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业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预防医学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考试方式

主要采用平时考核加期末考试方式。平时考核以提问、作业、实验报告为主,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主要采用笔试,以单项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问答等题型为主,占总成绩的70%。

1.2弊端

1.2.1考核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平时考核以知识考核为主,缺乏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核。如平时作业,教师主要布置一些需要记忆、归纳及简单应用性的内容;实验操作主要开展一些验证性实验,很少有思考性、创新性内容。期末考试以记忆性、理解性知识为主,应用性、创新性知识为辅。很多学生考前突击就能应付。

1.2.2考试形式单一,考试成绩片面预防医学主要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试题很少涉及开放式问题。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无论是考试形式还是最后的成绩确定方法既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1.2.4考试主体单一

主要是任课教师命题,缺少卫生部门人员参与。考试主体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脱节,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现有考试方式重理论、轻实践,不注重能力培养,不利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预防医学考试改革与实践

2.1改革考试维度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质量标准,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综合评价体系,课程结束前对每位学生进行课程综合评价。根据课程特点,科学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在课程综合评价中所占权重,突出能力本位。采用“352”模式,即知识占30%、能力占50%、素质占20%。

2.2改革考试模式

建立由多种基本考试方式构成、进行多次测试、综合评价的考试模式。知识评价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并重的方式;能力评价采用平时实操考核和期末综合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素质评价采用平时表现考核和期末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通过观察、面谈方式评价学生,主要采用多次过程考核方式。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将学生能力培养、学习态度培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平时作业、出勤、小组表现、团队合作、实验实训占总成绩的50%,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改革实验课授课与考试方式。原有实验考核以实验报告为主,学生实验情况与成绩没有关系。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现将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作为主要考核内容。改变原有实验课授课模式,将由教师讲授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改变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阐述实验目的,讲授实验设计原理、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充分研究现有实验,整合部分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如将漂白粉中有效氯测定、水中余氯测定、水中需氯量测定3项实验整合为一项实验———水中加氯量测定,以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想知道加氯量,必须知道需氯量;加氯量是否正确,需要通过余氯量判断;任何氯化消毒剂在使用前都要保证有效氯在一定范围。因此,3项实验整合成一项实验,学时不变,但效果却大大增强,学生课前思考、课中协作、课后分析问题能力大大提高。

预防医学有15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之迅速,收效之巨大为世人所瞩目。预防医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用预防为主思想,针对人群中疾病的消长规律,应用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等原理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预防医学战略目标的转移,给预防医学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即要从比较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移.建国40余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一直是为贯彻“预防为主”这一原则培养医学生的。但就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来说,如何使他们对预防医学有一个整体概念,如何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毕业后能将所学的预防医学知识融会贯通于他们的专业工作中,这一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医学生中加强预防战略的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预防医学教育决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目前我国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中开展预防医学实习的院校为数不多,形式不一,实习基地也不同.如:

上海医科大学的实习基地是以农村为主,广州医学院是选择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医院进行预防医学实习.我们的医学毕业生今后大多数直接服务于社区,在社区服务的医师要求是全科医师,所谓“全”就是把医学与社会、治疗与预防、生理与心理等相结合,做到整体地、系统地健康促进.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最后一学年的实习均安排在综合性医院中进行.故认为就在实习医院中进行预防医学实习较好.这样做除安排上有保证外,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工作较方便,还能减少学校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投资以及实习生在轮转时往返的费用.对学生来说,预防医学的实习能与临床医疗工作紧密结合,比他们单单在卫生防疫机构实习预防医学更结合l陆床实际,更实用,使他们对预防医学实习更有兴趣,对他们毕业后工作帮助也更大,有利于教书育人。

卫生部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策略号召,从我国卫生事业现状出发,指出21世纪的中国卫生,将是以卫生保健型为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要实现这一重大的转变,关键在于有一支具有现代预防医学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素质的卫生队伍.预防医学的实习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一定要加强此项工作,为培养我国21世纪的防治结合型现代医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1卫生检验是预防专业人才培养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2目前我国各级疾病控制中心(CDC)检验科室的设置与工作内容在我国各级CDC中检验科室设置不尽相同,但多是根据目前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实际条件进行设置的,一般涵盖以下内容: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临床检验等。

