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临床诊断学(精选5篇)

关键词:犬猫;肿瘤性疾病;病因;临床诊断;治疗

1病因

1.1慢性炎症病因

就犬猫这两种常见的伴侣动物而言,慢性炎症的出现会对肿瘤的发生、扩散等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1.2遗传病因

研究表明,肿瘤性疾病的发作与犬猫的品种具有一定的关系。例如,伯恩山犬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较高;德国牧羊犬的血管肉瘤发病率可达50%以上[1]。与犬猫肿瘤性疾病的其他病因相比,遗传病因具有不可控的特点。

1.3致癌因素病因

能够引发犬猫肿瘤性疾病的因素主要包含紫外、低纤维高脂肪的猫粮、狗粮、猫免疫缺陷病毒、骨肉瘤等。

2临床诊断

2.1细胞学诊断方法

这种临床诊断方法以犬猫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为基本检查对象。与其他临床诊断方法相比,细胞学检查方法能够更快地获知肿瘤性疾病的检查结果,且所需成本相对较低。

在中国,当前犬猫的细胞学临床诊断检查常用的采样方式主要包含压片取样、细针穿刺等。在实际诊断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犬猫的静脉血、尿液以及骨髓等进行采样。

2.2影像学检查方法

2.2.1CT检查法在犬猫这两种伴侣动物中,CT影像学检查法通常被应用在肿瘤血容量诊断、软组织肉瘤诊断、动物肺部、颅内等器官中出现的肿瘤。兽医可以根据CT影像资料作出合理的判断,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2.2X射线检查方法临床经验表明,X射线检查方法在犬猫骨肿瘤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较高。在诊断过程中,兽医可以通过犬猫的X射线影像资料判断其身体各个器官中肿瘤的边界、肿瘤是否出现向肺部、淋巴结等部分的扩散和转移[2]。与其他临床诊断方法相比,X射线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劣势在于:其影像学资料中很容易出现阴影重叠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对兽医的诊断产生一定的干扰。

2.3分子诊断方法

犬猫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伴侣动物,其身体健康状况会对人们的情绪状态产生直接影响。随着这两种伴侣动物地位的不断提升,兽医癌症临床诊断研究与技术的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当前兽医临床诊断中的分子诊断对象主要包含蛋白质大分子、DNA分子、RNA分子3种。就蛋白质分子而言,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主要包含蛋白质组学方法、免疫组织化学诊断方法等;就DNA分子而言,临床中应用的诊断方法主要包含SNP技术、细胞遗传学方法等[3]。

3治疗方法

3.1放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是指通过对犬猫肿瘤产生位置照射放射线的方式,实现控制肿瘤细胞转移和扩散的目的。当前兽医临床治疗中多用这种方法治疗犬猫神经组织以及软组织结构中的肿瘤性疾病。

3.2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方法是指根据诊断结果对犬猫肿瘤进行切除手术,改善犬猫健康状况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犬猫实体瘤的治疗。由于兽医临床经验、专业性等因素的影响,患有肿瘤性疾病的犬猫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可能会产生伤口感染、肿瘤扩散等不良问题[4]。

4结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诊断、治疗犬猫肿瘤性疾病的方法变得越来越多。当前兽医临床应用的诊断方法主要包含影像学诊断方法、分子诊断方法、细胞学诊断方法等。而就犬猫肿瘤性疾病的治疗而言,临床中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包含放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方法等。

参考文献:

[1]饶群阳,徐基平,刘成高.阳和汤治疗恶性肿瘤性疾病的临床研讨[J].光明中医,2012(3):467-468.

