导致了其生源质量的降低。最后,在生源分布上,东西部差别很大。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区域的高等院校,其生源分布广,几乎覆盖了全国;而地处西部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的高等院校,其生源分布十分狭窄,大部分都是本省生源。

一、灵活地设计每一个"任务"

1、任务的前期准备:

2、课上任务的设计: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熟悉语言、运用语言。还是以这一课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①师生互动:让学生们向教师询问教师所穿服装的价格。

②两人活动:互相询问彼[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此所穿服装的价格。

③小组活动:组员们通过互相之间询问彼此所穿服装的价格,写出一个"价格调查报告",并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

3、课后任务的设计:

课后布置学生在校内或校外运用英语语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养成随时使用英语的习惯。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有关描述人物外貌和个性的知识后,便让学生们搜集他们自己喜爱的明星的图片或资料,描写出这些明星的外貌及其个性、爱好等,并简单地表达自己喜欢这个明星的原因。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个个做得很积极、认真,又很有创意。而后,让学生们把自己的作品在班内进行展示,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师设计的"任务"能否圆满达成取决于良好的教学环境,要靠师生一起努力,共同创设。

首先,课前可以让学生进行两三分钟的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等。以此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热身活动。

三、充分挖掘一切教学资源

当然,要学生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节英语课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联合教研组内的其他英语教师一起,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活动。比如英语拼词游戏,朗诵会、讲演比赛等。这些活动既可以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四、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者相对不足以及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

列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目前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已由1997年的1.35亿发展到2001年的1.77亿,预计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可达3亿[1]。目前我国有4000多万糖尿病病人,并且每年还以150万一200万人的速度递增。专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糖尿病病人数将突破6000万[2]。现阶段,人们的目标是健康人远离糖尿病、血糖已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水平的人回到健康人群,已确诊为糖尿病的人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由此看来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全世界的糖尿病专家也一致认为细致扎实的糖尿病教育是成功治疗糖尿病的根本前提,能够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

2健康教育的方法

2.1讲座讲座是开展健康教育常用的一种形式,是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方法,适用于患者系统地学习糖尿病知识。有条件者可运用多媒体、幻灯、录像等进行讲授,使教学更有吸引力、直观、形象。

2.2示教示教适用于技能性操作内容的学习,如胰岛素注射技术、血糖和尿糖的检测技术、食物模型展示和食品交换法演算等。

2.3分组讨论指少数患者之间、医患之间的讨论交流、咨询、答疑。

2.4经验交流会用于病友间的经验交流,请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谈经验,或对控制血糖有切身体会的患者谈体会,通过患者之间的讨论交流,收到的效果会超过一般的学习。

2.5联谊活动不定期举办趣味性活动,通过活动加强病友间联系,减轻患者的孤独感,丰富患者生活,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的来说在糖尿病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应从单纯灌输式的单向交流向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价的双向交流转化,使患者由接受者转变为执行者、评价者。

3健康教育的内容

3.1心理健康教育糖尿病病人在长期的疾病中,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发生,常见的心理异常有自卑心理、恐惧心理、麻痹和失望心理。糖尿病患者能否正确对待疾病对控制病情有很大影响。患者由于病程较长,极易产生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又会加重内分泌紊乱,从而开始恶性循环。2009年刘为民在《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探析》一文中指出[5]:糖尿病情绪反映的应激可通过机体的生理机制,包括自主神经通路、神经内分泌机制和迷走神经对胰腺的直接影响,诱发糖尿病的发生和加速疾病的进程,因此,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我们应该从心理入手,热情关心患者,消除恐惧、消极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很多中年患者因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而治疗又需要大量费用,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因此应该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让他们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保持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时我们需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3.2饮食治疗糖尿病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措施,无论糖尿病控制情况如何,无论使用何种药物治疗,均应长期坚持饮食控制[6]。主要是平衡合理膳食,包括总的热量平衡、营养素平衡及食物分布的平衡,全面改善和促进身体健康。

3.2.1合理控制总热量

3.2.2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营养搭配合理

患者应均匀摄入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肉、禽、鱼、乳、蛋、豆类,油脂共四大类食品,同时做到主食副食搭配、粗粮细粮搭配,荤素搭配。

3.2.2.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即糖类,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55%~65%。尽可能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如粗粮、杂粮、全麦面包等。糖尿病患者对糖类营养素有所顾忌,实际上在总热量控制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糖类的摄入量,不仅可以改善糖耐量、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还可以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病情的控制。但糖尿病患者应减少或禁忌单糖及双糖食物。

3.2.2.2蛋白质糖尿病患者每日蛋白质的需要量为1.0克/千克体重,约占每日总热量的15%,其中动物性蛋白质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40%~50%。尤其是并发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如果长期高蛋白饮食,对病情的发展非常不利。

