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指导建议模板(10篇)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血压指导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2.结果

我院对患者实行定期回访制度,对于两组患者定期保持联系,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两年后,我院对患者的收缩压以及伸缩压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数据如下表一、二、三所示:

表一: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两年前两年后收缩压以及伸缩压情况

表二: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两年前两年后收缩压以及伸缩压情况

表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两年后收缩压以及伸缩压情况对比

根据表格可知,观察组患者经过两年治疗后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控制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3.讨论

根据笔者对25例患者的护理观察,对临界高血压患者不用或少用降压药,主要施以及时有效地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对控制患者病情发展,降低其确诊高血压发病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1患者特征

25例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18例;40岁以下2例,41至55岁18例,56岁以上5例;有家族病史者16例,工作环境为室内办公室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有16例,以室外和体力劳动为主的有5例,其他情形4例,总体上是以在办公室从事脑力劳动的中年男性为主。25例患者中除3例是因自觉有头部沉重、易烦燥等不适感,主动就诊发现,两例是因有其他内科病症就诊检查中发现外,其余20例均无明显症状,主要是在体验或无意中测量血压时,发现血压偏高临界。

2护理干预措施

25例患者中,除对因有其他内科病症住院治疗的两例采用降压药物治疗外,对其他患者主要是采用健康指导和自我护理模式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进行院外心理和行为干预治疗。主要干预措施是:

2.1加强健康教育,增强患者信心。通过向患者讲解有关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转归及影响因素等,帮助患者提高健康知识和技能。讲解有关临界高血压的知识,使患者认识到临界高血压的转归,与良好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帮助患者建立良好作息制度,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指导患者保健性用药。指导患者适量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片和三七、、山楂、莲子心、葛根等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清热解暑、降低血糖、降低血压之效生物类中药饮品,降低血脂和保护毛细血管,稳定血压,控制病情发展。

2.3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合理安排锻炼。根据患者生理、年龄及工作情况等差异,以放松性和耐力性锻炼为主,提出不同的锻炼建议。如对40岁以下的两例男性中青年患者建议进行每星期不低于5次、每次不低于4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锻炼,对56岁以上的3例患者则建议以太极拳、步行、慢跑、保健气功、保健体操等方式锻炼,对41-55岁的中年患者主要建议每天早晚锻炼各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早上以慢跑为主,晚上以散步为主。并建议工作环境以室外和体力劳动为主的5例患者,注意控制劳动量,尽量避免负重、长跑、搬运重物等活动。

2.4指导患者合理健康饮食。一是鉴于钾、钙、镁等元素对血压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建议患者多食用香蕉、柑橘、柿子、杏、荸荠等钾含量高的黄绿色水果和芹菜、洋葱、土豆、胡萝卜、香菇等钾、钙、镁等含量高的蔬菜;二是节制日常饮食,多吃高维生素、富含粗纤维的杂粮、粗粮、豆制品、坚果类等食物,少吃富含高胆固醇的动物脂肪、肉类食物饮食,少吃动物油脂、油腻食品和浓茶、咖啡、糖等刺激性食品,忌暴饮暴食。三是建议男性患者提倡戒烟、少酒,控制食盐量,少吃咸腌菜、泡盐蛋等腌制食品。避免烟碱收缩微细血管,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和钠盐摄入过多,引起小动脉痉挛,增加心脏负,使血压升高。

2.6指导患者及时监测病情,按时就医。建议患者自备血压仪,并指导患者掌握自行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要求患者初期要每天一量,血压平稳后也要保持一个星期量一至二次血压;如果血压波动,则要每天一量,一旦血压波动较大,则要及时到医院观察诊断。

3预后效果分析

通过上述院外护理措施,1年内25例患者中,5例老年患者病情未能有效控制,直接发展为确诊高血压,4例从事研究性等重度脑力劳动工作的患者经过一段波动期后,仍然发展为确诊高血压,7例以体力劳动和轻体力活动性工作为主的患者血压均基本降至正常(偶尔有波动),其余9例基本维持临界高血压。发展为确诊高血压的9例均有家族病史。由此可见,通过健康教育和院外护理干预指导帮助患者养成合理的饮食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和稳定血压,避免持久性血压升高,降低临界高血压发展为确诊高血压的发病率。但其作用有一定限度,特别是对老年患者、从事重度脑力劳动工作的患者和有家族病史患者只有短期作用,长期效果不突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生活方式干预;调查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同时可伴有心、脑、血管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1〕。研究证实,高血压是脑梗死、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关键〔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为此,本文就湖州城区中老年高血压患病与生活方式干预进行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的选择

