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识别机制模板(10篇)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风险识别机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够

很多企业都有非常完善的财务控制系统,但是却很少有相应的税务控制系统,这已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的企业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企业一般就是被动接受税务机关的要求,完成相应的税务缴纳工作。我国的大企业很少能够将对税务风险的管理上升到提升企业的战略定位、增加企业价值的高度。总体而言,大企业缺乏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主要体现在:管理层缺乏对税务风险的战略性定位,公司的管理层对于税收只是被动接受,而没有将其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工具;公司执行层在具体经营活动中缺乏对税务风险的考虑。税务问题涉及到大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包含投资、销售、采购、生产,这些具体的经营活动的开展主要是由公司的执行层员工负责落实,如果员工税务风险不够,最终也会带来很多问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够还体现在缺乏全面的税务风险意识上。全面的税务风险意识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企业如果没有按时足额地缴纳所有的税款,则会给企业带来需要补缴税款、影响声誉等一系列的损失;另一方面,也包含企业没有充分了解与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多缴纳了税款,导致企业不必要的现金流支出。

(二)存在组织机构设置问题

企业的税务风险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税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在经营的过程中展开完备的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以及事后管理。因此需要同财务风险管理一样,设置相应的组织结构进行管理,但是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部门,很少有企业设置了税务管理部门,甚至连税务管理岗位也没有。在少数设置了税务岗位的公司,对其职能定位也和税务风险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税务岗位的基本职能是进行税收的申报、发票的收集和缴纳。在具体的人员配备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在的税务岗位一般是由财务岗位兼任,虽然在工作内容上涉及的点有所类似,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财务管理人员兼任税务管理人员,容易导致工作内容自己负责、自己监督的局面,从而加大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大企业没有设置专业的税务机构,使企业缺乏对税务风险信息的实时把握,这些都会最终导致大企业税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加大。

(三)各部门与税务机关缺乏针对税务风险的有效沟通

内资占主导的一般大型企业少有或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部门,这样就缺少了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与税务机关之间针对税务风险进行沟通的组织机构保证。由于对税务风险的战略性地位的认识不够,企业在进行重大战略决策的时候没有将税务风险考虑进去,缺乏对税务风险的事前控制。同时在公司级战略转变成部门级战略的执行过程中,业务部门由于缺乏对税务制度的敏感性,也没有及时将有关的税务信息沟通给税务部门,容易导致税务部门不能很好地进行事中控制。另外,大企业针对税务风险的沟通不畅还表现在企业和政府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不畅。目前,我国的整个税收制度还处在不断的完善之中,税务机关会在必要的情况下对税种以及税率做出一定的调整,但是由于目前在国内税务机关和企业之间还不存在很好的沟通机制,纳税资质认定、税务信息登记、关联关系及组织架构等涉税信息没法进行良好登记以致连企业连上述基本信息都不掌握,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就难以获得实现。这些变化不能及时传达到企业之中,就会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经营复杂性带来的税务复杂性

一般而言,大企业需有较好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保证对于企业的经营过程的税务风险掌控度,但目前对于内部风险控制系统的建立主要受如下制约:

(1)大企业税务内控机制的配套制度不够完善,且缺乏强制性设立要求。截至目前,尚没有一部完整法律来指导大企业的税收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其他相应的规范性文件都只是指导性规定,并没有足够的强制执行度。

国家税务机关的很多条例都是指导性的规定,在不同的地区适用的时候,不同的地区往往根据地区的不同情况对条例做出具有地区特色的规定。这种规定就使给大企业面临一定的税务风险的可能,大企业在机构设置上往往跨国家和跨区域,对于同一个项目在不同的地区,可能会因为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的不同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企业的财务或者税务部门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做出行动之后可能就会面临巨大的税务问题。特别是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增值税条例,不同的地区对于可以纳入成本扣除的项目都有不同的规定,大企业应该重视到这一问题。

(四)制度建设不足

四、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原则与应对机制设计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原则

(2)成本收益的原则。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完备的系统,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也是一个巨大的数目,要是不考虑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整个体系的构建,可能会给企业的收益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考虑当前所处的实际情况,对税务风险体系构建的成本和收益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3)及时沟通的原则。前面提到大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上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内部部门之间以及企业税务部门与政府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由于我国的大企业所属行业不同,在具体的规模、组织结构、涉税事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为了尽可能实现对税务风险全过程的监控,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在涉及到税务问题上的及时沟通,以及企业税务部门和政府税务机关之间的及时沟通,以了解国家最新、最准确的税务政策信息,这样才能使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提前进行综合考虑。

(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应对机制

StudyontheHighCostBoomsIdentificationinRealEstateMarketandItsRealTimeEarlyWarningMechanism

――BasedonInternationalExperienceData

HUWenxiu,WUTingting,FUQiang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n710054,China)

Abstract:Inordertoeffectivelycontroltheeffectofhouseprice’sirrationallyrisingonmacroeconomic,thispaperdistinguishesthehousepricebooms.Accordingto27countriesfrom1990to2014realestatepricedata,byconstrainingthesmoothBsplinemodel(COBS),thispaperidentifieseachcountry’srealestatepriceinflationinterval.Subsequently,itdistinguishesthehighcostboomsandthelowcostboomsbythemacroeconomicreactionsafterdifferentinflationintervals.Then,usingthedeterminantsthroughnonparametrictests,itestablishestherealtimeearlywarningmechanismofhighcostboomsinrealestatemarket,basedondiscretechoicemodel.Finally,thispaperusesChina’srealestatedatatomakeinsampletestandoutofsampletestofthatrealtimeearlywarningmechanism.Keywords:highcostassetpriceboom;COBSmodel;discretechoicemodel;realtimeearlywarningmechanism

1引言

资产价格膨胀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急速暴涨是近年来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重要经济现象[1]。2000年以来,我国平均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了3倍左右,一线城市部分区域的房地产价格甚至上涨了5倍以上。同样,国外的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价格过热的情况,如日本房地产价格从1985年以来,经历了数次房地产价格暴涨[2]。然而,在经济发展中,有些资产价格膨胀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消退,而有些资产价格膨胀却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如日本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最终以泡沫经济为后果,直接导致日本经济陷入十年萧条[3]。2007年美国房地产价格上涨引起的次贷危机甚至引发了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房价大幅上涨却并没有对实体经济产生太大影响[4]。

扈文秀,等:房地产市场高风险价格膨胀识别及其预警机制研究――基于国际经验数据

Vol.36,No.2预测2017年第2期

根据历史经验,中国资产价格膨胀区间有限,在此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有影响的资产价格膨胀更少,研究中缺乏足够数据,因此,国际经验数据就更为重要。现有研究忽视了不同阶段房地产价格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识别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的房地产价格膨胀区间,对于价格膨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综述,本文主要分析以下三个具有递进关系的问题:如何识别房地产价格膨胀区间以及高风险价格膨胀区间?哪些因素会对房地产市场高风险价格膨胀具有显著影响?如何对房地产市场高风险价格膨胀进行预警?