3.2.2.3脂肪糖尿病患者每日脂肪的需要量为(0.6~1.0)克/千克体重,约占每日总热量的20%~25%,其中植物性脂肪宜占总脂肪摄入量的40%以上。炒菜应以植物油为主,每日烹调油为25~30g,尽量少吃油炸食物。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一般不超过300毫克/天(相当于一个鸡蛋黄中胆固醇的量),少吃动物内脏、蛋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品。

3.2.2.4其他营养素膳食纤维可降低餐后血糖、降血脂、增加饱腹感并促进排便,糖尿病患者每日应摄入30g左右的膳食纤维。另外,糖尿病患者每日还应适量摄入一些对控制病情有利的微量营养素,包括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c),对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炎有辅助治疗作用的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以及锌、铬等微量元素。

3.2.3限制饮酒

糖尿病患者应限制饮酒,尤其是同时患有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酒精可诱发应用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为防止酒精引起的低血糖,饮酒的同时应同时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3.2.4食盐限量

糖尿病患者宜将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g以内,尤其是同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食盐摄入量宜控制在2~3g/天,糖尿病伴高血压同时伴肾病患者的食盐摄入量宜小于2g/天[8]。

3.2.5使用非营养型甜味剂

可以使用非营养型甜味剂替代糖,如木糖醇替代白砂糖,减少纯糖的摄入。

反应的表现及处理措施,自我监测血糖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含糖丰富的食物以及证明自己息有糖尿病的卡片,以便在紧急状态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

3.5血糖自我监测糖尿患者应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使空腹血糖维持在8.3mmol/L,餐后2h血糖维持在10mmol/L以下。血糖检测能够正确地反映出患者的血糖水平,利用袖珍电脑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是近年来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电脑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测为调整用药、提高疗效提供参考数据,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12]。具体测试步骤为:常规消毒后,用采血针滴血在试纸的测试薄膜上,按照说明要求等候显示屏上读出血糖的数值。另外,血糖仪要定期核对以保证准确反映血糖控制状况[13]。

3.6足部护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截肢致残的首要原因[14]。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15]。每日定时洗足,水温不宜太冷或太热;如双足干燥,可涂抹润肤霜,同时检查双足有无皮肤破裂、水泡、小伤口、鸡眼或脚;尽量每日进行足部按摩,修剪趾甲时不可剪得过短,要把趾甲磨平;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过紧;袜子以棉袜为佳,不要穿弹力强的纤维类袜子,同时不能过于宽松。

3.7定期随诊在患者出院前一定要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作好出院指导,要求定期随诊[16],一般每2-3个月复检GHbA1c,如原有血脂异常,每1-2个月监测一次,如原无异常每6-12个月监测一次即可。体重每1-3月测一次,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每3-6个月门诊定期复查,每年全身检查一次,以便尽早防治慢性并发症。

4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4.1强调患者自我管理传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理念过分强调患者的依从性,患者处于被动治疗地位,而最新的教育理念更注重患者的主动能动性,强调患者承担自我管理的责任,为保持和提高生活质量而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积极配合以完成治疗。患者的主观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对自身健康负责的理念是影响整体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4.2重视行为改变和自我管理技能的培养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虽然可以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但对患者的自我保健行为影响较小,仅有糖尿病知识而无行为改变,不能改善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也不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痛苦。行为改变在糖尿病代谢控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行为改变被认为是衡量糖尿病教育项日成功与否的标志,如何在糖尿病教育中加强患者行为改变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实质。因此,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培训应对技巧,对血糖控制、预防心理问题和减轻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5小结

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使受教育者了解了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建立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就医,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遵医行为显著增强,医患关系融洽,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ZimmetP,ShawJ,AlbertitKGPreventingtype2diabetesandthedysmetabolicsyndromeintherealworld:arealisticview.DiabetMed,2003,20(9):693~702.

[2]胡俊峰,侯培森.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45.

[3]ToobertDJ,HampsonSE,GlasgowRE.Thesummaryofdiabetesself-careActivitiesmeasure[J].DiabetesCare,2000,23(7):943-950.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

[5]刘为民.耱尿病患者心理护理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2):75.

[6]薛长勇.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一)[J].药品评价,2009,6(6):240.

[7]李燕.营养保健师谈防病养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3.

[8]林欣雨.饮食决定健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49.

[9]李立波,张小丹.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意义[J].哈尔滨医药,2009,29(3):35.

[10]易鸣,高晓远,张峙,等.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357―359.

[11]张晓燕,占素妹,寿晓女.糖尿病患者的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J].现代护理,2009,7(5):30―31.

[12]周敏,冯静.中国疗养医学.2009,6:511.

[13]养生堂慢性病保健课题组.糖尿病自我管理一本通.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69.

