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头歌诀》汤头歌诀

古人治病,药有君臣,方有奇偶,剂有大小,此汤头所由来也。仲景为方书之祖,其《伤寒论》中既曰太阳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矣,而又曰麻黄证、桂枝证、柴胡证、承气证等。不以病名病,而以药名病。明乎因病施药,以药合证,而后用之,岂苟然而已哉!令人不辨证候,不用汤头,率意任情,治无成法,是犹制器而废准绳,行阵而弃行列,欲以已病却疾,不亦难乎?盖古人制方,佐使君臣,配合恰当;从治正治,意义深长。如金科玉律,以为后人楷则。惟在善用者,神而明之,变而通之,如淮阴背水之阵,诸将疑其不合兵法,而不知其正在兵法之中也。旧本有汤头歌诀,辞多鄙率,义弗赅明,难称善本。不揣愚瞽,重为编辑,并以所主病证括入歌中,间及古人用药制方之意。某病某汤,门分义悉;理法兼备,体用具全;千古心传,端在于此。实医门之正宗,活人之彀率也。然古方甚多,难以尽录。量取便用者,得歌二百首。正方、附方共三百有奇。盖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以此提纲挈领,苟能触类旁通,可应无穷之变也。是在善读者加之意耳。

康熙甲戌夏月休宁八十老人汪昂题

凡例

一、本集诸歌,悉按沈约诗韵。其中平仄不能尽页者,以限于汤名、药名,不可改易也。

二、古歌四句,仅载一方,尚欠详顺。本集歌不限方,方不限句;药味药引,俱令周明;病证治法,略为兼括。或一方而连汇多方,方多而歌省,并示古人用药触类旁通之妙,间及加减之法,便人取裁。

三、《医学入门》载歌三百首,东垣歌二百六十八首,皆不分门类。每用一方,搜索殆遍。本集歌止二百首,而方三百有奇,分为二十门。某病某汤,举目易了。方后稍为训释,推明古人制方本义,使用药者有所根据,服药者得以参稽,庶觉省便。

四、歌后注释,所以畅歌词之未备,颇经锤炼。读者倘不鄙夷,亦可诵习也。

五、拙着《医方集解》,网罗前贤方论,卷帙稍繁,不便携带。故特束为歌诀,附于本草之末,使行旅可以轻,缓急得以应用也。

六、是书篇章虽约,苟熟读之,可应无穷之变,远胜前人盈尺之书数部。有识之士,当不以愚言为狂僭也。

庵汪昂漫识

补益之剂

十首、附方七

四君子汤

《局方》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人参、白术、茯苓各二钱,甘草一钱。气味中和,故名君子。)益以夏陈半夏、陈皮名六君子汤,祛痰补气阳虚饵。(二陈除痰,四君补气,脾弱阳虚宜之。)除却半夏名异功(散,钱氏。)或加香砂胃寒使。(加木香、砂仁,行气温中

升阳益胃

(汤,东垣)参术,黄连半夏草陈皮。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枣姜随。〔黄二两,人参、半夏、炙甘草各一钱,羌活、独活、防风、白芍(炒)各五钱,陈皮四钱,白术、茯苓、泽泻、柴胡各三钱,黄连二钱。每服三钱,加姜枣煎。六君子助阳,补脾除痰;重用黄,补气固胃;柴胡、羌、独,除湿升阳;泽泻、茯苓,泻热降浊。加芍药和血敛阴,少佐黄连以退阴火。按:东垣治疗首重脾胃,而益胃又以升阳为先,故每用补中、上升下渗之药。此方补中有散,发中有收,脾胃诸方多从此仿也。〕

黄鳖甲

(散,罗谦甫)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治虚劳骨蒸,晡热咳嗽,食少盗汗:黄、鳖甲、天冬各五钱,地骨、秦艽、茯苓、柴胡各三钱,紫菀、半夏、知母、生地、白芍、桑皮、炙草各二钱半,人参、肉桂、桔梗各钱半。每服一两,加姜煎。鳖甲、天冬、知、芍,补水养阴;参、、桂、苓、甘草,固卫助阳;桑、桔泻肺热,菀、夏理痰嗽;艽、柴、地骨退热升阳。为表里气血交补之剂。)