2.1理化检验:主要是包括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以及其它卫生监测样品的理化项目的分析。其分析手段除了传统的化学分析外,多进行仪器分析。主要仪器分析有:光谱分析(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红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以及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等)。

2.3临床检验:主要承担各类体检的临床检验工作,包括从业人员体检、门诊、健康监护体检等。包括血液学检验、尿常规检验、粪常规检验、肝功能检查等检验。

3符合实际需求的卫生检验学教学内容设置根据目前我国预防医学专业的卫生检验教学无材、统一大纲、统一内容等情况,根据对基层检验机构卫生检验人员需求状况的调查,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在整合传统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了卫生检验的教学内容体系。

3.2课程内容的构建

3.2.1理化检验内容:包括卫生检验综合知识、环境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化妆品检验、食品理化检验、职业卫生检测、生物材料检测等内容。卫生检验综合知识包括计量法规、卫生标准、质量保证、样品预处理、实验室基本操作和安全、实验室管理、卫生法规等;环境空气理化检验包括空气污染物的采样方法、空气中常见污染物测量方法、标准气配制、气象参数测量等;水质理化检验包括水样的采集和保存、物理指标、金属化合物与非金属化合物、有机污染物。废水检验(采样与监测项目的确定);化妆品检验包括一般化妆品检验、特殊化妆品检验;食品理化检验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营养成分检验、食品中无机物的检测方法、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测定、食品包装用材料的卫生检验;职业卫生检测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集(结合环境空气同时讲述)、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粉尘的测定;生物材料检测包括生物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生物样品的预处理、生物样品的测定、生物监测中的质量控制等。

关键词: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现状;社区实践

一、预防医学教学在临床专业学生中的现状

1.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从事临床工作,片面地认为熟练地掌握临床课程知识即可,《预防医学》课程知识对以后工作没有帮助,导致其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下降。课题组以前的调查发现,认为预防医学教学对以后工作有帮助的学生仅占45.6%,另外有调查表明,仅有不到1/3的学生对《预防医学》有兴趣,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表示学习这门课程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2.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专业学生的预防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很少安排实践教学。但临床学生具有着眼于微观个体患者进行医疗服务的特殊属性,仅仅靠预防医学的课堂理论讲授,很难让学生树立大卫生观和全局观,很难理解基层医生“六位一体”综合职能如何实施及其有何社会意义。

3.预防医学教学滞后于时展的需要。随着中国新型卫生体系的建立,需要基层医疗工作者具有“六位一体”的综合能力。很显然,目前的临床医学专业仅仅重视临床医疗能力培训的模式还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仅仅增加部分教学内容对于提升“六位一体”综合能力也不合时宜。不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单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具体需求,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内容与模式几十年来几乎固定不变,使得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或不能很快地适应基层工作岗位。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3.教学效果。预防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社区现场实践完成后,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成绩分析以及社区实践基地评价等,对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成绩明显提高。通过与学生交流及现场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较支持这种教学方式改革,认为这样不仅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是给了他们积极思考、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使他们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刻、牢固。成绩考核也显示,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实行教改前的学生,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2)着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掌握独立开展群防群治的基本技能。社区现场实践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知识上收获比较大,也比较扎实。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均有所提高。

三、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探索的意义

1.社区综合实践有利于学生转变服务观念。社区现场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区的日常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掌握初级卫生保健和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了解我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基本对策,使学生能建立社会大卫生观念。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仍定位于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传统公共卫生机构,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实习安排等方面都欠缺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岗位技能培养的模块。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有了切身体会和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主动服务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其专业素养。

2.社区综合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到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病人健康管理保健服务活动并进行调查研究,不但可以强化预防为主的观念,培养科研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特别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学生科研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实践相结合,注重个性发展,提高了学生科研素质。

四、结语

现阶段,我校预防医学社区教学模式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在教学改革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如:规范地建立社区教学基地需要一定的师资力量,学生参与社区实践缺乏资金的支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构建适合我校的预防医学社区医学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忠福.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3,(08):84-85.

