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学实验生态学实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4.2实验一实验一&二生命表及生殖力表的编二生命表及生殖力表的编制方法制方法一、实验原理:一、实验原理: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也可以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绘存活曲线图加以说明,并可计算反映种群增长的相应统计参数,如:世代历期T、周限增长率R0、内禀增长率rm等。在适当的实验安排下,还可计算影响种群的关键因子Kx。x(d)nxdxNmxlxqxLxTxexmxlxmxxlxmxvx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3、的增长可能做出的贡献)指x到x+1期个体未来产仔数的期望值,t为其x龄(包括x龄)以后的各年龄,w表示最后一次产仔的年龄。wxttxtxmllV)(天个体xxLTx二、实验材料:二、实验材料:1、大型蚤大型蚤在条件适宜时,为孤雌生殖。选用大型蚤为实验材料,在生殖力表的绘制的过程中,求mx时不必分辨雄雌,便于实验操作。大型蚤生命力强,繁殖力强,广泛分布于各种水域,易于培养,是很好的实验材料。2、50ml小烧杯4只3、平底玻璃皿1只4、胶头吸管1只5、栅藻培养液若干三、实验步骤:三、实验步骤:1、每人取一只50ml烧杯,加入20ml栅藻培养液,再移入48只成年雌蚤,24小时后,杯中会有
6、表表6、实验报告实验三实验三&四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四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Logistic增长增长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种群增长是受环境条件限制的。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种群不可能长期连续地按几何级数增长,往往因受到环境资源和其他生活条件的限制,到一定时候,种群增长率随着密度的上升而下降。增长的趋势,如以图表示,呈现“S”型曲线。也可以用Logistic方程来描述:K为环境容纳量其积分式:KNKrNdtdNrtaeKNt1三、实验生物三、实验生物大草履虫(Parameciumcaudatum)。常用的培养液是稻草煎出液(10克稻草加入1000毫升水
7、,煮沸10分钟后过滤制得。)大草履虫在25的环境中,每天可以分裂23次。当种群密度达到饱和后(大约在第56天)增长停止,种群开始下降。四、仪器及用具四、仪器及用具体视显微镜、浮游生物计数框、盖玻片、试管三支/人、试管架、吸管、碘液、计数器、纱布、镜头纸、培养皿、蒸馏水瓶、记号笔、20ml量筒。五、实验步骤五、实验步骤1.从大草履虫培养试管中吸取几滴培养液,移入培养皿中,滴加一定量的蒸馏水进行稀释,在显微镜(10物镜)下进行大草履虫计数。计数在计数框内进行(计数框的容积为0.1ml),计数时在计数框内加一滴培养液和一滴碘液,盖上盖玻片。2滴溶液大约等于0.1ml。加碘液的作用是为了杀死并固
8、定大草履虫,同时有染色的作用。要求大草履虫的密度大约200400个/ml。若虫数过多,则应进一步用水稀释。2.吸取稻草煎出液15ml,移入试管中,并以记号笔标记刻度,然后从培养皿中吸取大草履虫液移入试管中,使试管溶液中大草履虫的密度大约在34个/ml,作为起始种群密度。以同样的操作方法制作3个平行样。3.将试管排放在试管架上,画上个人记号,放入恒温培养箱内,于2528恒温培养或放入恒温水浴中于2528培养。4.每天定时用吸管向试管内反复吹气多次思考:为什么?,吸出一滴虫液,加上一滴碘液(一滴约0.05ml),在计数框内盖上盖玻片(不许产生气泡),计数。重复计数3次,求平均值,并计算出每毫升虫
9、数。5.将每天计数的虫数写入原始记录表,依表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求出饱和密度K值。K值的求法最常用的是,把观测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作出近似曲线,曲线的最高峰即为近似的K值;另一种求K值的方法是,如大草履虫增长到第5天达到高峰,第6第7天不再增长(即已达到平衡),则把第57三天的数值相加除以3,也可求得K的平均值;第三种方法是按此公式求K值6.K=7.8.其中p1、p2、p3、是渐近线上等距的坐标值。22313122321)(2ppppppppp6.K值求出后,可以按直线方程y=a-rt,y=ln,以y对t描点作图,或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即可求得瞬时增长率r(表征物种的潜在
