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实务基础知识:业绩评价体系

高级会计实务基础知识:业绩评价体系

业绩评价体系构成要素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报告。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级会计实务基础知识:业绩评价体系,希望能帮到大家!

内容导航:

(一)业绩评价指标含义

(二)业绩评价指标的类型

(三)业绩评价指标的权重

(四)业绩评价指标的特点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高级会计实务》科目第四章企业业绩评价第1节业绩评价概述的内容。

知识点:

业绩评价体系构成要素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报告。

在整个业绩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计分方法是核心要素。因为它们分别解决了“什么”、“多少”和“如何”的问题,即评价什么、多少是好以及如何评价。

业绩评价指标,是指根据业绩评价目标和评价主体的需要而设计的、以指标形式体现的、能反映评价对象特征的因素。

业绩评价指标是企业业绩评价内容的载体。常见的业绩评价指标的分类方法有五种:

1.根据指标是否可以用货币来计量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是企业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指标,是用货币形式来计量的。非财务指标被认为是能反映未来业绩的指标,良好的非财务指标的设计和应用有利于促进企业实现未来的财务成功。

2.根据指标是否可以用数字来计量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3.根据指标是使用比率或总量形式来表达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4.基本指标与修正指标。

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业绩的核心指标,用以产生企业业绩评价的初步结果。修正指标是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辅助指标,用以对基本指标评价形成的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以产生较为全面的企业业绩评价基本结果。

5.正向指标、反向指标与适度指标。

在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些是指标值越大评价越好的指标,称为正向指标,例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效益型指标。有些是指标值越小评价越好的指标,称为反向指标,例如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指标。还有一些是指标值越接近某个值越好的指标,称为适度指标,例如资产负债率指标,该指标过高,说明杠杆太高,财务风险过大,但该指标过低又说明企业过于保守,当投资报酬率超过利息率时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对评价客体进行业绩评价时,一般需合理设计多个评价指标,构成一个有机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之后,需要对每一个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某一评价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指标权重可以从若干评价指标中分出轻重,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的考核导向。同一评价指标,在对不同类型评价客体进行评价时可以赋予不同的权重。考核评价实践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科学、合理设置指标权重,通常的做法是主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以及考核导向进行设置,并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成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有如下特点:

1.指标体系有战略高度。

指标体系以顾客为导向,通过学习和成长,内部运营维度的有效运作,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环境维度则是从宏观、立体的维度对企业经营业绩与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

2.指标体系能以财务业绩为评价落脚点。

3.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

总体而言,指标体系是财务与非财务、定量与定性、静态与动态指标的一个有机集合。经济增加值等财务指标揭示了企业取得的经营业绩及今后发展的基础;而顾客满意度、新产品开发能力等非财务指标则预示着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和竞争潜力。

4.突出知识创新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智力资产贡献价值增长率、研究开发费用增长率等指标的设置有助于反映知识创新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的主客观要求。

5.强化企业内部部门间的合作关系。

指标涉及企业的供应、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开发、财务管理等部门,有效地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目标,避免滋生本位主义和资源浪费,使企业的整体运营达到优化。

业绩评价指标:

1.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的质量取决于财务报告的质量,而财务报告质量又受到会计准则和会计师技能与职业道德等因素的影响。即使财务指标是令人满意的,它也只能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过去的财务成功不能保证未来的财务成功,因此,需要引入非财务指标进行补充。

非财务指标被认为是能反映未来业绩的指标,凭借良好的非财务指标非常有可能实现未来的财务成功。非财务指标是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通常包括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员工管理、市场能力和顾客服务方面的表现。

2.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非财务指标可以是定量的,用数字来计量,例如消费者投诉数量,也可以是定性的,无法用数字来计量,例如销售代表所反馈的客户意见。

业绩指标是必须要量化的,目标不量化就会形同虚设。实务中通常会采用量化的指标替代定性指标,例如,用客户投诉数量作为衡量产品质量或客户满意度的替代指标,用保修单数量作为衡量产品可信度的替代指标。