根据自制《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湖州城区年龄在55~75岁女性和年龄在60~75岁男性以方便抽样方式进行调查,共调查对象3157人。主要涉及3个街道(其他街道的部分居民也参加了调查,这部分对象被给予另外的代码编号),分别为爱山街道、飞英街道和龙泉街道。其中,男性1175人,平均(66.33±8.83)岁;女性1982人,平均(64.06±9.25)岁,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t=6

.70,P=0.238)。

1.2调查问卷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阶梯监测》〔3〕调查自制而成的《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主要针对高血压患病与生活方式干预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1.3调查方式

由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理班和社区班在校大学学生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3000,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血压升高或患高血压情况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

剔除42名无效问卷,共有3115名调查对象提供了有关信息,占99.1%(3115/3157)。其中血压不高或未患高血压为1841人,占59.1%(1841/3115),医务人员告知患有高血压或血压升高者1270人,占40.8%。不同街道比较差异显著(χ2=17.56,P=0.007)。见表1。表1血压升高或患高血压情况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略)

2.2“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的膳食处方”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

2.3不同街道“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比较分析

不同街道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方面具有显著差异(χ2=9.118,P=0.028)。在纳入分析的1249名调查对象中,医务人员给过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有238人,仅占19.1%,绝大多数未给过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见

表3。表3不同街道“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比较分析(略)

3讨论

参考文献

年轻人每年至少查一次血压

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和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3亿多高血压患者。极为可怕的是,其中1.3亿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没有得到有些的预防和治疗。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值定义为心脏收缩时(收缩压)120毫米汞柱(mmHg)、心脏舒张时(舒张压)80毫米汞柱。当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时,就视为血压升高或高血压。

高血压能引起头痛、气短、头晕、胸痛、心悸和鼻出血等症状。但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就是高危人群,也正因此,建议:年轻人每年至少查一次血压。

自测血压需科学指导,那么如何在家自己测血压呢?

如何选择血压计

1.家庭自测优先推荐电子血压计(全自动上臂式),优点:简单方便。

2.传统血压计主要指水银柱式血压计,其准确性和稳定性较高,多用在医院。

如何在家自测血压

1.建议在测量血压前在安静环境下坐位休息5~10分钟,运动后则必须休息30分钟,然后再开始测量。

2.推荐选择坐位测量,测量者应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两腿落地放松。测量时肘关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臂伸直略外展。袖带气囊紧贴皮肤,下缘距离肘弯横纹2~3厘米,不要过紧或过松。

3.建议每日早(起床后)、晚(上床睡觉前)各测量1次。通常,早上的血压较高,晚上的血压较低。

4.初诊或治疗早期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以供医生参考。

5.收缩压(上压)≥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下压)≥90毫米汞柱(mmHg)时算高血压,但不能仅仅凭借偶尔的一次血压数值诊断高血压病。

6.人的血压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受情绪、、噪声、气温等因素的影响。一天当中,每次测得血压不同,是正常现象。

7.高血压患者,如果连续几次测得收缩压(上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下压)≥110(mmHg)并伴有头痛,胸闷,恶心等不适,建议尽快就诊。

何时须服药控制血压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8年3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中发现的150例高血压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2.45±4.78岁,其中男性98例,女性52例,经统计学检验,年龄、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

2.1.1纳入标准:符合2003年世界高血压联盟“临床医师高血压实用指南诊断标准规定”的诊断标准:静态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血压持续偏高1年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知情同意。

1.1.2排除标准:因服用升压药物导致一过性高血压;剧烈运动引起的暂时性血压升高;继发性高血压及有其他器官并发症者;合并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患者;合并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以致精神状态异常者;有精神性疾病或精神性疾病家族史者;有药物或酒精依赖史者。

2.2方法

根据受调查者的回答分析其心理状况,给出健康教育处方,三个月后进行回访,了解健康教育的效果。

2.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X2检验。

3.结果

调查发现血压偏高的中青年人群心理方面主要有四种状况,分为:持怀疑态度、过分紧张、不够重视,理性对待。其中能够理性对待者仅占10%。

表1血压偏高人群心理状况构成比

例数构成比(%)