11、温度变化规律的观察,验证范霍夫定律(VanHolfsLaw)。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动物的代谢(生化反应)速率(包括呼吸反应),随温度上升而加快。这种温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可以用温度系数来表示,或称做范霍夫定律。它可以用下面公式来表示:Q10=()10/(t2-t1)Q10=()10/(t2-t1)1212VVQ10即温度系数,表示温度每提高10,反应速度增加的倍数,通常是23倍,或表示温度每提高1,反应速度增加9.6%。K1、K2是相对温度t1、t2的速度常数,它与反应速度(V1、V2)成正比,所以也可以用反应速度代替速度常数。鱼类的呼吸速度与水温的关系,通常与定律相当
13、计数10次(注意,计数时应尽量避免或远离外界对鱼的干扰,包括说话和按动计数器的声音等)。并且用溶氧仪测定水中的初始DO值,记录。3、水浴锅开始逐渐升温,一小时升高10,即平均每6分钟左右升高1,(以烧杯内温度计的温度示数为准)。温度每升高1,用溶氧仪测定水中的DO值一次,记录。当温度升高了10之后,保持升温后的水温不变,开始观察鱼的鳃盖活动,并记录下鱼的呼吸次数。重复计数10次。观察记录结果至原始记录表中。五、讨论五、讨论1.实验验证,温度上升10后呼吸速度增加了多少倍?是否符合范霍夫定律?2、为什么范霍夫定律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适用?3、温度系数只适用于变温动物,为什么?4、耗氧速率
15、无光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瓶内氧气将会被逐渐消耗而减少,而白瓶在光照条件下,瓶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个过程,但以光合作用为主,所以白瓶中的溶解氧量会逐渐增加。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用下列化学反应式来表示:6CO2+12H2OC6H12O6+6H2O+6O2或化简式:CO2+H2OCH2O+O2由反应式可以看出氧气的生成量与有机质的生成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当量关系,所以可以通过测定瓶中溶解氧的变化,用O2量间接表示生产量,也可以将O2量转移成C量,从O2转移成C量转换系数是0.375。叶绿素、酶日光能三、实验用具:三、实验用具:溶氧仪、照度计、电导率仪、采水
18、溶氧量单位均为mg/lh表示。呼吸量(R)=IB-DB总生产量(PG)=LB-DB净生产量(PN)=LB-IBIB为原初溶氧量,LB为白瓶溶氧量,DB为黑瓶溶氧量。2、计算日总产量和日净产量。(单位mg/l日)3、将O2量转换成C量。六、讨论:六、讨论:1、分析用黑白瓶法测定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优缺点。2、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还有哪些?3、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素有哪些?附录附录仪器使用说明:仪器使用说明:一、一、JPB-607型便携式溶解氧分析仪型便携式溶解氧分析仪1、将电极插头插入仪器的插口(2)内,同时将仪器的电源开关拨至“测量”档,测量选择开关拨至“溶氧”档
19、,盐度(3)调节旋钮向左旋至底(0g/L)。2、仪器预热10分钟,然后将电极放入5%新鲜配制的亚硫酸钠溶液中5分钟,待读数稳定后,使仪器显示为零。由于电极的残余电流极小,如果没有亚硫酸钠溶液,只要将仪器电源开头置于调零档,调节调零电位器,使仪器显示为零即可。3、把电极从溶液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小心吸干薄膜表面水分,放入空气中待读数稳定后,调节跨度调节器,使读数指示值为纯水在此温度下的饱和溶解氧值。各种温度下的饱和溶解氧值见附录1。4、反复操作23。5、将电极浸入被测溶液中,此时仪器的读数即为被测水样的溶解氧值。氧在不同温度和氯化物浓度水中饱和含量表氧在不同温度和氯化物浓度水中饱和含量
