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者简介]熊一坚,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编审,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江西南昌330077)

倪筱楠,沈阳大学副教授,天津财经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辽宁沈阳110044)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和运作效率所作的综合性评价,它是评价主体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对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和运作效率所作的综合性评价的指标集合体。通过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投资者可以预测不同企业的未来经营绩效,以期获得最大收益;债权人可据此确定自有资金的贷与放,确保本金的安全和实施利息收入的最大化;企业管理当局可以获得自身和竞争对手经营绩效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竞争战略提供依据。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范畴解析

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虽然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许多优势和作用,但这种基于财务报表的传统评价方法自身的成熟和完善并无法解决其在方法本身上存在的先天缺陷,即由于以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主要分析、评价基础而导致的内在缺陷。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尽完善和不尽合理。偏重运用财务指标评价,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的8个基本指标和16个修正指标都是财务指标,只有8个评价指标是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较多地受到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评价难以完全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以会计准则为企业会计政策规范主体的模式对某一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过于偏重财务评价往往使企业盲日追求高财务指标,而忽视长远利益,易产生短期行为。因此,财务指标虽是评价指标的主体,而过多地运用其评价会产生诸多弊端。

非财务指标的设置不尽完善,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非财务指标都是评价指标主观随意性较强。企业领导班子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基础管理水平、在岗员工素质状况、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行业或区域影响力、企业经营发展策略、长期发展能力预测等8项非财务指标,不可计量。定性分析依赖于人们对经济现象的熟知程度和经验,因而仅由定性分析获得的非财务指标结果主观随意性大,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现已设立的非财务指标还不够全面,如没有考核企业的信誉状况,缺乏知识与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等。

(三)所规定方法计算的平均值代表性较差。计算平均值的目的是反映不同水平的代表性,而所规定方法计算的平均值代表性却较差。根据《指标解释》,使用平均值作为分子或分母的指标有净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成新率,其中平均值的计算方法为:平均值=年初数十年末数/2,只考虑了年初和年末的状况,未考虑年度中间的资产状况。事实上,许多企业的资产状况在年初、年末和年度各月间都有差异,甚至差异很大,而且变化不均匀。因此,这种方法计算的平均值代表性不强,不能客观地和较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用此类方法计算的财务指标很难收到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效果。

三、构建和完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一)以投入产出分析为主要考察出发点。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所得大于所费的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的资本的运作过程,企业经营目标体现为资本保全和资本增值,所得与所费的关系转化为资本价值实现与资本垫支的关系,追求资本价值增值最大化是企业的生产目的所在。并且在投入产出分析中注重定量指标结合定性指标分析,以弥补定量分析的缺欠。在业绩评价中,单有定量指标,很难做到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全面评价,因为有许多经营业绩很难在量上反映出来,而必须借助一定的定性指标如环境保护状况、员工的知识水平、管理水平等等来对企业的战略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用体现经营目标与手段的一致,出色的财务成果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目标。实现财务成功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放弃投资机会;降低成本、减少费用支出;提高商品售价或降低服务水平;提高员工的技能,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前三种方式只能让企业取得短期的财务成功,而第四种方式却可能取得未来持久的财务成功。运用非财务指标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企业按第四种方式来实现财务上的成功。

采用更为准确的方法计算平均值,从统计学角度来看,计算净资产、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等时点指标的年平均值,较准确的方法是:

平均值=1/2年初数+1月末数+……+11月末数+l/2年末数

这样计算的平均值代表性较强,从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会更客观、合理。

按照多目标规划原理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阶段的战术目标,从而使战略目标分解为分阶段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是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每个职员能较好地理解企业目标和战略,以便有效地实施.绩效评价还要与财务分析相结合,利用杜邦财务分析,采用多因素方法分析问题。

以较为客观的评价标准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对比,评价指标是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尺,价值判断就是根据评价标准体系而做出的判断.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评价结果。如某企业经营业绩与历史相比年年有进步,会得出业绩好的结果;与同行业相比差距太大,处在同行业最低水平,会得出业绩差的评价结果。为此,必须选择客观的评价标准来对企业进行评价。

(四)突出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一个必须可以量化的标准体系;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体现对组织目标有增值作用的指标,它可以实现对组织真正有贡献的行为得到激励;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进行绩效沟通的基础,它是管理人员与员工沟通的共同语言。哲学上的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关键的观点、管理上的例外原则及会计上的重要性原则都启示我们解决问题时要抓关键,因此,突出设计关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符合规律的必然。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一个必须可以量化的标准体系;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体现对组织目标有增值作用的指标,它可以实现对组织真正有贡献的行为得到激励;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进行绩效沟通的基础,它是管理人员与员工沟通的共同语言。

参考文献:

[1]武欣.绩效管理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孙雪萍.对企业绩效评价的重新审视[J].企业研究,2006,(3).

[4]陈爱成,李晓东.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J].商场现代化,2005,(12).

【关键词】

绩效评价;指标设置;KPI

0引言

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是考核企业员工是否正常的融入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由于各个企业本身的特点不同,以至于我们现在看到的绩效评价体系并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什么标准。直到现今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企业结构越来越倾向虚拟化,绩效评价指标日益多元化,某些非常大型企业组织机构还在沿用单一的评价因素。

1以某国企为例阐述绩效评价是如何实现的

首先来说,绩效评价体系是伴随着公司业务的日常化和程序化而产生的,无论是否形成文案性的规章,它始终存在于企业的存在与发展之中。而狭义的理解绩效评价体系是怎样制定的,我们只能从文字性的东西来理解。

就以本文所了解到的某家国有企业为例,在2007年创立之初,该企业原封不动的将电信行业的绩效评价体系照搬进企业,当时企业规模是120人。由于电信属于基础通信领域,有足够的政府支持,并且属于垄断行业,所以员工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只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出勤率,一个是事故率。由此看来,员工可以很容易地拿到全额奖金以及工资,这样就非常容易导致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失效。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09年。此时企业的规模已经扩大达到了500人左右。而由于原有的评价指标过于简单,使得新进员工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而老员工更是难以提升工作积极性。在企业内部的上升渠道就是所谓的“论资排辈”。再加上本身公司从事开发项目市场竞争激烈,2009年底企业一度陷入困境。

2012年底,随着业绩评价体系逐渐构建起来,改革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企业发展逐步好转,而这套绩效评价体系已经作为企业的经典案例留档。

2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2.1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