怀疑态度6442.67

过分紧张3422.67

不够重视3724.67

理性对待1510.00

三个月后对15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发现:血压控制平稳者(64例),占42.67%;血压持续偏高者(86例),占57.33%。其中未听从医生建议、忌酒、戒烟,低盐饮食者,且未坚持服药者(38例)占血压持续偏高人群的44.19%;未听从医生建议,但坚持服药者(25例)占持续血压偏高人群的29.07%;听从医生的建议,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者,但未坚持服药者(15例),占血压持续偏高人群的17.44%;听从医生建议且坚持服用降压药物者(8例),仅占血压持续偏高人群9.30%。

表2不同人群血压控制情况

血压控制平稳血压持续增高合计X2P

未听从医生建议且未坚持服药人群163854

15.72

<0.001

未听从医生建议但坚持服药人群152540

听从医生建议但未坚持服药人群111526

听从医生建议并坚持服药人群22830

合计6486150

经PearsonX2检验,X2=15.72,P<0.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说明听从医生建议,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重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常见的心理状况及分析

4.1常见的心理状况结果及分析

4.1.1怀疑态度(64例):受检者发现血压偏高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血压计准不准,特别是那些平时没有异常感觉的人更是怀疑。通过调查发现这部分人群占中青年人群血压偏高者的42.67%。

4.1.2过分紧张(34例):一部分人检查以后发现血压偏高,就非常紧张,急切的向医生询自己是不是得了高血压病,为什么会得,要不要紧,能不能好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医生详细的解释之后仍感到很紧张。这部分人群的比率是22.67%。

4.1.3不够重视(37例):这部分人群占24.67%。很多人对高血压满不在乎,即使以前曾多次发现血压偏高者,也认为自己没什么症状,所以没必要太在意血压的情况。另有些人知道自己血压偏高,但由于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也没有对血压情况给予足够的重视。

4.1.4理性对待(15例):较少的一部分人群能够理性的询问医生,并听从医生的建议,这部分人群仅占10.00%。

4.2产生前三种心理状况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患者产生前三种心理状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2.1不了解随机血压与高血压病的涵义及代表的意义;

4.2.2不了解高血压病对人体的危害,不了解高血压病可能引起很多的并发症,及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4.2.3对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机制不明确;特别是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紧张心理等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不明确;

4.2.4对高血压治疗存在一定误区:部分患者知道有高血压病也拒绝治疗;怕服药产生依赖性,认为药物都有副作用;认为通过保健品能治疗;认为血压随着年龄增高是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等[2]。

4.3健康教育

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针对不同心理状况给出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这对于那些有心理顾虑,或者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反复监测血压偏高的中青年人群尤为重要。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3.1注重心理引导:分为没有高血压病史及有高血压病史者两类。对于前者,主要以沟通和心理引导为主,告知监测血压的重要性;对那些有高血压病史而没有足够重视或存在认识误区的患者,要让其了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向其讲明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有效控制血压便可健康长寿。对疾病忧虑恐惧者,要做好心理疏导[3]。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应当让患者明确高血压是一个可以没有症状的疾病,但是必须得到合理的治疗。长期坚持服药,不仅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还可以保证重要器官不受损害。间歇性服药,或频繁换药,会使血压波动更加明显,结果导致动脉硬化,使重要脏器缺血、缺氧,最终形成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此点务必引起所有高血压患者高度重视。原发性高血压原则上应终生服药,不能以血压的起伏来作为是否服药的标准。

4.3.2控制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无论有无明确的高血压病史者,均需向其说明引起血压高的危险因素,并说明这些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主要危险行为因素包括:超重与肥胖、高钠饮食、饮酒、紧张刺激、吸烟、缺乏运动等。因此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治疗过程中非药物治疗中重要而有效并且经济实用的手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体重;合理饮食(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5g。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及早采用少盐膳食限制摄入含动物脂肪及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宜多食富钾的食品来增加体内的钾含量。钾盐可对抗钠盐的升压作用,并能保护或减轻过量的钠对血管壁的破坏。要补给含钾多的食物或含钾药物,同时注意镁、锌的补充);戒烟、酒;加强运动锻炼等。

4.3.3服药指导。未按医嘱用药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首要因素[4]。

(1)服用的必要性:长期坚持服药,不仅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还可以保证重要器官不受损害。

