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母乳喂养婴幼儿喂养

本文转自《中华儿科杂志》,仅为学术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引用本文:《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2):883-890.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6.12.002

一、<6月龄

要点提示

建议婴儿出生后至6月龄(180日龄以内)纯母乳喂养;

母乳量不足时,可采用婴儿配方奶补充;

足月新生儿出生后数日(分娩出院后)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10μg)/d,无需补充钙剂;

识别婴儿饥饿及饱腹信号,家长及时应答是早期建立良好进食习惯的关键;

正确使用生长曲线,定期评价婴儿营养状况。

(一)喂养建议

1.纯母乳喂养:

2.配方奶喂养:

3.乳母营养:

乳母应坚持平衡膳食,每天能量摄入应比平时增加,增加的量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一般每天增加2092kJ(相当于500kcal,1kcal=4.1840kJ)的能量(相当于增加一餐)可以保证其产生足够乳汁喂哺婴儿。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继续孕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母乳量及其中的蛋白质、脂肪和乳糖浓度受母亲膳食影响不大,但微量营养素及脂肪酸水平等则明显受母亲膳食影响。膳食均衡的健康母亲每周食用1~2次深海鱼可以基本保证乳汁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DHA)水平,不需要服用额外补充剂[4]。如果母亲有营养不良或为素食者,除补充多种维生素外,还需要额外补充DHA。为避免汞摄入过多,孕妇应避免摄入食肉的大型鱼类。素食的母亲还应补充维生素B12。婴儿可以通过乳汁感受到不同种食物的味道,因此母亲进食不同种类的食物有利于婴儿以后接受不同种类的固体食物。

4.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

(1)维生素D与钙:无论采用何种喂养方式,新生儿出院后建议开始补充维生素D,足月儿推荐的剂量为每天400IU(10μg),无需补充钙剂[5]。(2)维生素K:出生后6h以内,建议肌肉注射1.0mg维生素K,以防止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4]。

(二)进食行为建议

1.母乳喂养技巧:

产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1h),新生儿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6,7]。帮助母亲建立正确的哺乳姿势也是确保顺利母乳喂养的重要条件。每次哺乳前都应用肥皂清洁双手。喂哺姿势有斜抱式、卧式、抱球式。无论采用何种姿势,要让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头和颈部得到支撑,尽量贴近乳房,鼻子面向乳头。哺乳前,母亲可用干净手指帮助婴儿口张大含住乳头和乳晕,上嘴唇盖住的乳晕要少于下嘴唇,下唇应朝外突出、下颌接触乳房为正确的"乳房喂养"(图1A)。仅含住母亲的乳头,即上嘴唇盖住的乳晕大于或等于下嘴唇,下嘴唇向前或向口内缩,下颌远离乳房,为含吸不良,为"乳头喂养"(图1B)。"乳头喂养"的情况可造成乳头咬破、乳汁吸入不足,因含大量乳汁的乳腺导管在乳晕下未被吸入。在尚未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习惯前,应避免让婴儿接触到奶瓶、安抚奶嘴及其他辅助喂哺装置。

2.哺乳次数:

3.奶瓶喂养姿势:

奶瓶喂养婴儿时,应用上臂很好地支撑婴儿使其感觉舒适、安全,头和身体呈一直线,喂哺时应握住奶瓶并与婴儿有很好的眼神交流。避免在没有支撑情况下,让婴儿自己含着奶瓶喝奶,易发生呛咳、耳部感染,且在婴儿萌牙后易出现龋齿。

4.奶瓶清洁、配方奶冲配及存放:

5.识别婴儿饥饿及饱腹信号:

及时应答是早期建立良好进食习惯的关键。新生儿饥饿时可以出现觅食反射、吸吮动作或双手舞动;婴儿会出现把手放入嘴里吸吮、鬼脸、烦躁,大声哭吵是饥饿的最后信号。婴儿饥饿不同阶段的表情及动作详见图2。抚养人应该注意观察婴儿饥饿的早期信号,避免其哭闹后再喂哺,这会增加喂哺的困难,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哭吵会影响含吸母亲乳头。婴儿停止吸吮、张嘴、头转开等往往代表饱腹感,不要再强迫进食。

