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馨语|古代那些妙手回春的女中医(附益气补血药膳汤)杏林馨语

当下社会,有不少从事医护岗位的女性。她们身上闪耀着坚强、善良、智慧的光芒。尤其新冠疫情防控保卫战,女医护人员同样奋战和坚守在抗疫一线,书写了不畏牺牲、大爱无疆的医德医风赞歌!

但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倡导“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有记载的女医生,却寥若晨星。幸运的是,依然有一些女性冲破世俗、治病救人,成了千古名医。她们医术精湛、救死扶伤,得到世人的敬仰与称道!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古代那些妙手回春的女中医~

⒈义妁:西汉第一位女国医

义妁,汉武帝时河东(今永济)人,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个女医生。

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时就开始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平时只要听说有医生路过,她都要虚心请教医理。后来她去长安,向第一名医郑无空求学,学到了精湛医术,开始悬壶济世,被亲切地称为女中扁鹊。一次,有人从外地抬来了一位腹部膨隆的病人,肚子比将要临产的孕妇还大,脐眼突出,身躯却瘦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义妁没有放弃,而是仔细诊视,立即治疗,然后取出几根银针,在病人的腹部和腿部一连扎了几下,又拿出一包药粉撒在病人的脐眼上,用热水浸湿绢帛裹住,并给病人服了中药。几天后,病人的肿胀渐渐消退,慢慢地病人就可以起床活动了。此后,义妁的医名便在方圆百里传开了。

当时,汉武帝的母亲年老多病,汉武帝听人说义妁医术高超,便派人专程查访,得知义妁不但擅长内科疑难杂症,而且对外科、针灸也颇精通,所用虽是草药,但疗效极佳。于是,汉武帝便召她入宫,给太后医病。进入宫廷后,义妁不卑不亢,先后做过乳医、女医等,并将太后的病治好了。汉武帝很高兴,封义妁为中郎,补为上党郡令,并册封她为西汉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医。

⒉淳于衍:医德有亏的“女中扁鹊”

淳于衍(生年不明-前66年),字少夫,山东临淄人。汉宣帝时期宫廷女医,古代最早的妇产科医生之一。

淳于衍精于切脉,通晓医药,有“女中扁鹊”之称。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淳于衍为了提升丈夫的地位,受到大将军霍光夫人的利诱,以附子入药谋害皇后许平君,卷入宫廷斗争。在权臣霍光的庇护下,逍遥法外。地节四年(前66年),随着霍光去世后,汉宣帝诛杀霍氏家族,淳于衍坐罪处死。淳于衍利欲熏心,失去医德,成为中国医史上一个记入史书的故意杀人医者。

⒊鲍姑:立志做女灸学家

鲍姑(约309—363),名潜光,她以高超的艾灸技术闻名于世,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也是著名炼丹家。鲍姑出生在晋朝一个官宦兼道士家庭,她的父亲鲍靓曾任广东南海太守。鲍姑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喜医学,后与名医葛洪结婚,又得到了丈夫的帮助,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学造诣愈臻完善,终成一代医家。

鲍姑不仅擅长灸法,还精通针法、药学。鲍姑长期随夫四方行医,为人治病,每见奇效,但从不收取厚礼,因此医名远扬。当时有不少名门贵族的女子患病,因羞于请男医生治疗,都愿意用厚礼延请鲍姑,鲍姑从没有让大家失望。随着鲍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不拘礼法的女子,也走出深闺,向鲍姑拜师学医。经鲍姑悉心传授,几个女弟子个个都能医善灸,也成为当时的名医。史书记载,“鲍姑用越岗天产之艾”,“以灸人身,灸赘瘤,一灼即消除无有”,其“效如抨鼓”,故甚为当时医家称颂,至今南海、广州、惠阳、博罗、番禹等地仍流传着鲍姑用神奇的灸法治病救人的故事。因鲍姑长期随同丈夫葛洪在广州罗浮山一带炼丹行医,且医术出神入化,岭南人民尊称她为“鲍仙姑”。

⒋胡愔:晚唐著名女道医

胡愔,道号见素子,今浙江金华人,约生活于晚唐时期,幼年便开始修道,有志于道教炼养方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女道医。

胡愔对脏腑理论素有研究并有所得。她认为五脏“各有所主”,“五脏者,神明魂魄志精之所居也”。因此,五脏之气,对人体各组织均有重要作用:“五脏之气,散为四肢,十六部三百六十关节,引为筋脉津液血髓,蕴成六腑三焦十二经,通为九窍,故五脏者,为人形之主”。她主张保护五脏以却病延年,“五脏坚强,则内受腥腐,诸毒不能侵;外遭疾病,诸气不能损,聪明纯粹,却老延年”。