那么我们就从这个案例入手,可以看出:绩效指标的构成,它必须遵循smart原则,即代表性,可度量,可操作,现实性和时效性,以满足企业组织幅度管理的需求,促进组织整体效率的提高,并符合成本控制的要求。所谓KPI,它必须是企业的在绩效考核中的关键指标,这里包含纵向战略目标的解析,还有企业横向业务流程的分解。凡是能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或者可以帮助企业控制成本的因素,一般都会作为KPI存在于考核体系中。一个绩效考核系统的指标除了关键因素之外,还会有一些损益因素。如对企业有负面影响的或者是企业核心价值观所反对的因素,再如对企业有实际好处却被传统价值观所反对的因素。

2.2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2.3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激励制度的关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ERP;绩效评价;模型

企业实施ERP项目时,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进行企业ERP项目资助的政府,以及信息化服务商,经常会碰到对这些项目如何进行绩效评价的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对ERP项目的投入产出进行评估,另一方面是政府需要对信息化资助项目进行评价,以考量政策效果。同时这样的评价,还可以对项目进行全面审视,以发现问题,找出不足,提高ERP应用的认识水平和应用水平,促进企业ERP的发展。

一、绩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设计基本原则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类型不同,管理水平的差异,企业ERP应用水平的深度与范围的差距,以及企业经营规模存在较大差别,因此用简单的方法来判断企业ERP绩效,是不能全面客观反映企业ERP给企业带来的价值的。因此,建立企业ERP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必须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性。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价的质量。为使体系能反映出ERP的内涵与规律,设置的指标要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应以现代科技统计理论为基础,结合必要的专项调查和考证、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综合考核评价,得出科学合理、真实客观的评价结果。

2.导向性。建立企业ERP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对企业ERP工作进行规范化,从而对企业ERP工作起到导向和监控作用,从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开始,重在ERP给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进而支持企业以获取最佳商业利润,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之目的。

3.可比性。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各项指标要量化,指标值采用相对值,以利于不同时期企业间的对比,促进企业ERP工作的进展。可比性不仅仅体现在企业的自身,也可以在同行业中进行,以体现企业ERP的应用层次。

4.操作性。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主要是在企业ERP中得到应用。这就要求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尽量避免形成庞大的指标群或层次复杂的指标树;指标的数据要易采集,计算公式科学合理,评价过程简单,利于掌握和操作。

二、绩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设计构思

从一般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支持层次看,可以分为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业务处理4个组织管理层次,因此,考核指标的主题也是同这些管理层次对应的。各个层次都有相应的考核指标,做到责任明确。其中有几项涉及基础数据的准确度,考核负责维护数据的部门。

1.绩效模型指标设计

ERP的绩效评价模型体系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建构,首先是基础数据,其次是企业绩效,再次是从企业管理的4个层次,最后是从企业的对外关系方面。这4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设置多个二级指标,见图1。

2.绩效模型绩效指标权数设置

3.确定绩效模型的绩效评价等级设置

当评价方法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时,采用A、B、C、D四个等级进行等级设置(图1中下一级详细评分标准略)。

具体标准为:

A级:

(1)管理信息信息系统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进行了很好的业务集成。

(2)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物流系统能相互密切关联,使用同一信息数据。

(3)物流数据准确率98%以上,资金流数据准确率100%,其余数据准确率平均达到95%。

(4)进一步低层次ERP评价达到90分以上。

(5)整体企业管理绩效达到:企业效益达到预期管理要求、整体优化、质量稳定、生产周期缩短、资金占有减少、客户满意度高。

B级:

(1)管理信息系统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进行了较好的集成,但制造工作流没有集成。

(2)生产计划能较好地进行实施和控制,但有些库存大于实际需要,不能消除采购与加工的突击现象。

(3)物流数据准确率在85%以上,资金流数据准确率在98%以上,其余数据准确率在80%以上。

(4)进一步低层次ERP评价达到85分以上。

(5)资金流、物流系统有很好的衔接,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较好,达到了局部优化和减少库存的目的。

C级:

(1)资金流与物流没有很好集成,制造工作流没有实现或没有与物流进行集成。

(2)没有进行MRP计算,物料的采购通过人工按需而定。

(3)物流数据的准确率在75%以上,其余各项数据准确率为70%~79%。

(4)进一步低层次ERP评价达到70~79分。

(5)资金数据、物流数据能及时提供,并准确进行库存控制。

D级:

(1)仅为基本数据处理用,对决策几乎没有支持。

(2)库存数据与实际相脱节,不能指导和控制生产。

(3)所有数据的准确度考核均在70%以上,没有脱离手工数据作业。

(4)进一步低层次ERP评价小于70分。

(5)ERP应用效果尚未体现。

三、绩效评价模型设计与分析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可以应用模糊指标综合判定法来建立ERP应用绩效评价模型,以对企业ERP工作进行综合评定。由图1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与推演。

1.设计考核因素集

在考核因素中,只取评价指标体系图1中的定量指标,定性指标略去。

2.确定权重

设定因素集各因素的权数分配为,,考核集内各因素的权数分配为。

3.各考核因素的隶属度向量矩阵

隶属度向量的各分量可根据考核资料的统计处理求得,一般取归一化,即隶属度之和为1。

ERP的绩效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与运作的不同层面,表现为系统运行集成化、业务流程合理化、绩效监控动态化、管理改善持续化,并且效益的体现是渐进的、逐步的。本文对ERP的绩效评价模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具体应用上、指标的选择上、权重的设置等方面,还需要根据企业、政府、软件供应商等方面具体评估确定。

主要参考文献

[1]傅铅生,董岗.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模型[J].商业研究,2003,(23).

[2]陈启申.关于ERP实施评价的标准[J].电子商务世界,2003,(6).

[3]张小康,邓景毅.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系统观[J].经济师,2004,(8).

[4]陈晓红,刘磊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模糊综合评判[J].运筹与管理,2003,(6).