3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预警体系的构建

3.1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预警指标

识别出房地产市场的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区间之后,其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在房地产价格发生急速上涨时,区分每次膨胀是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还是低风险资产价格膨胀。首先本文通过非参数检验确定房地产市场高风险价格膨胀的预警指标,作为构建预警模型的基础。

3.1.1原始指标的选择与预处理

结合多国经济环境,本文首先列出了可能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的18种因素,作为实证分析的备选指标。具体分为宏观经济因素和金融指标,其中Xi为第i个原始指标(以下数据均为季度数据,取自万德数据库):

(1)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是否平衡是衡量一国金融w系是否稳健的根本条件。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一国宏观经济出现不平衡的表现之一。因此,宏观经济因素的异常是对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进行预警的基础指标。本文选择GDP(X1)作为宏观经济的主要核算变量。

CPI(X2),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在实际研究中经常作为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先行指标,其变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程度。

社会融资规模(X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X4)、财政收支余额(X5)分别从金融角度,投资市场和国家财政说明实体经济的活跃程度,及对资产市场的潜在影响。

税收收入(X6)、工业增加值(X7)、公共财政收入支出(X8)从国家资金储备量的角度说明国家经济的繁荣或者衰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资产市场的活跃程度。

(2)金融指标。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是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后产生的严重后果之一,因此,金融体系的稳定是影响资产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利率(X9)和汇率(X10)变化是国家对于维护金融稳定所采取的最直接的行为。低利率使得对于未来股票红利和租金水平的预期提高,同时又会降低贴现率从而引起资产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在资产价格膨胀期中,利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强化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导致高负债的房地产企业的违约率,进而导致资产价格下跌。汇率的波动对于本国货币的升值和贬值有直接的影响。本文的数据均为剔除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利率和实际汇率。

国家外汇储备(X11)衡量了中央银行外汇贮备的充足程度,是一国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如干预汇率的波动,稳定资产价格。M0(X12),M1(X13),M3(X14)这三种货币供应量的指标以及基础货币余额(X15),经常被用来分析经济动态变化,且通过影响产出引起资产价格膨胀。实际信贷变量(X16)与进口价格(X17),出口价格(X18)在经济研究中通过金融加速器机制影响资产价格波动,这些变量均常用于资产价格波动的早期预警指标。

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统计结果,本文对以上指标进行HP滤波法,线性趋势偏离和计算增长率等变形处理,以得到统一的度量标准。本文中,宏观经济变量统一使用偏离趋势的偏差进行变形处理,其公式为DevXi=Xi-TrendXiXi。其中DevXi为偏离趋势的偏差,Xi为第i变量,TrendXi为通过HP滤波法得到的趋势值。金融指标除实际利率、实际汇率使用水平值,其他指标统一通过计算得出同比增长率。

3.1.2实证检验

本文通过SPSS软件,将房地产市场价格高膨胀区间与非高膨胀区间之间的指标值进行面板数据的KW检验,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2预警模型的构建

3.2.1解释变量的建立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我们最终得到三个主要因子表达式

F1=0.8975X1+0.6423X2+0.4372X4+

0.1841X9-…-0.1832X16

F2=0.3215X1+0.1093X2+0.0322X4+

0.2473X9+…-0.0478X16

F3=0.1047X1+0.0421X2-0.0216X4+

0.8424X9-…+0.8430X16

3.2.2动态Logit模型的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三个主要因子为解释变量,以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发生的概率为被解释变量,将其定义为二元定性变量。本文定义yit为i国在t时期发生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概率:当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发生,yit为1;当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不发生,yit为0。

设yit的值通过另一虚拟变量V确定,且V=f(X),f(X)=Xβ+ε。因此,危机预警信号Yit出现的概率为

P(Yit=1)=P(V>0)=P(εt>-Xβ)。

Logit原始模型为logPit1-Pit=α+βXit+μit。其中Pt为第t时期发生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概率,Xit为各解释变量的值,α是常数项,μit为随机干扰项。

logPit1-Pit=α+βXit+δyit-j+πit。yit-j为i国在t-j期发生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概率。由此,得到最终的动态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动态Logit模型为

Pit=Fyit=11+e-yit=

11+e-(α+βXit+δyit-j)

其临界值为0.5,即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运用Logit模型得出的结果大于0.5,则认为高风险资产价格泡沫会发生;反之,则不会发生高风险资产价膨胀。将分析得到的主要因子F1、F2、F3直接带入模型中即可得到动态的Logit模型。运用Eviews软件,通过t显著性检验,最终确定其滞后项阶数为1。接下来,将这些公因子作为新的变量建立态Logit模型,得出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综上所述,基于动态Logit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预警模型如下所示

logPit1-Pit=-0.099-0.891Fit+

0.246Fit+0.689Fit+1.092Yit-1

4预警模型的检验

图1样本内预警模拟信号

图2样本外预警模拟信号

从图1的样本内检验可以看出,预警信号值在2007年8月到2009年1月出现了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这与本文之前的研究相契合,说明模型可以准确地识别出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区间。图2的样本外检验则说明2015年并没有发生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这也与2015年的经济状况相吻合。从2015年我国的房地产经济状况来看,个别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暂时性急速上涨并没有带动整个行业的价格膨胀,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还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这次局部的房地产价格膨胀不会引起宏观经济的显著反应,不属于高风险房地产价格膨胀,不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5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首先,运用COBS模型分别识别出27个国家,199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膨胀区间。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房地产价格膨胀期后宏观经济的反应,区分出不同国家的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周期。第二,通过KruskallWallis检验对27个国家18个潜在影响因素,共486个变量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经济变量与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10种对房地产市场高风险价格膨胀具有显著影响的预警指标,即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实际利率,实际汇率,三个货币供应量指标,国内信贷增长率以及基础货币余额等因素。第三,根据实证研究结论得出的房地产市场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预警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找出三个主要影响因子,将这三个影响因子作为变量,运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构建出房地产市场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预警模型。最后,通过我国的实际经济数据对构建的预警模型进行样本内检验和样本外检验,样本内检验说明了预警模型的准确性,样本外检验说明2015年以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发生高风险的资产价格膨胀。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针对我国的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⒖嘉南祝

[1]杨俊杰.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J].经济研究,2012,47(S1):117127.

[2]郭荣欣,李金凤.日本房地产泡沫与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139140.

[3]李方.应对金融泡沫经济拓展东亚金融合作[J].世界经济研究,2009,(1):1923,87.

[4]SemlaliMAS,CollynsMC.Lendingbooms,realestatebubblesandtheAsiancrisis[M].Washington: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2002.

[5]DieterG,HansER.Assetpricemisalignmentsandtheroleofmoneyandcredit[J].InternationalFinance,2010,13(3):377407.

[6]DetkenC,SmetsF.Assetpriceboomsandmonetarypolicy[R].FrankfurtamMain:ECBWorkingPaperSeries,

2004.164.

[7]AdalidR,DetkenC.Liquidityshocksandassetpriceboom/bustcycles[R].FrankfurtamMain:EuropeanCentralBank,2007.151.

[8]蓝湛恒.通胀预测、不确定性与先行指标体系的构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6872.

[9]师应来,王平.房地产预警指标体系及综合预警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11,28(11):1621.