【关键词】化学;畜牧兽医;教学方法

据统计,国内目前共有82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河南省南阳市开设了畜牧兽医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南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随着河南省养殖业的发展,社会对畜牧业人才需求逐年递增。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化学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动物饲养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内科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药理学、动物营养学等的基础。但以往化学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而不注重学科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结合,学生意识不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热情不高,因此高职院校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本文以南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的教学方法。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化学在畜牧兽医专业的作用

首先,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化学在畜牧兽医类专业中的作用进行定位,与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改革密切结合,掌握畜牧兽医类专业对化学类课程知识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确定化学类课程应开设的内容。

化学试验方法中的滴定分析法在畜牧兽医中应用广泛,比如测定饲料中氨基酸添加剂等的含量,阿司匹林、青霉素钠(钾)等药物的分析测定。重量分析法可以对饲料中的水分、灰分、水分和纤维等的含量进行分析和B族维生素在兽药中的含量测定。饲料和兽药的成分分析也常常用到化学中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药物的分析、饲料中总磷、元素和添加剂等的分析。各微量元素在饲料中的含量分析可以使用化学中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抗生素残留、饲料添加剂、农药残留、维生素等含量的分析可以使用化学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创设工作情境,用多种手段激发学习积极性

课堂试验往往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得到激发。比如,在"盐类水解"这节课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碱溶液pH>7,酸溶液pH

同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将书本的知识与学生后续畜牧兽医专业课学习中其他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并举出实例,比如讲到某些化合物,它们的理化性质与后续学生学习的动物病理动物药理有何重要联系。比如:必须了解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才能理解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体内糖脂代谢障碍导致牛酮病;体内的蛋白质和核酸代谢异常导致了畜禽的痛风症等。一些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作为为动物疾病的治疗根据。比如,急性肝炎和心肌炎的确诊需要测定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

另外,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制作成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把一些微观的化学反应用宏观的图像或者视频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增强印象。

四、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法现状

1.1畜牧兽医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

目前,动物医学专业面临招生难而就业形势却非常喜人的矛盾局面。招生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们对现代畜牧兽医行业不甚了解,许多考生因传统观念作祟或“怕吃苦”而不愿报考;二是畜牧兽医科学及动物检验检疫条件复杂,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更高,考生对从事动物医学工作具有畏难情绪而不敢报考。就业形势好是因为现代动物医学产业和畜牧业方兴未艾,动物性食品安全及共患病日益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对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能从事高效无公害饲料生产,畜禽、伴侣动物、经济动物疾病和共患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动物及动物性产品的检疫、检验,兽药及兽医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工作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突出。

需要进一步优化尽管很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动物医学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所占总学分的百分比基本达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但就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和培养高素质能吃苦、强技能、能创业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目标而言,应当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科学设置实验、实习、技能训练、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以适应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2]。同时,在实验项目的开设方面,目前主要是开设基础性、应用性实验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例偏低;在实验方法方面,实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而先进的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使用不够[3]。

1.3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法质量,必须改善现有条件

1.3.1师资内在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很多高校动物医学专业真正能做到理论和实践双手都硬、能做到教学质量好的同时搞好科研与推广、能做到兼职管理与专任教师角色调整适当等“大师”级的优秀教师匮乏,能够独立承担实验、实习教学任务的实验教师也比较缺乏。

1.3.2硬件条件越来越难以适应实践教学要求。随着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动物医学专业招生数量扩大,但实验条件并没有相应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及实习(技能训练)内容不断增多,现有器械、设备的配套性和可利用度差,促使现有实验室的面积、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必须加以改善。

2“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教学目标

“2+1”学期模式也称之为“19+19+5”形式,即全学年分为三个学期:秋季学期(19周)、春季学期(19周)和夏季学期(5周),将目前的传统每学年两个学期各缩短为19周,增加一个短学期5周,由此构成“19周+19周+5周”的“两长一短”三学期模式。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每年于其中的一个短学期(5周)到企业中去进行生产实习,参加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直接感受市场机制与市场信息对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的影响,弥补因相对滞后的课本知识及原有实验室条件限制所带来的不足。针对动物医学专业招生难这一严峻形势,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善于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中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为目标,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构建并实践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适用面广、效果显著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更强社会竞争力的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实现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行业对创业人才的需求。

3“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2008年9月-2009年6月,进行“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和论证;2009年7月-2010年6月,进行“2+1”学期模式的构建和支撑条件建设;2010年7月-2013年8月,进行“2+1”学期模式的实践;2013年9月-2013年12月,进行“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实施的全面总结。

3.2实施范围

在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动物医学专业(本科)2007级至2010级8个班及广东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专科)2009级至2011级6个班全面实施。

