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中创建“四星”级“智慧”校园实施方案
2020年11月19日,作为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5G+教育”专题会议暨智能时代未来教育大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未来教育专业委员会2020年会在武汉光谷举行。
武汉市教育局与中国联通智慧教育合资企业——云启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合作协议。合作双方将携手推动智慧教育信息化2.0升级,共同构建武汉教育高科技产业集群。
2021我校获评“武汉市首批领航学校”称号;我校迎来“翻转课堂2.0”成果汇报;为促进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学校现代化办学水平,打造让人民满意教育,我校申请创建武汉市第三批智慧校园。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一、基础建设
第一、打造一流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
(一)、校园网络
1.采用以太网,三层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建设校园网络。2.校园网络出口设备选择支持千兆带宽的主流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3.校园网接入设备选择上联千兆光电复用口,下联千兆24口的二层可网管交换机。4.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5.具有内、外网不同访问控制策略,限定不同类型用户的访问权限。6.全校WiFi覆盖的原则,学校用无线将除学生公寓外的其他校园区域进行覆盖。WiFi覆盖的基本设备为吸顶AP、面板AP、高密AP以及室外AP。满足可管理、安全、QoS、漫游等功能要求。7.AP布线标准采用六类线系统标准,AP部署点布放双绞线长度超过100米时,采用光纤方式为AP提供接入。
(二)、钱学森科技馆:“钱学森科技班”是经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审批,在武汉三中2018级高一年级设立的,湖北省内唯一一个以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命名的创新教育平台,其设立的目的在于弘扬钱学森精神,提升学生科技、人文等各方面素养,培养后备科技人才。“钱学森纪念馆”是“钱学森科技班”学生的重要实践场所,是对全校学生传播钱学森精神和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新校区原艺术综合楼建设“钱学森纪念馆”,建筑面积约1300多平米。用钱学森一生的经历贯穿整个场馆,并结合现代steam教育讲述科学家的教育与成长历程,建设思路上体现“前瞻、创新、迭代、体验”,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等创新技术,增强体验性、教育性、创新性、趣味性。钱学森纪念馆将成为汉阳区、武汉市甚至湖北省青少年航天航空、国防科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创客中心:
武汉三中创客教育活动中心,是集现代化的创客设施、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积极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于一体的先进教育实践基地。我校秉持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尝试从空间环境、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构建课程体系、课堂实施。兴趣小组规模化,兴趣项目多样化,如:“头脑奥林匹克、机器人、航模、摄影、激光雕刻、VR、木雕、3D打印技术”等等,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很丰富,并总结创客教育经验,提出了以机器人为载体的特色模式构思。
创客教育的理念是创新与融合,老师们通过学习,拓展思维、拓宽视野,提升技术能力,并将先进的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打造高效课堂。
(四)、多功能智慧黑板
智慧教室包含86寸智慧教室互动黑板、内置电脑、无线展台。77块智慧黑板,建设有60间多功能教室、9个数字化实验室、4个多功能录播室、3个学生专用计算机室、1个学生专用语音室。这种智慧黑板包含了传统黑板的整体性,又具有液晶触控一体机的多媒体音视频应用功能,同时具有出色的交互特性,能实现学校所有教室的互联互通,通过教室可以召开学校所有教学班的室内视频会议,可以实现教室与学校学术报告厅同步视频观看,可以实现整个年级同上一节课,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可以实现课后内容的再现与回放。
(五)、电子班牌:
(六)、录播教室:
(七)多功能报告厅:
学校建有较为现代化、智能化、多功能的报告厅,安装了72平方米的P3的LED屏,安装有一整套较完善舞台灯光音响设备,建有专用调控台,报告厅进行了无线网络,增加转播设备。建有1200个座位,能满足一个年级学生及家长举行大型会议,能同时满足两个年级学生听报告的需求。