[10]BergA,PattilloC.Assessingearlywarningsystems:howhavetheyworkedinpractice[J].IMFStaffPapers,2005,52(3):462502.

[11]KaminskyG,LizondoS,ReinhartCM.Leadingindicatorsofcurrencycrises[J].StaffPapers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1998,45(1):148.

[12]SachsJ,TornellA,VelascoA.Financialcrisesinemergingmarkets:thelessonsfrom1995[J].BrookingPapersonEconomicActivity,1996,57(1):147215.

[13]史建平,高宇.KLR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研究对现阶段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实证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2(3):106117.

[14]张元萍,孙刚.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理论透析与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3,3(10):3238.

[15]HamiltonJD.Thenewpalgravedictionaryofeconomics[M].Basingstoke:PalgraveMacmillan,2008.

[16]朱钧钧,谢识予,许祥云.基于空间Probit面板模型的债务危机预警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1(10):100114.

[17]FrankelJA,RoseAK.Currencycrashesinemergingmarkets:anempiricaltreatment[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6,41(3):351366.

一、企业会计风险的涵义及特点

(一)会计风险的涵义

会计风险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便于更好地识别会计风险,现就会计风险的分类进行简要介绍。依据风险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划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依据风险的可控性能可以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依据不同的利益主体可把会计风险划分为会计人员责任风险、会计信息使用者财产风险以及企业管理者责任风险。

(二)会计风险的特点

1会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

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以及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主观人为因素,都使得会计信息的风险不可避免。此外,会计工作人员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之间存在利益不一致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现象,会计人员为了谋取私利等原因可能会出现提供虚假或错误信息的情况,使得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的风险,这些都导致会计风险的客观存在。

2会计风险的不确定性

由于风险的可控性不确定致使会计风险具有可变性,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之间的相互转换使得会计风险也随之变化。如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可控会计风险就能够有效地降低会计信息的失真程度。目前,会计准则正在不断进行修订,以减少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3会计风险具有滞后性

二、企业会计风险的识别

企业会计风险的识别主要是指企业要对自身面临的现实或潜在的会计风险的性质进行判断、归类和鉴定的过程。究其原因,企业会计风险可以分为主观会计风险和客观会计风险两大类。

(一)主观会计风险

由于不同的会计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不同,对同一会计业务的处理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而当这些差异足够大时,就会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决策失误,产生主观会计风险。主观会计风险主要包括道德风险和技术风险。

1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根据会计主体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

1.1管理者会计风险

1.2业务人员会计风险

主要是指企业的会计业务人员,由于自身职业道德或者业务能力的缺陷,为牟取个人私利或者迫于工作环境的压力,利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操作权,在会计业务具体工作中,采用了对企业管理者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甚至国家的利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形成的会计风险。

1.3审计者会计风险

是指拥有会计审计权的注册会计师等社会中介机构,由于不正当竞争或者个人私利,在对企业会计信息审计过程中,忽视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第三方的公允性,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而形成的会计风险。

2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会计人员由于受到业务水平的影响,在计量、确认或报告过程中,因为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因为操作不当而产生的风险,该类风险主要包括:会计职业判断风险、决策支持不力风险和业务操作不当风险。

(二)客观会计风险

会计自身局限性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即为客观会计风险,它是固有的、客观存在的,只能通过完善会计制度尽可能避免但不能消除。通常所说的客观会计风险有会计理论风险和会计规范风险:

1会计理论风险

受经济发展环境限制会计理论通常具有局限性,致使会计信息由于失真导致风险的发生。例如,货币计量理论是以币值固定不变假说为前提条件,但是现实生活中货币却是波动变化的,由于假设条件不成立使得财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对决策者产生误导,给企业带来损失。

2会计规范风险。

三、企业会计风险的控制

会计风险的控制是指运用各种手段减少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在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同时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预警机制,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和控制风险。

(一)建立和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手段为企业进行风险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企业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会计监督从静态的简单控制模式转变为动态的科学的预警机制,从事后控制向事前预防转变,加大对会计的监控力度,有效防止风险发生。

(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四)树立正确的风险责任意识

加强管理阶级对于风险控制的重视力度,树立各部门的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岗位责任制,增加会计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并且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自我约束能力,使会计人员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风险意识。

结语: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企业只有不断加强会计风险的识别能力,完善对风险的控制策略,才能保证企业良好地运转。完善企业会计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不仅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还能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我国企业会计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93.30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势头,随着2016年上半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房价持续攀升,与上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上涨城市共有58个城市,引起了国内房地产业界对未来房地产业的走势有着众多不同的看法。在这种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最为关心的还是未来的投资风险会有多大,如何识别房地产主要风险因素,通过科学的决策和理性的判断来有效规避风险,降低风险损失。

一、房地产投资风险的主要类型及识别

(一)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定义

房地产投资是指以取得房地产收益为目的,投放一定量的资金,用以开发经营房地产的行为。房地产投资是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基础,它的结果是形成新的可用房地产或改造原有的房地产。由于具有抗通货膨胀、风险可预估等特点,房地产投资逐渐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方式之一。在这个投资活动过程中,收益与风险是同时存在的,特别是处在目前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重点调控阶段的形势下,房地产投资风险更是在所难免。

从房地产投资的角度来说,房地产投资风险可以定义为未获得预期收益可能性的大小,房地产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投入资金的安全性、期望收益的可靠性、投资项目的流动性和资产管理的复杂性四个方面。

(二)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类型及识别

房地产投资风险主要有两大类,即系统风险和个别风险。

1.系统风险,对市场内所有投资项目均产生影响、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风险。

(1)通货膨胀风险:又称购买力风险,是指投资完成后所收回的资金与初始投入的资金相比,购买力降低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

(2)周期风险: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波动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可分为复苏与发展、繁荣、危机与衰退、萧条四个阶段。当房地产市场从繁荣阶段进入危机与衰退阶段,进而进入萧条阶段时,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和市场成交量的萎缩,常使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投资者因金融债务问题而破产。

(3)市场供求风险:投资者所在地区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4)利率风险:利率调升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一是导致房地产实际价值的折损;二是会增加投资者的债务负担,三是会加大融资成本,从而抑制需求。

(5)变现风险:急于将商品兑换为现金时由于折价而导致资金损失的风险。

(6)政策风险:政府对房地产投资过程中的土地供给、地价、税费、住房、价格、金融、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给投资者带来风险。避免这种风险的最有效方法,是选择政府鼓励、有收益保证或有税收优惠政策的项目进行投资。

(7)或然损失风险:火灾、风灾、洪水、地震、核辐射、盗窃或其他偶然发生的灾害事件引起的置业投资损失。预防办法是对物业投保,加强物业管理工作。

(8)政治风险:主要由、战争、经济制裁、外来侵略、罢工、骚乱等因素造成的风险。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使房地产投资者可能承担相当程度的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房地产投资中危害最大的一种

2.个别风险,仅对市场内个别项目产生影响、可以由投资者控制的风险。包括六类:

(1)收益现金流风险:房地产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现金流未达到预期目标要求的风险。

(2)资本价值风险:预期资本价值与现实资本价值的差异风险。资本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期收益现金流和未来经营费用水平。同时,资本价值也会随着收益率的变化而变化。