(2)合理服用药物,强调用药的个体差异。高血压病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血压,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调整用药。目前要求不单纯将血压降至目标值,同时要求平稳降压。选择药物时应尽量选择降压平稳、经济有效、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药物。通过减少服药的次数,避免了多次用药的麻烦,还可以持久的维持药物的浓度,避免短效药物引起的血压骤然下降,影响心、肺、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5]。

(3)强调服药依从性。服药期间一定要告知患者监测血压情况,一方面可以了解药物的疗效,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类别及剂量用法,另一方面可以防治药物过量导致的低血压。在用药的坚持中需要家属的督导作用,保证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5.结论

[1]郑世海.高血压患者的认识误区与健康教育.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9):67.

[2]全国血压抽样调查协助组.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及治疗和控制状况:1991年抽样调查结果.高血压杂志,1995,3(增刊)13.

[3]张泽芳,赖丽莎,等.高血压患者心理卫生调查及护理[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3,26(5):412―414.

在高血压发病治疗的不同阶段,家庭自测血压的频率和方法还是有差别的。

在治疗阶段,保持每天测量两次的频率,最好绘出血压波动曲线图。每次就诊的时候,带上自己测量的数值,给医生作为开药的参考。如中途改变治疗方案,则需自测血压2周,用2周血压平均值来评估疗效。

家庭自测选用何种血压计专家提醒说,最好用上臂式的血压计,不要用腕式血压计,因为前者更准确。

坚持自测血压有助正确治疗

在服药治疗的同时,适当监测血压状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降压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长期不监测自身血压变化,这是一种误区。李公信表示,目前的降压原则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不是简单一句话,而是要做许多实际工作的,其中一项便是患者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自己的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把结果提供给医生,便于医生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上,以便医生更为准确地指导患者用药。

现状

最好的不如最合适的

高血压是现代人健康的一大威胁。专家指出,90%的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找不出明确的致病原因,此外还有10%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比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大动脉疾病、妊娠中毒症、颅脑疾病等,都可引发高血压。对于后者不能一味降血压,而要先治疗原发病。而对于原发性的高血压,患者要做好终身与之“战斗”的准备。

一般确诊高血压之后,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判断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及判断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程度。体检一般包括肾功能检查如尿常规等,糖代谢检查如测血糖,脂肪代谢检查如测甘油三酯等,电解质检查如血钾、钠、氯、钙等,此外还有心电图、胸片等等。

李公信说,通过上述体检,医生对患者各个脏器的功能状况比较了解,才能够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选用最合适的药物。对于高血压的治疗,目前多数采用多种药物小剂量联合用药的办法。降低血压的药物共有两三百种,而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没有最好的药物,只有最合适的药物,比如患者肝肾功能不好,医生避开对肝肾副作用大的降压药,对于患者就是合适的选择。

治疗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2亿人,高血压患病率接近20%。令人担忧的是,在高血压患者中约七成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的情况,往往等到发生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他们才“恍然大悟”。此外,约75%的高血压患者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珠江医院心内科教授李公信指出,高血压患者学会监控自己的血压,对于平稳控制血压以及预防心脑肾方面的并发症非常有用,建议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学学量血压的技巧。

药物提醒

警惕高血压治疗三误区

李公信说,许多高血压患者对于治疗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导致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

第一个常见误区是“降压越快越好”。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可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达到减轻症状,延缓或防止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生。但是,除了“高血压现象”、“高血压脑病”、“急进型高血压”需紧急降压外,大多数“缓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不宣降得过快,一般服药后两到四周内降至正常就可以了。

第二个误区则是“降得越低越好”。高血压合并不同疾病,降压目标是不一样的,并非降得越低越好,否则会引发较重的不适感,甚至会诱发脑血栓形成、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意外。普通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血压

第三个误区是“血压降至正常就停药”。很多高血压病发展缓慢,病程常可达20~30年以上。如果自己觉得没症状或一两次血压正常就停止服药,容易引起血压波动。降压药都是有作用时限的,过了有效期患者没继续服药,血压会立刻反弹。而反复吃药停药,会造成血压波动加剧,反而更容易引起心脑肾的损害。