胡愔认为要保护五脏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必须先对脏腑有明确的了解,而原有脏腑理论过于奥秘,难以传世。为此,她经过一番“搜罗管见,罄竭谀闻”的过程,终于在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按据诸经,别为图式”,编绘了《黄庭内景图》一卷。全书按脏腑器官分门别类,共有六节,每节开篇绘有一图,再根据脏腑理论简要说明该脏器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等,并在此基础上,自然过渡,逐步展开论述修养法、相病法、处方、行气法、月禁食忌法及导引法等养生方术,非常生动且通俗易懂。

胡愔在道教与医学关系上,强调道教内修必须紧密结合医理,医理是道教内炼养生的理论指导和基础,即所谓先明脏腑,次说修行”,并且提出药疗、食疗与导引、吐纳、服气、咽液、叩齿之术结合的综合养生思想。

⒌张小娘子:宋代女外科医生

宋代有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名叫张小娘子,她的医术既非祖传,也不是随夫行医所得,那么究竟从何而来呢

据说,在张小娘子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一位胡人云游郎中路过门前,向她讨杯水喝。张小娘子见是一位银髯老人,气度不凡,便将他请进屋里,让座沏茶,还热情地招待饭菜。那位老郎中见她聪明贤慧、手脚勤快,便将开刀和制膏等外科秘方传授给她,还赠她一部秘而不传的《痈疽异方》。

后来,经过不断实践,张小娘子终于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凡是疮疡癰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时名声大噪,病人应接不暇。她又把外科技术传给丈夫,于是,夫妇俩都成了当地名医。由于张小娘子使用的是胡人在大漠秘传的医术,所以后人亦以“张小胡秭”尊称之。

⒍邢氏:南宋民间医术高人

在周密的《齐东野语》卷十八中,记载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女医邢氏。她是南宋绍熙年间人,当时的阁门官韩平原要出差,邀请她来为自己诊脉,看自己的身体能否顺利地完成这次旅行。邢氏诊脉后,认为他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需要担忧的是他夫人的身体。果然不出邢氏所料,几个月后,韩妻就病故了。

当时还有一个叫朱胜非的丞相,他的儿媳妇病了,也邀请邢氏来为其诊治。邢氏看过以后,说这是小病,不吃药也会好的,但她却不能怀孕,一旦怀孕将必死无疑。全家人都不相信,认为邢氏危言耸听,毫无根据。可后来的情况却如邢氏所言,这女子怀孕后不久也病故了。周密评价邢氏说:“余谓古今名医多矣,未有察夫脉而知妻死,未孕而知产亡者。呜呼,神矣哉!”

⒎谈允贤:女医最早撰写临床医案

谈允贤(1461—1556),明代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无锡)人。谈允贤出生于医学世家,自小聪慧,十来岁时即在祖父及祖母的引导下,悉心苦读各种医学典籍。

谈允贤婚后不久便患上了气血失调,她利用祖母给她的病理药方进行多次的自我诊治、试药,每次治愈之后都及时总结记录。后来,谈允贤有了四个子女,每当孩子生病,她都是亲自诊治。

谈允贤在《女医杂言》中,采用追忆的方式撰写医案,每个医案的诊治过程都十分具体明晰,尤其是她注重从临床治疗角度记载医案,而且所选的都是十分成功的案例,所以给后世医家以很好的参考作用。

⒏蒋氏、方氏:民间儿科圣手

明朝安徽休宁人。蒋氏是婆,方氏是媳。婆媳二人,继承家学,专业儿科。凡急慢惊风、癫痫、疳疾,经她们治疗,无不着手成春。人们称赞她们是神医国手。

⒐顾鬘云:清代妇科名医

顾鬘云,名德华,江苏吴县(今苏州)人,苏州同知顾开均之女,名医顾允若之太姑母,在道光、咸丰年间(1821年-1861年),于苏州行医,以擅长妇科享誉医学界,为“七子山顾”的传人。据记载,“吴下士大夫的夫人,皆争延诊钦仰之”,明盛一时。她著有《花韵楼医案》1卷,另编有《调治伤寒论》1卷。附《产宝百问》2卷。

历来医案以统治男女杂症者居多,而专职妇科者甚少,而顾鬘云“知医者偶一道及,每有欲求不得之憾”。因顾鬘云论治妇科透彻,所立医方平善,而且善于总结历代妇科名医同类处方优缺点,取长补短,在医疗实践中往往有奇效。顾鬘云不仅在医学上有成就,而且擅长写诗,受学于韦居琇,有《花韵楼诗集》传世

