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经济分为几个阶段,用学术理论来解释,应该怎么理解?

相比之下,20世纪70年代后的“第二次大拆分”最大的特点是半加工中间产品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急剧增长。

全球化价值链的出现

受益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信息和通信及运输技术的进步,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由中间产品和服务组成。宏观数据显示出的国际贸易结构性变化趋势,离不开全球价值链中生产结构调整的推动。

从20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起,社会科学、人文学、政治学、历史、文化研究、传播学研究和国际关系等领域均可找到关于全球化的有效数据库,这个时代被认为是全球化最活跃的时期,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一个新问题出现了,像全球化这样的重要且宏观的历史进程,仅仅将其概念及研究限定在近几十年内是否合理?

如果仅仅将全球化视作为一种复杂的连通性现象,或许产生于在几十年前,但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流动组成的全球化进程能够促使我们追溯到更早的时代。

全球化的许多特征可以在全球史中找到证据,并能从中追寻其进化的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成为人类社会进化的宏大历史中的一部分是毫不夸张的。对全球化历史的研究表明,世界从来不是一个切断联系的单独分散的个体,而是从地球上人类社会的早期就存在跨文化交流和互动的强有力证据。

把全球化看作当前的趋势可能是一个语义问题。许多历史学家在没有使用“全球化”一词的情况下,已经发现了古代和近代的全球化基础。

全球化的定义和阶段划分

尽管“全球化”这个词在20世纪下半叶才被学者们在他们的研究中经常提及,但是这个词有着更长的历史渊源。当人们发现地球是圆的时候,英文字典中就使用了一个专有名词‘globe’开始用来表示行星。

在19世纪后期,除了“球形”的意思外,形容词‘global’还被用来表示“世界尺度”。而到了1961年,全球主义(Globalism)和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个词首次出现美国英语词典。

根据社会学家马丁·奥尔布罗的看法,全球化指的是世界人民融入单一世界社会的所有过程。同样,安东尼·麦克格鲁指出,全球化构成的多重相互联系超越了现代世界体系中的民族国家。也就是说,通过信息技术界定的过程,世界任意一个地区的事件、决定和活动可以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个人和社区产生重大影响。

这一过程产生的流动和联系,不仅仅是跨越民族国家和国家领土边界,而是跨越全球地区、大陆和文明。因而全球化更应被定义为一个导致社会关系网络和系统的空间范围发生重大转变的历史进程。这两位研究者将全球化广义地定义为一体化的过程,但并没有具体说明需要整合的因素。

菲利普·塞尔尼、巴里·琼斯和保罗·拜罗克都将全球化定义为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过程。不同的是,塞尔尼将全球化定义为一系列经济和政治结构和进程,这些结构和进程产生于国际政治经济基础的商品和资产不断变化的性质。

巴里·琼斯则是强调全球化在国际相互依存层面的加强,并认为这是技术传播导致国际自由贸易体系中竞争加剧的结果。此外,保罗·拜罗克等人提到全球化的跨界交易让国家的生产和金融结构变得相互关联。

因此,他认为国家财富的创造越来越依赖于其他国家的经济主体,且这种依赖已经达到其空间的极限。

卡罗琳·托马斯和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专注于全球化的社会层面。在托马斯看来,全球化广义上指的是权力位于全球社会形态,并通过全球网络而不是通过以领土为基础的国家表达的过程。詹姆逊认为全球化分为文化和经济进程两个角度。

作为文化交流的进程,全球化促使带有地方差异的不同文化在多种相互交织和融合的过程中爆发冲突,一些新出现的文化特性受到压制,而全球媒体和技术文化得以逐步发展,并推动了大众民主化。作为经济互动的进程,全球化指的是市场、劳动力、国家的同化或整合。

最后,纳伊夫·阿尔·罗丹和吕·希伯伦提供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维度的更为全面的定义。

根据纳伊夫·阿尔·罗丹的观点,全球化是一个人类和非人类活动的跨国和跨文化一体化的原因、过程和后果。吕·希伯伦将全球化视作多个世纪以来持续发展的进程,反映在世界历史上发生的贸易扩张、勘探、征服、移民、殖民化、技术进步等等。

约翰·霍布森的研究发现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发现了世界经济相互联系的证据,但得益于骆驼运输的复兴,全球联系紧密度和贸易往来发生了巨大的扩张要从公元前110年丝绸之路开始计算。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全球化》主编曼弗雷德·斯蒂格教授总结了关于全球化历史的争论,并根据社会、文化、政治、技术和经济因素的重大变化,区分了五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全球化历史提供了一个简短的年表。

全球化的不同历史时期

史前时期(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在人类历史的开端,世界各地的人类之间的相动仅限于生存上的活动。尽管全球化的进程已经开始,但其规模是有限的。有证据表明,中央集权的战争、农业、官僚主义和宗教是社会互动的关键因素,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社会的发展。

前现代时期(公元前3500年至1500年)。由于交通工具的发明及改进,这一时期的全球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的主要技术创新包括马车、印刷、复杂的金属加工技术和丝绸织物,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而且提供了最好的运输系统。此外,货币的流通鼓励了市场和贸易的扩张。