学校还建有大中小各种类型的会议室,能接入互联网,每个会议室都有一套会议视频系统,安装视频输入输出线路与校园电视台对接,进行活动及会议直播。德风楼一楼建有能容纳200人的大型会议室,可以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举行学校党员活动及班级德育教育活动,闻益馆建有能容纳50人的中层会议中心,主要接待省市区领导及兄弟学校的交流活动,德风楼407建有能容纳30人的小型会议中心,主要召开行政办公室,小型座谈会。德风楼二楼还有9间集体备课专用室,用于每周各个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
(八)、电子显示屏:
学校共建有五块显示屏,报告厅主P3LED72平方米显示大屏;报告厅外曲面屏P675平方米LED显示大屏;校门口双立柱户外P635平方米LED显示大屏;风雨操场户外P635平方米LED显示大屏;体育馆室内单色F5显示屏。多种显示屏,建立统一的数据链接,可以实现多地同屏直播。
(九)计算机教室:
学校建有三个学生专用计算机教室,一个语音专用教室,配备240台学生专用计算机。每间配置教学电脑60台,满足学生多门编程课程学习需要。打造开放式学习环境,满足计算机室与电子阅读室功能,便于学习、查询与线上阅读;
(十)校园电视台:
直播频道的内容,可以手动录制或计划录制下来,并可自动上传到点播平台。直播时,音视频质量、直播流量、速度快慢可依据需要,进行适当调节。增加移动直播系统,便于室外活动、教学的影像收集、传播。学校每学期都由校学生会负责选拔优秀的学生充当校广播员,每天中午和晚自习前进行校园广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播音主持后备人才。
(十一)数字化实验室:
武汉三中着力打造一流的实验室设备,共建有物理实验室4间、化学实验室4间,生物实验室3间,按照一流标准配备各种实验设备和器材。
1、智能数字实验室(生化综合):配备有温度传感器、溶氧气氧一体传感器、PH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强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高温传感器、心率传感器、呼吸率传感器、相对湿度传感器、光合作用实验箱、离子-滴定计数器装置、酸碱反应热实验器、数显超薄磁力搅拌器等现代实验设备,打造数字化实验室。
2、化学仿真实验室:含有233种组件和143个实验案例,能够让学生安全、容易的仿真化学反应,并且能够通过化学方程式观看到整个反应细节和原子视图,以及能够定性的反映出整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变化。包括分类材料场景、方程和量场景、反应速率场景:、能量场景、电化学场景、元素周期表场景、矿石和金属场景、物质的识别场景、3D动态原子视图等12个场景。同时为了符合不同地区的教材要求,仿真软件在设计上可任意调取组件库和实验模板,体现仿真软件对不同教材的全贴合。
3、智能数字实验室(物理):配备有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磁场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光电门传感器、声强传感器、绝对压强传感器、光强传感器、二维运动传感器、力倾角传感器等12种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接收到的数据,实验高度智能化、数字化。
(十二)校园监控与安防系统
校园出入口有测温系统,校园有出入记录及人员体温电子化可查,建有校园视频监控系统,覆盖整个校园,建有电子围栏,可能校园周边进行24小时录相,可及时查看并回放。建有标准化高考监控系统,60个教室、考务办公室、保卷室、监控房、校门内外都纳入高考监控系统,与省教育厅、教育部实现联调,做到高考全程监控。
第二、硬件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
记本电脑60台,下学期再给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老师配备专用笔记本电脑。
校与区教育局拟投资30万元,购买书籍,同时,拟在教学区建设9个书籍飘流柜,让学生更方便借阅,让学生更愿意学习与阅读。
勤学楼308室建设一个人工智能室。
4、智慧教室:在诚学楼308室改造升级一个智慧教室,用于公开展示活动。
二、应用服务
应用服务依托武汉教育云,实现目前应用软件互通,力争实现主要应用服务有效集成和基础数据共享,便于数据收集、分析、共享。
(一)统一认证与门户服务
通过天喻教育云智慧校园平台提供校园门户服务,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包括通知公告、事务提醒;提供包括办公、教学、教科研、人事、财务、学生事务、后勤服务等信息。
(二)教学应用服务
(三)学校行政管理服务:1.办公管理:收发文、文件流转、信息发布、公文审批。2.办公审批:公告管理、日程安排、考勤管理、物品管理、人员去向、周工作重点等。3.移动办公:结合手机、pad等移动通讯工具,实现无线移动办公。(主要是消息管理、通知公告、通讯录管理、办公审批等。)4.工作流管理:侧重校内新闻、设备报修、教师请假、资料印刷、物品申购、设备领用等。
(四)特色应用服务:
武汉三中是2018年武汉市中小学智慧课堂(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应用实验学校。
购买一批平板电脑,实现硬件设备的升级完善。完成网络平台的建设,为翻转课堂提供必备的优良的网络环境。
