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企业商业模式变革海尔弄潮工业“一带一路”

刚刚落下帷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4年来,此项倡议从规划走向实践、从愿景变为行动。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组成的“一带一路”正迎来飞速发展期,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一环,鼓励和支持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势在必行。国际化先行者海尔集团已经率先布局,为中国工业文化和创新成果的输出探路。

走出去的企业一直被文化冲突所困扰。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国际化策略,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商界普遍认为,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特色就在于促进产业与当地文化、本地员工的深度融合,与“一带一路”战略不谋而合。海尔出海不仅承担工业文化大使的角色,更促进了海尔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推动沿线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体现了强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责任感。

“三步走”开拓海外市场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中,最突出的亮点要数走出去的企业,海尔版“一带一路”更是被商界、学术界津津乐道。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秉承“三步走”战略,即“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三步走战略分别贯彻先易后难、三位一体、开放整合、资源互换的战略思路。

走出去就是走出国门,到海外的主流国家、主流市场去。海尔走出去过程中秉承“先难后易”的思路,进入海外市场之初,大多数中国企业采取低价策略,这使中国制造进入了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中国制造被诟病“廉价、低质”就是此原因。

海尔与以上企业的思路完全不同,海尔走出去伊始就选择了难攻难守的美国的市场,而不是外界认为很容易就进入的欠发达国家市场。

在产品规划层面,海尔先采取了缝隙产品战略,提供当地品牌没有做、但是用户又有需求的产品,如电脑桌冰箱。

不过,缝隙产品只解决了进入海外市场的问题,要成为当地主流品牌必须推出本土化的主流产品,走进去战略的意义凸显。为了加速走进去的步伐,海尔在全球构建的本土化设计、制造和营销的“三位一体”布局,海尔能够根据全球不同地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创新,并研发出差异化的主流产品,进入当地的主流渠道销售,真正满足用户需求。

走上去则真正成为当地用户喜爱的品牌,主要思路是开放整合,资源互换。全球化的本质是本土化。在引领战略指导下,海尔让用户参与设计,真正与用户零距离。同时,海尔不断整合、互换全球优质资源,以差异化创新产品引领全球家电消费趋势。

行稳致远,海尔的三步走战略不仅脚踏实地、而且心存蓝图。从“走出去”到“走上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国内企业提供了走出去的程序性模板和信心鼓励。

“人单合一”模式克服文化冲突

2017年1月,“一带一路”沿线核心国家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赫尔曼.戈夫专程拜访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希望能学习“人单合一”管理模式。该模式不仅在全球商业界具有理论层面的影响力,更重要的已经在操作层面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企业的运作模式。

引发沿线企业商业模式变革

人单合一模式在执行层面的影响力体现斐雪派克的管理探索中。2012年,海尔集团收购与新西兰国宝级品牌斐雪派克,之后就开始探索这一合作新模式。在过去3年中,斐雪派克的研发人员增长了1/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4%。一是海尔发挥平台优势,让斐雪派克品牌更好地拓展全球市场;二是决策权、用人权、分配权的三权让渡的治理机制,5/7的董事会席位和全部管理层都是本地高管。

斐雪派克积极探索人单合一本土化策略:在企业内部实行“小微拆分”,成立了10家“虚拟小微”,承接具体项目的制度卓有成效显。10家虚拟小微组成了500个项目小组,新建立的管理体系让每个项目都有人负责,并且每周、每月进行进展确认,遇到问题时也会通过会议积极协同。这样,原先相互独立、串联的组织变成了并联、对全流程负责的组织,所有人都为结果负责,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解决方案。此外,品牌全球化对斐雪派克和海尔双品牌运作,从低到高产品阵容,对市场全球覆盖,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每位创客也从自身出发,服务本地用户需求。

可以说,人单合一国际化真正在斐雪派克落地开花。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显示,斐雪派克+海尔品牌在新西兰的白电市场份额达到42%,居于首位,取得这样业绩的背后是人单合一本土化落地的有效实施。斐雪派克的“翻身仗”令新西兰社会为之震惊,海尔模式也在当地推广开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不管是收购还是合作,中国工业企业出海的本质是把自身成熟的产品经验、技术创新能力、资本和商业模式带出去,并与与当地的法律、政策、文化融合在一起。产品的出口、国外建厂只是企业国际化的1.0阶段,2.0阶段是则企业和经济体相互融合和影响的过程,这才是国际化的高级阶段。

THE END
1.海尔的“三步走”全球化品牌战略胜算几何业界科技时代1999年4月30日,海尔美国工厂在南卡州坎登市正式动工,2000年3月27日正式投产。海尔在国际化路径显然有别于其它中国企业,当许多中国企业在代工或者单纯的出口贸易中乐不思蜀时,海尔确立了其海外发展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战略,即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通过当地融资、融智、融文化,实现创本土化名牌的目标。 https://tech.sina.com.cn/it/2006-05-12/1104934618.shtml
2.传统制造业企业创新精神演变历程—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在多元化战略阶段海尔提出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思想及“赛马不相马”的人才培养理念,希望员工的效率都能慢慢得到提高,为海尔带来卓越的绩效。 进入国际化战略以后,海尔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走出去、走上去、走进去,且提出“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追求卓越的精神。当时海尔的组织结构从正https://www.163.com/dy/article/GKQLA0E70530IU8N.html
3.海尔集团营销策略分析(解读国际营销管培生的人才培养)在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海尔的主要使命是走出国门,出口创牌。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加入WTO,很多企业响应中央号召走出去,但出去之后非常困难,又退回来继续做订牌。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创中国自己的品牌。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67972-1.html
4.曹仰锋BATi2019最新分享:制胜科技出海,海尔分三步走演讲伊始,曹仰锋首先澄清了全球化企业的概念。随后,曹仰锋以海尔为例,向观众介绍了一个成功的全球化企业应采取怎样的出海战略?三位一体的国际布局,走出去,走进去与走上去三个国际化阶段,又或者是 “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有十余年海尔研究经验的曹仰锋既能梳理脉络,又能讲讲海尔出海背后的小故事。 https://www.iyiou.com/news/20191025116293
5.杨绵绵在国际化战略阶段,海尔按照“先难后易”的策略,先后在巴基斯坦、约旦等国家相继建立了海尔工业园和工厂。 到今天,海尔已经拥有30个海外生产基地,在美国、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市场上,已经实现了当地化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 现在,海尔正在实施“三步走”的战略,即: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走出去https://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09-08/28/content_8130156.htm
6.张瑞敏(致敬儒商.博鳌儒商典范人物简介1005号)在兼并中,海尔输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其案例《海尔:企业文化激活“休克鱼”》,在1998年被写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库。在国际化战略阶段,海尔按照“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思路,先后以缝隙产品进入国外主流市场,以主流产品进入当地主流渠道,以高端产品成为当地主流品牌,从而https://cctvcitycn.com/column_show-136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