3.3实施措施

3.3.1“双导师”制共同培养。采用学校-企业协同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培养,建立以产学结合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企业配备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生产实践教学;配备高层管理人员为学生讲授畜牧兽医法规、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或专题。

3.3.3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采用“2+1”学期设置、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合作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入手,开发专业实践课程;同时,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管理环境,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岗位综合素质的训练养成。加强实践操作和临床技能训练,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进行动物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动物卫生检验检疫的应用型人才。

4“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基本内容与合作模式

4.1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

4.1.1开展专业综合实践。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包括见习、课程技能训练、生产实践实习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研究等几部分[4,5]。见习主要是针对低年级本科学生对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概貌。课程技能训练主要开展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6]。生产实习是认识性实践教学,是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岗位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则更多地侧重缩短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磨合期,尽早进入角色,为就业做准备。此外,为适应新形势下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改革原有单纯的技术理论课程体系,以专题形式,增加法规类、企业管理类、人力资源类、市场营销类课程,聘请企业高管为主讲教师,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4.1.2创新精神培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在企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期间,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和以学生为主体主持的专项科技创新课题(如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如大学生“挑战杯”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竞赛)、设立科技创新学分,让学生在二、三年级就有机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掌握动物医学实验的先进技术和综合技能。

4.2探索合适的校企业合作模式不断加大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的力度,积极探索实施“研发带动型”、“实体融合型”、“智力合作型”和“订单融入型”4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

4.2.1“研发带动型”助推产业技术升级校企合作共建行业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与企业培训并举,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一体提升。以新产品研发带动校企合作,以应用产品带动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教学,实施“跟单式”人才培养。新产品的研发成功,推动校企双方进一步合作,公司将新产品的研发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校企出资共同建设研发培训基地。基地具有开发、研制企业新产品、资料培训技术骨干等功能,学校学生不仅能到基地进行技能训练,毕业后由合作企业推荐,跟随产品到使用该产品的企业,提供操作、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4.2.2“实体融合型”服务地方优势产业实行校企全方位全过程合作,联合举办特训班,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文化各个方面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共荣共赢。2008-2011年,学校先后与江门市科泽家禽发展有限公司、江门一德宠物医院、广东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举办专业班。校企双方根据广东省传统产业发展形势与人才需求预测,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招生计划,学校负责招生、教学管理和公共课及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企业开放车间和实验室,每年暑期一个月及最后一学期接受学生顶岗实训,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与指导,实习实训期间发放一定补助费。毕业生优先在合作企业就业。参加订单班的同学在校期间享受企业命名的专项奖助学金,受奖率达到50%,受资助率达100%。

4.2.3“智力合作型”与国企强强联合学校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智力资源合作,在长期的合作中不断提升内涵,共同打造贴近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品牌。学校与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的技术力量雄厚、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的特点,积极引进企业智力资源,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动物科学专业(含动物医学)获批教育部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组建的教学团队被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兽医临床诊断学》等3门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企业每年接纳上百人次学生到企业实习、顶岗,接纳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每年接纳一定数量毕业生就业,现已有多人担任分公司经理和主要技术骨干,校企合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高效化阶段。

4.2.4“订单融入型”顶岗实战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零距离培养畜牧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与与江门市科泽家禽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先后举办订单班4个。校企双方依据职业岗位标准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企业学习训练期间,享受企业员工待遇。企业为学生提供生活补贴,并按企业员工的标准计发业绩奖励。公司投入专项经费,为订单班配备了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和实训设备,选派经验丰富的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承担教学和指导,实行工学交替的开放式教学,做中学,做中教,做中练。

5“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实践效果

5.1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企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期间,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和以学生为主体主持的专项科技创新课题(如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本科生毕业论文和科技创新活动的80%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试验性毕业论文比例逐年增加,毕业论文质量显著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获“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奖5项,在专业期刊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公开发表科技论文约60篇,获得省、校级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资助项目21个。

