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控制和经济责任审计的相互关联
(一)内部控制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对各大企业进行的内控结果可以成为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凭证。这主要是因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要目标当中囊括了内控需要实现的一些评价内容:
(1)基本一致的运营效率性以及绩效指数完成性。
(2)代理人是否严格遵循法律章程,其能够类似于代理人对国家体制、章程等的落实状态。
(3)在日常运营阶段,代理人对企业资产盈亏的公示是否真实、是否与规范相符。
(二)科学合理的内控可以使责任审计品质得到改善
对企业展开内控工作,其主要目标为全程评价企业进行的各项工作,除了要落实事前的工作评价,同时还严控事中以及事后。此外,这类内控评价模式可以使相应内容更加合理,观察视角保持客观。在通常情况下,在企业中落实内控工作,主要可以运用的方式包括了:展开问卷调查、与员工展开深入交流以及审核相应文件等。以此为基础,将经济责任审计落实到企业当中,应该与内控方式做对比,根据相应流程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评估审计的前期、中期与后期,保证所得审计结果科学、合理,评估具有系统性,最终使活动质量以及效率提升。
二、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一)计划审计时期
收集此类信息时,需要明确的重点为:
①收集前任领导相应报告以及外部、内部审计结果;
②关于内控环境的领导风格以及经营环境,比如查阅政策性文件、掌握地方市场竞争状况;
③被审企业内控制度落实状况、关于内控的业务程序,比如索取内部控制的检查报告等。
(二)正式审计阶段
当今经济责任审计的导向主要为风险,因此在审计被审企业的时候,应该先经由内部控制将被审企业在经营层面存在的薄弱处及时找出来,以之为凭证来明确审计工作的重点,随后对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加以编制,同时严格遵循计划内容进行审计。从本质上来看,以上流程即把内部控制的指标转化成经济责任审计相应的指标,此流程极为关键,各大企业不可将其忽略。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对审计工作程序以及相应事项全面掌握,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进行重新定位和规划。
健全审查内部控制:在各企业实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一般关于基础业务程序的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健全,所以有关部门需要按照事先制定的审计方向,以被审企业制度为着手点,对关于新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予以高度重视,明确其可以及时被更新,整体健全。此类全新的业务包含了全新营销政策、业务转型以及全新缴费方式等。
保证审查内控真实有效:审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即审计工作者经由借助各业务环节当中关键点展开测试,同时以确定了拟收审计凭证的性质、类型以及数量等为基础,复核其中疑点问题,确保内部控制真实有效,将可靠、准确的依据提供给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例如某集团分公司,审计组在对营销主管展开离任审计过程中,发现公司各部门并不具备较高的产品占有率。在进一步调查过程中发现,其前期的营销推广力度不足,使产品的开发效益极差。最终,企业审计组重新定位了产品的开发方向,实行内部优先自测,继而针对性优化的策略。
(三)充分借助内控结果
对经济责任展开综合评价之后,便应当对审计报告进行编制,在此过程中应对企业的内控结果加以结合,做好相应报告。若企业在日常经营阶段存在严重问题,则需要对企业的内控结果加以结合,来实施后续的审计流程,从根本上帮企业解决相应问题:
(1)企业内控结果评价定性、定量等方法借鉴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评价:在近些年,当部分企业执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分析所存在问题的潜在或者既成危害程度的时候,往往会全面借鉴内控评价判断缺陷时展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利用内控评价结果自身:内控情况不仅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属于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内容。一些企业在近几年能够做到在每一年进行内控评价,并且在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候展开内控深层次评价或者缺陷整改跟踪,同时对自身内控薄弱位置予以高度重视,在实践中证明,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务提升思路
(一)打造职业的审计团队
(二)加大廉政风险导向力度
全面落实廉政风险的评估流程,对相应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即明确能够对领导上报内容产生影响的各种内容,另外也包括遗漏部分廉政资料的行为等。以对廉政风险因素辨识为基础,对被审企业廉政风险水平加以评定,评判其是否会对上述现象产生相应的影响,并且评判其影响程度等,最终将其当作依据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较为明显的廉政风险。
(三)提高审计最终成效
对企业而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复杂,工作过程中囊括了众多环节,除了需要对企业经济对策以及财政开支等核心内容进行全面审计外,还要对其经济活动展开审计。因此,企业必须按照全面设计、突出重点原则,通过分析审计目标权责分布实际状况以及各环节对审计的重要程度对重点进行明确。在一般状况下,企业的审计重点主要体现在自身的收支状况。除此之外,审计人员应该按照对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加以限定的相应要求,来严格审计财政收支层面的各类问题,在此过程中,无须审计与经济行为以及政策方针等没有关联的活动内容,这样除了可以使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提高,并且使审计力量当中的缺陷和不足加以弥补,还可以使审计事项被进一步深化,对领导人员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结合相应的财政预算审计、常态审计以及专项资本审计等,同时落实多项审计职责,在对年度规划加以调整时,充分联合经济职责审计、常态审计以及预算执行与专项资本审计等,以便在常态审计报告被上报之后,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应登记台账,对审计的档案进行全面归纳。
(四)积极创新审计工作
对于各大企业而言,其在推动我国整体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若想确保其长远、健康发展,必须使对政府颁布的各项方针、政策等的落实与执行作为首要目标,这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落实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把当地的经济工作视为工作重心,对促进地方经济顺利发展的监管需求以及各类服务加以创新,使其能够对审计工作全流程有效引导,鼓励并帮助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者探寻新思路以及新方法,使所有审计工作质量提升,并且对此项审计工作实际状态展开全面改善,最终保证此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五)落实实时与多样化的审计
若想准确落实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则应离任审计被审目标。对于快要离任的目标,除了需要公平判断目标在任职期间执行相应责任的实际状况,还应当评判其任职整体效果,评判其任职期间的实际工作效果,还可以将这部分审计的结果作为新任职的有效参考与借鉴,执行任职前的监督管理,并且为新任职人员提出最新标准,同时借助离任审计相应结果,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审计,以便使审计工作的成效得到改良。除此之外,也应该全面结合领导人员任职前与任职期间,以及离任之后审计结果,辨明离任人员职责落实程度,对其離任后显示出来的问题展开梳理,并且对两任企业领导人员责任规划加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