加强对新平台使用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指导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优质课评比活动。
邓芳教师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大赛现场决赛,获得全国一等奖。
武汉三中是高中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信息技术学科规模化应用推广的实验学校,操梦娟、赵亚龙、付勤云三位教师参与实验教学。高一年级赵亚龙所带班级进行数学学科规模化应用推广,高二年级操梦娟所带班级进行英语学科规模化应用推广,高一年级付勤云老师所带的班级进行语文学科规模化应用推广。实验班级定期采用新软件进行课堂教学实验,充分利用语音室,数字实验室等设备开展特色性的课堂教学,提升对软件的熟练操作,加强新软件与高中课程的融合研究,力求发挥新软件对于高中智慧课堂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都上传到中央电教馆参加教学设计大赛。
由湖北省科协牵头,武汉大学承办的英才计划,我校是2018年、2019年的成员学校,学员直接参加由武汉大学专家教授团队组织的培养计划。武汉大学数学系教授涂振汉担任杨沛儒同学的导师、数学系陈文艺教授担任余沛霖同学的导师、生物学教授担任江正同学的导师、化学学科胡斌教授担任杨正骁同学的导师。学员每周六周日参加武汉大学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参与大学科研小组的研讨活动,由导师负责指导学员制定科研计划,确定科研项目,落实科研过程,撰写科研论文,组织专家评比等活动。暑假期间参加由中国科协组织的科技夏令营活动,东北大学的化学夏令营、清华大学的生物夏令营,让学员们受益良多。
4、机器人社团
2019年3月王饰坤、黄浩微、章小月、刘干获参加北斗杯全国创新大赛北京站荣获赛区一等奖;
2019年4月参加全国第34届青少年创新大赛,章小月、刘干获、刘晓悟的作品《智慧农场》获省一等奖。
2019年5月第34届青少年创新大赛----机器人比赛中,武汉三中友代表队参加了水下机器人项目比赛,二人次获省二等奖,二人次获省三等奖,林宗茂、叶子阳挺进全国决赛。参加了7月份在山东举办的全国决赛。
吴芸菲的作品《一种波动发热贴》获省一等奖,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澳门决赛。
三.数字资源建设
我校鼓励教师从国家、市级平台上使用资源,学校每年投资3万元购买资源网站的服务,目前学校共购买了三个服务平台,学科网平台、高考资源网平台、好教育资源网平台,每年老师们从三大服务平台上下载很多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教学用的教案、课件、试卷等资源。学校更加倡导教师在云平台上自建优质的数字校本资源,力争将优质的校本资源进行区域推广。
公开示范课:1.每年录制不少于30节的公开示范课。2.公开示范课要能反映新课程的改革思路,体现一定的教学创新。
四、师生能力与发展
(一)、学生能力建设:
1.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技术设备,并初步评价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使用技术的优缺点。
2.能熟练使用网络交流工具与同学、教师、专家交流。
3.能比较熟练地利用通讯技术和在线资源参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4.能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收集资料、获取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
5.能熟练使用浏览器,选修学习校本课程、开放课程等网络课程。
6.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应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创作多媒体作品,并向他人展示和交流课程学习的成果。
(二)、教师能力建设
1.能在教育云、人人通空间,与同行、教师、专家及其他人沟通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2.能正确使用各种手持学习终端,在课堂上下、学校内外开展移动学习。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电子备课,每节课有电子教案。
4.能熟练使用搜索引擎、资源网站、资源库系统等,检索、下载和合理使用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
5.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与技术,能自主制作课件或改造课件、制作微课、数字故事等。
6.能使用信息技术参与网络教研,每年讲授至少一节信息化环境下的研讨课。
7.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或发展性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8.能熟练使用APP软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五、保障体系建设
(一)组织保障
组长:肖少斌
副组长:李忠张才清曾庆宇张东方张劲松
组员:盛柏桥倪安祥陈华周春雷蔡贤文邓小敏张玄胡应波孙伟王慧
蔡新秀向玲珑李云天陈玮玮倪艳兰刘启立各年级信息联络员。