1平衡记分卡(BSC)与可持续发展

11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rd)

12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

Brundtland(布伦特兰)于1987年在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会上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破坏后代人的生存需求。煤炭企业其行业的特点,对环境和地质破坏比较严重,考核指标的缺乏势必会加重对环境的压力,在目前尚未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到煤炭企业中至关重要。

2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结构图

企业绩效平衡记分卡围绕企业的战略管理设计的一系列评价指标,但该指标体系不能将企业的外部性考虑进去,不能很好地评价企业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不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很好地引导煤炭企业未来和谐发展(如图1所示)。

图1平衡记分卡结构图

22基于可持续发展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结构图

煤炭企业属于资源型企业,而煤炭属于一次性能源,资源有限,建设矿井需要大量资金,受产量限制,煤炭企业投资回收期长,且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易造成地面塌陷等,因此在设计煤炭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时除了效益评价指标外需要加上可持续发展指标,即环境指标、社会指标等,如表1所示。

221效益类评价指标

根据平衡记分卡指标设计,针对煤炭行业的特点,效率类指标分为四部分,财务类指标与现行煤炭行业平均指标一致,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现金流量、制造成本等,计算方法与现行一致;客户方面指标主要包括销售量、供货及时率、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大客户比率、商品煤质量等;业务经营是挖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内部价值链,指标包括人均工效、产量、进尺、安全事故率、质量标准化程度、块煤比率等;学习与成长主要分析企业未来潜在的竞争优势,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包括关键工种培训率、员工技能素质提升情况、职工满意度、员工创新、企业技术人才比率等。

222可持续发展指标

可持续发展指标根据煤炭开采的行业特点,可分为对社会的贡献和对环境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指标:职工报酬率、纳税贡献率两个量化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职工报酬率=[SX(]付给职工总报酬(工资、福利、社保等)[]平均净资产[SX)]×100%

纳税贡献率=支付的各项税费-税费返还平均净资产×100%

其中,职工报酬率和纳税贡献率都是正指标,数值越大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但是比率值过大,反而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因此,在该指标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盈利状况,结合行业的平均水平科学合理设计该指标值。

对环境的贡献指标:环保投入率,吨煤耗自然水量,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瓦斯利用率(针对瓦斯矿井),塌陷土地复垦率等几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环保投入率=每年环保投入费用/总成本费用×100%

吨煤耗自然水量=[SX(]企业耗用自然水量[]总产出量[SX)]

工业水重复利用率=[SX(]重复利用的水量[](重复利用的水量+耗用的新自然水量)[SX)]×100%

瓦斯利用率=[SX(]瓦斯利用量[]瓦斯抽采总量[SX)]×100%

塌陷土地复垦率=[SX(]塌陷土地复垦面积[]总塌陷土地面积[SX)]×100%

其中,环保投入率、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瓦斯利用率、塌陷土地复垦率属于正指标,吨煤耗自然水量属于逆指标,环保投入率上升会提高企业成本,因此,要结合现行国家政策,结合行业特性,合理设计指标值。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和吨煤耗自然水量结合使用,降低污水排放量,减少新水利用量,可起到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我国目前最普遍的瓦斯利用的方式是发电,国家对瓦斯利用也有适当的补贴政策,因此提高瓦斯利用率可以为企业增加一部分收入,该指标越高越好。塌陷土地复垦率受土地结构条件限制比较大,企业要结合当地情况及国家政策,设计合理的指标值。

3评价指标的赋权与计算

评价指标的赋权方法常用的有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权值因子判断法、排序法、层次权重分析法(AHP法)等,在日常使用中,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合理设计各指标的权重,本文采用层次权重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

31建立阶梯层次结构

层次分析法首先进行分层,即:目标层(A)、准则层(B)、措施层(C),层次结构划分是进行指标赋权关键的一步,决策者对所需要实现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了解,理清层次的划分依据,划分好层次结构。

32评价指标的权重――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假设上一层准则层元素为a,对下一层可支配元素设为x1,x2,x3,…,xn,根据xi元素相对重要性赋予相应权重wi(i=1,2,…n),aij表示xi,xj其关于a相对之比,比较矩阵如下:

33矩阵一致性检验

由于在判断中诸多因素存在着片面性和不确定性,判断结果难以精确,存在一定偏差,需要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若不满足一致性检验需要进行修正,确保通过一致性检验,然后计算特征向量。

综合指数Z数值范围0-1,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可以设立不同等级,09以上,08~09,07~08,06~07,06以下几档,分别设为优秀、较好、中等、一般、较差等。

管理层人员的判断出现失误,容易出现分层排序的不合理,企业在实现该方法时建议从不同角度多次比较,个别失误难以避免,多次比较后获得更多的信息,得出一个更加合理的排序。

4改进后绩效评价指标实施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指标;衡量体系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概述

1.内涵

2.工作目标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1.做好指标分类工作

2.加强定量指标设计

3.明确打分方式和考核要点

4.加强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管理

财政支出项目大多具有综合性、专业性特点,绩效评价的难度较大。可以由财政部门牵头,聘请专家或邀请第三方机构,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绩效评价。为了提升绩效指标的科学性,需要根据项目特点进行优化,突出项目实施的目标和后期成效。项目在申请阶段,需要提交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特别是重点领域和重要节点,需要展开绩效评价,特别是工程质量、财务状况等;项目结束后,在验收环节需要进行绩效评价,系统考核项目完成情况。只有加强财政支出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全过程跟踪,才能确保项目实施的成效。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王智宽.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中国市场,2019(3).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依据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兼顾的原则,根据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评价的内在原则,对财政支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即财政支出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它体现的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果之间的比较关系,即判断能否以低成本的方式办更多的有效率的事,并通过评价找出决策和执行中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是衡量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化的尺度。

农业财政支出就是全部财政支出项目中对农业支出资金的综合和汇总。农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农业财政支出资金与其效果之间的关系,具体效果包括农业总产值或增加值的增加,粮食产量或者其他农产品产量增长率,农业财政支出的覆盖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改进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等。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财政支出绩效总体效果的特定概念和具体数值,是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揭示财政支出问题的重要量化手段;是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是按照特定的分类标准,对财政支出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实用可行的分类而形成的指标体系。设置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是保证财政支出科学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基本条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两大类。定量指标就是项目评价的绩效可以量化为数额的时候,采用相应的数额的绩效评价方法;定性指标就是项目绩效评价不可以量化时,采用专家评议、调查问卷等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农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现状

通过建立合理的农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系统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对农业财政支出进行客观的分析,真实地反映财政支出的综合效益,能够对农业财政支出进行科学性、合理性的分析。现阶段,我国农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不断完善,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指标。

其二,社会效益指标。主要包括:扶贫效益指标、农业人口生活质量提高率,促进农民就业效益指标,促进国家粮食安全指标,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量,提高农业竞争能力效益,教育普及率,农产品加工产品社会增长率,环保能源利用率,农村信息化建设率,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

其三,生态效益指标。主要包括:水资源平衡和农田土壤养分平衡,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生产能力指标即耕地生产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有无项目抗逆力比率、生态功能综合生产效率,土地侵蚀面积变化率、水环境质量指数,土壤退化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减量,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土地治理面积提高率,退耕还林、荒漠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量比率。