(3)未来经营费用风险:物业实际经营管理费用支出超过预期经营费用而带来的风险。

(5)比较风险:又称机会成本风险,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入房地产后,失去了其他投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相应可能收益的风险。

二、房地产投资风险的防范策略

房地产投资风险的防范与处理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概率和不同规模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避免房地产投资风险,使房地产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减到最低程度。

(一)房地产企业要重视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房地产企业可行性研究是对拟建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这是房地产及其他任何投资建设项目前期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由于房地产投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涉及面广且复杂的过程,存在着大量不确定风险因素,随着市场的成熟和饱和,增加了房地产投资的风险,通过可行性研究为投资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房地产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可行性研究阶段是房地产投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拥有最大的不确定性与机动性的阶段。由于房地产投资一旦展开进行,所面临的将是一个相对狭窄的消费市场,这就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评价房地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房地产投资者要在城市规划条例指导下,根据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投资项目的用途、规模、类型,对开发成本需求量、售价等做出预测,这些预测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直接影响到房地产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

(二)充分收集分析市场信息,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

(三)准确把握房地产周期波动,合理选择入市时机

(四)房地产企业要考虑选择投资组合

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要考虑房地产的组合投资,即在对房地产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和不同的投资时机进行组合投资。可以考虑投资期限的长短结合、高中低档房地产的有机搭配、投资区域分散、组合不同用途的房地产等等。

房地产的组合投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事件发生或即将发生时,房地产企业都需要顺应形势,及时做出判断、分析,调整房地产组合的结构。

(五)房地产企业确立保险策略,努力转移和规避房地产投资风险

1.对于房地产投资者来说购买保险是十分必要的,它是转移或减少房地产投资风险的主要途径之一。保险对于减轻或弥补房地产投资者的损失,实现资金循环流动,保证房地产投资者的利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房地产投资者的信誉,促进房地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一般来说房地产保险业务主要有房屋保险、产权保险、房屋抵押保险和房地产委托保险。房地产投资者在购买保险时应当充分考虑,房地产投资者所需要的保险险种,确定适当的保险金额,合理划分风险单位,选择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等几方面的因素。

2.房地产投资组合策略是投资者依据房地产投资的风险程度和年获利能力,按照一定的原t进行恰当地搭配投资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地产以降低投资风险的投资策略。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在普通住宅,投资一部分在高档写字楼等等。因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地产的投资风险大小不一,收益高低不同。风险大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回报率低的投资相对风险就低些,如果资金分别投入不同的房地产开发基础上整体投资风险就会降低,其实质就是用个别房地产投资的高收益弥补低收益的房地产的损失,最终得到一个较为平均的收益。房地产投资组合的关键是如何科学确定投入不同类型房地产合理的资金比例。

总之,虽然目前国家一系列救市政策的出台已经导致楼市的基本面转好,但是好转局面不会持续,当前楼市形势越严峻,未来楼市面临的问题越多,仍然会隐藏更多的市场风险。只有通过科学的决策和理性的判断来有效规避风险,降低风险损失,才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1]王维孝.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5(5)

[2]冯耀新.谈房地产项目风险因素的分析.广东科技,2007(2)

三、动态环境下供应链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1.动态环境下供应链风险的识别

首先,按照上文关于供应链的产生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在供应链系统中存在着上下游各个环节的风险。具体来说,在整个物流环节中,由于各个环节的衔接不当都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例如,在原材料的采集上,由于商品质量的把关不严等原因,会导致以次充好的产品原料混入产品的生产线,从根源上导致整个批次的产品的质量问题,为今后的物流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因此风险识别的一个关键步骤是从源头上严格把关产品原材料的质量。

其次,对于供应链中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识别。对一个完全的供应链系统来讲,一方面要包罗供应链中上下流的物品的畅通。另一方面,也应该包括上下游之间的供应信息的有效沟通。这种风险的识别需要在不断扩大的供应链规模上,不断地提升信息传递渠道与平台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无论是产品上游的生产企业还是产品下游的消费者个体,包括整个物流企业的各个环节都会规避因为这种信息的不畅通而造成的潜在的供应链风险。

最后,物流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产品从工厂出厂到最后送达目的地,中间经历了一个复杂的物流过程。当然随着现在物流企业中普遍应用的全球定位技术,以及以激光射频扫描为代表的物联网的技术上文不断进步与成熟。这种在物流企业中出现的风险更加容易被供应链系统所监管与识别,在这过程中的包括选择分销商与可跟踪的商业行为。例如,在分销商的日常操作行为当中,由于自身的业务素质与市场把控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产品的行销渠道出现变窄甚至塞滞的局面产生。物流的具体操作风险包括对库房的管理与产品的存储与调动,还包括交通工具的选择与安排,由于缺乏全盘的规划与管理,极易造成某一具体批次的货物运输的不畅,最后影响着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声誉与发展。

上述这些风险的识别是在一定的客观数据的分析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计算模型而制定的风险识别机制。当然由于在动态的环境中,还存在很多不可控制的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如果从原材料的采集,到产品的生产以及分销商的选择和物流的配送等诸多环节都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将会为未来的供应链的风险的控制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降低供应链的风险控制难度。

2.动态环境下供应链风险的控制

由于市场的动态开放性,风险会伴随着整个市场供应链的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正是由于这些风险的存在,也激励着供应链企业不断地通过科学地分析与判断来为今后的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随着供应链体系的日趋完善,我们发现虽然在动态环境下,市场中存在着更多的不可控的因素,但是只要建立一整套的供应链的风险控制体系于预警机制,那么由于市场的波动而带来的一系列的风险所带了的潜在的损失将会降至一个较低的水平。

其次,在供应链体系中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的预警机制。预警是在危机与危险还未发生以前,通过一系列的有效的举措与应对方案来将潜在的风险降低在萌芽状态。从目前的供应链的体系来看,这种预警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通过这种协同合作的预警机制,一旦当市场发生大的变动,可以发挥整个行业的力量来实现对危机与风险的有效抵制。另一方面,这种风险预警机制的存在,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行业的整体优势,产生规模效应。随着行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这样的以行业为竞争单位的趋势将会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特别是,竞争的局面将会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中更加激烈。在这套预警机制中,最为关键的是为行业的风险设立一个最低警戒线,或者最低的承受阈值。一旦这样的风险阈值设定,那么一旦市场中的变动触及这一最低的警戒线,那么一系列的报警机制与各企业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就会展开,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风险。

再次,加快信息平台的设置速度。在动态环境下,市场中的波动信息可以说是每一秒钟都不一样。随之而来的是供应链中风险具体内容的改变。只有设立信息的平台,做到供应链信息的及时公开与共享,才会避免由于市场的滞后性而带来的企业间彼此的猜测甚至行业内部的不正当竞争的存在。这种公开的信息应该包括从产品的出厂到物流的中间环节以及产品的最后的反馈等一系列环节的重要信息。只要疏通这一供应链过程中的上下游的信息沟通渠道,就会避免因信息交流不畅而造成的物流过程中的错误等不好的后果。这种不良的后果会带给企业与市场带来一系列的反应,就像市场推开了一套多米诺骨牌一样,在这中无序竞争的背后是供应链的信息不通畅以及企业间合作的不通畅所导致的。因此,公开行业信息具有非常关键的价值与意义。

四、结语

动态环境是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表现,这种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供应链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方式与渠道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从风险的有效识别入手,通过从商品流通的源头做好供应链的监管以及预警机制的设立,最后达到行业的整体优势。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与对策下,供应链中的风险就会得到最大水平的抑制。当然,这种基于动态环境下的供应链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未来的市场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

[1],陈维政.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3(09).