(二)机制保障
1、规划与设计:建设规划,制定教育信息化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定期召开
专题会议研究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推进工作,将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纳入
学校考核,建设有效考核激励机制。
2、队伍建设:息化管理队伍、技术队伍培训。建立以曾庆宇副校长为组长
的武汉三中智慧校园建设技术骨干,由教务处、教科室、信息中心、政教处、
办团委的中层干部,以及信息技术教师、各学科青年老师组成。
于智慧校园专题学习培训,每周通报一次各学科人人通使用数据,每月公布一次人人通使用积分情况,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通报、有反馈。
4、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责任制分工一览表
分类
项目管理
管理内容
负责部门
责任人
防疫
学生健康数据
体温上报
政教处
陈华、倪艳兰
教职工健康数据
智慧校务
教师考勤
上下班打卡
校办
齐胜、向玲珑
周行事历
每周大事安排
场馆申请
使用登记
会议安排
发布及考勤
齐胜、邓小敏
公文流转
各部门协调
智慧总务
设备报修
总务处
倪安祥、梁卫军
工资条
每周食谱
公布菜谱
值班管理
智慧德育
班牌管理
班级特色展示
陈华、郭羽希
活动广场
学生活动剪影
日常检查
每日常规
德育专区
教育教学
互动课堂
教学应用
教务处
周春雷、孙华鹏
个人空间
展示与交流
名师工作室
听评课
每学期10节
校本选课
教师考评
创客中心
周春雷、刘启立
5、外包服务:
天喻公司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赵煜亮,朱思引等技术人员驻校提供技
术扶持。
6、制度管理保障
硬件管理制度:学校机房通过计算机服务器、网关和防火墙进行包过滤,
对上网行为管理并进行日志记录,监测上网行为、包括入侵监测。
软件管理制度:健全局域网内计算机系统管理,包括操作系统防病毒,更
新补丁等工作,防止内部计算机中毒主动向外发送数据,造成泄密。
网络制度管理:1、制定并实施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服务器以及个人
7、以赛促训助力成长
每学期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比赛”我校40岁以下的教师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在各个教研组和备课组长的安排下,基本完成了“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比赛”初赛、决赛、优秀课例全校公开展示。
序号
姓名
比赛课题
选择的年级
学科
1
邓小敏
《沟通的艺术》
高一(9)
心理
2
郭羽希
《异性间的情感》
高一(6)
刘烈刚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新道路》
高一
历史
谭超
《基因在染色体上》
生物
张丽萍
《单克隆抗体》
高二
3
曾璐
新情境下《生命系统的信息传递》解题模型研究
高三
殷玉琪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高二或高三
物理
阮小爽
《自锁》
邓芳
微粒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化学
许珊珊
B3U2Listeningandreading
英语
操梦娟
虚拟语气
胡碧婉
如何给英语新闻拟标题
4
皮甜甜
阅读理解之主旨大意题
5
余安然
必修3第三单元写作
6
郑洁
阅读
7
谢小静
刘琦琦
党领导一切
政治
张玄
真实情境下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语文
刘畅
送别诗
付勤云
文学类作品难点突破
教师获奖情况:
1、刘微涓、曾璐老师代表湖北省参加生物实验课教学荣获全国金奖。
2、操梦娟老师:参加第二十三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教学案例获国家级一等奖
3、邓芳教师:2019年度全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现场交流活动《基于交互设备的互动教学课例》获全国一等奖。
4、盛宣老师:“2019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
实践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理性投资,科学发展》获全国一等奖
5王慧老师荣获一师一优课活动部级优课。
6、朱宝骏老师的课例视频《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荣获“湖北好课堂”一等
奖。
7、苏恒、王慧、邓芳、胡碧婉四位老师的课件、微课获湖北省一等奖,张玄老师的微课和课件获省二等奖。
8、盛宣、向玲珑、朱宝骏、郑颖四位老师参加武汉市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
9、25位老师的微课上传到网上,参加湖北省第二届“长江杯”微课大赛。
10、苏恒、盛宣、朱宝骏、向玲珑、陈丽、孙培培等老师线上教学的视频、课件、班级管理心得等荣获市、区线上教学优秀作品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