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写作技巧》的作者丹尼尔威廉斯这样写道:只要你稍稍具有一点想象力,你就会发现,寻找特写题材是易如反掌的事。睁大眼睛,观察你周围的生活,你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题目可写,你一辈子也写不完。
如此说来,能纳入新闻特写写作范畴的题材是十分广阔的。可以说,要写的内容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但要写好新闻特写,还是要精心开掘和选择的。
我们可以参考朱利安哈瑞斯在《全能记者必备》中归纳的一些方面的内容:
(1)不平常的情况。奇怪的事、反常现象、巧合、特殊人物。等等。
(2)平常的事情。众人熟悉的人物、场所、事情:里程碑性的历史事件、纪念日。例如可以写市政厅外面街角那个卖报的残疾青年……
(3)带有戏剧性的情景。突然变富的暴发户、大笔奖金的获得者、被遗弃的婴儿、英勇抢险行为或震撼人心的险情、倒霉的事情、与野兽搏斗的英雄、受迫害的人。等等。
(5)信息。统计数字、各种分析、各类纪录、历史综述、同类事物在不同时期情况的类比和对照、人物传记,等等。
这个归纳较细。我们不可照搬照抄,按图索骥。现实是千变万化的,用这个“教条”去索取新闻特写的题材,也有刻舟求剑之嫌。我们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掘那些有闪光点的、有趣味性的、有可读性的、有生动形象感的、有新闻价值的题材作为新闻特写的写作内容。
2深入提炼主题。
新闻特写虽然是截取现实生活的横断面,抓拍一二个镜头,不像通讯那样“长”和“大”。但不是没有大主题,深主题,而是以小见大,出形见骨。通过特写中的小人物、小事件、小场景,揭示一个深刻的思想内涵或者一个带有全局性的社会问题。
3恰当地调动角度。
这是说,要像与你的朋友谈话一样进行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由于广播新闻是通过播音传送的,因此它更加接近口语的表达方式。平时用什么词语,句式、风格说话。你就用什么词语、句式、风格写作广播新闻稿件。当然,人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说话方式,在写作广播新闻稿件时,要借用你平时向朋友叙述某个事情经过的时候采用的方式。
不要这样写:中国足球迎回了2004年唯一也是最后一个亮点――世界青年女足锦标赛亚军。
可以这样写:中国青年女子足球队获得世界青年女足锦标赛亚军。这是中国足球在2004年的国际比赛中赢得的唯一荣誉。
“最后一个亮点”的说法过于抽象,这种写法在广播新闻中不能让听众对新闻的意义一目了然。后面的写法就能很清楚地说明新闻的内容和意义。
广播报道写作最重要的技术就是按照新闻事件发展变化的逻辑顺序叙述事件的过程。
二、使用现在时态
不要这样写:山西省小湾沟煤矿6日上午发生局部瓦斯爆炸事故,有10名遇难矿工的尸体今天清晨被运出井外,另有被困井下的5名矿工至今生死不明。可以这样写:今天(8日)清晨,山西省小湾沟煤矿10名遇难矿工的尸体被运出井外,另有被困井下的5名矿工至今生死不明。6日上午小弯钩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三、使用短句
短句是保证内容明白易懂的重要环节。不要使用复杂的句式,在非使用复合句不可的时候,要注意把句子分割成短句,广播报道中的合理间歇,不仅能够为新闻播音员提供喘息的机会,也为听众更好地理解新闻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不要这样写:
围绕乌克兰总统选举产生的政治危机目前已不仅仅牵扯到这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本身,与之相邻的俄罗斯和欧盟之间也因为不可回避的利害关系而卷入其中。可以这样写:乌克兰总统选举产生的政治危机已经对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名高级助手说,这场争端是对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一次重大考验。
前一种写法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在一句话里想要交代的内容过多;二是最重要的新闻要素没有放在最重要的地方;三是对核心内容的交代不够具体。
四、一个句子表达一个理念
广播新闻要做到简明易懂,在句子的构造上就要追求简洁明了。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内容,对于保证稿件的清新度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企图在一句话里塞进更多的内容。一句话只讲述一个意思,让每句话简洁明了。不要面面俱到,省略一切可以省略的东西!不要这样写!