(三)常见问题与处理

1.溢奶:

喂奶间歇或喂奶后宜将婴儿头靠在母亲肩上竖直抱起,轻拍背部,可帮助排出吞入的空气而预防溢奶。婴儿睡眠时宜右侧卧位,可预防睡眠时溢奶而致窒息。必要时可减少摄入奶量20~30ml。若经指导后婴儿溢奶症状无改善或体重增长不良,应及时转诊做进一步诊断,排除器质性疾病。

2.安抚奶嘴:

1月龄以内的新生儿不建议使用安抚奶嘴,因可能会影响母乳喂养习惯的建立并导致过早断母乳。若之后使用安抚奶嘴,需避免奶嘴使用和入睡行为之间建立不良条件反射,夜间醒来后依赖奶嘴重新入睡,会影响婴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导致频繁夜醒。不建议在安抚奶嘴上涂抹糖浆或蜂蜜等以安抚婴儿。

3.边吃边睡:

4.母亲用药或烟酒摄入:

母亲在服用大多数药物时,并不影响其继续母乳喂养婴儿。母亲服用安非他明、麦角胺、化疗药物、他汀类药物、镇静药、抗癫痫药等,建议暂不母乳喂养,具体可详见各种药物说明书。母亲应禁烟,吸烟可增加婴儿呼吸道过敏以及婴儿猝死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同时也影响乳汁分泌,致婴儿体重增加不良。酒精可降低婴儿对吸吮引发的"射乳反射"的敏感性,使泌乳下降,也对婴儿的运动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故建议母亲不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母亲摄入含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茶及咖啡因类饮料)每天应限制在2杯以内。

5.母亲外出或开始上班后的喂养:

6.母亲不宜哺乳情况[10]:

(1)母亲进行化疗或放射治疗;(2)严重心脏、肾脏、肝脏疾病,高血压及糖尿病伴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者,严重精神病、反复发作癫痫;(3)患各型传染性肝炎的急性期、活动期肺结核、流行性传染病时,不宜哺乳。以配方奶代替喂哺,可定时用吸乳器吸出母乳以防回奶,待母亲病愈,传染期已过,可继续哺乳;(4)患乳房疱疹者不宜哺乳;(5)吸毒母亲未戒毒前不宜哺乳;(6)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不宜哺乳。

(四)营养评价

1.喂养状况评价:

2.出生后早期体重评价:

新生儿出生后1周生理性体重下降大约6%~9%,通常在第7~10日回复到出生时体重。但是如果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0%,需密切随访,必要时转诊。

3.应用生长曲线进行营养评价:

二、6~8月龄

坚持母乳喂养,引入富含铁的固体食物,如铁强化米粉或富含铁和锌的红肉类食物;

固体食物质地逐渐过渡到碎末状,帮助婴儿学习吞咽、咀嚼,同时确保食物能量密度;

婴儿仍需补充维生素D400IU(10μg)/d,奶量保证条件下无需补充钙剂;

正确使用生长曲线对婴儿营养状况进行定期评价;

6月龄时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筛查缺铁性贫血。

1.母乳喂养:

建议选择配方奶,奶量为700~900ml/d。由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基础能量代谢率要高于母乳喂养,因此其能量需求要稍高于母乳喂养。24h喂哺次数大约5~6次,在疾病状态及疾病恢复期,能量需求会增加,需要适当增加喂哺次数。配方奶喂养的婴儿相对母乳喂养需要更多地摄入额外的水分,尤其是在炎热的季节。

3.固体食物添加:

(1)维生素D与钙:无论采用何种喂养方式,婴儿每天仍需补充400IU(10μg)维生素D,无需补充钙剂[5]。(2)铁:纯母乳喂养或母乳为主足月健康婴儿若固体食物添加合理(如每天30g富含铁米粉),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额外添加铁剂。500ml的铁强化配方奶即可以保证婴儿对铁的基本需求。

