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全新的《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2024年版)》,这是一份为上亿肾病患者量身打造的健康宝典!
慢性肾脏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慢性进展性疾病。第六次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2018~2019年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约为8.2%,成人慢性肾脏病人群高达8200万;中国透析人群登记数据库显示,2022年底我国接受透析的人口数已超过100万。慢性肾脏病的病程长、并发症多、诊疗过程复杂,严重危害居民健康,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费用支出。因此,慢性肾脏病已成为我国当前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饮食与慢性肾脏病有什么关系?
慢性肾脏病有哪些表现?
慢性肾脏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超过3个月的慢性疾病,临床上可出现不同程度蛋白尿、水肿、高血压、高脂血症、贫血、电解质紊乱等表现。慢性肾脏病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晚期可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水肿、酸中毒等尿毒症症状。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水平将慢性肾脏病分为1、2、3、4、5期,慢性肾脏病1期患者的肾功能处于正常阶段(eGFR≥90mL/min),2期肾功能为轻度下降(eGFR60~89mL/min),3期肾功能为中度到重度下降(eGFR30~59mL/min),4期肾功能为严重下降(eGFR15~29mL/min),5期又称为终末期肾病或尿毒症期,肾功能为严重衰竭(eGFR<15mL/min),多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
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提出哪些建议?
指南基于现代营养学、中医学、肾脏病内科学理论以及最新的文献证据,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10条原则和建议。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食物多样,分期选配
食物多样是实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基础。慢性肾脏病患者应保持食物种类丰富多样,建议每日12种以上,每周达25种以上,合理搭配,保证营养素摄入全面和充足,少盐、少调味品、限酒或不饮酒,限制或禁食浓肉汤或老火汤。
2.食能量充足,体重合理,谷物适宜,主食优化
充足的能量摄入是保持慢性肾脏病患者适宜体重的重要保障,推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能量摄入量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30~35kcal(如某患者理想体重为60kg,推荐能量摄入量为1800~2100kcal),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能量摄入可减少500~750kcal,使其体重降至适宜范围内。
3.食蛋白适量,合理摄入鱼禽豆蛋奶肉
蛋白质对于维持机体的组织更新和机体功能十分重要,大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蛋白丢失,而摄入过多蛋白质会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脏负担,加速疾病进展。因此,临床营养师或专科医生应根据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疾病分期来选择其摄入食物的蛋白质种类和摄入量,其中优质蛋白应占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优质蛋白通常富含于动物性食物和大豆中。
4.蔬菜充足,水果适量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对维持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鼓励慢性肾脏病患者适当进食蔬菜水果,推荐每日摄入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日水果摄入量可适当减量至100~200g。
当患者出现水肿或高钾血症时,则需谨慎选择蔬菜和水果,并计算其中的含水量和含钾量,蔬菜推荐清水浸泡并飞水弃汤后进食,水果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必要时咨询临床营养师或专科医生。
5.少盐控油,限磷控钾
控制饮食中盐的摄入量有利于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减轻蛋白尿和水肿。推荐慢性肾脏病患者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g,避免进食烟熏、烧烤、腌制等过度加工食品,限制酱油、味精、鸡精、各种酱料等调味品的摄入,尽量选择天然味道,如山楂、柠檬、辣椒、花椒、醋等。
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肾功能的损害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高磷血症、高钾血症。限制饮食中磷的摄入是防治高磷血症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是动物性食物还是植物性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磷。磷与蛋白质并存,瘦肉、蛋、奶、肝、肾等含磷都很高,海带、紫菜、芝麻酱、花生、干豆类、坚果粗粮含磷也较丰富。
钾对维持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血清钾过高或过低均有生命危险。通常情况下,机体主要通过尿液和汗液将钾排出体外。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调整钾摄入量。出现高钾血症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同时严格控制高钾食物摄入,每日钾摄入量不超过2000~3000mg,维持血钾浓度在3.5~5.5mmol/L范围,避免摄入浓肉汤、老火汤、菜汤,推荐烹调时先飞水弃汤后食用。
6.适量饮水,量出为入
水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对于无水肿且尿量正常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每日饮水量1500~1700mL;对于存在水肿和(或)尿量减少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根据每天的尿量以及透析脱水量等来计划饮水量,量出为入,并在临床营养师或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实施低盐膳食,同时需减少摄入含水多的食物,避免加重水肿。
7.合理选择食药物质,调补有道
因人制宜: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合适的食养方案,以达到精准施膳的目的。如气虚者,偏于脾气虚可选用山药、茯苓;偏于肾气虚可选用黄精、山药。血虚者,可选用阿胶。湿热者,可用赤小豆、金银花、菊花等。血瘀者,可食用桃仁、山楂等。
因时制宜:重视四时季节自然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即“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如春季主生、养阳,可适当摄入温补类物质,如大枣、龙眼肉、核桃仁等。夏季主长,天气炎热,汗液分泌增加,宜食用滋阴清热利湿的物质,如赤小豆、冬瓜、绿豆、薏苡仁。秋气燥,宜使用养肺润燥之品,如雪梨、山药、蜂蜜、银耳。冬季寒冷主收藏,可食用温补之味,如当归(仅作为香辛料和调味品使用)、阿胶等。
8.合理选择营养健康食品,改善营养状况
慢性肾脏病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足,且常合并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D、钙、铁、锌等。患者若实施低蛋白饮食不当,易导致营养不足,常表现为体重下降、水肿、消瘦、肌肉减少等。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营养评定和监测,并由临床营养师或医生对其进行营养指导,防止出现营养不足。
9.规律进餐,限制饮酒,适度运动
过多酒精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泄,可造成肾脏直接损害,同时可增加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病风险,进一步加重对肾脏的损害。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应限制饮酒,尽量减少饮酒或不饮酒,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不应饮酒。
适度运动可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肺耐力、改善肌力和肌肉容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适合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灵活性运动。推荐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等。如无禁忌,最好1周3次抗阻运动,如哑铃、俯卧撑、器械类运动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10.定期监测,强化自我管理
慢性肾脏病患者定期进行健康监测是成功实施膳食干预和防止出现营养不良的重要保障。一般情况下,慢性肾脏病患者应每日自我监测血压、体重、尿量等指标,每周进行饮食记录来监测食物摄入情况。根据病情和患者需要,还可每月到医院由医务人员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必要时每季度或每年进行1次人体成分分析、握力、上臂围、小腿围、腰围或生化指标的监测,临床营养师或专科医生根据监测结果定期进行营养评定、营养不良诊断和营养咨询,以便及早发现并防治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