《火舞》是一部融合了上百种来自不同地区的舞蹈和音乐的成分,并结合悠久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文化背景,运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舞台制作手段而精心打造的一台鸿篇巨作。《火舞》讲述的是一个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却不幸发生在战乱年代。通过剧情的发展,表现了战争中勇敢的民族逾越武器反对武装侵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可以这样写:《火舞》是一部大型舞蹈史诗剧,它在深广的历史背景下讲述了一个战乱年代曲折的爱情故事。这部大型舞蹈史诗剧融合了上百种来自不同地区的舞蹈和音乐成分,使用了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舞台制作技术,被誉为“新世纪舞蹈界一把燎原之火”。
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的写法由于叙述的头绪繁杂,特别严重的是在一句话中想要表达的内容过多,因此让人们感到十分杂乱。后面的写法有了改变,有助于听众更清晰地了解这部大型舞蹈诗剧的内容与特色。
五、使用主动语态
在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三农”题材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如何才能制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三农”题材新闻,做好新闻采访与写作工作至关重要。对于新闻采访来说,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抓住亮点、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对“三农”问题的报道,切实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这应当成为开展“三农”题材新闻采访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当前绝大多数“三农题材”新闻记者在采访与写作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到位的问题,层次不高、水平有限、质量较低以及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三农”题材新闻无法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农”题材新闻记者一定要高度重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的有效运用,确保采访与写作工作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起到吸引人、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而且还要起到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三农”发展的功能。
1“三农”题材新闻采访与写作存在的问题
“三农”题材新闻采访与写作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对新闻记者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农民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很多优秀的“三农”题材,这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采访和写作,确保取得成效。从当前“三农”题材采访与写作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绝大多数记者都能够积极探索有效的采访与写作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三农”题材新闻记者的重视。
1.1选题不接地气
1.2采访不够深入
“三农”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要想使“三农”题材新闻采访与写作更具有成效,必须做更多、更深入的采访工作。但从当前一些新闻记者的情况来看,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明显不足。比如,一些“三农”题材新闻记者由于在确定选题之后,并没有掌握更多的信息量,只是对基本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就开始进行写作,这样的新闻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也不会找出更多的“共性”特点,“三农”题材新闻采访必然缺乏系统性。还有一些新闻记者,尽管能够深入到农村进行采访,但对采访内容缺乏系统性的安排,采访过程也只是蜻蜓点水,根本无法获取质量较高的新闻线索和新闻内容。
1.3写作比较粗糙
2“三农”题材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有关技巧
2.1强化选题的精准性
2.2突出采访的深入性
2.3强化写作的细致性
参考文献:
标题是电视新闻写作中重要的一环,它是新闻播出时在屏幕上打出的文字传播信号,用以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对传播信息、沟通观众、引导社会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
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与报刊新闻标题和网络新闻标题的“导读”作用不同,电视新闻标题不是在新闻前出现,而是在新闻播出开始以后才加上去的,因而没有起到提示后一条新闻开始的作用。换言之,电视新闻标题没有标位作用,其出现的目的主要是对报道内容的概括、提示,以帮助观众加强对新闻的理解,或者评价事实、表明态度、引导舆论。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突出要旨
标题是新闻中最为重要、最有价值的那部分事实浓缩和概括。使观众一眼从标题中看清楚新闻的要旨,对新闻主题的表现有着直接的帮助。
评价事实
标题对读者的引导,不仅表现在对新闻核心事实的提示上,还能够对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和意义做出恰当的评价,巧妙地揭示其实质,并以此影响舆论。直接触及新闻事实的本质内涵,借以引导舆论。
消息的标题
消息主要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闻事实。因此电视的消息类新闻标题应该主要在于摆事实,侧重表现事物的动态,回答正在发生什么这样的问题。一般可分为叙述式标题、概括式标题和提示式标题三种。
叙述式标题。叙述式标题就是用直接叙述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简明扼要的标示出来。这种类型的标题是电视新闻消息中广泛采用的。
概括式标题。概括式标题是对新闻报道的内容、主题的概括和凝练,对报道内容和思想的最集中地概括。
专题的标题
专题是就某一新闻题材作比较详尽完整的报道。它的标题一般不宜太实、太露、太直,要做的虚一点,含蓄一些。不宜像消息那样把新闻中所言、所明之理,在标题中直截了当、和盘托出。由于专题需要比较详尽地描述新闻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再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主要着眼于发掘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深刻内涵,使之成为窥见人物心灵的“窗口”。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标题的各自特点,便于掌握标题写作的一般规律,同时注意各自的特殊性并加以区分,避免出现张冠李戴、文不对题的现象。当然,在实践中,各种新闻体裁的标题之间存在差异外,往往又是相互渗透的,并非完全不可逾越,关键是要运用得当。
电视新闻标题的写作重点,除了“量体裁衣”之外,电视新闻标题的写作技巧概括起来说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准”。标题要概括新闻中最重要、最有特点的精华部分。标题是一则电视新闻报道的提要和点睛之笔。因而标题要紧扣主题,对新闻事实的表述要准确、精当,以概括新闻内容的精髓和实质。这就要求记者、编辑有对题材高度概括和把握的能力,才能做到用词准确适当,分寸得体。
二要“简”。标题要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电视新闻标题的遣词造句要平实朴素,明了晓畅,让观众在一瞥之间,不假思索地便能了解它的内涵,切记晦涩、生僻或者华丽辞藻的堆砌。当然通俗化并非简单化、公式化,标题写作切忌相互模仿,重复陈旧,像“……成绩喜人”、“……留给我们的思考”这类标题,在今天就很俗套了。另外,电视新闻标题相对要短,避免冗长的复合句、不必要的副标题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