[2](美)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DonaldJ.Bowersox)等著.供应链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刘伯超.供应链风险特征与防范措施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02).

[4]李书芳,张雪芹.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19).

[5]张存禄,黄培清.数据挖掘在供应链风险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01).

[6]时晓,张毕西.基于模糊评价的供应链风险评估[J].科技咨询导报,2006(09).

[7]张立君,范丽君,赵雪峰.RFID技术在供应链风险可控环节中的应用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04).

[8]丁玲.对供应链突发事件防御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6(05).

一、引言

面向客户需求,以“协作R&D、知识产权许可、技术标准合作”为核心的技术标准化战略为纽带,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具有类似自然系统一般生态关系特征,可视为一种“创新生态系统”。该系统以界面技术的标准化、核心技术的构件/模块化、合作共生的必然性、合作关系的锁定性、集群的高度虚拟性、合作创新的跨国性等显著特征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集群、虚拟企业、企业动态联盟、集群式供应链、地域性工业园区等研究对象。

早在20世纪90年代,飞利浦、索尼、汤姆森等公司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发出了高清晰视频技术,但由于影像制作技术、信号压缩技术、广播电视技术标准等关键性配套技术未被及时开发,致使这些公司迄今未能获得R&D投资回报。因缺乏配套的汽车电路操控技术开发,世界轮胎大王米其林公司1997年开发出PAX防爆轮胎至今未获得市场广泛认可。为避免国际上3C/6CDVD联盟收取高昂专利费,我国开发出了EVD、HVD、HDV,但终因缺乏好莱坞等影视制作商产品技术开发配合而失败。近年来,跨国技术创新网络迅速扩张,席卷了各国高科技行业,推动高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由“单个企业之争”演变成为“供应链之争”,进而升级为各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创新生态系统”之争。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成功往往依赖于他人,依赖于众多与之兼容的协作R&D与技术标准合作,从而引发了传统R&D项目管理以外的风险。

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技术的系统集成与模块整合引导企业竞争不再囿于产品与市场的竞争,技术标准领先已成为崭新的竞争制高点,掌握技术标准意味着在竞争中掌握了控制权。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强力效应,掌握技术标准的企业榨取了行业中绝大部分利润,从而达到“赢家通吃”。国际上DVD3C/6C、MPEG-x、3G等技术标准联盟盈利模式清楚表明,技术标准已成为高科技产业化进程中制定市场游戏规则的重要手段,这要求企业在塑造核心竞争力时,必须从传统视角下的生产和市场向R&D和技术标准领域转移,表现出从R&D到技术标准的全方位合作。协作R&D与技术标准合作因其独特竞争力内涵,成为大企业融入创新生态系统的首选战略模式。

二、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分析

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将生态学基本研究方法引入到经济学中增加资源和环境约束,研究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协调机理,初步形成了生态经济学、工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等交叉学科。也有少数学者借鉴自然生态系统互惠共生、协同竞争、领域共占、结网群居等特征,研究国家创新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关系生态系统、金融生态圈、知识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信息生态系统、企业生态位与竞争战略等。

三、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识别机制

(一)区域/产业集群视角下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识别机制

Tichy(1997)在佛农“产品生命周期”基础上提出区域产品周期理论,并论述了企业集群生命周期由此产生的结构性风险。Dalumeta1.(2005)研究了技术生命周期如何使区域集群发展面临崩溃危险。Fritz&Mahringer(1998)分析了经济周期对企业集群的冲击――周期性风险。蔡宁等(2003)从企业集群网络变量关系视角,率先提出了企业集群网络性风险。朱瑞博(2004)根据企业集群内外部不同风险诱发因素,将产业集群风险分为内生性风险与外生性风险,外生性风险包含结构

性风险与周期性风险,是集群走向衰退的诱发性因素;内生性风险是产业集群走向衰退的根本性风险。吴晓波等(2003)借鉴植物学术语将产业集群内生性风险定义为“自稔性”风险,包括:资产专用性风险、战略趋同风险、封闭自守风险与创新惰性风险。朱方伟等(2004)依据高科技产业集群不同成长阶段,将风险划分为同构化风险、本地化风险、政策风险、金融风险、锁定风险、退出与转型风险。创新生态系统除传统的项目本身风险之外还存在依赖性风险和整合性风险。技术标准化不但增加研发环节风险,而且导致产品缺乏多样性,从而诱发产业体系的内生性风险。

(二)联盟、网络与虚拟企业视角下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识别机制

通过更多的文献综述发现,如何从企业这一微观视角,紧密围绕企业之间共存共生的合作创新依赖关系,探讨跨地域国界的、具有高度虚拟特征的、以技术标准化战略为主导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识别机制是当今学术界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进一步值得研究的问题包括:

(2)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识别指标体系:从企业这一微观视角,着重探讨创新生态系统内生性自稔风险诱发的协作R&D与技术标准合作的不确定性,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指标体系用于识别和量化由共存共生、共同进化所产生的依赖性风险、整合风险、关系风险、结构风险等。

(3)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识别模型:引入模式识别、函数逼近、遗传算法构建动态的风险识别模型体系,探讨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识别方法、指标体系、识别频率与识别目的、权变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变量之间一致性匹配的指导方法。

四、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控制机制

技术标准联盟是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自主知识产权是参与技术标准联盟最重要的谈判力量,也是降低技术标准采用风险的有效手段。将标准制定与知识产权结合,运用专利交叉许可或联盟制,实施隐性知识产权战略,是入主联盟的有效途径。技术标准联盟通过“正式的或隐含契约”把各种知识产权组合起来,以缓解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冲突。“以产权为基础的资源”成为联盟租金的核心源泉,中国企业须向3C/6CDVD标准联盟缴纳专利费近2亿美元、向MPEG-LA缴纳专利费近10亿美元、向3G标准联盟缴纳专利费近100亿美金等等。技术标准是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最高体现,知识产权政策成为私有协议和标准化竞争成功的关键工具。

从联盟、网络与虚拟企业视角,模块化集群具有信息异化、共同进化的系统结构及“背对背”竞争特征,通过集群模块化设计,可从制度安排上内生地化解吴晓波等(2003)提出的“自稔性”风险与产业标准化体系的内生性风险。汪忠等(2005)针对合作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从伙伴选择、契约设计角度构建了内生防范系统;从信任评审体系设计及国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完善角度构建了外生防范系统。蔡宁等(2003)从集群生命周期视角提出了集群网络性风险控制策略。合作创新双方在关系探索阶段,应采用契约控制风险,随着关系建立应逐步采用关系规范来减低风险。在R&D购并中,购并企业应在目标筛选和组织整合两个阶段控制和化解R&D购并存在的巨大风险。联盟要长期合作,必须建立完善的声誉激励机制、理性的盟友选择机制,利用合同及增加敏捷信任以规避风险。颜士梅(2005)针对联盟关系风险与并购整合风险提出了控制策略,建立信任机制、实施自治控制和非正式控制可有效降低联盟中的关系风险。王凤彬等(2005)引入了组织资源变量提出了六象限风险分析控制模型。动态联盟可通过目标机制、信任机制与群体协商机制降低风险。