5.2实现招生良好形势并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通过“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的实践,招生与就业形势得到明显的改善,塑造了创业人才品质,缩短了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磨合期”,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5.3动物医学专业报考志愿率逐年增长2013级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近70%,其他志愿录取的新生提高12分。要求转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数逐年降低,2013级动物医学专业入学新生共65名,仅有1人提出转专业要求,经入学专业思想教育后主动撤回申请,安心就读本专业。

6结论与讨论

1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1改革实验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验课程

实验教学效果由教学水平和实验技术水平两部分组成,本专业始终加强实验的过程管理,建立“系—课程组—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员”负责的实验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实验教学各个环节有组织、有计划、落实到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和完善实验课程和课程群综合课程实习教学大纲,改革实验教学成绩评定方法。以往学生实验课程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考核,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特别是操作技能的高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成绩评定方法包括学生实验的各个环节,从实验操作、实验记录的整理、实验结果的分析直至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实验课程成绩由到课率与课堂表现(占实验成绩的20%)、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实验成绩的30%)和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的50%)组成;课程群综合课程实习成绩由到课率与实习表现(占实习成绩的20%)、操作技能考核(占实习成绩的40%)和实习报告(占实习成绩的40%)组成。实行实验课综合评分的方法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实验的每个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掌握了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2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1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

2.2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近几年动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本科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3注重毕业论文质量,构建“三方联动”指导本科论文模式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4a专业学习的综合展示,是大学生科学研究初步尝试的实践过程,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7]。本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实行从选题、指导、答辩的全程质量监控。一是提升毕业论文选题质量,题目的难度和份量必须符合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二是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使其必须提高自己的指导质量。三是严把答辩关,细化答辩成绩的评分要素,使答辩过程规范,从而实现全面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THE END
1.临床营养学食物营养与肿瘤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临床营养学-食物营养与肿瘤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74742&ordertype=2
2.临床营养学课程大纲8、实践性教学安排 与临床各疾病相结合,开展临床营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检测方法的实验课程,每次2学时,共3次实验教学,总计6个学时。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营养素概论(学时数:4学时) 一、蛋白质 教学内容 蛋白质和氨基酸分类;蛋白质食物来源及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方法;蛋白质生理功能;蛋白质供给量;食物蛋白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r431c8b.html
3.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技术参数及资质要求招标公告移动查房护士工作站主要功能:基本信息、医嘱信息、报告查询、生命体征查询、生命体征录入、手术安排查询、会诊单查询、医嘱执行、医嘱执行情况查询、特殊医嘱处理。 15、住院病案首页管理系统 系统特点 完善的病案管理功能,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医疗资料信息的作用,为医院临床、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服务;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318/12/35739500_637880658.shtml
4.2017学年上学期)营养学教学运行与管理中医护理教研室附件1 广西中医药大学课程形成性评价工作登记表 2016 ~ 2017 学年上学期 教研室: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临床营养学(选修) 任课老师:江育萍 课程序号:XZ0505003 开展时间 https://www.gxtcmu.edu.cn/hlxy/jysjs/zyhljys/jxyhygl1/yyx/content_38734
5.《别让不懂营养学的医生害了你》为什么没有其他医生像我一样的对待营养学?首先。为了保护病人免受任何可能有害健康的方案或产品的影响,医生必须随时保持怀疑的态度。相信我吧,我见过许多兜售给我的病人的骗术和把戏。医生必须在以双盲对照控制法(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为指导的临床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临床医学标准)。由于我知道这是最https://www.douban.com/note/31555234/?type=collect
6.2021年广西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文章不存在或者已过期!https://www.gxrc.com/Article/info/15806dd3-92df-4dbb-bdda-a2461525de74
7.运动解剖实验报告(共9篇).doc运动解剖实验报告(共9篇)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1 实验一、细胞和基本组织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内容 1.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2.观察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结构。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的形态,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2.掌握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比较各种上皮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掌握致密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7/0502/103865500.shtm
8.实用型人才范文12篇(全文)通过强化技能训练,更加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顺利地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克服在教室里讲技能、在黑板上学技能、在屏幕前看技能的弊端,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工作岗位的“三接轨”,即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的接轨,与培养目标的接轨,与行业准入机制标准的接轨。https://www.99xueshu.com/w/ikeyfpg9w1x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