乱服降压药也会脑中风

老张半年前发现自己血压偏高,便按照身边病友的热心介绍,买了某种降压药在家服用。不料,前几天他突然出现右侧躯体麻木、活动不便的征兆,经医生诊断为急性脑梗塞,而且判断是由血压控制失常所引发。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聂如琼副教授提醒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并非万事大吉,同样需要预防脑中风发生的可能,而且如果大剂量骤然使用降压药或多种降压药同时用,还可能增大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几率。专家表示,只有遵医嘱用药并严密监测血压才能做到降压、预防中风两不误。

血压突然降低易致脑缺血

者高达1亿之多,但其中只有50%的人知道自己血压高;接近90%的高血压患者并没有对自身血压进行有效控制。

聂如琼表示,因高血压引起的脑中风,以缺血性居多(如脑梗塞、脑血栓等),出血性相对较少。

“这是因为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血管硬化,血管的弹性或者说变形性变差,在长期高压灌注下,血液供应相对充分,如果血压突然降低,血流下降,就容易导致脑缺血;而血流变慢,更可诱发血小板凝集,从而导致脑血栓。”由此,专家解释,降压过猛或者服用降压药不规律从而导致血压忽高忽低的患者,很容易“中招”。“很多患者降压心切,大剂量使用降压药或者多管齐下,同时用几种降压药,会引起血压骤然下降,使供应大脑的血流速度放缓,从而形成缺血性脑中风。”聂如琼指出,患者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科学使用降压药、利尿剂、镇静剂等控制高血压和脑血栓的药物,以防意外发生。

平时应尽力消除中风诱因

聂如琼指出,有效控制血压是高血压患者预防脑血管意外的不二法门。首先要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用药,治疗高血压切忌盲目用药。而且高血压患者应努力消除中风的有关诱因,如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情绪波动、便秘、过度劳累、用力过猛等。

其次,患者要控制血压到目标值。专家还建议,患者应实现平缓降压,即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阿司匹林可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最重要的一点是高血压患者要树立长期服药,终身治疗的概念,切不可血压一正常,马上就断药。”聂如琼强调,目前对于高血压治疗,依然只能控制,无法治愈,所以患者应配合医生,不断努力,在良好控制血压基础上制止脑中风等并发症的发生。

是否平素有急躁易怒,并伴有头痛、口苦、便秘的情况?

如果高血压病患者一直脾气不好,急躁易怒,并且伴有头痛面红,口苦胁痛,或者小便黄和大便干的情况,则属于肝火上炎证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般而言,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高血压患者容易表现为上述证型。建议选用以清肝泻火为主的中成药,例如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清肝降压胶囊、牛黄降压丸等。平时,要注意避免过食辛辣,保持心情平和。

是否手脚麻木、口唇青紫,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史?

如果高血压患者以手脚麻木和头痛为主,合并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并且能看到明显的口唇青紫的情况,则属于血瘀证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般来说,老年高血压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合并有血瘀的情况。对于此类患者,建议选用活血化瘀为主的中成药,例如心脉通片、银杏叶片等。需要注意的是,单纯表现为血瘀的高血压患者少见,一般都会合并有其他证型,所以不宜单纯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来降压,而要兼顾患者的肝肾亏虚或肝阳上亢的情况。

是否以腰酸腿沉、健忘失眠为主,并伴有手足心热等更年期综合征表现?

属于肝肾亏虚的可能性比较大,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此类患者也较为常见。对于此类患者,建议服用补益肝肾类的中成药,例如六味地黄丸、健脑补肾丸、补肾益脑丸等。由于此类患者属于肝肾亏虚,如果长期服用清肝泻火类中成药,则会因药不对证而引发不良反应,选药时要注意。

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率很低,仅有不到7%的高血压患者能坚持每天测量血压,超过40%的患者只有在头晕、头痛等症状发生时才测量血压,有3.1%的患者甚至半年才测量血压一次,而这些往往都会造成病情延误和严重的后果。

定期家庭自我测量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了解血压水平的一种非常可靠实用的方法,也是平稳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每次测血压3遍取平均值

患者在家自测血压时不可太随意,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测血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

2.袖带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3.取靠背椅坐位,测血压时保持安静,不讲话,不活动肢体。

4.每次测血压3遍,取其平均值为本次血压值。

5.自测血压的间期及频率。

不同阶段的高血压病人,测量血压的频率不同。

初始阶段:连续测量7天,每天6~9时之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18~21时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计算时排除第一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即记录12个读数,取其平均值。