⒑曾懿:精通医理的晚清才女

曾懿(1852—1927),字伯渊,清末四川华阳县人。在曾懿20岁左右的时候,全国很多地方发生了长达十余年的瘟疫,就是今天所说的霍乱、麻疹、流感等。曾懿那时经常随母亲往返于华阳成都两地之间,亲眼目睹了身边很多百姓因医治不力而丧命,心中十分着急。从此,曾懿放下了稔熟的诗文,悄悄学起了仲景之术。几年间曾懿苦读了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各类医书典籍。

曾懿读了江浙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大家所著的《温热论》《温病条辩》,书中提出的“三焦辩证”的全新理论体系,让她找到了治疗瘟疫的方向。曾懿还在自己身上实践,她前后得过四次温病,都是自创良方而愈。曾懿32岁时,曾得过阴症喉痹,危及生命,她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药知识使自己脱离危险。后来,她用这个方子治好不少相同症状的病人。民间所学加上不断创新,曾懿治疗瘟疫渐渐有了信心和把握,她把悉心所学用于救治百姓,医术精妙而又态度谦和,深得患者和百姓爱戴。

曾懿经过近四十年的临床研习,她将对温病和伤寒的病证进行记录整理,著成了《医学篇》。《医学篇》所载的很多方药都是曾懿自己研发配制,不仅针对病情相当精准,临床配伍也十分巧妙。此外,曾懿还在女学、诗词等方面卓有成就,所著的《女学篇》《诗词篇》与《医学篇》一起组成了她的代表作《古欢室丛书》。

【女性温养小知识】

◆女性更易因坏情绪致病◆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七情过度,皆可致病,而其中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中国女性心思细腻,情感表达含蓄,更易被坏情绪左右。同时,女性还常有反刍性思维。往往一件事情过去了,女性还会反复想。

事实上,不少女性忽略自己的情绪管理,工作生活中的不良情绪慢慢被累积、叠加,慢慢就会出现情绪障碍,如易怒、吼叫、抑郁等。如果坏情绪不及时消化就容易致病,如女性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等。

对一些中年女性来说,挫折感、恐惧、紧张害怕等情绪一直被积累,就会形成严重的焦虑情绪。如果平时经常累积了忧伤、自卑、内疚、自责情绪,当这些负面情绪被集中唤起的时候,它就会产生抑郁情绪。

所以,女性在生活工作中,发现有不良情绪一定要想办法宣泄出来,可以通过唱歌、运动、瑜伽、静坐冥想等方式。还可以进行自我对话、与积极的环境连接等,慢慢把负面情绪消化掉。

◆女性补气血药膳汤◆

(1)银耳红枣汤:银耳味甘,性平,归肺经、胃经、肾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大枣味甘,性温,归脾经、胃经、心经,具有养血安神、补中益气的功效,将银耳、红枣一同煮汤食用,可以缓解气血不足的症状,起到补气血的效果。

(2)当归红枣排骨汤:当归味甘、辛,性温,归心经、肝经,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大枣味甘,性温,可入脾经、心经、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排骨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将当归、红枣、排骨一起炖汤食用,既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又可以起到补气血的作用。

(3)人参乌鸡汤: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肺经、脾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的功效,与乌鸡一起炖汤食用,也可起到较好的补气血效果。

(4)山药红枣羹: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将山药、冰糖一起倒进锅里放入水,煮30分钟,如果喜欢吃绵软的可以多煮会。等到山药煮的差不多时把红枣放到锅里再煮上10-15分钟就可以了。

(5)四物汤:当归、川营、白芍、熟地黄,各15克。

如果女生痛经或月经时血量较多,可以再加红花、桃仁各15克,普通的四物汤就变成了“桃红四物汤”,女生的脸蛋会红润起来,肌肤充盈有光泽,女人味儿也就更足了。

◆女性多喝红糖益气化瘀◆

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1)红糖煮荷包蛋:可以使鸡蛋和红糖的营养互补,令女性面色红润,有精神;

(2)红糖泡桂圆干:可改善睡眠;

(3)红糖泡人参:可调理气息,改善低血压;

(4)生姜红糖水:治疗风寒感冒,缓解寒淤血淤型的痛经。

◆四种适合女性温养的中药◆

(1)当归

从我国南北朝开始,当归就被视为补血活血珍品。它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研究还发现,当归可以促进雌激素分泌,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循环血量,营养皮肤。

【红枣当归蛋】

材料:鸡蛋200克、桂圆肉50克、枣(干)30克、当归30克、红糖50克

做法:鸡蛋煮熟去壳,取瓦煲一个,放入桂圆肉、红枣、当归,加清水,用慢火煮20分钟;加入已煮熟的鸡蛋,红糖煮15分钟即成。

(2)葛根

葛根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葛根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可调节雌激素水平,对骨质疏松、更年期或是正进入更年期的绝经、闭经、潮热、心火燥烦、睡眠质量不好、便秘等综合症有明显改善。