[2]王秀兰.关于开展预防医学社区实践的思考[J].中医教育,2001,(06):9-11.

[3]由娟.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探索[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5):1910.

基金项目:泸州医学院教改项目(2011040);泸州医学院教改项目(2011037);四川省教育厅项目(0310179)。

【关键词】

预防医学;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型”模式下的教学团队是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同时在突出本专业办学特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必须重视的工作内容是:构建一支素质水平高、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学团队,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以更好的契合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然而以预防医学专业来说,目前在教学队伍实现“双师型”目标的过程中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失,对本专业整体教学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改进这一现状,促进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构建具有“双师型”特色的教学团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1“双师型”教师基本要求

2预防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现存问题

2.1“双师型”教师年龄偏大已有调查数据显示,预防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群体的年龄普遍偏大,70%以上的教师年龄在35周岁以上,青年教师人数非常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高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条件中有“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4]。此项条件不利于调动本专业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最终致使整个“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不连续或发生断层[5]。

2.5“双师型”教师职教欠缺一方面是“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有所欠缺。由于“双师型”教师缺少在企业及单位的实践经验,故而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同时,“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锻炼机会是非常有限的,能够定期参与到企业及单位实践锻炼中的“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长期如此将导致这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应用能力、专业技能生疏且不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是“双师型”兼任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兼任教师的人员并非全部是相应单位与专业的技术骨干,在实践经验以及教学能力上均存在一定局限。除此以外,教研室一般来说不要求兼职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导致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之间的配合不足,无法形成教学团队合力。

3预防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对策

3.1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近来已有文件中针对地方政府引导高校创办全新办学模式、体制、机制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认为其中最关键性的实现途径之一就是对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与完善。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使企业与高校共同开发、共同建设、共享技术、共存发展。校企合作的模式是高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分析认为预防医学专业建设中展开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在于:可实现校企双方人力资源的高度共享。一个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必须使专职、兼职教师实现教学理念上的统一,能够共同承担责任,能够共享成果,能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能够实现工作情景的共融,从而达成一致目标。预防专业专任教师可依托于校企合作的模式直接参与到现场实践中,了解本专业各个分支的前沿技术,全面扩展教师知识面以及知识构成,提高对各种操作技能的掌握水平。同时,企业方面可指派一些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制定实践、实训的计划,安排学生深入到有企业核心部门学习各种卫生检测及监测技术,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3.3构建教学团队带头人培养与选拔机制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核心是专业带头人,如何在“双师型”教学团队中加强专、兼双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难点[8]。新加坡有“专业经理”,该名称深度融合了企业与学校的特点。作为有一定特色的高等医学院校,如何做到既突破常规,又有利于人才培养;既坚持特色,又不使“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流于形式,需要更多的实践者去探讨。当然,核心理念是加强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选拔。

4结束语

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大众对于生活的质量追求更高且更加系统,相应的对健康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不断增高。预防医学作为医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是一门具有极强综合性特点的公共卫生学科。该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将直接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质量产生影响。以上分析中对预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当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望有助于促进教学团队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苗红.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1,27(3):39-43.

[2]覃武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和特点新探[J].学术交流,2012(2):197-200.

[3]徐芳.校企合作推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6):64-67.

[4]王林洲.广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2):75-79.

[5]吴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0.

[6]徐哲.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3(1):60-62.