20、表(101.3KPa)注:注:表中的栏2是氧溶解度(Cs)。以每升水含若干毫克氧表示;在101.3Kpa压力下。纯水中含有带饱和水蒸汽的空气时含氧量为20.94%(V/V).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含盐度的增加而降低,其关系是线性关系,实际上水的含盐量可高达35g/l,含盐量以每升水中含多少克盐表示,表中所列的Cs是进行校准时每升每克盐浓度要减去的数值。因此,氧在含有mg/l盐的水中的溶解度,要用对应的纯水的氧溶解度减去nCs的数值便可求得。二、二、DDS303A型电导率仪使用方法型电导率仪使用方法1.按照介质的电阻率或电导率的高低选用不同常数的电极和不同的测量方式,本实验中使用常数为1的D
21、JS1型光亮电极或铂黑电极浸入被测溶液中测量。2.装入9V干电池,接通电源开关,预热约10分钟。3.调节“温度”补偿电位器,使温度指示与被测溶液温度一致,如不须温度补偿则把该电位器调到25位置。4.开关拨至“校准”档,调节“校准”电位器,使数字显示为100.0。5.对于电极常数为1、10、和0.01的三种电极,一般都有不大于20%的误差,校准好的电极常数是一个恒定值,并在电极上贴有标签(电极出厂时都贴有常数标签),本仪器通过调节“校准”电位器,不同电极常数的电极均能按标准的电极常数正确显示电导率值。调整方法:“校准测量”开关置“校准”档,如常数为0.95的电极,则调节“校准”电位器使数字显示为
23、数时需打开接收器闭光罩,则仪表显示出被测点的照度读数。在读数时需注意:显示屏的右方有四个箭头(在任何情况下只有一个箭头显示注意:显示屏的右方有四个箭头(在任何情况下只有一个箭头显示出来),当箭头指在出来),当箭头指在10-1档位上时,应将显示屏上的读数乘以档位上时,应将显示屏上的读数乘以10-1倍(即乘以倍(即乘以0.1)后才是被测点的照度值。同理,当箭头指在)后才是被测点的照度值。同理,当箭头指在102档档时应将显示屏上的读数乘以时应将显示屏上的读数乘以102倍(即乘以倍(即乘以100)后才是被测点的照)后才是被测点的照度值。以次类推。箭头指在那一档上是由被测点的照度值决定的。度值。以次类推
24、。箭头指在那一档上是由被测点的照度值决定的。4.若测量场合的照度多变时,为了便于读数,可将读数保持开关拨向若测量场合的照度多变时,为了便于读数,可将读数保持开关拨向“KEEP(保持)(保持)”一端,便可使显示屏上的读数保持不变;待读数一端,便可使显示屏上的读数保持不变;待读数结束后再将该开关拨向结束后再将该开关拨向“RESET(复位)(复位)”一端,即可进行下一次一端,即可进行下一次测量。测量。5.液晶显示屏左上方出现液晶显示屏左上方出现“LOBAT”符号时,说明机内供电电源电压符号时,说明机内供电电源电压已不足,应更换电池。已不足,应更换电池。6.仪器使用完毕,应将电源开关拨向仪器使用完毕,
25、应将电源开关拨向“OFF(关)(关)”位置,以防电池空位置,以防电池空耗。耗。四、透明度盘四、透明度盘将透明度盘垂直地、慢慢地放入水体,直至透明度盘黑、白界线完全看不见为止,提出透明度盘,用卷尺测量从盘面到被水体浸湿线绳处的距离。五、实验记录和报告五、实验记录和报告1.实验名称2.实验日期3.指导教师4.学生姓名5.原始记录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原始记录表6、实验报告实验七次级生产力的测定实验七次级生产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大型蚤取食栅藻的次级生产力的测定,初步掌握次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本次实验所测部分为浮游甲壳动物的摄食量,为次级生产力的一部分,也是计算其它次
26、级生产力指标的基础数据。二、实验材料:二、实验材料:斜生栅藻,大型蚤,血球计数板,计数器,显微镜,长吸管,镜头纸,纱布,50ml量筒一只,10ml量筒一只三、实验步骤:三、实验步骤:1、栅藻先单独培养,加入充足营养,曝气,实验前一天,取5L藻液静置备用。2、实验前,取上清液作原藻液,然后将上清液充分混合均匀(可用吸管多次吹气,以达到混合均匀。)3、吸取一滴原藻液加在血球计数板上,加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用显微镜观察计数,并计算出其浓度(个/ml)。按实验需要,将原藻液稀释至5.0104(个/ml)左右浓度备用。(注意:浓度过高,则取食前后数量差不大,误差大,浓度过低,则显微镜计数不便