近代早期(1500年至1750年)。“现代性”和“启蒙”是十八世纪思想解放的结晶,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欧洲从伊斯兰和中国的技术创新传播中获益匪浅,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世界市场体系的基础,并产生了股份制公司。欧洲人的扩张欲望促使他们寻找有利可图的海上航线,这鼓励了诸如修正的海上技术、邮政系统和先进的导航系统等创新。

当代时期(1970年以后)。全球化的急剧扩张和加速,实现历史上的又一次巨大飞跃。移动通讯、社交媒体、互联网和电子媒体的涌现,造就了公民相互联系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技术进步不仅拓展了全球一体化范围,也加深了全球一体化程度。同时,跨国公司在经济文化融合中扮演着愈加关键的角色。

结语

总的来说,不同学科的学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全球化,但重要的是全球化不是一个新的现象,而是基于移民、贸易、战争、军事联盟、征服、探索、殖民和技术进步的跨大陆扩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THE END
1.全球化战略矩阵及国内应用情况如何?问答集锦矩阵模型根据全球整合与本地响应的高低程度将全球化战略划分为四种类型,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https://www.vzkoo.com/question/1733470900261032
2.国家经济安全与国家经济自主性如美国强调“国家核心利益”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是一种立足于世界范围的“全球战略”。在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时,美国关注如何控制世界市场能源资源的关键产地;为实现全面的经济政治霸权,将其利益延伸到全球化的“侵略”。 第二种:依附型国家,国家丧失经济发展自主性、国家经济处于经济或政治危机状态。殖民主义时代的亚https://yiban.fjsjyt.cn/studio/article?id=33577
3.多元化战略:四种类型引领企业未来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多元化战略已成为企业寻求增长、分散风险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元化战略的四种主要类型,并分析其如何引领企业走向未来。 一、相关多元化:延伸核心优势 相关多元化是指企业在现有业务基础上,拓展与核心业务相关的新产品或市场。这种战略充分利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降低了进https://blog.csdn.net/JiYan_Strategic/article/details/138523800
4.BCG把企业内部的业务单位划分为四种战略类型。对那种具有低业务增长率BCG把企业内部的业务单位划分为四种战略类型。对那种具有低业务增长率和高市场份额的业务部门或单位,应采取的战略类型是() A.收割或清算 B.稳定发展 C.投资或脱身 D.投资 点击查看答案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2e6dc71947aa475f8f843e57d208b3c2
5.04综述——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现代化都市圈建设2022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三)相关政策 都市圈与城市群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旋律。早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了以城市群作为城镇化主体形态的战略,“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继续强调了这一城镇化战略,当时“都市圈”往往在地方规划实践中被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lhtk/2022_03/202201/t20220105_469081.htm
6.XDWL.PPT高职高专:现代物流学ppt大学课件预览( 3) 流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支柱。 1.1.2 现代物流与流通 2) 流通的内容 商流 流通 物流 1.1.2 现代物流与流通 3) 商流和物流的关系 物流是产生商流的物质基础, 商 流是物流的先导 。 二者相辅相成, 密 切配合, 缺一不可 。 1.1.2 现代物流与流通 http://read.cucdc.com/cw/63325/181295.html
7.2014年《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复习资料C.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D.互联网 答案:ABC 1、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具有环境的可持续性,即最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影响绝对不可危及生态体系的承载极限。 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3-11/201311081117112207.html
8.批创思维导论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1.1全球化时代的思维技能 1、【单选题】批判性思维是指理性地、清晰地思维,它不要求() A、系统的准确思维 B、遵守逻辑规则 C、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D、遵守科学推理规则 2、【单选题】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的思维技能 A、领域一般性 B、生活一般性 http://changchun.ehqc.cn/show/32_58.html
9.客户关系营销论文(精选8篇)(一)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在现代营销活动中,营销观念是企业战略形成的基础。客户忠诚营销理论要求企业将客户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源,对企业的客户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借助于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应用,获取客户的相关信息,并将之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基础。实践证明,倡导客户忠诚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将会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qfac6sm.html
10.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604 互联网必然抖音化? 2022/7/31 Instagram的变化及遭遇的抵制; Facebook模仿TikTok打造“发现引擎”; 短视频是必然方向吗? 603 中国人的政治信任 2022/7/27 “隐性信任”揭示出内心真实想法? 对地方政府和对中央政府的信任; 对政府的不信任是否会导致对民主化的期待?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
11.战略回顾与展望6篇(全文)Golden和Ramanujam的研究也发现, 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战略之间可能存在四种类型的关系: (1) 行政事务型, 人力资源管理仍只扮演着传统事务“实施者”的角色, 而没有体现出“战略性”; (2) 单向型, 人力资源战略只是“体现”组织总体战略; (3) 双向型, 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战略相互影响; (4) 整合型, 组织战略和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45jbpg5.html
12.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及策略分析1.树立全球化战略观念,落实“走出去”战略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构建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积极采取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国内外政策扶持。企业应树立全球化格局观念,根据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生产力相对过剩、在国内失去比较优势而相对其他国家却处于相对优势的产业,到相应国家投资发展,增加利润;我国先进服务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903/69977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