1.互动式喂养方式的建立:

早期建立互动式喂养方式对于婴幼儿长期的进食行为都有重要的影响。喂哺固体食物时将婴儿置于安全、舒适的餐椅上,以保证其头部、躯干以及双足都有很好的支撑。双手应该可以自由活动,可与喂养者有很好的互动交流。喂哺的过程是一个亲子互动过程,喂养者积极响应婴儿的饥饱信号,喂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婴儿进食。喂哺时应避免分散注意力,如看电视、玩玩具等。在喂养过程中与婴儿有充分的眼神交流和语言交流,促进情感。当婴儿拒绝一种新添加的食物时,不要强制其食用,可以再尝试,有时婴儿需要经过10~15次的体验尝试后才会接受一种新的食物。

2.餐次:

进食4~5次乳类以及1~2次谷类为主的固体食物。固体食物的频率可逐步增加,摄入固体食物的量有个体差异,每次食用量以不显著影响乳类摄入为原则。进餐的频率与食物能量密度有关,较稀薄的食物为主,频率就需要高些,反之进餐频率相对少些。通常情况下,固体食物的能量密度应高于母乳,以避免因为能量不足导致生长不良。

3.食物准备清洁要求:

保证食物准备过程的清洁是预防肠道感染的重要措施,包括事先用肥皂洗手,食物制作完成后尽快食用,使用清洁餐具,注意饮用水清洁。避免将接触过成人口腔唾液的食物喂哺给婴儿,避免成人口腔内细菌传播给婴儿,发生龋齿。

1.建议逐渐停止夜间喂哺婴儿年龄:

2.糊状固体食物的添加方法:

固体食物应用勺喂哺,而不用奶瓶喂,婴儿开始吃固体食物时会出现呛咳、作呕或伸舌,但是随着不断体验用勺进食,吞咽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会逐渐减少。这一阶段还应让婴儿逐渐接触使用杯子,可通过评价婴儿的发育水平来逐步引入杯子。当婴儿会独坐且可以拇-掌抓物时,开始让婴儿用杯子尝试喝水;当婴儿开始拇食指抓物时,喜欢尝试着自己握杯子,尽管尚不能很好掌握用杯子喝奶或水的技巧,仍可以开始尝试用杯子喂哺婴儿少量母乳、配方奶或水。

3.体重不增或增速明显减慢的原因:

6月龄开始添加固体食物后,如果添加不当容易引起体重不增或增速明显减慢。最常见的原因是固体食物添加过多(包括量与次数)使奶量明显减少,且固体食物的能量密度不足(含水量过多),导致婴儿体重增速不佳。因此,需要强调的是6月龄开始添加固体食物,是在基本保持原有奶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固体食物添加补充能量不足的部分以及补充最容易缺乏的铁元素,同时训练婴儿咀嚼吞咽功能。

4.添加调味料的年龄:

5.水果与果汁的区别:

水果是膳食金字塔5种主要食物种类之一。6月龄可逐步开始添加水果,从果泥开始逐渐过渡到小果粒。2010年前的一些指南建议还有提及6个月以后可以少量添加鲜榨果汁、100%纯果汁。但是由于果汁不仅缺乏水果中富含的纤维素,同时过多果汁增加婴儿消化道负担影响乳类摄入、增加糖类摄入,因此近年许多国家的喂养指南都不建议1岁以内婴儿喂果汁[6,12]。

这一阶段开始引入固体食物,较易因喂养不当而出现体重增长不佳以及营养素缺乏,因此需要询问每天乳类摄入情况,了解固体食物添加情况,包括种类、质地、频率及喂养方式等。

2.生长评价:

3.贫血筛查:

6月龄时进行血常规检查是否有贫血,此阶段喂养不当易发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详见"儿童缺铁及缺铁性贫血防治指南"[13]。