通过更多的文献综述发现,如何围绕技术标准“专利池”这一新产权契约关系构筑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结构与机制,进而从产权配置高度降低我国高科技企业融入跨国创新生态系统风险,是当今学术界崭新的研究领域之一,进一步值得研究的问题包括:

一、对行业环境风险下的财务预警机理的分析

(一)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机理。

(二)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控制机理分析。

二、对行业环境风险的识别及测度方法

(一)行业环境的风险构成因素。

(一)内涵

具体来讲,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即为财务管理风险,指的是财务管理活动可能会偏离预期结果,带来不利影响。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日趋迅速,企业财务各个方面都容易出现风险,需要科学识别与管理。

(二)主要类型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识别

因为在企业财务各个方面广泛分布着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就需要对财务风险识别能力科学掌握。其中,经常运用到的财务管理风险识别方法有这些:

(一)财务报表识别法

本种方法是依据财务报表,将企业变现能力比率、负债比率等指标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准确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要紧密依据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来对企业财务指标科学评定,以便合理评估风险评估企业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等,将潜在风险给及时发现和解决掉。现阶段,企业在财务风险识别中,已经开始广泛运用财务报表识别法,除了开展比率分析、比例分析等工作之外,还需要开展趋势分析、比较分析等动态分析工作。此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财务风险分析中还需要加入客户财务报表的内容。总之,企业需要将财务报表分析法给综合利用起来,对企业经营风险科学评估,对存在的风险及潜在的风险及时了解,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受影响。

(二)经验总结识别法

通常情况下,在对企业每一项财务风险进行评定时,需要对比企业以往财务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风险。企业需要与员工定期经常的沟通,对其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积极征求,集中整理征集到的各种意见,依据不同的类别,如影响、特征等,将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等经验给总结起来,帮助企业对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更加科学的识别。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对策

研究发现,现代企业客观存在着财务管理风险,不能够将财务风险完全消除掉,但是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企业财务风险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具体来讲,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努力:

(一)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大力健全和完善

财务会计制度、人事行政制度、内审制度等都属于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企业的性质与规模等会影响到这些制度的制定。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对企业内控制度大力完善与健全,能够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针对性的防范,对资本结构科学确定,合理管理企业内部资金,促使企业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此外,还需要对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比例合理制定,优化资本结构;将相对保守的财务战略实施下去,促使企业将长短期负债比例给维持下去;借助于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强化,还能够对企业各项费用使用状况及时获取,进而向个人及部门头上落实责任。

(二)科学管理投资活动

伴随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自粗放型管理往精细化管理转换,己经具有一定的共识,另外,促成管理转换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利润空间的持续减小,建筑行业已陆续成为微利行业。假如一个行业的利润不高,这个行业里的企业无法依靠规模获得发展的机会,增强内部管理,加强盈利能力往往是该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里的重要核心竞争能力之一。

建筑工程项目因投资大、工期长、组织关系复杂、参与主体多,在实施过程里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1]。因此其再生产经营活动的进程中始终处于多变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内,并且面对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为工程实施目标(质量、成本、工期)的实现增添许多的困难,有的还导致了重大的损失。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进程的每个阶段都要面对多种多样的风险[2]。

2风险管理的概述

(1)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人们对将来行为的决策和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构成的后果以及预定目标出现多种负偏离的整合[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风险拥有下列特征:1、风险具有普遍性以及客观性。风险是不根据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其是客观存在的。2.某个具体风险具有的偶然性以及大量风险具有的必然性。每个风险的出现,均为不同风险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的结果,其为随机现象的一种。3.风险的可变性。即在项目的全部过程中、不同风险在质以及量上出现变化,伴随项目的进展,有些风险将有所控制,而部分风险将得到处理,另外在项目的每个阶段,均可能出现新的风险。特别是大型项目中,因风险因素比较多,风险的可变性越发明显。4。风险的多样性以及多层次性。大型项目规模大、周期长、风险因素数量多、涉及范围广,加上种类繁杂,导致大型项目在全寿命周期中,有多种多复杂、各风险因素,和外界因素型项目里的风险的重要特征之一。

(2)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管理,指的是经济单位对也许会碰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识别、分析,并有效的处置风险,用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护性的科学管理方法[4]。

想正确理解风险管理的定义,须注意:1.风险管理的是以经济单位,也就是个人、企业、家庭或政府单位为主体的;2.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的预测、评估、识别、处置、分析等环节构成;3.风险管理通过选取最佳的管理技术为核心,想突出成本效益的关系;4.风险管理的目标为实现最大的安全保护;5.人们一般所讲的风险管理为狭义的风险管理,也就是企业风险管理[5]。

(3)建筑施工实行风险管理

建筑工程和另外行业相比,具有多重特征。一是流动性大,一项工程施工完成后,常常马上迁至另外的工地;二是临时性强,工地的设备、建筑物以及设施、材料、机具、人员等均有非常强的临时性;三是变动性大,不同工程的环境气候、地理位置、平面布置、设计特点均不一样;每项工程的施工准备、开工至竣工,施工阶段的作业条件、作业内容、作业人员变动非常大;四是交叉作业多,一项工程常常是多专业、多家施工单位、多工种交叉施工;五是人员组成复杂,不但有企业自身的,还有分包单位,人员还有岗位、户籍、工种与文化程度的区别。在建筑工程中采用风险管理,要通过这些特点,以增加其实效性。

近些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很多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敦促了有关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实施整体过程的安全管理里,有某个环节常常不受重视,即风险管理。通常,项目风险管理目前仍然倾向于项目后期,在项目前期并无做出风险管理,这时因为国家项目管理程序并没有风险分析,还有就是业主常常忽视,并未意识到风险分析可以使可行性深入研究,能够克服片面性,对项目的科学决策是有利的。工程项目自立项至运营均具有风险,对项目全过程具有风险管理,能为项目带来稳定、平静的工作环境。

3建筑施工安全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指的是在不同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利用许多方法对风险做出的辨认以及鉴别,是系统的发现风险以及不确定性的过程。风险识别的关键目的有:

1.为了方便估计以及评价风险的大小;2.为了选取最合适的管理对策。想要管理风险,就需要先识别风险,而风险的严重程度或造成的损失,需要认真估量,风险并不是显而易见,它很难辩识预测,还不容易准确的预测。风险一般拥有隐蔽特点,而人们常常容易被诸多表面现象所误导,以及被一些微笑利益所驱使,而无法看出内在的危险。所以,风险识别在风险管理里就是十分重要的。

风险识别结论是否正确,对风险管理的成效有直接的关系。如若在风险识别的进程里,关键的风险因素并未被识别出来,而只是非关键的风险去识别、分析以及处理。很有可能会对全体项目做出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让企业面临无意识到的风险。