[7]毛艺婷.中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1临床营养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2循序渐进,把握正确的授课程序

3将营养学知识和原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食物与营养对人体健康及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同时利用营养学的知识和原理适时指导学生的摄食行为,学以致用,让学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讲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通过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一、现有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一)惯有临床思维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临床医生思维方式多为针对微观个体患者的思维方式,临床医学的教学重在个体患者,重在诊疗技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片面地认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是最关键的,因此非常注重临床技能的学习和实践,难以理解基层医生六位一体这些较为宏观的综合职能如何实现及其有何社会意义,难以树立大卫生观和宏观意识,这使得学生不能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

(二)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手段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没有预防专业,临床、护理专业开设了预防医学课程。预防医学教学内容过于老化,几十年来几乎固定不变,教学主要是课堂理论讲授,没有安排实践,这很难让学生理解预防医学的实际工作内容,学生普遍对预防医学的教学不感兴趣,认为难度太大又无用,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只是为了学分,学习都为应付考试。我们针对目前预防医学教学效果,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进行了调查,其中,认为预防医学教学对工作有作用的学生占31.42%,认为作用较小的学生占44.67%,认为没有用的学生达到了23.91%。

(三)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未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水平

我校的预防医学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笔试,平时作业、考勤等成绩占30分,期末终结性考试占70分。学生靠考前突击背书就可以完成考试,混个__及格分就行,这样不能体现教学水平,也不能考核学生适应岗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二、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深化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对预防医学教学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课程内容改革

在现行的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材中,卫生学内容仍然占很大比重。然而,公共卫生方面的很多内容只适合于具体的公共卫生从业者,比如具体检测技能等,对临床工作而言,没有实际意义。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的教学内容对今后的医务工作更有帮助。我校临床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多在乡镇卫生院工作,针对乡镇卫生院主要工作内容,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应以传染病控制,慢性非传性疾病预防,食品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主,这样才能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符合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宗旨。在教材选择上,应选择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而编写的特色教材,还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开发的方式,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家共同编写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实践教材,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编写典型案例分析,注重培养临床专业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三)考核方式改革

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

二、影响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兴趣的因素

(二)考核方式无新意。《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应用性特别强,但考试形式与其它学科雷同,都以卷面考试为主,体现不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用特征和特别乐趣,导致学生对学习和考核都比较麻木。同时,因为学习兴趣没有量化考核指标,无人对个人学习兴趣进行考核,只要最后的笔试成绩好,就万事大吉,这也造成学生不重视平时上课,只要考前突击背诵记忆一下考试重点就过关了。

(四其他原因。在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文化多元化和交融化的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活动也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和趋利性等特点。总体来说比较功利,比较现实,只重视结果,不在乎过程,这也是造成其平时学习兴趣不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培养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兴趣的建议

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兴趣的培养,笔者认为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实现师生的“双赢”。

(一)上好第一次课。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是要让学生这个主体对特定的认知客体产生具有倾向性、选择性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主体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其体验到情感上的满足而产生。每个主体都会对其感兴趣的对象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执著的心驰神往。不少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把《〈预防医学》课中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部分看做是生物化学课的重复和“浅显版”,象科普一样的教育教学研究一基础医学教育教学研究“鸡肋课”。因此,必须首先改变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式和错误观念,使之相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无论在其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其将来的临床实践中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把他们认为是无趣的“鸡肋课”变为有营养价值的“鸡汤课”。这就要求必须上好第一次课,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一门经典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学科。为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教师尤其是名师、博导、教授,原则上都应面向本科生讲授这门课,尤其是第一节课,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过程和讲授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校还可以通过一些专题讲座和科技报告来营造形成专业兴趣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通过多种途径使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了解这门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及未来应用方向。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实习;综合评价;专家咨询;层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专家的选择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人员、预防医学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教师作为本研究的专家进行调查,专家应符合如下要求:①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研究或教学工作;②曾参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培养工作;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经过筛选,最终共有41名专家参与此次调查。

1.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法,结合各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基本日常工作内容,拟定了32项评价预防医学专业实习质量的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各评价指标间的递阶层次结构,本研究共形成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三阶结构,其中目标层为预防医学专业实习质量综合评价,准则层为评价体系中一、二级指标,方案层为指标体系中三级指标。指标体系中包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