三、9~11月龄

摄入富含铁和锌的食物,食物品种应逐步多样化,逐渐过渡成人食物;

食物质地转换、婴儿学习咀嚼以及自我喂哺的关键时期,喂养不当易导致幼儿阶段各种进食行为问题;

12月龄筛查缺铁性贫血。

(一)营养建议

母乳搭配其他固体食物是婴儿最好的营养配搭,鼓励有条件的母亲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9~11月龄婴儿母乳摄入频次减少,但是由于每次摄入量增加,因此每天母乳摄入总量与6~8月龄接近。而随体重增加,需增加能量摄入部分应通过增加固体食物的能量密度和量来满足。

这一阶段婴儿的奶量每天为700~900ml,每24小时4次。配方奶喂养儿相对母乳喂养儿需要更多地摄入额外的水分,尤其是在炎热的季节,但以不明显影响奶量摄入为准。

各大类食物的种类应该较前一阶段更丰富。

1.学习自我进食:

不必要求正确使用餐具,允许主动抓握食物自我喂食,有助于更快掌握独立进食技能,培养自信。婴儿自我进食时家长应容忍洒落和狼藉,可事先在地上铺好相应的地垫以便于清洁。

2.学习吞咽、咀嚼:

3.进餐安排:

1.固体食物添加与乳牙萌出关系:

婴儿出牙早晚具有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一阶段添加固体食物,尤其是固体食物质地的转换不应以出牙作为食物质地转换的依据。因为,这一阶段婴儿通常使用下颌和舌头咀嚼并咬碎各种食物。食物质地的转换更多应该根据其实际月龄,同时可以参考其发育水平。6~8月龄阶段应该逐渐从糊状食物过渡到颗粒状食物,8月龄左右,大部分婴儿可以用手指自己抓起固体食物送入口中,可以喂块状食物,又称为指状食物(用手指可以拿起的食物)。12月龄左右应该逐步接近成人食物的质地了。

2.患病婴儿的喂养:

当婴儿患病时,喂养过程应注意适当增加液体摄入,给予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疾病恢复后应给予比平时更多的食物,以帮助补充因疾病过多消耗的能量。

3.100%果汁与果汁类饮料区别:

这一阶段还是建议给婴儿片状或块状的水果,即使给予婴儿少量果汁,也应该是鲜榨果汁或者100%果汁,而不是果汁类饮料。果汁类饮料是指果汁含量在10%~99%,并添加了甜味剂、香味剂的饮品,有时还强化了维生素C或钙,这些并不建议给婴幼儿饮用。同样,含有乳类或者益生菌成分的含糖饮料也不适合给婴幼儿饮用。

重点询问婴儿每天乳类以及固体食物摄入情况,食物质地转化、婴儿咀嚼食物和自我喂哺技能发育情况。

12月龄时进行血常规检查以了解铁缺乏情况,喂养不当容易发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详见"儿童缺铁及缺铁性贫血防治指南"[13]。治疗效果不佳者需转诊。

四、12~36月龄

幼儿的生长速度相对婴儿期明显变慢,食欲波动很大,有时甚至比婴儿期进食量更少些,但摄入食物质地更厚实,能量密度较婴儿期更高。

1.食物种类:

幼儿阶段食物的能量供给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食物种类基本同成人,脂肪所供能量占比下降,而碳水化合物占比逐渐上升(谷类100~150g/d、蔬菜200~250g/d、水果100~150g、肉类动物性食物50g/d,乳类至少500ml/d)。有条件的母亲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不强求幼儿吃所有食物,但需保证每一大类食物的摄入量,如不一定吃各种绿叶蔬菜,但需摄入至少1~2种蔬菜。与成人一样,正常幼儿可偏好某一种或某几种食物,但要控制偏好食物的量,同时提供其他健康食物以保证幼儿营养平衡。如只提供偏好的食物,易形成儿童偏食挑食习惯。鼓励幼儿适当饮水,但不宜摄入饮料。

2.食物质地:

不同质地的食物可进一步训练幼儿吞咽、咀嚼能力。为防止幼儿窒息,避免进食坚果,或颗粒状、易发生误吸的食物,如花生、玉米、葡萄、果冻等。

3.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

1.餐次:

2.饮食行为培养:

幼儿与家人同食,有条件家庭可让儿童坐在儿童餐椅就餐,便于与家人互动交流。避免进食时看电视或玩玩具等,更不可追喂进食。幼儿应学习抓、用勺子,参与进餐过程,逐步学习自己进食。允许幼儿进食过程狼藉,在进食过程中熟练掌握进食技巧。培养幼儿规律的进食习惯,家长尽可能为儿童提供各种食物满足生长需要,不强迫进食。识别幼儿饱腹的信号,允许吃饱后离开餐桌。对较年长一些的幼儿,可适当参与食物的制作过程或者餐前准备餐具,提高其对进食过程的兴趣。

3.弃用奶瓶:

12月龄开始学习用吸管杯饮水,15月龄起应弃用奶瓶,用杯子饮奶或水。

1.果汁摄入量的建议:

1岁以上的幼儿鼓励摄入富含纤维的水果。即使摄入果汁,量也应控制在120ml以下,且为100%果汁或适当水稀释的纯果汁,不应是含果汁的饮料。不建议用奶瓶摄入果汁,应使用杯子喝。

2.进食鲜牛奶、蜂蜜等食物的年龄:

询问儿童每天饮食及营养均衡情况,注意偏食挑食情况,重点评估饮食行为。

2.生长评估:

1岁后每年血常规筛查铁缺乏,治疗效果不佳者转诊。详见"儿童缺铁及缺铁性贫血防治指南"[13]。

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喂养建议汇总见表2。

(江帆毛萌执笔)