风险识别的通常程序如下:(1)工程项目包含的活动有哪些;(2)不同活动中各具有什么风险;(3)什么是风险产生的原因;(4)哪些是风险中最重要的因素。

4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处理方法和风险管理的处理方法一样,包含了风险控制、风险回避、风险自留以及风险转移。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来说,除了选择用建筑工程所有险和职工(或雇员)人身伤害事故险等的工程保险方式的风险转移以外,风险控制为最关键的因素。

采用风险评价,核定风险等级,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选用不一样的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的采用,通常遵循的原则为:

①降低风险、消除风险、个人防护;

②保护措施、预防措施、应急措施;

③对明显不能承受风险需禁止作业,对轻度风险需加强监测和保护,对中度风险需限期整改,对重大风险需立即整改,对可以忽略的风险,时刻注意,不用采取措施。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通常方法有:

①制定管理方案,包含管理措施以及技术措施等;

②确定安全指标、目标,组织机构,落实职责;

③制定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书、作业规范、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必须的文件;

④组织员工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工作能力;

⑤加强检查、监督、测量和测试;

⑥对危险作业、危险场所、危险设备,增强运行控制;

⑦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查找原因并选用纠正以及预防的措施。

总的来说,想要成功的管理项目,就需要成功的管理项目的不同风险。施工安全风险,其是项目的最重要风险之一,需要对它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分清轻重缓急,对所启动的建筑施工中安全风险分析透彻,探究出防范风险的方式,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从而让施工项目得到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卢岚,杨静,秦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明土木工程学报[J],2003,36(9):46-51.

[2]Successfulprojectmanagement/JackGido,JamesP.Clements.-Cincinnati:SouthWesternCollegePub.,c1999.

[3]Projectriskmanagement:processes,techniques,andinsights/ChrisChapmanandStephenWard.-2nded,-Hoboken,NJ:Wiley,c2003.

引言

感应电机也被称为异步电机主要的用于电动机,其原理是靠输入的交流电产生磁场的作用让感应电动机的转子进行转动,实现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我国每年至少一半以上的电能就是消耗在电动机的能量转化上,广泛的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三相感应电动机使用的最多。掌握感应电动机的基本特性,熟悉其常见风险,对保障感应电动机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1感应电动机的安全选用

我国大部分感应电动机工作运行时的负荷远远低于其设计负荷,感应电动机不能处于满负荷状态运行,这就造成大量的电能的浪费。感应电动机的选取要从电动机的额定电压、额定转速、结构形式和额定容量来考虑。

1.1额定电压

根据感应电动机的启动转矩、过载系数、和启动转矩之间的相互关系,过载系数和电动机的电源电压的二次方呈正比关系,启动转矩同电动机的电源电压同样呈正比关系。因此,电动机启动电压的大小严重的影响感应电动机的性能。当电源电压过大时,虽然会使得电动机启动转矩提高,电动机的转动强度更大,但是对能量的利用率却降低了,而且会造成感应电动机产生大量的热量。当电源电压过低时,电动机的启动转矩和过载能力都下降,严重影响电动机的使用,而且也会使得温度过高,影响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1.2额定转速

为了满足生产机械的需求,电动机的额定转速必须符合生产机械的具体要求,否则就无法保证生产机械的正常运转,还可能会对生产机械造成损害、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财产损失。

1.3结构形式

感应电动机的结构形式需要根据生产场所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感应电动机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防爆式、防护式、封闭式和开启式。如在油库、油田、加气站、矿井等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使用的感应电动机就必须采用防爆式结构。而在一般的干净、干燥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场所就可以采用开启式或者防护式的感应电动机。

1.4额定容量

2感应电动机常见的故障分析

2.1机械故障

感应电动机的机械故障主要包括轴承受热损坏、振动、扫膛等形式。

2.1.1轴承受热损坏

感应电动机的轴承损坏是非常常见的机械故障之一,导致轴承受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在电动机生产中轴承盖和端盖没有安装平整;油的不正确使用,导致轴承产生不良的效果;电动机端盖配合和轴承之间的连接不当;轴配合与轴承之间连接不当;滑动轴承油环轧煞或转动缓慢;在电动机生产中联轴器和皮带的安装不当。

2.1.2振动

感应电动机产生振动的主要原因包括电动机自身因素的、生产机械负荷引起、传动装置不良因素。感应电动机的振动不但会产生额外的负荷,影响电动机的运行和生产效率,还会产生强烈的噪音,严重的影响生产场所中人员的职业健康。按成因可分为两种:

(1)常伴随着明显的电磁噪声,同电磁噪声的成因相同。主要表现为低频的2倍或3倍频的振动。

(2)、频率跟电机的转速有一定的关系,主要是由于电机转子的不平衡引起。

2.1.3扫膛

2.2电气故障

感应电机的电气故障主要有定子绕组错接、定子绕组缺相运行、三相电流不平衡、转子导体断条或断路、绕组过热等现象,这些故障都严重的影响了感应电动机的正常运行。

当三相感应电机的定子错接或线圈匝数错误时会使感应电机的各相电流分布极度不平衡、温度骤增、转子转速下降、出现振动,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烧坏电机的线圈。绕组的错接或者短路以及电源电压的波动会导致感应电机的三相电流不平衡。

定子绕组缺相运行是感应电机常见的电气故障,主要是由于三相电源中某一项电源因为各种故障而出现故障,导致感应电机的异常运行。电源的短路可能由开关故障、熔断器故障、接触不良等因素导致。如果在感应电机静止的情况下运行会造成堵转,而堵转电流却远大于电机正常运行时的电流,在缺相的情况多次的开启电机会烧坏电机。

转子导体断条或短路会导致感应电机的电流极度不平衡,电流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还可能产生周期性随负载的变化变化振动、噪音等不正常情况。绕组过热主要是因为电动机的负荷过重和外部电压超过额定值,严重时可能导致电动机被烧坏。

3感应电机安全运行的措施

为了保障感应电动机的安全运行,电气作业人员必须做好设备启动前的检查工作,确保电动机各个部件的完整,检查感应电机各相接线和绕组接线的正确、有效。定期的检测感应电机的绝缘部件的电阻,以确保绝缘体的安全可靠。必要时还需要对感应电机转动部件进行活动,确保其无阻碍的运行。

(1)运行参数。保证感应电机处于正常运行参数中运行是电机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一般要求外部电源的电压不能在电机的额定电压10%范围内波动,各相电源的电压的相互差值不得高于额定电压的5%,三相电流不平衡幅度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10%。

(2)电机的保护。可以通过将电动机的金属接地或接零来使表面不带电,保证员工的安全,还有接漏电保护器和保护开关来进一步的保证电动机的运行安全。低压断路器、热继电器等可以防止短路对感应电机伤害。

(3)保养和维护。对感应电机定期的运行和保养对保证电机可靠的使用和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电机保养包括对电机以及周边环境的清洁、除尘、定期更换油、保证零件的齐全。对感应电机的检查时的重点是电机运行时有无振动、噪音,温度是否正常等。

[1]鲍晓华,吕强.感应电机气隙偏心故障研究综述及展望[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06).