三、农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指标缺乏可行性,我国农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呈现出单一性,缺少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我国的农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没能形成从指标体系构建、指标设计到评价结果的实证研究一体的评价系统,现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操作性较差,不能从不同层面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缺乏体制机制保障。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必须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必须法制化制度化,相应的绩效评价政策和法规加以规范和保障。

第三,缺少大量可靠的农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息数据支持。我国现阶段没有建立在农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上的数据库系统,为了促进绩效改革的快速进行,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初具规模的数据库系统已成为必须。

四、农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措施

第一,严格根据农业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国家标准、历史标准和理论标准,制定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并使之简单适用,又易于操作,更好地反映农业财政支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规范农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农业财政支出的范围与规模,保证财政支出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把农业财政支出进行系统化分析,从整体上准确评价财政支出效益。这样才能使评价结果具有可行性。

第二,逐步完善财政支出的资金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可行、合理全面的制度体系,将农业资金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强化科学化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的效率得到提高。

第三,按照科学、公允的标准建立农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数据库系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数据库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各种对象进行公正、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根据不同类型划分并形成数据群集成的总和。在进行绩效评价标准取值时,从数据库中选取与评价项目指标体系向对应的指标数据库,同时根据实际绩效评价的需要,对数据库进行调整增设和补充,形成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数据体系。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农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收集信息网络系统,有效开展财政支出数据信息的采集,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收集和定期机制。

按照十七大报告的精神,财政部在公共财政体系框架内,先后出台了《财政部关于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组织、开展的部门和领域的财政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实践活动。总之,随着我国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一系列政策办法的出台,规范农业财政资金的管理,提有利于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绩效。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农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农业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油料部门;平衡计分卡;绩效指标

中图分类号:E23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ccordingtotheexperienceofperformanceevaluationofthebalancedscorecardandthepracticeofPOLdepartmentofarmy,wechoose16secondlevelindexextoformtheindexsystemofperformanceevaluationofPOLdepartmentfromthefourdimensionsofguaranteeingobjectsatisfaction,resourcesdevotionandguaranteeingprocessandstudyandgrowingupandproposethestepofperformanceevaluation.

Keywords:POLdepartment;thebalancedscorecard;performanceindex

部门或团队的绩效是指部门或团队完成自身任务目标的情况,同时也应该包括对其他部门或团队的服务、支持、配合、沟通等方面的行为表现[1]。本文试图将平衡计分卡理论应用在部队油料部门的绩效评价中。选取保障对象、资源投入、保障流程和学习与成长作为平衡计分卡的4个维度,建立了油料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平衡计分卡油料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某部队油料部门的绩效进行了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和矩阵计算,确定了指标的权重;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评价结果,并与部队油料部门实际业绩进行了对照,据此提出了提高部队油料部门绩效的建议。

1油料部门绩效评价的含义

2油料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我国学者张一驰认为,绩效评价是对员工一个既定时期内对组织的贡献作出评估的过程[7]。组织层面的绩效评价是“一种提高组织员工的绩效和开发团队、个体的潜能,使组织不断获得成功的管理思想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整合的管理方法”[8]。本文采用平衡计分卡(BSC)与关键绩效指标(KPI)两种方法来构建油料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平衡计分卡建立油料部门绩效的4个维度,用关键绩效指标法来确定每个维度的指标。“平衡计分卡可以帮助油料部门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并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评价指标,更加注重对组织成员的引导与激励。”[9]关键绩效指标是组织动作过程中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战略转化为内部的过程和活动,从而不断增加组织的竞争力并持续发展[10]。

(1)分析目前油料部门的绩效现状与绩效目标之间的差距,确定油料部门的任务目标,如图1所示。

(2)以油料部门的任务目标为基础,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4维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满意度维度、资源维度、流程维度和学习成长维度。

(3)用关键绩效指标法来确定各个维度的二级评价指标,如图2所示。

3油料部门绩效评价各维度分析

借鉴中外学者关于平衡计分卡基本构架的论述,我们将油料部门战略与使命置于平衡计分卡的顶端,然后对保障对象满意度、资源投入、保障流程和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即一级指标)进行分析。

(1)保障对象满意度维度。保障对象满意度指标,考察的是用油单位对油料部门工作的满意程度。满足部队油料需求是整个油料部门的目标,确保各用油部、分队及时得到所需的油料,是油料部门的职责。尽管油料部门的使命是满足保障对象的需求,但在实际中由于管理的问题,难免出现某些活动偏离了使命要求的情况。而平衡计分卡的战略设计、目标控制和过程管理,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有巨大的优势。

(2)资源投入维度。国家在油料部门力量建设中的投入越多,军队的油料部门能力就越强。资源投入跟保障能力成正比。对资源投入维度的考察能够帮助发现油料部门的实力情况,发现投入方面的不足。油料部门平衡计分卡的资源投入维度,讨论的是油料部门所获得的油料保障资源是否满足需求。这些资源来自国家对军队的投入,以及军队对这种投入的分配。在军队占用的国家军费资源总量上一定的情况下,在油料部门的投入应该占多大的比重,才能满足油料任务的需求,这需要以平衡计分卡的全局性视角给予综合分析。

4油料部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从保障对象维度、资源投入、保障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出发,运用KPI方法,建立油料部门绩效评价的KPI指标体系,即二级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5油料部门绩效评价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国有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平衡积分卡指标体系

一、基于平分积分卡的国有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

目前西方各国的专家学者先后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绩效评价模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EVA评价体系和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

1.EVA以财务管理理论为基础,EVA的主要优点是考虑了企业权益资本成本,避免高估企业利润,真实的反映股东财富的增加,通过对财务指标的调整,设计出更接近企业经济现实并能反映出企业未来价值创造的指标,但是EVA终归是一种综合性财务指标,缺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有效计量和放映。

2.而平衡积分卡的主要优点是纳入了非财务指标,一方面平衡积分卡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三方面非财务指标,这不仅克服了财务指标以单纯数量指标计量的缺点,同时它又能反映出导致财务指标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平衡积分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连续地对所要控制的指标进行跟踪监视,使一些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但平衡积分卡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如缺乏反映企业目标的指标。

3.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EVA评价体系和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的优缺点互相补充,我们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将对评价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很有益。即主要采用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同时可以对财务层面评价指标设置采用EVA理论。

二、基于平分积分卡的国有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平衡记分卡与EVA两种评价体系构建了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具体而言,反映“新经济”时期管理特点的企业战略性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内部绩效评价和外部绩效评价两部分。