27、,故浓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4、取一个50ml的量筒,加入20ml稀释后的藻液,用大口吸管从大型蚤原始培养池中吸取20个成年个体(大型蚤个体大小应比较均匀,大口吸管内的水分应尽量少)加入50ml量筒中,然后加入稀释后的栅藻液定溶至30ml。5、另取一个10ml的量筒,用细口吸管快速从50ml量筒中吸出藻液5ml(注意:大型蚤不要被吸出)。加入10ml量筒中,并立即开始对量筒内大型蚤计时。6、用一支干净的细口滴管取10ml量筒中藻液,用显微镜计数,算出其浓度C1(注意:计数前应将藻液多次吹气,使其藻液充分混合均匀)。7、50ml量筒中大型蚤饲喂1h后,取藻液用显微镜计数,算出其浓度C2。8、计
29、别厚的载玻片,中部较薄,两侧较厚,在中部有两个相同的刻划分格的方形计算室,盖上盖玻片后,计算室与玻片间形成距离为0.1mm的空间。计算室边长各3mm,面积9mm2,被划分为边长1mm的9个大方格,四角上的每个大方格又被分为16格,正中央的大方格被双线分为25个中等方格,每个中格又被分为16个小格。故这个中央的大方格共有2516=400小方格,或中央大方格被分为16个中方格,每一中方格被分为25个小方格,则小格数为1625仍为400小格。无论是哪一种,每小格边长均为1/20mm,体积则为:340001101201201mm先将血球计数板放显微镜下观察,并认清大、中、小方格后取下,再将待检查的藻
30、液摇匀,快速用清洁滴管吸取,滴一滴在计算室上,将盖玻片轻轻盖上,使其与计数板密合,盖片下不能有气泡,静置片刻,待细胞沉降后在显微镜下计数。藻细胞计数用中央的中方格进行,如小格的划分为2516的,则数四角上及中央的中方格的全部细胞数,即80个(165)小格中的细胞数,如为1625的,则数四角上的中方格即100小格(254)中的细胞数,或取更多的小格计数则更为准确,当细胞数量少时,至少应计400小格中的全部细胞数。计数时应注意凡压在复线上的细胞只数两边复线上的,其余两边复线上的不数。例如,如数左上两边,则右下两边不数,究竟数哪两边可自行规定,每次计数均按规定进行,以免发生误差。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五
31、、实验记录和报告五、实验记录和报告1、实验名称2、实验日期3、指导教师4、学生姓名5、原始记录6、实验报告实验八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实验八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一、目的:一、目的:通过对群落中种的多样性的测定,认识多样性指数的生态学意义及掌握测定种的多样性的方法。二、仪器准备:二、仪器准备:1m2样方框、铅笔、野外调查记录表格、计算器。三、一般说明:三、一般说明:多样性指数是以数学公式描述群落结构特征的一种方法。在调查了植物群落的种类及其数量之后,选定多样性公式,就可计算反映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指数。计算多样性的公式有很多,形式各异,而实质是差不多的。大部分多样性指数中,组
32、成群落的生物种类越多,其多样性数值越大。种的多样性有以下几方面的生态学意义:(1)是刻划群落结构特征的一个指标。(2)用来比较两个群落的复杂性,作为环境质量评价和比较资源丰富的指标。(3)从演替阶段的多样性比较,可作为演替方向、速度及程度的指标。本实验采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练习。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或:)1()1(11NNnnDsiiiisiiisiinnNNPPHln1lnln11)lg1(lg3219.31isiinnNNHN=所有种的个体总数ni=第i种的个体数为了具体说明这
33、一方法,举一实例(见表)。随机取样随机取样10个样方(乔木层)的原始数据个样方(乔木层)的原始数据(样方面积(样方面积2520m2)对南京紫金山植被调查的原始数据作多样性分析。分别絵出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平均数控制图。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平均数控制图61.0X14.0S74.01014.0361.03nSX48.01014.0361.03nSX上控限下控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平均数控制图55.0X12.0S66.01012.0355.03nSX44.01012.0355.03nSX从控制图可