【葛根小排汤】

材料:葛根100克,猪小排250克

做法:小排洗净过水后与葛根同煮,先用旺火再改用文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成。

(3)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等功效,是著名产后方剂“生化汤”中重要的一味中药。唐朝《日华子本草》中有着很高的评价:“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对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等非常有效”。

【逍遥粥】

材料:柴胡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粳米10克

做法:柴胡、白芍、川芎以水煎煮,去渣留汁,入梗米煮粥,粥将成时加入冰糖适量,稍煮即成。

(4)红花

藏红花具有疏经活络、通经化淤、散淤开结、消肿止痛、凉血解毒的作用,有“女性保护神”的美誉,对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失眠、烦躁等有很好的疗效。

【蘑菇红花汤】

材料:蘑菇30克、红花6克、黄瓜100克

做法:把炒锅用武火烧热,加入素油,六成熟时,下入姜、葱爆香,加入清水500毫升,烧沸,加入蘑菇、黄瓜片、红花、盐,用中火煮15分钟即成。

THE END
1.补气血不上火第一良方黄芪当归汤,只需两味中药,人人吃得起李东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其著作中有一个著名的补气血的良方:黄芪当归汤。 补血奇方,李东垣。 黄芪当归汤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占了三条就可以用了。 1蹲下一分钟站起来会两眼摸黑,直觉天旋地转,严重者会晕倒在地。 2头晕,头痛,是那种隐隐作痛的痛,脑子恍恍惚惚的,不愿意想事情,一想就https://zhuanlan.zhihu.com/p/712638151
2.补气血的方子有什么专家文章一般情况下,补气血的方子有炙甘草汤、当归补血汤、八珍汤等,应该遵医嘱使用以上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炙甘草汤:炙甘草汤主要是由炙甘草、生姜、人参、桂枝、阿胶、麦门冬等药物组成,功效是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可以用来治疗气血血虚引起的头晕、呕吐等症状。 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c3cn6520koqfo3p.html
3.气血双补的经典名方科普文章气血双补是中医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调和气血平衡,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气血双补的经典名方主要包括八珍汤、四物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丸和当归补血汤等。这些方剂均由多种中药精心配伍而成,具有补气养血、调理气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 https://www.liangyiyy.com/article/info/1618119.html
4.血好身体好,名医陈士铎的补血方,只6味药,让你气血充盈显年轻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方子的中六味中药分别是熟地、桑叶、枸杞子、当归、麦冬、茜草这组成,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首先方中的熟地和枸杞子,这两味药是用来补肾精的,有的人就说了,补气血不是应该用补气血的药吗,为什么要补肾精呢,因为中医上认为肾精可以化生肝血,并且熟地还善封藏,能够把精华牢牢的封在体内。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3626267535370170&wfr=spider&for=pc
5.中医大补气血千古第一名方中医大补气血千古第一名方 祖国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能够流传下来的方子,基本都安全、方便、有效,毕竟大浪淘沙,亿万人亲身实践证明效果才能留存。 今天为您整理了十大千年名方,补气血、补肾、止咳、祛寒湿、失眠、落枕……所有方子都详细到制法,非常实用!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7513423_1090278504.html
6.四物汤膏最懂女人心中医养血调经的千古名方四物汤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养颜等效果,女性经期前后食用,可减缓女性经痛。统一零售价:320元/份,净含量720ml,顺丰包邮[玫瑰]。 如果是作为缓解痛经的,那么在停经后的第一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一周,缓解痛经效果很好。 如果作为长期补血养颜的补品来喝,那么从停经后的第一天开始服用,一直喝https://www.meipian.cn/y66jdtk
7.续命汤胡老之治法,在于第二阶段:补气血,盈脉络通利。李可之治法,续命汤之治法,则在第一阶段,先解表,先“开关”。所谓“治法,急则先开关,继则益气充血,盈脉络通利,则病可痊愈。”第一步,先“开关”,先解其表;第二步益气充血去瘀,再解其内。 读方笔记之七:以“通”为核心,表则解之。逊思邈在《千金要方.诸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313954.html
8.气血足,百病除!中医教你“补养气血”,让你元气满满今日生活闻名千古的“四物汤”,则是补血养血的第一方。张冰表示,四物汤,简单四物,各有其用:当归引血归肝经,川芎引血归肺经,芍药引血归脾经,地黄引血归肾经,让血得以濡养全身百脉;而在药性上,熟地黄和白芍是静养营血,当归、川芎则是活血和营,一动一静,补中有通,不仅让血“补”起来,还让它“动”起来,改善血液循https://jrsh.hangzhou.com.cn/content/2024-11/16/content_881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