1.3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评价采用专家咨询法调查专家对初步建立的指标体系中各三级指标重要程度的评分(5分制),计算各项指标重要性的算术均数(各专家对某指标重要性评分的均值),上一层次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以下一层次各指标重要性算术均数的平均值表示。以专家积极系数(以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表示)和专家权威程度为评价咨询结果可靠性指标。其中,专家权威程度(Cr)以专家判断依据(Ca)和熟悉程度(Cs)的算术均数表示。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进行判断的依据的赋值标准,见表1。对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情况的熟悉程度分为“很不熟悉、不太熟悉、一般、熟悉、很熟悉”,其赋值分别为0.2、0.4、0.6、0.8和1。

1.4各指标权重值的计算根据专家给出的重要性评分计算出各指标的算术均数,对同一层次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两两比较,以两个指标重要度算术均数的差值结合九级标度法定义二者间相互重要程度,构建判断矩阵,采用和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值,计算方法如文献所述[5-6]。权重值以百分制表示。

2结果

2.1咨询专的家基本情况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问卷41份,回收率91.11%。符合本研究要求的41位专家的平均年龄42.49岁,平均工作年限18.20年,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20人(48.78%),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5人(36.59%),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家人数为27人(65.85%),从事预防医学教学工作的12人(29.27%),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管理工作的2人(4.88%)。

2.2专家咨询结果可靠性评价专家积极系数为91.11%,专家判断依据(Ca)和熟悉程度(Cs)系数分别为0.73和0.93,专家权威程度(Cr)为0.83。

3讨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套用于评价预防医学专业实习质量的三级指标体系。为了评价该体系的可靠性,本研究采用了专家积极系数和专家权威程度等指标。根据结果提示,本研究中专家参与的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较高,说明所选择的指标具有可靠性[7-8],本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适合与预防医学专业实习质量的综合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在一、二级指标中,“专业技能”及其所属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卫生监督监测”在同层次指标中所占比重最大。这或许也该指标中所包含的三级指标数量较多有关,但另一方面,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监测是目前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所开展的主要日常工作,也是预防医学学生在未来最有可能从事的工作方向。因此,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学单位或实习基地的便利条件,在原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应更接近公共卫生领域的实际工作。同时,专业实习作为学生从学校进入实际工作岗位的重要环节,在实习单位接受专业技能培养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既要提高实习单位的教学水平、规范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专业实习质量。在全部三级指标中,“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公文写作能力”和“沟通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权重顺位分列前三位。由此可见,基本知识和技能仍然是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此外,医学教育也应重视学生书面和语言表达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1]何艳.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213-214.

[2]郑莉.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C].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g研讨会,2016.

[3]李芳健,唐杰,周志衡,等.基于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预防医学专业公共卫生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8):133-136.

[4]白国强.地方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探索[J].知识文库,2016,3(6):176,178.

[5]孙胤羚.职业卫生管理政策分析与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6]刘荫.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新乡:新乡医学院,2015.

1疾病谱变化的客观要求

一项由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协和医科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等机构对中国疾病负担进行的评估表明城市化、收人增加和老龄化等原因导致非传染性疾病突增,导致中国人死亡(2010年)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交通意外伤害、肺癌、肝癌、胃癌等,如将恶性肿瘤合并,则导致中国人死亡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因这些疾病的多病因性,发病与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行为模式等关系密切,仅靠临床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上述例子一方面证明了普及预防医学知识的重要性,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我国也采取相似的措施,并在加强锻炼方面引人传统医学的健身方法,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将取得更好的健身和防病效果。

2完善现代医学理论体系的客观需要

3医学生的需要

笔者对首都医科大学2015年临床专业5年制和7年制选修预防医学的学生进行了中医态度的问卷调查,涉及“中医知识对你有用优用”、“中医对很多疾病有确切疗效隋疗效但不显著根本无效”、“中医课程应加强/削弱/去除”、“如果你认为应加强,在什么方面”等问题,在回收的208份有效问卷中,96.7(201人)认为中医学知识对自己有益,这其中有62.2%(125人)认为中医学对很多疾病有确切疗效,中医课程应得到加强,至于应加强的方面,养生、中西结合、减肥等较为集中。根据上述结果,大部分临床专业学生认为中医学知识对自己有益,并且希望在养生等方面得到强化。当前临床专业学生学习的中医学课程主要是《中医基础》,其内容主要是中医学的系统概述,对于中医学进展以及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结合则很少介绍。这些内容放到以预防为主、为人群提供保健指导的预防医学中,也可使预防医学的体系更完善。