治疗阶段:根据第一周自测血压值指导药物治疗。如改变治疗,则自测血压2周,用2周血压平均值评估疗效。

随访阶段:如高血压得到控制,建议每周自测血压一次;如血压未控制或血压波动大,则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或每周自测几次。

特殊情况:如要鉴别隐蔽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在诊室测量血压时高)、难治性高血压,建议每天自测血压早晚各一次,连续测量2~4周。了解24小时血压波动变化,可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如6~8时、12~14时、16~18时、20~22时各测一次,连续自测2~4周。

指导方针认为。高血压病患一旦被确诊。病人往往都依赖药物来控制血压,这种进攻性的、一成不变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是促成某些病人发作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实际上,高血压多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饮食不合理、运动不足、精神紧张三大生活因素,是美国人多患高血压的重要原因。防治高血压病也必须从这三方面的因素人手。这比单单依靠药物要安全、可靠。防止和控制高血压,行为举止举足轻重。特别是第一、二期高血压患者应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当作首选“治疗”措施,而不是一开始就考虑用药。预防高血压的7种行为措施是:

1慎待烟酒

体重较重者和一般女性应该控制每天的饮酒。最多只能饮两小杯约0.34升一杯的啤酒,或者两杯114毫升的葡萄酒,或者57毫升的烈性酒。戒烟亦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性措施。

2注意减肥美国一半以上的人体重超过标准。耶鲁大学医学院医学教授马文莫萨说:“减肥是不用药物的最有效的降压方法”,因为身体超重是高血压病的重要致因。随着体重和腰围的增加,高血压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少食脂肪可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

3增加锻炼运动能降低血压的机理说法不一,根据有关专家的推测,运动能使动脉柔软并扩张。保持通畅。美国国立卫生所老年学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杰乐美-法莱格说:“血管扩张的情况不仅在运动期间出现。在运动之后还会持续几小时。经常运动似乎能使血管永远处于扩张状态,阻止动脉壁硬化。”每天散步或从事其他活动30~45分钟即可见效。

答:不是电子血压计受季节影响,而是人体血压受季节影响。血压在夏季会轻度降低,到冬季则明显升高,老年人更是如此。美国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冬季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要比夏季高12毫米汞柱和5.5毫米汞柱。因此,到了夏秋季节,可结合血压测量值,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药。

二问:袖带高度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吗?

看到电子血压计产品说明,要求袖带置于心脏水平进行测量,为什么电子血压计对测量位置严格要求?

答:测量血压时,要求被测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左上臂后包上袖带进行测量。袖带高度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如果袖带位置过高,测得的血压值就会偏低;如果袖带位置过低,测得的血压值就会偏高。

三问:自测血压与医院测量血压不一致怎么办?

我在家里用电子血压计量时,收缩压只有135毫米汞柱,而到医院体检时,血压却是140毫米汞柱,是不是电子血压计不准?我到底算不算高血压?

四问:电子血压计为什么建议取平均值?

为什么电子血压计建议多次量,取平均值?

五问:家无高血压病人,有必要备电子血压计吗?

家里没有人患高血压,有必要备电子血压计吗?

答:我国民众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度低,许多人患有高血压但自己并不知晓。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带来一系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使得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尽管家里无人患高血压,也应备一个电子血压计供每个家庭成员定期监测血压用,给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提个醒。