(1)来看内部绩效评价

①财务目标是一个企业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其他目标的核心和落脚点;其他目标都是为实现财务目标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并且最终要落实到财物目标上。

②企业是一个组织,为了满足它的正常运营,需要输入很多要素比如人、财、物、信息等,而人力资源在组织追求卓越绩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是企业组织运营和不断进步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提高组织学习能力,保持组织持续竞争能力的关键。

③业务流程体现了企业的价值链,是构筑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战略的基本,例如它决定着产品的生产周期、成本及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客户对产品及服务不断变化的要求。

④创新是企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要使企业所创造的价值被认同,企业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使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能够不断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2)对于外部绩效的评价而言

①“顾客就是上帝!”这是企业历来奉行的服务宗旨。企业所有的绩效必须通过客户方能实现,尤其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没有客户对企业所提品和服务的青睐,企业就无法实现其产品的价值,无法获取利润,无法实现其财务目标,最终无法生存。

②战略联盟的目的是改变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系,实现企业之间从竞争关系向伙伴关系的转变,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在当今企业竞争模式中已经成为重要的一种形式。

③任何一个企业在当前的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给予的支持。因此,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慈善捐款、关心公益事业等。

2.基于平分积分卡的国有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大概框架

(1)内部绩效评价的四个层面指标设置为

财务层面:①反映资产运用状况的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周转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②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③反映资产运用与盈利能力:修正后的经济增加值,总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

员工层面:①员工能力:员工的知识水平,员工的建议能力,员工的生产效率。②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费用率,员工的保持率。

业务流程层面:①经营能力:产品生产周期,效率产品合格率,安全生产率。②售后服务:产品保修期,产品故障及时排除率。

创新层面:①技术创新层面:研究开发费用率,新产品开发能力,新产品投资回报率。②管理创新层面:管理咨询费用增长率、管理咨询方案或合理化建议采纳率。

(2)外部绩效评价的四个层面指标设置为

顾客层面:①顾客满意度②市场占有率或相对市场占有③客户保持率④客户服务成本利润⑤客户利润率

战略联盟层面:①战略协作效应②供应链运营能力:供应链敏捷性,生产柔性,产销率,产需率。

社会责任层面:②社会生态环保:能源消耗强度指数,环保投入率。②企业社会贡献:人均GDP,上缴税收率,提供就业,社会公益服务。

企业外部形象与其他无形资产:①企业外部形象:经济信誉度,企业美誉度。②其他无形资产:商标与专利权,地理位置。

参考文献:

[1]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5

关键词: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

1.1项目实施情况

1.2项目效益情况

项目效益情况主要考虑项目竣工后效益发挥情况,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主要是分析土地整治项目资金使用的效果,反映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比较效益[4];社会效益主要是反映公众对项目实施后的满意度以及推动区域社会发展情况等[4];生态效益主要是指实施土地整治后项目区生态环境改善程度等[5]。

1.3附加效益情况

附加效益情况起正向激励作用,作为项目实施情况和项目效益情况的补充,主要考虑个别项目的特色效益发挥情况。

2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1.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可重复操作上,无论评价主体是谁,不管什么时候评价,对同一个项目的评价结果应该是基本相同的,评价指标要能够准确表达土地整治项目绩效的内涵。

2.1.2系统性原则各评价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定层级的绩效评价指标必须与同一层级的绩效评价目的相一致,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主要特征和状态,并能体现出土地整治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2.1.3可操作性原则要充分考虑数据及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各评价指标应该概念确切、含义清楚、信息集中、数据资料容易获得,计算范围明确,计算方法简明易懂,尽量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及有关规范标准。

2.1.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根据指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既有定量数据,又进行定性分析。

2.1.5激励性原则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并不只是为了获取评价结果,还应该注意对地方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激励和引导,指标选择尽量能够反映地方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果,以“正向”指标为主,激发地方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2.2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土地整治绩效评价的重点和难点。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除了要遵循指标甄选的一般原则外,还要从战略上把握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根据土地整治的目标和任务,从影响绩效的项目实施情况、项目效益情况、附加效益情况入手,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将指标体系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因子层、指标层等4个层次,形成一个由相互联系指标组成的多层次指标体系,从上到下反映出与土地整治目标紧密联系的土地整治绩效的实现程度(表1)。

3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3.1项目实施情况指标分析

评价标准:20个工作日内拨付为及时;超出20个工作日拨付为不及时。

3.1.2预算执行情况反映土地整治项目预算资金的执行程度。以预算执行率作为评价依据。

计算公式:预算执行率=项目实际资金支出总额/项目预算资金总额×100%

评价标准:预算执行率达到100%为较好;

预算执行率未达到100%为较差。

3.1.3资金使用规范情况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不可预见费等各项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程度[6]。以各项资金使用是否超额作为评价依据,如果单项资金使用中占用了部分不可预见费也应扣除。

计算公式:资金使用超额量=项目实际支出金额-拨付资金数

评价标准:各项资金均不超额为规范;有一项或一项以上超额为不规范。

3.1.4项目变更规范情况反映项目变更的规范程度。主要以土地整治项目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防护林工程等单项工程的变更项数作为评价依据。

评价标准:无变更或者仅变更1项,且有规范的变更程序、手续为规范;变更2项或2项以上,有规范的变更程序、手续为基本规范;变更2项或2项以上,变更程序、手续不规范为不规范。

3.1.5规划方案设计情况反映项目规划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主要以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其他工程等单项工程调整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评价依据。

计算公式:单项工程调整率=

变更调整工程量/计划工程量×100%

评价标准:5%以下为合理;5%~15%为基本合理;15%以上为不合理。3.1.65项制度执行情况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中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公告制、合同制等5项制度的执行情况[7]。

评价标准:执行了5项制度为规范;5项制度中有1项或1项以上未执行为不规范。

3.1.7权属管理情况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中项目区农民群众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和结果的响应程度。以权属调整工作是否符合规定程序及项目区群众有无异议作为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调整符合规定程序且群众无异议为较好;调整不符合规定程序或群众有异议为较差。

3.1.9主要工程量完成情况反映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及规划变更方案中工程量的完成情况,以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其他工程等单项工程完成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评价依据。

计算公式:单项工程完成率=

实际完成工程量/计划工程量×100%

评价标准:完成率为100%的为完成;完成率低于100%的为未完成。

3.1.10工程建设质量情况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竣工后土地平整工程质量情况,以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的质量合格情况作为评价依据。以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和竣工验收报告等有关材料要求作为评价依据。