34、知:十个样方的种多样性是有差别的,可分为三组:4,5样方的多样性最低;1,2,3,6,7,10样方次之,8,9样方最高。而且两种多样性指数的结果是一致的。上控限下控限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每4个学生为一组,在几个已知的群落类型里分别用1m2的样方测定其种数及每个种的个体数。在每种类型里重复取样10次,样方随机放置。五、讨论五、讨论1、按群落类型整理合并数据,并分别计算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分别绘制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平均数控制图,判断不同群落中种的多样性差别。3、多样性指数有群落分析中的作用,比较不同群落类型的多
35、样性指数,分析相同或相异的原因,并给以生态学意义上的解释。六、实验记录和报告:六、实验记录和报告:1.实验名称2.实验日期3.指导教师4.学生姓名5.原始记录6.实验报告实验九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实验九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种面积曲线的绘制种面积曲线的绘制植物群落调查可能达到下列目的:植物群落调查可能达到下列目的:(1)不同群落的相互比较、进行分类,以达到认识群落的目的。(2)将植物群落的分布或变异和生境条件的变化加以比较,阐明群落与环境的联系。(3)对同一群落类型进行分析,阐明它的内部结构与均匀程度。(4)将同一群落在不同时期加以比较,说明它的动态变化规律。不管想达到哪个目的,都
36、要对群落进行调查。群落的数量特征是群落调查的重要内容,在植物生态学日益成为定量科学的今天,尤其如此。但是,在不同学派与不同学者之间,对同一数量特征常常使用不同的名词,而同一名词又常常被赋予不同的含义。为了避免混乱和误解,先把本书所采用的有关名词的含义做一说明:密度密度(D):单位面积上特定种的株数相对密度相对密度(RD)=某种植物的个体数目/全部植物的个体数目100密度比密度比(DR)=某个种的密度/最大密度种的密度盖度盖度(C)=植物地上部分的投影面积,枝叶空隙不计在内,以百分数表示。相对盖度(相对盖度(RC)=某一种的盖度/所有种盖度的总和100盖度比(盖度比(CR)=某一种的
37、盖度/盖度最大种的盖度优势度(优势度(DO):盖度或植物断面积相对优势度(相对优势度(RDE)=一个种的优势度/所有种的优势度之和100频度(频度(F):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目对全部样方数目的百分数。相对频度(相对频度(RF):某一种的频度/全部种的频度之和100频度比(频度比(FR):某一种的频度/主要建群种的频度高度(高度(H):植物体自然高度相对高度(相对高度(RH):某个种的高度/所有种高度之和高度比(高度比(HR):某个种的高度/群落中最大高度种的高度重要值(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重量(重量(W):单位面积地上部分产量(干重或鲜重)相对重
39、观判断选出”典型”样品,即主观取样,许多植物群落学派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其优点是迅速简便,有经验的人来做有时可得到很有价值的结果。其缺点是无法对其估量进行显著性测验,因而无法确定其置信区间,应用它的可靠程度无法事先预测。另一种是客观取样法,或叫概率取样法。因为每一个取样单位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它不但可以得出一个估量,而且能计算估量的置信区间。有了这些客观的数量指标,就可以明确知道样品代表性的可靠程度。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采用客观取样方法。在植物群落的研究工作中,采用客观取样的方法越来越多。进行数量特征的测定和应用数量方法的研究,更离不开客观取样方法。一般常用的客观取样方法有以下几种:随机取样、