秦艽鳖甲

(散,罗谦甫)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鳖甲、地骨皮、柴胡各一两,青蒿五钱,秦艽、当归、知母各五钱,乌梅五钱。治略同前,汗多倍黄。此方加青蒿、乌梅,皆敛汗退蒸之义。)

秦艽扶羸汤

(汤,《直指》)鳖甲柴,地骨当归紫菀偕。半夏人参兼炙草,肺劳蒸嗽服之谐。(治肺痿骨蒸,劳嗽声嘎,自汗体倦:柴胡二钱,秦艽、鳖甲、地骨、当归、人参各钱半,柴菀、半夏、甘草炙各一钱,加姜、枣煎。按:黄鳖甲散盖本此方,除当归加余药,透肌解热,柴胡、秦艽、干葛为要剂,故骨蒸方中多用之。此方虽表里交治,而以柴胡为君。)

紫菀汤

(海藏)中知母贝,参苓五味阿胶偶。再加甘桔治肺伤,咳血吐痰劳热久。(治肺伤气极,劳热咳嗽,吐痰吐血,肺痿肺痈:紫菀、知母、贝母、阿胶各二钱,人参、茯苓、甘草、桔梗各五分,五味十二粒,一方加莲肉。以保肺止嗽为君,故用阿胶、五味;以清火化痰为臣,故用知母、贝母,佐以参、苓、甘草,扶土以生金;使以桔梗,上浮而利膈。气极,六极之一。)

百合固金

(汤,赵蕺庵)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生地二钱,熟地三钱,麦冬钱半,贝母、百合、当归、白芍、甘草各一钱,玄参、桔梗各八分。

火旺则金伤,故以玄参、二地助肾滋水;麦冬、百合保肺安神,芍药、当归平肝养血,甘、桔、贝母清金化痰,泻以甘草培本,不欲以苦寒伤生发之气也。)

补肺阿胶

(散,钱氏)马兜铃,鼠粘甘草杏糯停。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津嗽哽宁。(阿胶两半,马兜铃焙、鼠粘子炒、甘草炙、糯米各一两,杏仁七钱。牛蒡利膈滑痰,杏仁降润气嗽。

李时珍曰:马兜铃非取补肺,取其清热降气,肺自安也。其中阿胶、糯米,乃补肺之正药。

小建中汤

(仲景)芍药多,(即桂枝加芍药汤再加饴糖,名建中。)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芍药六两,桂枝、生姜各三两,甘草一两,枣十二枚,饴糖一升。)

增入黄名亦尔,〔再加黄两半,各黄建中汤(《金匮》)。若除饴糖,则名黄五物汤,不名建中矣。今人用建中者,绝不用饴糖,何哉?〕表虚身痛效无过。又有建中十四味,阴斑劳损起沉。(亦有阴证发斑者,淡红隐隐,散见肌表,此寒伏于下,逼其无根之火熏肺而然,若服寒药立毙。)十全大补加附子,麦夏苁蓉仔细哦。(即十全大补汤加附子、麦冬、半夏、肉苁蓉,名十四味建中汤。十四味除茯苓、白术、麦冬、川芎、熟地、肉苁蓉,名八味大建中

益气聪明汤

(东垣)蔓荆,升葛参黄柏并。并加芍药炙甘草,耳聋目障服之清。(参、各五钱,蔓荆子、葛根各三钱,黄柏、白芍各二钱,升麻钱半,炙草一钱,每服四钱。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耳目不聪明。蔓荆、升、葛,升其清气;参、、甘草,补其中气,而以芍药平肝木,黄柏滋肾水也。)

发表之剂

十四首、附方八

麻黄汤

(仲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麻黄(去节)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甘草(炙)一两。伤寒太阳表证无汗,用此发之。麻黄善发汗,恐其力猛,故以桂枝监之,甘草和之,不令大发也。按:桂、麻二汤虽治太阳证,而先正每云皆肺药,以伤寒必自皮毛入,而桂、麻又入肺经也。〕