[14]杨英豪.糖尿病保健知识999问.中原农民出版社.2009:104.

[15]孙玉玲,葛秀洁,许文燕,等.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干预[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9,30(3):229.

THE END
1.营养师自考资料整合与学习指南3. 膳食指导的制定与实践 3.1 健康膳食的基本原则 3.1.1 膳食平衡的重要性 膳食平衡是确保个体获得所需营养素的关键,它涉及到不同类型食物的均衡摄入,以满足人体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食物多样性的原则,即建议摄取五大类食物,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蛋奶类、豆类坚果类以及油脂类。这样的饮食模式可以减少https://blog.csdn.net/weixin_36064575/article/details/142669250
2.《食品营养》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相关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食品营养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对各类营养素和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增进营养的措施和途径,具备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评价个体营养状况,营养咨询与配餐等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它是一https://www.lsgx.com.cn/yypr/manage_yypr/tsxbkc_yypr/9562.html
3.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为了更加切合当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和健康需求,指导居民合理选择食物,科学搭配食物,吃的营养,吃的健康,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2016年5月13日,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著的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已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发布,该膳食指南的第一个推荐内容就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http://lshwzcb.guizhou.gov.cn/qlwh/lyzc/201812/t20181204_69438439.html
4.幼儿膳食管理论文14篇(全文)三、强化措施,提高幼儿膳食质量 要根据幼儿园膳食多样化、平衡膳食、蛋白质互补、经济实惠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制订食谱,并定期(一月或两周)做营养量分析,合理搭配膳食结构。 在科学喂养上要做到: 1.要注意调配花样,增加幼儿进食量,科学烹调,尽大努力保存营养素,特别要防止维生素的损失。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6fuww4vs.html
5.合理膳食降身体通知公告信息公告三、营养治疗原则 ■ 必须和其他治疗措施相结合 ■ 营养设计要合理 ■ 食谱多样化 ■ 尊重患者生活习惯 四、医院膳食的种类 1.医院基本膳食,根据食物烹调方法或食物质地分为普通饭、软饭、半流食和流食。 2.治疗膳食,在常规膳食基础上采取调整膳食中营养成分或制备方法而设置的膳食,如糖尿病膳食。 http://m.gxhospital.com/notice/2012/BeXQoAay.html
6.《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中医养生学专业)教学运行与管理营养、营养素、合理营养、临床营养的概念;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特殊人群的膳食指南;心血管疾病的营养防治原则;糖尿病的营养防治原则;癌症的营养防治原则。 第十四章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能够准确说出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类因素;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新发传染病https://www.gxtcmu.edu.cn/ggxy/jysjs1/zywsxjyshjwsxjyshs/jxyhygl12/content_29956
7.全卿·《营养科学20讲》笔记1营养素是从食物中摄取的,在生命活动中 发挥重要作用的物质 2在判断食物有没有营养时,营养科学有针对每个食物类别的原则。这些原则,都围绕 营养素种类和含量展开。 3 除了这些原则,我们也要考虑变化的身体需求以及合适的食材搭配 02_框架:营养代谢的四大基本规则 https://www.douban.com/note/853297640/
8.《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2)学前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及方法 (三) 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卫生 教学目标:掌握与幼儿生长发育相关的营养学基础知识;理解幼儿膳食配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托幼机构膳食卫生的要求;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促进幼儿、自身及家人的营养健康;能够为幼儿合理搭配膳食,能进行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管理。 https://njwc.wjtts.net/info/1011/1288.htm
9.降饮食的10个基本原则1. 多吃新鲜蔬果:新鲜、有色的蔬果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有刺激食欲增加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每天至少吃7份以上的水果和蔬菜,以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2. 注意荤素搭配:在饮食中,要注意荤素搭配,即肉类和蔬菜搭配。这样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https://m.51homeservice.com/h-nd-1272.html
10.王兴国营养特训班第5期第32课7组虞文施4.流质膳食(流食),特点: 1.液体、无渣、极易消化 2.能量不足,营养不平衡,不宜长期使用 2~3天,最多不超过5~7天,适用范围: 极度虚弱、病情危重、肠道手术术前准备及术后首次进食。配餐原则: 1.低能量(800-1600kcal) 2.液体或入口即化, 如牛奶、藕粉、果汁、肉汤、浓米汤、米粉等。 3.每天6-7餐。 https://www.jianshu.com/p/166085ebcc98
11.四大均衡营养膳食的原则均衡营养就是按照平衡膳食的原则,通过优化食物组合以及合理科学的烹调方法,以满足肌机体对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的营养要求,达到适应正常生理、生活需要,提高智力发展的营养膳食的目的。均衡营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膳食中的各种营养素,要能提供适量的热能、细胞更新的材料以及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满足生活、学习、劳动http://www.cstsh.cn/cn/h-nd-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