[2]马名中,马伟明,张育兴,郭灯华,王公宝,崔小鹏.多定子直线感应电机故障模式下的电流过载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18).

THE END
1.政策分析的六个步骤从问题识别到决策实施的全过程最后一步是将选定的方案付诸实践,并持续监控执行情况。此时,关键是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使得所有相关方都能清楚看到进展情况。一旦发现偏差或者出现问题,就应当及时调整策略以达到最佳效果。此外,对已经实施过的一些措施进行回顾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助于改进未来的决策过程。https://www.yoocw.cn/yin-liao-yin-pin/694987.html
2.202412024.化决策为行动:把行动的承诺纳入决策,否则便是纸上谈兵。决策必须要有具体的行动步骤,要有执行人和最后期限,要使与决策有关的人员都了解决策 5.比较决策和实际结果:建立反馈系统。走出去,掌握第一手信息,而不是仅靠报告。 有效地决策虽然是以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为基础,但决策的推行却必须尽可能地接近工作层面,https://www.jianshu.com/p/bc7b7b68d549
3.思维体系:高质量决策的基础构建高质量决策体系,主要依赖于数据准备、模型选择、训练与调优、结果评估和反馈调整等步骤。这些步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大量的算法和计算过程。 数据准备:需要数据清洗、特征工程、数据转换等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模型选择: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模型,如回归、分类、聚类等。 https://blog.csdn.net/2405_88636357/article/details/144183219
4.算法审计方法论1.算法审计组织方式。前面的文献综述表明,算法审计有两种组织方式,一是单独审计模式,二是融合审计模式,这两种组织方式各有利弊,适用于不同的情形。 单独审计模式是将算法审计作为独立的审计项目来开展,这种组织模式的优点在于:第一,由于算法审计最重要的审计主题是算法系统,可以分为输入数据、算法设计和算法影响三类审计http://sjj.zhangzhou.gov.cn/cms/html/zzssjj/2024-11-26/1001497034.html
5.AI预测技术提升市场分析准确性:策略与案例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市场分析的准确性对于企业制定战略决策至关重要。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AI行为预测技术已经成为提高市场分析准确性的强大工具。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AI行为预测技术来增强市场分析的精确度。 一、理解AI行为预测技术 AI行为预测技术是指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人工智能方法https://www.kdocs.cn/article/AB7E31925A.html
6.企业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法有效性(3)动态性:风险分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应随着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和调整。 4、风险分析的工具和方法 (1)风险矩阵法:将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影响作为坐标轴,将风险事件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以便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2)SWOT分析法:通过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识别出与企业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KT688L0514EAHV.html
7.对于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来说,第一步是()决策过程的开始是识别问题或确定决策目标。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了解当前所处的环境和情况,并明确需要做出https://ask.zol.com.cn/x/24718961.html
8.对于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来说,第一步是()。A.明确目标B.筛选对于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来说,第一步是( )。 A. 明确目标 B. 筛选方案 C. 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D. 集思广益https://m.ppkao.com/wangke/daan/b8408e6933a34fa2939d4b45b6408069
9.(1分)对于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来说第一步是A集思广益B诊断问(识别网站导航:试题大全49>正文 题目题型:选择题 难度:★★★6.5万热度 (单选题,1 分) 对于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来说,第一步是 A.集思广益 B.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C.筛选方案 D.明确目标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TAGS 对于一个完整完全决策过程进程来说关键词试题汇总大全 本题目https://m.12tiku.com/tiku/919848/36040029.html
10.结构思考力如何在杂乱繁多的信息中识别关键点,理解他人的核心思想并表达清楚呢?可以试试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三个步骤,如图所示: 第一步:识别事实、理由和结论; 第二步:找出对应关系,画出结构图; 第三步:一句话概括所有内容。 这三个步骤是一个自下而上思考分析的过程。 https://www.meipian.cn/2epbta62
11.识别过程范文9篇(全文)创业机会的发现是创业机会识别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它意味着创业者发现存在着的创业机会并使之形成为自己所理解、认识的创业机会。 1. 形成创意。 一个企业创业成功开始的关键,可能来源于一个经适当评价的新产品或服务的较完美的创意,而创意往往来源于对市场机会、技术机会和政策机会的感觉和把握。 (1) 顾客。创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efsbpd0.html
12.神经科学视角下的领导决策能力及其发展思路他山之石在领导决策过程中,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对于领导者而言,拥有准确、全面和及时的信息可以为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当领导者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时,他们的前额叶皮层将对信息起到筛选和处理的作用,确保只有与决策相关且有价值的信息被进一步加工分析。领导者必须具备高效的认知处理能力,包括批判思维能力和逻https://www.zgcsswdx.cn/info/10130.html
13.对于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来说,第一步是(单选题 试题出自试卷《河南省普通专升本《管理学》真题(2020年)》 对于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来说,第一步是( ) 问题1选项 A.明确目标 B.筛选方案 C.识别问题 D.集思广益 参考答案:查看答案查看解析https://www.educity.cn/tiku/21093920.html
14.标准答案习题决策的制定过程管理学,决策制定过程的正确决策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确定目标;拟定具备实施条件、能保证决策目标实现的可行方案;分析评估,方案择优;慎重实施,反馈调节。 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对问题的界定。每一个决策过程的第一步应该是对于真实问题进行全面且完整的界定。团队中的决策者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某种表面现象或见解,而应该对这些表象和见解背后的事实和https://m.rwtext.com/AWJIPW4A.html
15.阿里云:垃圾焚烧发电,AI能帮我们做什么?明确了落地场景,双方专家开始共同制定垃圾焚烧优化的方案思路,整个过程好比一个菜谱的开发过程,包括精选食材,调试配方、反复试菜、直到最终菜谱的生成。 第一步:关键参数识别 (选择食材) 垃圾焚烧的全过程充斥着复杂的物理与化学变化,涉及多达2000+个实时测点数据,因此需要过滤出对焚烧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关键参数。通过历http://wx.h2o-china.com/news/300045.html
16.个人年终总结(合集15篇)半年来,本人能敬业爱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办公室主任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岗位,许多工作我都是边干边摸索,以致工作起来不能游刃有余,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有些工作还不够过细,一些工作协调的不是十分到位;第三,自己的理论水平还不太适应公司工https://www.wenshubang.com/gongzuozongjie/gerenzongjie/1624510.html
17.组织诊断是什么?第一步:识别组织的业绩或机会缺口 组织诊断并不是直接从组织本身存在问题开始,而是从“业绩缺口”或“业务机会”开始的。 “组织的业绩或机会缺口”问题清单 市场份额的丢失和利润的缩减 缺乏新产品 新产品的推广速度慢 销量的损失 采购的成本太高等 第二步:描述关键任务和工作流 https://www.ruthout.com/information/39437.html
18.《营销管理》第15版笔记:第17章设计和管理整合营销渠道(五)渠道改进决策 生产商必须定期检查和改进渠道设计和安排。 公司在增加或减少个别渠道成员时需要进行增量分析。一个基本问题是:使用或放弃这家中间商对公司的利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六)全球渠道决策 正如营销过程中采取的第一步往往是贴近消费者,进行全球渠道规划也是如此。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71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