桂枝汤

(仲景)治太阳(中)风,芍药甘草姜枣同。(桂枝、芍药、生姜各三钱,炙草三两,大枣干二枚。治太阳中风有汗,用此解肌,以和营卫,中犹伤也。仲景《伤寒论》通用。)

桂麻相合名各半汤,太阳如疟此为功。(热多寒少,如疟状者,宜之。)

大青龙汤

(仲景)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麻黄六两,桂枝、炙草各三两,杏仁四十枚,石膏鸡子大,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太阳无汗兼烦躁,(烦为阳、为风,躁为阴、为寒。必太阳证兼烦躁者,方可用之。以杏、草佐麻黄发表,以姜、枣佐桂枝解肌,石膏质重泻火,气轻亦达肌表。义取青龙者,龙兴而云升雨降,郁热赖除,烦躁乃解也。若少阴烦躁,而误服此则逆。)风寒两解此为良。(麻黄汤治寒,桂枝汤治风,大青龙小风寒而两解之。陶节庵曰:此汤险峻,今人罕用。)

小青龙汤

(仲景)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太阳表证未解,心下有水气者用之。或喘或咳,或呕或哕,或渴或利,或短气,或小便秘,皆水气内积所致。)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干姜、麻黄、桂枝、芍药(酒炒)、炙草、细辛各二两,半夏、五味子各半升。桂枝解表,使水从汗泄;芍药敛肺,以收喘咳;姜、夏、细辛润肾行水,止渴呕,亦表里分消之意。〕

葛根汤

(仲景)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桂枝、芍药、炙草各二两,姜三两,枣十二枚,此桂枝汤也,加葛根四两,麻黄三两。)轻可去实因无汗,(中风表实,故汗不得出。《十剂》曰:轻可去实,葛根、麻黄之属是也。)有汗加葛无麻黄。(名桂枝加葛根汤,仲景治太阳有汗恶风。)

升麻葛根汤

钱氏(钱乙),再加芍药甘草是。(升麻三钱,葛根、芍药各二钱,炙草一钱。轻可去实,辛能达表,故用升药发散阳明表邪。阳邪盛则阴气虚,故加芍药敛阴和血。升麻、甘草升阳解毒,故亦治时疫。)阳明发热与头疼,无汗恶寒均堪倚。(及目痛鼻干、不得卧等症。)亦治时疫与阳斑,痘疹已出慎勿使。(恐升散重虚其表也。)

九味羌活

(汤,张元素)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

防风、苍术各钱半,白芷、川芎、生地、甘草各一钱,细辛五分,加生姜、葱白煎。)阳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在变通。(洁古制此汤,以代麻黄、桂枝、青龙、各半等汤。用羌、防、苍、细、芎、芷,各走一经,祛风散寒,为诸路之应兵。加黄芩泄气中之热,生地泄血中之热,甘草以调和诸药。然黄芩、生地,寒滞未可概施,用时宜审。)

好逑传(佚名)

凤凰池(烟霞散人)

归莲梦(佚名)

狐狸缘全传(醉月山人)

恨海(吴趼人)

合锦回文传(李渔)

蝴蝶媒(南岳道人)

梅兰佳话(阿阁主人)

梦中缘(李修行)

平山冷燕(佚名)

西游记(吴承恩)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红楼梦(曹雪芹)

聊斋志异(蒲松龄)

警世通言(冯梦龙)

醒世恒言(冯梦龙)

喻世明言(冯梦龙)

初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神话产生的时代

山海经和中国古代神话的资料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帝与五神

什么是神话及神话的起源

我国神话的保存及流传情况

中国神话与蚕丝文化

凤凰亭传说

灵石出世

中国古代神话体系表(道教)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大魔兽

细杆杆,三寸长,一头有毛一头光,每天早晚洗个澡,大家用它保健康。(打一生活用品)