40、规则取样(系统取样)与分层取样。一般认为随机取样是理想的方法,要求每一样品单位具有同等的被选择机会,可在互相垂直的两个轴上利用成对随机数字做距离来确定样品的位置。其缺点是样品在面积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规则取样可以做到在面积上的规则排列,先随机决定一个样品单位,然后隔一定数目的取样单位取一样品,如样线法。其缺点是不能计算样品平均数的标准误差的显著程度。但在总体上基本是随机分布,变异又不大的情况下,规则取样可获得满意的结果。分层取样是根据对总体特性的了解,将总体分成不同的区组,在区组内随机取样。在具镶嵌现象或成带现象的场合,特别适用这样的取样方式。我们在具体进行取样时,可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
41、特点,选择不同的取样方法。取样方法的准确性由总体本身的变异程度和取样数目所决定。在总体本身的变异程度已确定的前提下,取多少数量的样方才能使误差符合研究目的的要求,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此外,样方的形状与大小对取样有着明显的影响,往往由于样方大小选得不合适,致使调查结果完全歪曲了真实特征,这又是取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选定取样方法之后,还有一个取样技术问题。拟就群落调查中常用的有样方法、样线法、点样法等。本实验就种面积曲线的绘制进行叙述。种面积曲线的绘制种面积曲线的绘制一、目的:一、目的:通过特定群落种面积曲线的绘制,掌握确定样方面积的方法。二、材料准备:二、材料准备:钢卷尺、尼龙绳、
42、铁条、方格纸、记录表格等。三、一般说明三、一般说明此法开始使用小样方,随后用一组逐渐扩大的巢式样方逐一统计每个样方面积内的植物总数,以种的数目为纵坐标,样方面积为横坐标,绘制种面积曲线。此曲线开始陡峭上升,而后水平延伸,有时会再上升。曲线开始平伸的一点即群落最小面积,它可以做为样方大小的初步标准。杨宝珍等()对内蒙古草原、大针茅草原进行过此类测定,最初样方面积为/100平方米,依次扩大为1/16,1/8,1/4,1/2,1,4,8,16平方米。结果发现,/2平方米已达曲线的转折点,面积再扩大/10,种群数量不超过法国CEPE的生态学工作者用标准化了的巢式样方研究世界各地不同草本植被类型的种类
43、数目特征,所用样方面积最初为1/64平方米,之后依次为1/4,1/2,1,2,4,8,16,32,64,128,256,512平方米等。他们把每含样地总种数84%的面积做为群落最小面积。对于阿尔卑斯山海拨22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而言,这一面积为1平方米;温带典型草甸为4平方米,温带草原为8平方米(在内蒙古草原的调查结果与此相符合),地中海地区草本植被为16平方米,荒漠为128-256平方米。而撒哈拉沙漠大于512平方米。他们还发现,种数占20%的优势植物其盖度占总盖度的80%,种数仅为总数15%的优势种却占群落总体积的85%。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根据实习场所的方便,选取两种不同的群落
44、(如灌丛、荒漠、草原、草甸、沼泽等),按CEPE巢式样方统计植物种,记入表内,并将结果绘制成种面积曲线。应注意最小面积与种的生活型以及群落中种的多样性有关。样方面积应略大于最小面积。对草本群落一般为14平方米,灌木群落为416平方米,北方森林为100400平方米,热带森林可能需要1000平方米以上。五、讨论五、讨论1.如按面积扩大1/10,种数增加不超过5%计,所研究群落的最小面积为多大?如按包括样地总种数84%计算,最小面积又是多大?你认为适宜的样方面积为多少?2.如以“群落表现面积”或“种的分布格局”衡量,最小面积又是如何?六、实验记录和报告六、实验记录和报告1.实验名称2.
45、实验日期3.指导教师4.学生姓名5.原始记录巢式样方记录表巢式样方记录表种类组成小计:1/64m21m21/32m22m2(续前表)1/16m24m21/8m28m21/4m224m21/2m248m26、实验报告生态学实验生态学实验(备选备选)备选实验一备选实验一求知密度种群的取样求知密度种群的取样一、实验设备:一、实验设备:每两个学生:装在带螺旋盖的查酱瓶中的每两个学生:装在带螺旋盖的查酱瓶中的拟谷盗拟谷盗(Tribolium)(或其它小甲虫或其它小甲虫);细网;细网(0.5mm网眼网眼)筛过的粗面粉约筛过的粗面粉约500克;取样克;取样匙(可用塑料药匙浸在开水中软化后把匙匙(可用塑料药匙浸在开水中软化后把匙柄弯成直角制成);柄弯成直角制成);0.5mm或或0.75mm直径直径的网筛;的网筛;00号画笔;培养皿号画笔;培养皿2只;天平只;天平(精精确度为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