评价标准:无质量问题,没有返修为合格;无质量事故,略有返修为基本合格;发生一般质量事故,有部分返修为不合格。

评价标准:按期完成为较好;延迟3~6个月为一般;延迟6个月以上为较差。

3.2项目效益情况指标分析

3.2.1单位面积产量增长率土地整治后项目区根据标准粮折算后的每公顷平均粮食产出增长率,反映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改善程度。以项目建设新增及标准粮折算的粮食产量增长率作为评价依据。

计算公式:p=(pa-pb)/pb×100%

式中,p表示粮食产量增长率,pa表示整理后的每公顷平均粮食产量,pb表示整理前的每公顷平均粮食产量。

评价标准(基准作物为小麦):15%以上为较高;5%~15%为一般;5%以下为较低。

3.2.2投资收益率主要反映项目投资收益能力。项目纯收益为项目实施后2~3年的平均纯收益。

计算公式:投资收益率=项目纯收益/项目总投资

评价标准:收益率大于20%为较高;收益率10%~20%为一般;收益率小于10%为较低。

3.2.3新增耕地计划完成情况反映的是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方案中新增耕地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计划完成率作为评价依据[8,9]。

计算公式:新增耕地计划完成率=实际新增耕地面积/计划新增耕地面积×100%

评价标准:新增耕地计划完成率100%为完成;新增耕地计划完成率低于100%为未

成。

3.2.4主要工程正常使用情况反映项目主要工程在项目实施后是否正常发挥了效用。以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其他工程等单项工程正常使用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评价依据。

计算公式:工程正常使用率=

工程正常使用量/工程总量×100%

评价标准:工程正常使用率大于95%为较高;工程正常使用率在80%~95%的为一般;工程正常使用率小于80%为较低。

3.2.6公众满意度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区内对项目工程整体建设情况感到满意的农民占项目区总人数的比例,反映土地整治的社会可接受程度[10]。该指标数值可通过开展项目区的随机调查(调查比例为2%~5%)来获取,并根据调查结果赋予分值。

计算公式:公众满意度=调查中表示满意的农民人数/接受调查的农民总人数×100%

评价标准:公众满意度在90%~100%的为较好;公众满意度在80%~90%的为一般;公众满意度低于80%为较差。

3.2.7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度反映土地整治后项目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程度。以进行土地整治后交通条件、灌溉条件、防涝条件、村容村貌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等5项内容改善是否明显作为评价依据,由专家根据实地调查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5项内容均有明显改善为较好;3项及3项以上有明显改善为一般;2项或仅有1项改善明显为较差。

3.2.8绿色植被覆盖率增长率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区对生态环境起重要作用的绿色植被增长情况。

计算公式:绿色植被覆盖率增长率=(整治后农作物、林地、草地总面积-整治前农作物、林地、草地总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评价标准:增长20%以上为较高;增长10%~20%为一般;增长10%以下为较低。

3.2.9林木存活率反映项目实施后对林木的管护程度。

计算公式:林木存活率=存活林木数量/种植的林木数量×100%评价标准:80%以上为较高;60%~80%为一般;60%以下为较低。

3.2.10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反映经过土地整治后项目区内农业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保证高产稳产的能力。以整治后项目区内灾年的粮食减产率作为衡量标准。

计算公式:粮食减产率=(正常年份粮食平均单产-灾害年份粮食平均单产)/正常年份粮食平均单产×100%

评价标准:粮食减产率小于10%为较好;粮食减产率在10%~20%的为一般;粮食减产率大于20%为较差。

3.3附加效益情况指标分析

3.3.1新增耕地质量提高等级反映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的质量改善程度。以耕地质量等级的提高数作为评价依据,整治前新增耕地质量等级的测算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依据。

计算公式:提高等级数=整治后新增耕地的适宜性等级-整治前新增耕地的适宜性等级

评价标准:提高2个或2个以上等级的为较好;提高1个等级为一般;未提高等级为较差。

3.3.2农地集约经营程度反映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农地流转及集约化经营程度。规模经营受田块大小的影响,因为田块面积的增大为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因此田块面积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规模经营提高的程度[2]。

计算公式:田块面积增长率=土地整治后田块平均面积-土地整治前田块平均面积/土地整治前田块平均面积×100%

评价标准:田块面积增长20%以上为较高;增长10%~20%为一般;增长10%以下为较低。

3.3.3后期管护规范情况反映土地整治工程完工后,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等管理、养护制度的健全程度,由评价专家根据项目是否按要求签订后期管护合同为评价依据。

评价标准:有1项主要工程未签订后期管护合同为较好;有2项主要工程未签订后期管护合同为一般;2项以上主要工程未签订后期管护合同为较差。

4讨论与建议

土地整治项

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是土地整治理论及其方法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标体系对于全面衡量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目前这项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诸如权重分值的设置、评价结果分等定级等,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1]展炜,何立恒,金晓斌,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2):145-148.

[2]卢景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33(5):90-93.

[3]钟沛林,周佳松,张弘,等.南方丘陵山区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4):395-399.

[4]王红雷,王秀茹,刘曦,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0(8):67-70.

[5]胡廷兰,杨志峰.农用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5):275-280.

[6]杨庆媛,张占录,杨华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3):44-49.

[7]王瑷玲,赵庚星,李占军.土地整理效益项目后综合评价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4):58-61.

[关键词]煤炭企业;平衡计分卡;KPI法;绩效评价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不少企业片面追求财务指标,结果导致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安全风险失控。因而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取代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针对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系统的不足,通过对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员工学习与成长等四个互相影响的方面的绩效评价来沟通企业目标、战略重点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关系,以期实现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均衡。所以,平衡计分卡自90年代初提出以来,便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普及。到2000年为止,《财富》1000强中有40%的公司采用了平衡记分卡。关键绩效指标(KPI)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并再分解为部门责任和员工责任指标,能够为企业建立一套目标管理式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而,企业如果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从财务:客户、内部管理流程、员工学习与成长能力等四个维度构建企业各个层面的KPI,来阐述企业的战略意图,使员工绩效行为与企业目标要求的行为相吻合,那么将会对修正绩效管理偏差,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产生积极意义。

一、煤炭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二、煤炭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分解

2.绩效评价指标的分解。根据平衡计分卡建立的绩效评价指标只是公司层面的,在完成公司层面的平衡积分卡后,还要采用专门的方法,如矩阵法等,把公司层面的指标分解落实到部门、直至个人,从而建立包括公司、部门和个人的三个层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为公司的绩效是由部门绩效驱动的,而部门的绩效是由个人绩效驱动的。

