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1、(完整)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完整)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部内容。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学时/学分:96/6编制人:1、课程概
5、于工作岗位任职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和知识结构,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单一的技能到综合复杂的技能的原则,最终确定了五大学习项目,分别为食品营养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膳食指导和评估膳、膳食调查和评价和营养咨询和教育;综上所述,8个学习学习任务构成了8个学习单元,构成了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它们虽然有主次、难易之分,但是彼此联系紧密,甚至互为基础,所以各个学习单元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课程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行业需求和岗位任职能力与条件所有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采用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理实一体化教教学模式。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l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消
7、乏症的表现,能对人体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l根据各类食品营养价值和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正确编制不同人群食谱并进行膳食指导.l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进行膳食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作出评价.l通过居民营养状况调查和营养监测方法的学习,能够进行居民营养调查和营养监测。l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营养咨询和教育。2。3素质目标l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l具有容忍、沟通和协调能力。l团队合作好、组织与协调能力强.l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序号工作任务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参考学时1任务一碳水化合物评价l理解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l了解人体能量的构成
9、调味品的营养价值l了解食品营养标签的内容和意义。l能运用营养素密度和营养质量指数对食品营养价值进行评价。l能对食品的标签正确的解读,会对包装食品进行营养评价.l能设计不同食品的营养标签.94任务四营养不良的症状和判别l营养素缺乏与过多的种类和症状。l熟悉各种慢性病的营养问题。l了解体格测量的指标和意义l能够根据身体状况判断营养素的缺乏与过量l能够对各种慢性病的营养问题进行合理膳食指导l学会体格测量的方法、并进行合理评价95任务五成年人营养和食物目标设计l熟悉各类特定人群的营养与膳食.l熟悉特殊环境条件下的食品营养要求l了解不同类型的膳食结构l掌握膳食指南和膳食平
10、衡宝塔的内容和意义.l能为特定人群设计食物和营养素目标l能为特定人群进行膳食指导126任务六特定人群食谱的编制l掌握不同人群食谱编制的原则与方法l能根据特定人群的营养需要为其制定平衡食谱.67任务七用24小时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和评价l熟悉常用膳食调查方法的内容和步骤.l理解不同膳食调查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l能分析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膳食调查.l能对膳食调查的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128任务八食品消费指导l了解加工贮藏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l了解强化食品、保健食品和工程食品的特点和作用。l了解食物变态反应和食物中的有毒物质l能现场对食物加工、贮藏、烹
11、饪营养指导与教育。l能进行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的选购指导与教育.l能对食品进行安全性指导和教育.124。实施建议4。1教材建议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开发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尽可能融合职业资格(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技能标准,体现实用性、通用性、实用性的原则,根据够用为度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4。2教学方法建议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以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设计实训项目和任务;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的引导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工作情景,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教学内容的组织要
12、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3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坚持“强化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弱化纯理论知识考核”的原则,要根据学生任务完成、项目实施情况以及校外实践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价体系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岗位技能及社会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并进行合理的比例划分.成绩评定中,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核各占50%,过程性考核又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教学活动完成情况,分别占30%和20。过程性考核时采用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