3.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绝对指标能够反映评价客体业绩的总量大小,例如某销售部门的年销售收入预算目标。

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指标的比率结果,例如,该市场销售部门的销售费用率,是年销售费用预算目标与年销售收入预算目标的比率。

【提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在企业的业绩评价中相互补充,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业绩评价的参照物,也就是评价客体的业绩指标需要与什么相比较。如果没有比较,就无法判断优劣。企业通常使用的业绩标准包括历史标准、预算标准、外部标准等。

(一)历史标准

①在明显缺乏外部比照对象的情况下,例如,在市场上企业属于领先者,尚未出现竞争对手时,为了衡量业绩,企业往往会使用历史标准,即采用历史的业绩作为参照物。

②历史标准的运用方式有三种,包括与上年实际比较、与历史同期实际比较、与历史最好水平比较。

(二)预算标准

企业通常会将长期的战略目标截取为阶段性的预算目标。预算控制的机制在于将实际业绩结果与预算目标进行比较,求出并分析差异,针对差异及时修正目标或实施改进措施。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有预算管理的传统和习惯,但是工作仅仅停留在预算的编制阶段,耗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而没有将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挂钩,没有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

(三)外部标准

为了保证可比性,通常会选择同行业的标准,包括行业均值标准或行业标杆标准,以及跨行业标杆标准等。标杆法,就是将企业自身的产品、服务或流程与标杆对象的最佳实务和经验相比较以达到持续改进,提升业绩的目的。

THE END
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模式有什么区别?臻卓咨询《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一个国家标准,即 GB/T19580,它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和质量奖的评价依据,用量化指标来平衡地评价企业卓越经营的业绩,是评价企业卓越绩效成熟度的标准。 卓越绩效模式:是一种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以顾客为导向,追https://www.zzpem.com/sys-nd/2975.html
2.指标不对,绩效白费?熊林企管咨询师1. 销售目标:把目标当成指标,压力式管理,刚开始会有些效果,往往最容易以员工对目标感到“麻木”收场。 2. 生产数量:公司考核数量,很容易导致生产部门挑货干。 3. 代码行数:软件开发团队可能被要求编写一定数量的代码行,这可能导致编写冗余或低效的代码。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451313.html
3.业绩评价属于哪一范畴【题目】 业绩评价属于哪一范畴 【题目】业绩评价属于哪一范畴 A、会计分析 B、财务分析 C、财务分析应用 D、综合分析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20344977.html
4.业绩评价属于哪一范畴()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业绩评价属于哪一范畴()A.会计分析B.财务分析C.财务分析应用D.综合分析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bc1035d0b4f648cea3af6ea47fa10483.html?fm=bd4ade7d340f32ffbbb321ac04c7a907c2
5.陵城区卫生院工资及补助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为贯彻落实德州市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鲁发〔2019〕2号)、《中共德州市委、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预算绩http://dzlc.gov.cn/n55189606/n55189618/n55189836/n66131578/c64744568/content.html
6.银华工银南方东英标普中国新经济行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 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 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 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 http://www.howbuy.com/fund/info/dtl/1598223506454.htm
7.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精选十篇)(二)通过评价并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对企业风险管理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其内部控制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深入的评价,包括企业管理、经营及信息系统控制等。评价体系可以设定为制度建设评价、制度执行评价和制度保障评价三大部份。制度建设评价属于内部控制健全性的评价范畴,主要评价企业制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4o29w64.html
8.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十篇(二) 完善业绩评价机制 房地产企业应该建立经济责任制, 对成本管理进行明确、合理地分工, 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和细化, 把成本控制落实到项目、到部门、到每一个人, 编制出项目成本控制考核责任书, 构建起完善的成本管理责任制, 形成目的明确、分工合理、责任分明的责任体系。 同时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 鼓励团队https://www.mingkanw.com/w/keyidortd3r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