老大头上一撮毛,老二红脸似火烧,老三越长腰越弯,老四开花节节高(打四种植物

一直有点见外(打一字)

千里黄河水滔滔(小说书名)

丁(打俗语三字)

六根清静无用心(打一字)

小霸王一去不复返(打一字)

有点爱心姐先去(打一字)

头戴周瑜帽,身穿张飞袍。自称孙伯符,脾气像马超。(打一动物)

THE END
1.补气血不上火第一良方黄芪当归汤,只需两味中药,人人吃得起李东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其著作中有一个著名的补气血的良方:黄芪当归汤。 补血奇方,李东垣。 黄芪当归汤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占了三条就可以用了。 1蹲下一分钟站起来会两眼摸黑,直觉天旋地转,严重者会晕倒在地。 2头晕,头痛,是那种隐隐作痛的痛,脑子恍恍惚惚的,不愿意想事情,一想就https://zhuanlan.zhihu.com/p/712638151
2.补气血的方子有什么专家文章一般情况下,补气血的方子有炙甘草汤、当归补血汤、八珍汤等,应该遵医嘱使用以上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炙甘草汤:炙甘草汤主要是由炙甘草、生姜、人参、桂枝、阿胶、麦门冬等药物组成,功效是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可以用来治疗气血血虚引起的头晕、呕吐等症状。 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c3cn6520koqfo3p.html
3.气血双补的经典名方科普文章气血双补是中医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调和气血平衡,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气血双补的经典名方主要包括八珍汤、四物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丸和当归补血汤等。这些方剂均由多种中药精心配伍而成,具有补气养血、调理气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 https://www.liangyiyy.com/article/info/1618119.html
4.血好身体好,名医陈士铎的补血方,只6味药,让你气血充盈显年轻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方子的中六味中药分别是熟地、桑叶、枸杞子、当归、麦冬、茜草这组成,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首先方中的熟地和枸杞子,这两味药是用来补肾精的,有的人就说了,补气血不是应该用补气血的药吗,为什么要补肾精呢,因为中医上认为肾精可以化生肝血,并且熟地还善封藏,能够把精华牢牢的封在体内。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3626267535370170&wfr=spider&for=pc
5.中医大补气血千古第一名方中医大补气血千古第一名方 祖国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能够流传下来的方子,基本都安全、方便、有效,毕竟大浪淘沙,亿万人亲身实践证明效果才能留存。 今天为您整理了十大千年名方,补气血、补肾、止咳、祛寒湿、失眠、落枕……所有方子都详细到制法,非常实用!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7513423_1090278504.html
6.四物汤膏最懂女人心中医养血调经的千古名方四物汤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养颜等效果,女性经期前后食用,可减缓女性经痛。统一零售价:320元/份,净含量720ml,顺丰包邮[玫瑰]。 如果是作为缓解痛经的,那么在停经后的第一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一周,缓解痛经效果很好。 如果作为长期补血养颜的补品来喝,那么从停经后的第一天开始服用,一直喝https://www.meipian.cn/y66jdtk
7.续命汤胡老之治法,在于第二阶段:补气血,盈脉络通利。李可之治法,续命汤之治法,则在第一阶段,先解表,先“开关”。所谓“治法,急则先开关,继则益气充血,盈脉络通利,则病可痊愈。”第一步,先“开关”,先解其表;第二步益气充血去瘀,再解其内。 读方笔记之七:以“通”为核心,表则解之。逊思邈在《千金要方.诸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313954.html
8.气血足,百病除!中医教你“补养气血”,让你元气满满今日生活闻名千古的“四物汤”,则是补血养血的第一方。张冰表示,四物汤,简单四物,各有其用:当归引血归肝经,川芎引血归肺经,芍药引血归脾经,地黄引血归肾经,让血得以濡养全身百脉;而在药性上,熟地黄和白芍是静养营血,当归、川芎则是活血和营,一动一静,补中有通,不仅让血“补”起来,还让它“动”起来,改善血液循https://jrsh.hangzhou.com.cn/content/2024-11/16/content_881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