平衡记分卡围绕企业战略目标,提出了一套由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构成的多维度绩效指标框架体系,以防止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片面性:而关键绩效指标法则的核心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工作目标。因而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建立关键绩效指标,既能够体现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又能够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工作目标,从而促进公司整体绩效的提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绩效管理;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

在当前竞争激烈和科技进步的环境下,注重战术反馈、内部导向、财务衡量为主的传统绩效评价系统,太过偏重财务绩效报导,忽略了与企业策略目标和经营活动链接的信息,改革过时的绩效评价系统已成为一种必然。企业为了应对快速的变迁,应该掌握竞争力的关键。为适应新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估的要求,平衡计分卡(BSC)这个以企业愿景与战略为目标,衡量其未来业绩的驱动因素,对于长短期、有形与无形、非财务和财务绩效并重的多构面绩效评估工具应运而生。

一、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传统的财务模式无法前瞻性地评估企业的投资,只能衡量过去的事情。平衡计分卡通过两大概念引导企业走向未来:第一个概念是欲达成之目标;第二个概念是用以衡量企业营运表现的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维度之内、外界指针。平衡计分卡是将企业的目标和愿景联结一贯之管理系统,它展示了企业的战略轨迹,实现了对其绩效的考核和改进。

(一)财务维度

通过量度财务绩效可以知道企业之策略是否已得到执行与实施。财务目标一般和获利能力有关,平衡计分卡的所有指标最后都为改善财务绩效,财务目标是一切维度目标和量度的交集,编制平衡计分卡就是要促使所有经营单位将自己的财务目标与企业整体策略联结,将长远财务目标转变为具体的行动,从而将企业管理的各种指标同企业的愿景和战略相结合。财务维度的目标告诉管理者,员工的努力是否已产生积极的经济收益。

(二)顾客维度

(三)内部流程维度

(四)学习与成长维度

学习与成长维度主要着重于员工绩效的衡量,其主要目标是为其他三个维度之目标提供基础架构,是平衡计分卡其他三个维度的基础与动力。企业的学习与成长来自人、系统、组织程序三个方面。为了创造企业最佳的绩效,必须运用学习与成长维度来开发无形资产。学习与成长维度将注意力引向企业未来成功的基础,涉及人员、信息系统和市场创新等问题,BSC成功运用的关键就是把企业战略和这个维度连接起来。

二、绩效指标分析

(一)四者的相互关系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互相支持、互为关联维度,将企业的架构、策略与愿景连结在一起。它以信息为基础,把长期策略与创造顾客价值等目标转换为企业内、外具体之活动,能系统考虑企业绩效驱动因素,多维度地平衡评价企业绩效。平衡计分卡不仅重视某一维度的绩效,更是以四个维度来听取不同的声音。通过BSC,企业管理者可以知道员工需要什么样的系统、技能与知识,并据此建立合适的战略,获得适当的运营效率和管理的平衡性、策略性及前瞻性,并最终创造出更高的企业价值。

平衡计分卡之四个方面并不只是平衡计分卡本身,要真正使用平衡计分卡,必须将其四个方面看作一个整体,把平衡计分卡融入战略管理系统,才能发挥其应有之作用。这四个维度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四个方面的平衡

Kaplan和Norton提出的四个维度连接企业之策略及愿景,并将其具体行动化。这套工具将单位之策略及愿景转化为四个层面的目标和量度,兼顾了非财务和财务的层面,实现了四个方面的平衡。

1.非财务和财务的平衡

2.外部与内部的平衡

3.滞后和前置的平衡

4.短期和长期的平衡

除了注重短期经营活动,BSC更重视企业的长远规划,它整合企业中不同类型的管理指针,使企业的年度计划与战略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平衡计分卡并不是简单取代现有衡量工具,而是整合与平衡未来的结果和今天的行动间的差距,使企业的战术计划与战略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三、关键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初始研究问卷是为了找寻评价企业绩效之指标体系而设置,使用叙述性统计方法,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它们进行先后排名,挑出排名靠前的五个评价指标。发出371份研究问卷,共计收回253份有效研究问卷(有效回收率:68.19%)。问卷量表之信度如表1所示。

结合构面指标分值排名,再通过访谈等多种方式,咨询资深管理人员意见,从各构面中挑取出的5个指标如表3所示。

四、基于AHP的构面与指标权重确定

层次分析法(AHP)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是处理具有多准则、多目标、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问题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系统评价方法。它运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和网络系统理论,是一类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AHP的基本思路是归纳调查对象的主观性结论、层次化所要分析之决策,以构建多层级之评价模型,再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层次中的诸多要素之综合评价值。

上述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在企业绩效评价领域尚缺乏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借助AHP软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深入的研究。选取26位企业绩效评估方面的专业人士及业内资深管理人员,发放第二轮调查问卷。用德尔菲法研究第一轮问卷研究得出的各构面中的五个评价指标,分析各指标之相对重要程度。

运用AHP软件研究分析整理的数据,计算企业绩效评价各构面的一致性比率,并分别确定其权重。一致性比率数值如表4所示。CR(主层级构面)与其他构面之数值都远小于最低接受值0.1。

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调查结论符合一致性比率规定要求。进一步计算各指标之权重,具体数值如表5所示。

财务构面的权重数值达到0.384,排在企业绩效评价所有构面的第一位,其余构面的权重排名分别为:内部流程构面(0.269)、顾客构面(0.227)、学习与成长构面(0.120)。最终之结果是:财务构面>内部流程构面>顾客构面>学习与成长构面。相对于第一次调查结论而言,内部流程构面与顾客构面互换了位置,其他构面的权重顺序没有发生改变。

对于整个企业绩效评价系统来说,财务构面的权重数值与内部流程构面权重数值合在一起达到了0.70,这提醒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决策时要以财务目标为主导,还要努力采取措施改善企业的内部流程。

五、结论

[1]兰兰,高成修.基于AHP的PPP绩效评估体系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3-45.

[2]何瑛,白瑞花.基于AHP的电信运营企业战略绩效模糊综合评价[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0):57-58.

[3]申志东.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J].审计研究,2013(2):61-62.

[4]孟宣宇,葛宝山.国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广义平衡计分卡模型[J].社会科学战线,2013(5):51-53.

[5]杨松令,等.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以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3(7):75-77.

[6]赵琛徽,吕默.基于BSC和AHP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5):69-70.

