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疾病管理
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等都成为增加人们压力的因素,压力的不断增大使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高血压病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作为直接和居民接触的社区医院对高血压患者的责任更是重大,如何预防及治疗高血压病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病管理的工作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在本院就诊的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2方法:
1.2.1实验组: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正常的治疗、护理以外,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2.1.1由护士综合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制定出适合于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
1.2.1.3针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的健康教育护士通过对患者饮食习惯的评估,对饮食结构不科学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高血压病的饮食原则是清淡饮食,禁忌高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要小于5g以减轻体内的水钠潴留,减少脂肪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禁忌烟酒,对于年龄偏大的患者可以帮助其制定食谱,科学饮食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因此要把健康教育的内容扩展到家属范围内,使家属可以督促、监督、协助患者更好的控制饮食。
1.2.1.4针对患者的运动进行的健康教育护士告知患者有氧运动是现在提倡的一种有效的降低血压的运动方法,而且还可以巩固药物的降压效果。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状况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项目,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但是运动一定要注意安全,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运动的强度,同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1.2.1.6针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进行的健康教育护士按照《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导者手册》对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耐心讲解疾病自我管理的方式、方法,逐步扩大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工作的覆盖面。
1.2.2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给予正常的对症治疗及护理,定期复查。
2结果
3、6、9个月后随访两组血压控制水平的比较见表1
3讨论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后,发现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有了跟更多的认识,对待治疗的心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健康教育是管理高血压病的有效措施,改变了高血压病患者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与保健能力,有效控制血压,提高其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健康教育不仅能够适用于所有的高血压病人,而且也适用于未患高血压的人,为高血压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健康教育强化了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意识,树立了良好的健康理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高血压并发症的的发生率,减少了死亡率。总之,在社区高血压病的管理中健康教育起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高血压能显著增加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险性,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开展高血压的规范管理,倡导健康的行为方式是高血压综合防治的一个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途径。本研究对我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规范的健康管理,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达标率,改善广大基层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为基层医院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管理提供一定借鉴,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16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其中男87例,女73例,年龄35~75岁,其中35~岁12例,46~岁37例,56~岁54例,66~岁44例,76~岁13例。1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8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实验组病人的服药率、药物治疗依从率、控制率、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对照组病人显著提高,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明显降低,两组以上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效果分析表
组别人数服药率(%)药物治疗
依从率(%)有效控制率(%)高血压知识
知晓率(%)
对照组
实验组80
8045.6
86.431.5
51.214.3
37.446.3
73.2
表2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比较
组别人数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致残率
(%)病死率
(%)
8050.7
19.83.0
0.01.3
0.0
高血压属于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硬化发生率增加,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3]。40岁以下青壮年患病率较低,40~50岁患病率有所上升,本组高血压患者56岁~66岁之间98例,占所有研究对象的61.3%,其原因可能与生活压力、家庭负担等社会压力大有关。同时本研究中男性患病率与女性患病率在同年龄段有明显差别,男性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所承受家庭负担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总之,心血管疾病的初级预防,应从家庭和社区着手,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管理是一种投入少、效益高的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对中老年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为医院节省了资源的消耗,高血压患者降低了治疗费用。我们本次研究也与报道一致,因此,采取基层医院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管理是控制高血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段栋娥,薛精灵,王亚波,等.原发性高血压健康教育指导[J].基层医学论坛,2008(30):12.
[2]郑红,董秀珍.社区居民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社区卫生保健,2008,7(4):255-257.
[3]郭铃.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9(20):148-148.
敦化市民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省敦化市133700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护理后服药依从性、舒张压及收缩压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高血压病人用药依从性,显著改善患者血压。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护理
高血压在临床中十分常见,需长期服药治疗[1],而患者服药依从性可影响治疗效果。我院对53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控压效果,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06例,男63例,女43例,年龄46-81岁,平均(59.4±9.5)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2.3±0.4)年;收缩压为140-180mmHg,舒张压为90-138mmHg。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基础环境护理、用药指导、血压监测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
(1)基础知识讲解:为患者讲解高血压概念、发病机制、病因、症状、并发症和危害,告知其需终身治疗且不可间断,还需长期展开血压监测。将注意事项打印成小册子并发放给患者,使其常读常看,加深记忆。
(2)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和疾病之间的关系,使其保持乐观心态。对于恐惧或焦虑患者告知高血压可控,通过有效控压患者可像正常人一样长寿;若患者血压波动大,控制困难,则为其讲解治疗失败原因并制定可行对策,消除其心理压力。
