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的诊断原则:正常空腹血糖的范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种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人体血糖正常浓度为:空腹静脉血浆血糖3.9~6.0mmol/L,餐后静脉血浆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
3、生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最多见、耗费最多的疾病。根据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发现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可以更好地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同步,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有着密切的有关性,也就是说,餐后血糖越高,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的机会就越高。此外,餐后血糖越高,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越高。因此,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在口服药物方面可以选择某些促胰岛素分泌剂类药物,如磺尿类或诺和龙之类的药物,以便针对性治疗。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常规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非常重要,应当长期将各项血糖值都保持在良好的水平。良好的血糖控制不仅可以避免
4、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还可以避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只要可以较好地控制饮食、合适运动、准时服药、定期复查,糖尿病患者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好血糖,并且避免和延缓合并症的发生与发展。糖耐量减低目录基本概述诊断治疗特性编辑本段基本概述我们无论吃什么样的食物,在就餐后的30分钟或者60分钟时血糖将升至最高水平,但一般不会超过一定值,而在就餐的2个小时之后,血糖水平就会恢复到空腹的正常水平。这种现象就被称为糖耐量或耐糖现象。糖耐量减低以往称无症状糖尿病,又称化学性糖尿病、隐性糖尿病,糖尿病前期.IGT
5、是糖代谢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几乎都要通过糖耐量减低这个阶段.编辑本段诊断正常的空腹血糖3.89-6.1mmol/L,考虑为糖尿病.建议复查空腹血糖,糖耐量实验.如果随机血糖不小于等于11.1mmol/L可确诊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明,排除应激状态外,如感染,外伤)如果两次空腹血糖不小于等于7.0mmol/L可确诊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明,排除应激状态外,如感染,外伤).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不不小于7.8mmol/L,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不小于等于7.8mmol/L,又不不小于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餐后2小时血糖不小于等于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