一、税收筹划绩效评价财务指标的设置

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税收筹划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以及对企业财务管理各项经营指标总体规划的影响等方面。基于税收筹划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考虑绝对与相对水平的衡量,将税收筹划的财务评价指标界定为如下几个:

一是税务筹划净收益。它反映的是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活动所取得的节税收益与投入成本之间的差额。只有当税务筹划净收益大于0的情况下,该税务筹划方案才有可能是合理有效的;同等风险程度下的净收益值越大,说明企业税务筹划的实施效果越好。这一指标可以通过本年度应纳税变动额与成本项目中的筹划成本计算得出。

二是税收筹划成本收益率。它是指税收筹划净收益与税收筹划成本之间的比率,具体可以分为直接成本收益率与间接成本收益率。其中直接成本收益率是指税收筹划的税收收益与直接成本的比率,间接成本收益率是指筹划收益与间接成本的比率。通常情况下,该指标值大于1时税收筹划方案才有可能是合理有效的;同等风险程度下的比值越大,说明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效果越好。

三是税务筹划风险净收益。它是在考虑风险因素下的筹划净效益,其金额等于税务筹划净收益扣减该筹划方案下的风险溢价。当税务筹划风险净收益大于0的情况下,该方案是合理有效的;反之则是无效的;扣除风险溢价后的净收益值越大,企业税务筹划的实施效果越佳。这一指标需要正确判断与衡量税务筹划方案的风险程度,确定合理的风险溢价水平,从而保证该指标的评价效果。

四是税收筹划无风险净收益率。它是一个相对衡量指标,是指税收筹划风险净收益与税收筹划成本的比率。一般来说,考虑风险因素调整后的净收益率越高,企业所取得的税收筹划绩效越大。这一指标需要正确判断与衡量税收筹划方案的风险程度,确定合理的风险溢价水平,从而保证该指标的评价效果。

五是税收负担降低率。它是指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年度税收负担与以往未开展税收筹划年度税收负担相比较的降低程度,用来衡量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所带来的实际税收负担率的变化情况。税收负担率可以用企业实际缴纳的税收额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率来表示。理论上说,这一指标能够最直观地反映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绩效水平,实际税收负担率降低程度越大,说明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效果越好。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企业税收筹划并不单纯追求减轻税收负担,因此该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系统综合衡量。

六是税收筹划效度。它是指通过税收筹划的节税额占总体税负的比率,该比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企业税收筹划的空间,评价企业税收筹划的广度和深度。该比率越高,说明税收筹划活动所带来的税收收益越大,筹划方案越成功。

七是税收遵从度。它反映的是企业税收遵从成本占企业应纳税总额的比率,其中税收遵从成本是指纳税人依法纳税需要付出的超过税款的额外支出,如违反税收法律制度所支付的税收罚款、补缴滞纳金等。税收遵从度越低,说明企业税收遵从成本越高,受到税务机关罚款的金额越大,也就越容易受到税务机关的检查,筹划方案的绩效就越有可能较差。

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变化率=(筹划后的权益资本收益率-筹划前的权益资本收益率)÷筹划前的权益资本收益率×100%

其中,权益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平均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年末所有者权益)÷2×100%

二、税收筹划绩效评价非财务指标的设置

企业税收筹划实施效果客观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可控制的客观因素,也包括不可控制的主观因素。鉴于现实中定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在实际税收筹划的绩效评价过程中,除了运用能够量化的财务指标外,还应结合难以量化的非财务指标等其他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一是税务机关对企业税收筹划的认定。税收筹划作为企业主动减轻税收负担的一项经济行为,客观上需要得到税务机关的合法性认定。一旦税务机关认定该筹划不合法,企业不仅不能取得节税收益,而且还要承担补缴税款甚至是税收处罚等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若考虑所投入的筹划成本,更是得不偿失,也就谈不上什么筹划绩效了。所以,只有当税务机关认可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筹划方案才有可能是成功的,才有绩效可言。

二是税收筹划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中的重要性程度。在企业存在较大的筹划空间时,科学的税收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努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税收筹划绩效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反之,则说明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占的重要性相对较小。企业应根据可能存在的税收筹划空间来判断和衡量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程度。

THE END
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模式有什么区别?臻卓咨询《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一个国家标准,即 GB/T19580,它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和质量奖的评价依据,用量化指标来平衡地评价企业卓越经营的业绩,是评价企业卓越绩效成熟度的标准。 卓越绩效模式:是一种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以顾客为导向,追https://www.zzpem.com/sys-nd/2975.html
2.指标不对,绩效白费?熊林企管咨询师1. 销售目标:把目标当成指标,压力式管理,刚开始会有些效果,往往最容易以员工对目标感到“麻木”收场。 2. 生产数量:公司考核数量,很容易导致生产部门挑货干。 3. 代码行数:软件开发团队可能被要求编写一定数量的代码行,这可能导致编写冗余或低效的代码。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451313.html
3.业绩评价属于哪一范畴【题目】 业绩评价属于哪一范畴 【题目】业绩评价属于哪一范畴 A、会计分析 B、财务分析 C、财务分析应用 D、综合分析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20344977.html
4.业绩评价属于哪一范畴()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业绩评价属于哪一范畴()A.会计分析B.财务分析C.财务分析应用D.综合分析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bc1035d0b4f648cea3af6ea47fa10483.html?fm=bd4ade7d340f32ffbbb321ac04c7a907c2
5.陵城区卫生院工资及补助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为贯彻落实德州市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鲁发〔2019〕2号)、《中共德州市委、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预算绩http://dzlc.gov.cn/n55189606/n55189618/n55189836/n66131578/c64744568/content.html
6.银华工银南方东英标普中国新经济行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 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 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 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 http://www.howbuy.com/fund/info/dtl/1598223506454.htm
7.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精选十篇)(二)通过评价并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对企业风险管理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其内部控制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深入的评价,包括企业管理、经营及信息系统控制等。评价体系可以设定为制度建设评价、制度执行评价和制度保障评价三大部份。制度建设评价属于内部控制健全性的评价范畴,主要评价企业制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4o29w64.html
8.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十篇(二) 完善业绩评价机制 房地产企业应该建立经济责任制, 对成本管理进行明确、合理地分工, 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和细化, 把成本控制落实到项目、到部门、到每一个人, 编制出项目成本控制考核责任书, 构建起完善的成本管理责任制, 形成目的明确、分工合理、责任分明的责任体系。 同时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 鼓励团队https://www.mingkanw.com/w/keyidortd3r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