THE END
1.膳食处方通常不包括()膳食处方通常不包括() A.食物的种类B.个人的能量需求级别C.菜谱D.食物的份数E.食物交换份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199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首次提出了()的概念。 A.敏捷化供应链B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89ece0fafe5e4f0d8ae84265e727f3f2.html
2.每天1条!新版降素养第54条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营养声称是对食物营养特性的描述和声明,包括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如果食品中某营养素达到了一定限制性条件,预包装食品作出某营 养素来源或含有、高或富含、低含量、无或不含的含量声称,如高钙、低脂、无糖等;或者与同类食品相比的优势特点,比如增加了膳食纤维,或减少了盐用量等。 http://jns8y.cn/display.asp?did=10100&id=29
3.公共营养师考试每日一练(2024/11/29)考试试题【单选题】我国规定___不得使用糖精。 A.保健食品 B.老年食品 C.婴幼儿食品 D.调理食品 点击查看答案 【单选题】老年人适宜选择的食用油是( )。 A. 猪油 B. 牛油 C. 羊油 D. 奶油 E. 花生油 点击查看答案 【单选题】下列血清学指标中, 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是( )。 A. 抗 HBc B.https://www.netkao.com/yingyang/Artle/20241129/24734481056.html
4.2023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士)基础知识题库经管文A.腹痛不休 B.心烦 C.呕吐 D.常自吐蛔 E.手足厥冷 正确答案:A 3、中药饮片处方的正文不包括 A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963044-1-1.html
5.ICU患者饮食降指导(流质饮食)所供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均不足,所以不宜长期食用。故仅能短时间作为过渡期膳食,或者同时辅以肠内或肠外营养。适用于急性感染、高烧、咀嚼困难、恶心、呕吐者;急性消化道溃疡或炎症、大手术后及腹部手术后的病人。谷类:藕粉、芝麻糊、稀粥等。 流食一般分五类,即普通流食、清流食、冷流食、忌甜流食和厚(浓https://www.nfh.org.cn/jiankangguanli/jiankangxuanjiao/zhongzhengyixueke/2024-12-03/9488.html
6.营养处方(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计算方法)营养处方(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计算方法) 营养处方是计算每人每天所吃的食物的总量与食物结构的配比。 它包括三大部分: 1.通过健康体重,初步评估每天所需要的能量。 2. 根据全日能量计算出每天食物交换份数及每天需要各类食物的份数。 3.每日总热量分配为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进餐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805194571.html
7.药师简讯2024年第四期监测数据显示,本品可见以下不良反应报告:腹泻、腹痛、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口干、肠胃气胀、反酸、皮疹、瘙痒、红斑疹、荨麻疹、头晕、头痛、嗜睡、口苦、胸闷、乏力、心悸、食欲减退等。 2.【禁忌】项应当包括: 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 3.非处方药【注意事项】项应当修订为: http://www.sxlpd.com/clp85/1251.html
8.众安在线个人住院医疗保险条款(2020版)指被保险人经医院诊断必须接受住院(释义六)治疗时,被保险人住院期间发生的需个人支付的、必需且合理(释义七)的住院医疗费用,包括床位费(释义八)、加床费(释义九)、膳食费(释义十)、护理费(释义十一)、重症监护室床位费、诊疗费、检查检验费(释义十二)、治疗费(释义十三)、药品费(释义十四)、手术费(释义十五)、http://issm.snisc.cn/articleDetail_A11023.htm
9.2020年降管理师考试《专业能力》习题解析54.目前李女士的干预措施不包括( )。 A.降低体重 5%-10% B.改变生活方式 C.加强运动 D.合理膳食,降低脂肪和热量 E.药物治疗 答案:E 解析:肥胖干预措施包括控制总能量摄取、增加身体活动量、行为疗法、必要时使用药物。采用控制 饮食能量和增加身体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效果最好。患者无其他并发症,无特殊原因不需要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21-4/16197721869989.html
10.亚马逊受限商品:膳食补充剂合规性检查表及禁售产品须知b.膳食补充剂的总含量或数量(比如 100 片、5 毫克、6 盎司) c.“补充剂成分”面板 d.成分列表 e.制造商、包装商或分销商的名称和地址 2.补充剂标签不得声称商品可以治愈、缓解、治疗或预防人类疾病,除非该声明已获 FDA 批准 3.补充剂标签不得声称商品与管制物质或处方药物具有相同的功效(比如补充剂的名称不https://www.cifnews.com/article/50088/
11.CGP专家共识“三高”基层防治专家共识(2024)调脂药物包括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和主要降低 TG 的药物。主要降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PCSK9)抑制剂、普罗布考、胆酸螯合剂等。主要降 TG 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高纯度 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高纯度医用处方级)、烟酸类药物。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843e82642248
12.最低仅要15元/年?复星联合优越保2021怎么样?值得买吗?13.出院协助(不限次数) 15.专业护士上门家庭照护及护理指导 16.营养膳食处方定制(不限营养师电话咨询) 患重疾,享受专家门诊绿色通道,还能有专人陪诊,B超、CT等检查可以加急、快速安排住院、安排专家手术、安排海外医生视频会诊(价值3万元)等, 就医快人一步,资源优人一级! https://m.vobao.com/news/10129852898832295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