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属于预防医学领域,主要研究饮食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作用机制以及据此提出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规等,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个学科[1]。这门课程是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由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为了促进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更好掌握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知识,培养出能把理论运用到工作实践中的预防医学人才,2013年下学期对右江民族医学院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共52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6人,一组为实验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

1.2教学方法

根据右江民族医学院的授课安排,理论课全班一起授课,实验课分成两个小班进行授课,故参与式教学是在实验课的时候进行,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两组所用教学大纲、实习指导、课后复习题相同,实验内容、学时一致。

具体实施过程:

实验组:首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背景、利用网络查找文献资料能力、电脑拥有情况、课件制作水平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学生所缺乏的知识技能进行相应的指导,以保证参与式教学的顺利实施。本次参与式教学主要采用小讲课、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的方式。小讲课内容是广西巴马长寿人群膳食结构、案例分析内容为维生素B1缺乏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内容是食物中毒事件、小组讨论的内容为糖尿病人食谱制作。把学生分成5小组,每小组5~6个人,自由组合,按照学习目标,每个小组都要承担课件制作、讲授、文字图片处理等,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各小组间相互学习、相互点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主持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由他代表小组发言。

对照组:对照组沿用以前实验课的教学方式,即先由教师介绍实验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提问、答疑,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1.3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1.3.2期末考试成绩比较。期末考试试卷组成:选择题(5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满分100分。

1.3.3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调查学生对此次教学法的看法和认可情况。

1.41.3统计分析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病例分析测试得分情况比较

2.2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比较

期末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最低分75分,最高分99分,平均分86.69分;对照组最低分78分,最高分98分,平均分86.35分。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的期末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对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验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统计,96.15%的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法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认为这种方法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课件制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讨论

此次实施教学改革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参与式教学)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的期末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但病例分析测试中实验组得分比对照组得分高,这说明传统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授课的学生对于靠死记硬背就能得到高分的考试都能应付自如,但对于需要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营养缺乏与食物中毒案例分析,传统教学法授课的学生应用能力较差;而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授课培养出来的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

1建设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习基地的必要性

20世纪80-90年代,我院非预防医学专业讲授预防保健知识的科目主要是预防医学(包含卫生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三部分)和社区医学两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大多采用照本宣科的讲解方式,由预防专业的教师按照预防专业的分科体系组织教学,现有的教材及教学大纲大多未能真正结合非预防专业的特点、性质和服务对象,教学内容仍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的压缩。实习课是在实验室内模拟现场利用课题分析的形式完成的。这与人群大环境现场差距太大,导致学生学而无趣。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树立“预防、群体和环境”的观念,培养的学生仍然是重治轻防或只治不防。而且,我校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办学、为基层办学的“两为”的办学理念,大多数毕业生都要到基层社区服务,基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加强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教育、建设预防医学实习基地是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培养防治合一的特色应用型医学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

2联系实际,建立预防医学实习基地

大多数部、省属重点院校,设有公共卫生学院或预防医学专业,已建有完善的预防医学实习基地,其师资力量雄厚,物力、财力都有一定的保障。作为我院这样一个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只能从本院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建立预防医学实习基地,灵活安排实习内容,保证实习效果。

实习基地的选择直接影响实习质量。2000年后,我们选择了牡丹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职业病防治所、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及我院的两所附属医院作为主要实习基地,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市职业病防治所是牡丹江地区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核心,四所综合性二、三级甲等医院是卫生部确定的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试点先进单位,医院内部均设有预防保健机构,而且他们之间医疗实践联系较为紧密。学生在这样的基地内轮流实习,加深了对“三级预防”意义的认识,有利于在临床医疗实践中树立预防观念,贯彻预防策略。

