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战略——全球协作程度低、本土独立性与适应性低
国际战略指企业将其具有价值的产品与技能转移到国外的市场,以创造价值的举措。
优点:能充分发挥母公司的中心调整功能,更优化地使用资源。
缺点:
(1)由于企业在国外各个生产基地都有厂房设备,形成重复建设,加大了经营成本,这对企业也是不利的。
(2)不利于发挥国际事业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全球化协作程度和对东道国本土市场的适应能力均低。
2.多国本土化战略——全球协作程度低、本土独立性与适应性高
多国本土化战略是指将一个企业的大部分活动,如战略和业务决策权分配到所在国外的战略业务单位进行,由这些单元向本地市场提供本土化的产品,从而把自己有价值的技能和产品推向外国市场而获得收益。
优点:
(1)强调的是管理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子公司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能使企业面对各个市场的异质需求时的反应最优化。
缺点:于母公司难以统一调配资源,而且各子公司除了自谋发展外,完全失去了利用公司内部网络发展的机会,无法获得经验曲线效益和区位效益。
3.全球化战略——全球协作程度高、本土独立性与适应性低
全球化战略是向全世界的市场推销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在较有利的国家集中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以获得高额利润。
优点:根据最大限度地获取低成本竞争优势的目标来规划其全部的经营活动,它们将研究与开发、生产、营销等活动按照成本最低原则分散在少数几个最有利的地点来完成,但产品和其他功能则标准化和统一化以节约成本,能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
缺点:全球化战略强调集权,由母国总部控制,于是对东道国本土市场的反应相对迟钝。并且由于企业需要跨越国界的协调战略和业务决策,所以难以管理。
4.跨国战略——全球协作程度高、本土独立性与适应性高
跨国战略是企业既寻求多国本土化战略所具有的当地优势,又注重全球化战略带来的效率。要在全球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形成以经验为基础的成本效益和区位效益,转移企业内的特殊竞争力,同时注意当地市场的需求。
优点:在维护公司全球经营目标的前提下,各子公司在限定范围内有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经营主动性和积极性。
跨国战略是目前为止被公认为是跨国公司的最佳战略选择。跨国公司试图兼顾全球效率、国别反应和世界性学习效果这三种战略需要。但是,在实践中地区适应性和全球化效率需要的平衡点难以确定,最优平衡是主观的和经常变动的。由于有效执行的困难,跨国战略往往被看成是一种理想化而非现实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