(3)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坚持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低盐饮食,减少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摄取量,每日摄盐量不超过6g,食物注意粗细搭配,少食多餐,禁暴饮暴食。
(4)生活方式指导:告知患者保持充分睡眠,禁烟限酒,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展开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且注意循序渐进。
(5)血压自测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血压正确测量方法并对血压变化准确记录。患者可在早晨、下午及临睡前自行测量血压。
(6)家属指导:为患者家属详细讲解高血压基本知识、用药知识、坚持用药的必要性、高血压饮食注意问题,使其了解高血压知识,并可间接帮助患者坚持用药。
(7)跟踪教育:在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出院后护理人员展开定期随访并提供咨询。嘱咐患者和护士保持联系,随访时了解患者用药情况、病情、血压控制情况,鼓励其坚持治疗,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改变治疗计划。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1服药依从性
两组服药依从性得分评分为对照组护理前(5.8±1.2)分,护理后(4.0±0.8)分;观察组护理前(5.7±1.4)分,护理后(2.0±0.6)分;两组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控压效果
护理前对照组收缩压(159±15)mmHg,舒张压(105±9)mmHg,观察组收缩压(157±16)mmHg,舒张压(106±10)mmHg;护理后对照组收缩压(132±8)mmHg,舒张压(93±7)mmHg,观察组收缩压(121±5)mmHg,舒张压(88±6)mmHg;两组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服药依从性及控压效果等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卓有成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刘冬梅,杜茜倩,李胜玲等.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及家庭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77-80.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社区护理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高血压患者散在于家庭中,缺乏统一管理和有效指导,造成患者反复住院,对社区居民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高血压病仅仅依靠医院门诊诊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社区人群诊疗和对病人有效管理,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才能有效。发展社区护理实验的方向之一就是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2]。我院于2005年成立了社区门诊,开展了慢性病综合干预,以高血压为例,在社区进行高血压病的护理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1资料
1.1.1进行社区健康需求评估,确定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社区健康调查1535户,调查人数近80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数的11.8%。调查出患有各种慢性病的占调查人数的25.9%,其中高血压患者400多名。在此基础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基本情况,疾病史,健康状况,有无不良习惯,参加健康教育培训和活动情况记录等。定期举行社区服务人员高血压病专科讲座,组织社区居民心血管专科体检,与社区家庭制定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使其向规范化发展。
1.1.2问卷调查
(1)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居民230例为健康教育效果调查对象。调查表回收后对所有调查内容进行核查,问卷回答率100%。(2)分别从社区高血压病人中随机抽取45人为实验组,从普通高血压病人中抽取42人为对照组,通过高血压药物治疗3个月后,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服药的依从性。
1.2药物治疗依从性评价
1.2.1方法: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CPAT)评价问卷调查:(1)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2)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3)当症状改善时,是否增停药?(4)当服药症状更坏时,是否停药?若4个问题回答皆为“否”,则依从性为“佳”。只要有1个及以上为“是”依从性为“差”。
1.2.1.1两组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比较:见表1。
表1两组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比较例(%)
注:X24.986P
1.2.2结果:由表2可见,通过与社区人员进行面对面咨询可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和高血压病防治技能,社区居民经过系统地学习和指导对高血压一般知识、自身疾病了解和自我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达95%以上。表2第3项社区居民对高血压治疗:服药、饮食、情绪活动和控制盐的摄入,高血压转归:脑卒中、惯心病、肿瘤的掌握率为90%。由表1看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远高于普通门诊病人。
2讨论
2.1提高高血压病社区护理的效果:高血压病病人能够自动按时服药,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对高血压病人而言,良好的血压控制依赖于长期规律的服药及危险因素的改变。但是经常由于种种原因病人无法遵遗嘱规律服药,血压出现反复,病人的自我管理不容忽视。高血压病病人的治疗率、服药率是社区诊疗计划评估所需住处和评估指标之一[3]。通过社区门诊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具民对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有了系统的了解。而在社区高血压病的防治中运用社区护理综合防治工作模式,能够通过居民的权利、义务等形式引导提高对遗嘱的依从性而使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易于成功,并且可使高血压患者逐渐实行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4]。
2.2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工作模式:高血压病是慢性疾病,对其的治疗是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控制血压在较好的范围,能够明显降低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发生率[5]。成立社区门诊工作模式的高血压诊治计划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指导,以高血压病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并且在健康教育后实施持续的效果评价和个性化指导计划,关键是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并能不断提高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通过社区门诊的综合干预,能够在积极治疗高血压病病人的同时大力开展一级预防,居民的保健意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区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任何一种社区护理服务理念不可能永远有效,只有不断创新、进步才能满足居民的健康要求[6]。这种社区护理模式有效的吸引了广大居民,并能够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对高血压病人检查、治疗和随诊,补充和完善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足。
[2]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477
[3]顾学琪.关于社区高血压控制的模式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4):175-177
[4]付东波,付华.慢性病自我管理.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J].2002.10:93-95
[关键词]高血压病;社区管理;现状
Presentsituationofcommunity-basedhypertensionmanagementinourcountry
LIUJing(review)XIEBo(checking)
DepartmentofGeneralMedical,YongchuanHospitalof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Yongchuan402160,China
[Keywords]Hypertension;Community-basedmanagement;Presentsituation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可导致脑血管、心脏和肾脏的病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成为目前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具有患病率高、病程长、疾病负担重的特点。这使它成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重点管理的慢性疾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而社区是患者重要的生活场所,因此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进行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