参加本建议审定的专家(以专家单位及姓氏拼音为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胡燕、黎海芪);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向伟);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汪之顼);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李晓南);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郭锡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洪莉、江帆);首都儿科研究所(李辉);四川大学附属华西二院(毛萌);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赵正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THE END
1.宝宝辅食最新指南,营养搭配与制作技巧全攻略客户评价1、食材处理:确保食材清洁卫生,将蔬菜、水果等食材洗净、去皮去核,对于肉类,选用新鲜部位,去除筋膜和多余的油脂。 2、烹饪方式:为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建议采用蒸、煮和炖等烹饪方式,避免使用油炸和煎等高温烹饪方式,以免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辅食质地:随着宝宝的成长,辅食的质地应从细到粗过渡,初期可制作细腻http://www.jiaot.com/post/4893.html
2.宝宝安全餐桌儿童食品安全常识十条确保购买的婴幼儿食品符合国家标准,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存条件以及营养成分表。选择无添加糖、盐和色素的纯净食物,以避免过敏反应。 清洁储存与准备 所有用于储存和准备孩子饮食的容器和工具都应保持清洁干净,不得使用已被污染过的物品接触孩子食物。此外,避免在饭前让孩子玩耍或手脚沾满土壤后吃东西。 https://www.chuutacua.cn/shi-cai-da-quan/821687.html
3.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学龄前儿童的合理膳食学龄前儿童指的是满2周岁后至6周岁之前。2~5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饮食习惯培养的关键期。足量食物,平衡饮食,规律进餐,不挑食偏食,每天饮奶,多喝水,控制零食饮料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全面营养,构建良好饮食行为的保障。 二、营养成分的了解 http://www.yinan.gov.cn/info/7146/156885.htm
4.一月半至两岁宝宝辅食攻略,最新版食谱精选与饮食规划全解析还有一些具体的食谱推荐,如青椒胡萝卜山药泥和巧虎米饭等。对于1到2岁的宝宝,主要食物逐渐从奶类转向混合食物,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不能给宝宝吃大人的食物。下面推荐一份一周食谱大全供参考: 周一:早餐烂面片,午餐菜肉烂饭骨头汤,晚餐蒸鱼饼番茄豆腐鸡蛋汤。 http://tonki-tpms.com/51a8976c7fdb.html
5.2022育婴员(五级)判断题及答案1、【单选题】1—3 岁婴儿固体食物的制做原则()( B ) A、应由“软”“烂” 为主逐渐增加硬度 B、食物不能软 、以免影响婴儿咀嚼功能 C、制作时应以婴儿喜欢吃为原则 D、可多吃些溜 蒸之类的食物 2、【单选题】一般来说婴儿1—6个月身长平均每月增长()厘米。( B ) https://blog.csdn.net/zbf123123/article/details/124892505
6.育儿百科第三章1~12个月宝宝在线免费阅读有些斜视的宝宝,等满2个月时一般都能自行矫正过来,而且双眼能够一起转动,这表明宝宝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正常。在这一段时间里,即使有的宝宝斜视尚未矫正过来,但也不一定是大脑发育或生理上有问题。比较明显的斜视在1岁前后进行治疗,轻度的斜视在3岁前后再进行治疗也不算迟。 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255243324615822396
7.育婴员考试复习题苏州职业技能培训网84、【判断题】1~3岁以内婴幼儿的发音不清晰属于正常的情况,成人只要坚持用正确的发音去引导,婴幼儿的语言就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85、【判断题】1周岁的婴儿每次排尿量约50毫升左右。()(×) 86、【判断题】丹佛小儿发育筛查测验的特点是工具简单、价格便宜、装成小箱便于携带。()(√) https://www.peixun.info/rongyu/25
8.饮食方案10篇(通用)3、接触全麦,2岁开始 虽然全麦食品有种种的益处,但对于0-2岁的婴幼儿来说,全麦食品不过是一种阻碍他们享用其它“美食,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罢了。那么应该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吃全麦食品才是对身体有益呢? 2岁以后,牙齿差不多长好了,胃肠功能发育基本完善了,是时候向宝宝的膳食中增加全麦食品以增加他们纤维https://www.ruiwen.com/gongwen/fangan/1500951.html
9.简述婴幼儿食物转换的原则简述婴幼儿食物转换的原则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1)从少到多;(2)从稀到稠;(3)从细到粗;(4)从一种到多种;(5)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网球正手击球技术在挥拍击球阶段,正确的发力顺序是( ) A. 蹬腿转髋https://www.shuashuati.com/ti/55bc5b68a3ee4decae75f0e71ab73255a1.html
10.儿童保狡室站点1、食物多样化 l提供全面营养,没有一种食物具备所有的营养素。 l 提供多种美味、增进食欲。 l 提供丰富的味觉、嗅觉、视觉、触觉等感知刺激,利于孩子的早期发展。 l 避免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 2、平衡 食物平衡的原则是指膳食供给与机体生理需要之间的平衡。3岁以下婴幼儿的每日平衡膳食依次为奶和奶https://www.hdhospital.com/Html/Mobile/Articles/110591.html
11.育婴师考试常识:婴幼儿喂养关键问题【摘要】环球网校编辑为考生发布“育婴师考试常识:婴幼儿喂养关键问题”的新闻,育婴师,一个近年来新兴的职业,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迅猛发展,聘请育婴师进行早期的科学喂养,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职业领域,来为广大婴幼儿家庭提供专业的服务。如果想要报考育婴师,请关注环球网校育婴师频道发布的育婴师相关复习资料。育婴师考试常识http://m.edu24ol.com/news/2016-5/14628443383298.html
12.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项目一婴幼儿饮食行为的观察与分析.pptx此阶段的固体食物质地仍以软烂为主,大小为成人的1/3左右。 知识点睛婴幼儿的20颗牙齿婴幼儿乳牙萌出的时间婴幼儿的咀嚼能力并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培养。当婴幼儿开始萌生乳牙时,就可以培养他们的咀嚼能力了。婴幼儿在4~5月龄时开始出牙,2岁左右乳牙全部长出,共20颗。(注:数字1和2代表中切牙,3和4代表侧切牙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409/715013610400606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