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前几天回消息说,“这个药茶真是太好了,每年秋冬小孙子都必然重感冒一场,而今年入冬以来上幼儿园一天都没请过假。他的抵抗力增加是不是也是这个方药的原因?”
我答道:当然啦,这可是千古补气第一方。
溯源释方
四君子汤最早见于宋朝的国家中成药标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书中记载了其组方为: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为细末。说明书里关于用法这样写道:“每服两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宜得。”
说明书注明四君子功能主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但是最后写道:“常服(此方)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补气和助睡眠、增进饮食、辟邪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要好好理解中医学关于“气”的概念了。
补什么气
四君子汤补的是“荣卫气虚”,这是两种气,一个是荣气,一个是卫气。
荣气,所谓“荣”,就是荣养、营养的意思,也称为营气。
中医学的气是没有具体形质的,而想发挥具体荣养作用,就需要搭乘能够周游全身的营养物质——血。因此荣气常常也有血气的别称。营养在血就像口袋里的现金,气把控这些“钱”怎么花、往哪里花。如果没有现金,也有没有花钱的计划,无血则气无以所生;现金再多不好好理财,也是一个月光族,钱不能用在刀刃上。
卫气的“卫”,就是保卫、护卫的意思。卫气是机体同邪气斗争的防御之气,停留的位置在皮肤和腠理之间,也就是血液脉管之外了,性质上相对营气也更加活跃、刚悍、兴奋。防御的卫气缺少,换而言之就是免疫力低下,因此这些人们更容易发生感冒、过敏性鼻炎这些问题。
“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是荣卫之气。没有荣卫之气的人离死亡也不远了。身体上的营卫之气没有好好收养,问题也会接踵而来:
面对平时爱吃的饭菜越来越提不起兴趣,总想吃点刺激的麻辣香锅和火锅才能激发食欲,吃了以后还总是腹泻;有过头晕目眩,常常发生在蹲坐站起时,倒不是天旋地转,只是需要短暂的停留,缓缓就好;室内待久了胸闷,甚至是有点心慌,倒不至于是“突突突”小兔乱跳,只是心跳间断地快了几下。
忽略身体发出的警告,长久的“气色不好”和免疫力低下,癌症等疾病专爱从这种“软柿子”人群中下手。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在身体刚出现小毛病时就应该开始调补。四君子汤就是补方中的金科玉律。
方以人参为君,人参甘温益气,大补元气;臣以苦温的白术,健脾燥湿,营造健脾益气的好环境;佐以利水不伤气的茯苓,佐助白术祛湿之力,甘淡健脾加强运气之力;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以补为主,健运利湿为辅,药性温和,共奏益气之效。
现代常用更温和的党参替代原方中的人参,使的全方药味更加平和,适合用于脾胃气虚之人:
口淡无味,吃饭不香,食少便溏,偶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声音低微,气短乏力。
由于四君子汤药味轻灵精巧,药性平和,良药却不苦口,小量频服有利于机体功能的调整,因此选用四君子汤作代茶饮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党参、白术、茯苓各6克,炙甘草4克。研成粉末装入无纺布茶袋。
煮到七分开就可以服用,或者用沸水冲泡20分钟后代茶频饮。
大病初愈、气虚重的人可以将党参换用原方人参;年轻容易上火者可以将党参换用太子参;平时湿气盛,大便粘溏严重的人,则可将白术替换为炒白术。
方理研究
四君子汤是脾胃科常用的基础方:轻症如纳食不香的小儿厌食、食欲下降的慢性胃炎、饮食减少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便稀溏的肠易激综合征,重病如反复难愈的溃疡性结肠炎、面色萎黄全身乏力的肝硬化腹水等,四君子汤都有不俗疗效。
对于大病、重病或久病,或者是子宫肌瘤、肺癌、大肠癌、直肠癌等放化疗及手术术后的调理中,四君子汤可以起到减轻副作用、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此外一些慢性病如多囊卵巢综合症、失眠、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衰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只要属于脾胃气虚证,四君子汤都能派上用场。
类方家族
四君子汤作为补气健脾的典范,其衍生家族庞大,此处仅仅举出一些经典方剂:
出现了胸口满闷、总想长出气等气虚兼气虚的症状可以用异功散——四君子汤+陈皮,功专行气化滞;
出现了胸闷,胃胀,大便溏黏,恶心反胃甚至呕吐等气虚痰湿的症状可以用六君子汤——四君子汤+陈皮、半夏,功专燥湿化痰;
出现了胸闷,胃痞胀痛,消瘦倦怠,呕吐等气虚痰阻气滞的症状可以用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功专行气化痰;
出现了面色萎黄,四肢乏力,月经过多等气血两虚的症状可以用八珍汤——四君子汤+四物汤(川芎、芍药、熟地黄、当归),功专气血双补;
出现了气血两虚,面色苍白,头晕自汗,四肢不温的气血阴阳俱虚的症状则需要用十全大补汤——四君子汤+四物汤+黄芪、肉桂,温补气血。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尊敬的用户,您未能注册“中国数字科技馆”账号,请重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