3因地制宜安排实习内容,依靠基地解决师资不足

我院制定了统一的实习计划和大纲,但各基地具体的实习内容不强求统一,根据各基地优势、工作任务与特点,与他们共同制定具体的实习计划和大纲,确定实习进度及内容。如市职业病防治所重点实习生产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预防保健措施;市疾病控制中心侧重疾病控制、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监督监测等;附属医院和市级综合性医院则侧重于院内感染、妇幼保健和社区保健等。尽管内容各有侧重,但目标统一,要求明确。

我院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现有近20名专任教师,终年有教学任务,且常有几名教师在外学习,无法在每个基地都安排专职教师带教实习,考虑到基地教师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基地兼职教师完全可以承担带教任务。因此,每个基地指定1名责任心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医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全面负责每批实习生的实习安排、考核及思想工作,各部门、科室的兼职教师根据事先拟定的实习计划、大纲和内容进行带教,指导每批学生实习,并要求学生对在实习过程中将获得的数据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独立撰写出实习报告或实习论文,由基地的兼职教师批改及考核成绩,并结合实习情况对每位学生写出评语或鉴定。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学院及教研室负责实习的教师定期与基地沟通,每个月下基地了解学生的意见及存在的问题,与基地兼职班主任共同研究解决。在全面掌握每位学生在基地的实习情况后,参考带教教师的考核评语及成绩,确定每位学生的综合实习成绩。学校每年轮流在各基地召开一次由基地分管实习的领导、兼职班主任及学院专职教师参加的基地现场教学研讨会,交流带教经验,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THE END
1.临床营养学食物营养与肿瘤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临床营养学-食物营养与肿瘤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74742&ordertype=2
2.临床营养学课程大纲8、实践性教学安排 与临床各疾病相结合,开展临床营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检测方法的实验课程,每次2学时,共3次实验教学,总计6个学时。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营养素概论(学时数:4学时) 一、蛋白质 教学内容 蛋白质和氨基酸分类;蛋白质食物来源及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方法;蛋白质生理功能;蛋白质供给量;食物蛋白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r431c8b.html
3.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技术参数及资质要求招标公告移动查房护士工作站主要功能:基本信息、医嘱信息、报告查询、生命体征查询、生命体征录入、手术安排查询、会诊单查询、医嘱执行、医嘱执行情况查询、特殊医嘱处理。 15、住院病案首页管理系统 系统特点 完善的病案管理功能,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医疗资料信息的作用,为医院临床、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服务;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318/12/35739500_637880658.shtml
4.2017学年上学期)营养学教学运行与管理中医护理教研室附件1 广西中医药大学课程形成性评价工作登记表 2016 ~ 2017 学年上学期 教研室: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临床营养学(选修) 任课老师:江育萍 课程序号:XZ0505003 开展时间 https://www.gxtcmu.edu.cn/hlxy/jysjs/zyhljys/jxyhygl1/yyx/content_38734
5.《别让不懂营养学的医生害了你》为什么没有其他医生像我一样的对待营养学?首先。为了保护病人免受任何可能有害健康的方案或产品的影响,医生必须随时保持怀疑的态度。相信我吧,我见过许多兜售给我的病人的骗术和把戏。医生必须在以双盲对照控制法(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为指导的临床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临床医学标准)。由于我知道这是最https://www.douban.com/note/31555234/?type=collect
6.2021年广西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文章不存在或者已过期!https://www.gxrc.com/Article/info/15806dd3-92df-4dbb-bdda-a2461525de74
7.运动解剖实验报告(共9篇).doc运动解剖实验报告(共9篇)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1 实验一、细胞和基本组织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内容 1.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2.观察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结构。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的形态,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2.掌握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比较各种上皮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掌握致密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7/0502/103865500.shtm
8.实用型人才范文12篇(全文)通过强化技能训练,更加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顺利地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克服在教室里讲技能、在黑板上学技能、在屏幕前看技能的弊端,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工作岗位的“三接轨”,即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的接轨,与培养目标的接轨,与行业准入机制标准的接轨。https://www.99xueshu.com/w/ikeyfpg9w1x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