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某大学校长在一次开学典礼上说:“学校不仅要给学生‘干粮’,更要给‘猎枪’。”这句话强调了在学习中()
A.智力比知识重要B.方法比知识重要
C.品德比知识重要D.过程比知识重要
3.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是()
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D.教学策略
4.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A.孔子B.昆体良C.杜威D.赫尔巴特
5.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6.“教师能做的,教务处不做,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体现了班级管理的()原则。
A.主体性B.集体性C.阶级性D.独立性
7.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搞好班级教育工作
8.在班集体建设中,关键的因素是()
A.目标和规范B.学生人数C.班主任D.班干部
9.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
10.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了解学生常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分析书面材料法
C.谈话法D.调查法
11.学生在班级组织中,直接体验班级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学习和接触社会文化规范,学会处理和协调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形成相应的群体观念和价值取向。可见,班级组织具有()
A.社会化功能B.教育功能
C.个性化功能D.文化功能
12.以下哪种德育方法对发展个体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以及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A.合作学习法B.品德评价法
C.角色扮演法D.实际锻炼法
13.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以下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
B.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C.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
D.学生的思想很不稳定
14.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说明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须贯彻()原则。
A.知行统一B.渗透熏陶
C.集体教育D.一致性
15.下列德育原则与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有关的是()
A.因材施教原则B.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C.知行统一原则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二、多选题
1.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
A.教学实施的能力B.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D.学生评价能力E.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
2.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维护少年儿童社会权利的基本原则是()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佳原则
3.一名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
A.高尚的师德B.较高的教育机智
C.愉悦的情感D.良好的人际关系E.健康的人格
4.下列词语可以用来概括教育机智的是()
A.因势利导B.随机应变
C.掌握分寸D.对症下药E.发散思维
5.教师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措施有()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教育目标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判断题
1.班级授课制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2.照顾到个别学生也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
3.“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4.平时考查中的口头提问是在课中进行的,而检查书面作业则是在课外进行的。()
5.“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是说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四、案例分析题
1.张老师走进教室后,发现地上有一些碎纸片。“是哪个同学撕的废纸?”老师一问,同学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陈伟的身上。“老师,是陈伟撕的。”“不是我!”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张老师看在眼里,什么都明白了。这时张老师完全可以通过几个同学的证明把陈伟拉出来,当着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一顿,说他不能自觉保护环境,为班级丢分,使我们这个“优秀班级”荣誉受损。但张老师平静地把目光投向全班同学,说:“谁扔的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要自觉地保持班级的环境卫生,哪一个同学愿意把纸片捡干净?”张老师话音刚落,几乎全班同学都把手举了起来。张老师又说:“大家这么爱集体,关心班级,老师很感动,你们愿意做好事的精神真值得老师学习。这么多同学举手,该让谁来做呢?”这时陈伟连忙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让我去捡吧!”张老师笑着对他点头说:“好!”他马上把地上的纸片捡得干干净净。张老师用赞许的目光看看陈伟,说:“陈伟为了班级环境卫生不怕脏,一个人把纸片捡干净,为班级做了好事,给大家做出了榜样。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自觉保持卫生的好习惯。”
下课后,陈伟就来到张老师身边,低着头说:“老师,纸片是我扔的,以后我再也不随地乱扔东西了。”张老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张老师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德育教育?
(2)张老师采用了什么教育方法?
(3)这些教育方法符合什么教育原则?
【参考答案】
1.A【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它遵循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普遍性规律。
2.B【解析】题干中把“干粮”喻为知识,“猎枪”喻为方法,即强调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3.A【解析】题干是对“教学组织形式”概念的阐述。
4.A【解析】早在约公元前6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5.D【解析】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由此提出的教学原则是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6.A【解析】自主参与原则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班级的各种组织机构的干部成员都应该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并授予他们进行管理的权力,不能随便干预。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帮助解决,但不要代替。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班干部能做的班主任不做,学生能做的班干部不做”。
7.A【解析】略。
8.A【解析】目标和规范是班集体建设中关键的因素。
9.D【解析】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
10.A【解析】略。
11.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的表现。
12.C【解析】角色扮演法对于发展个体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以及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13.C【解析】C项体现了德育过程的长期性特点。
14.A【解析】“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的意思是: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原则。
15.B【解析】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根据马卡连柯的成功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得来的。
1.ABCDE【解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评价能力、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自我反思与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
2.ACDE【解析】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尊重学生的四个原则:儿童利益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3.ACDE【解析】较高的教育机智不属于心理素质,它是教师能力素养的内容之一。
4.ABCD【解析】略。
5.ABC【解析】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一般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民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尤其让学生体验成功;(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1.×【解析】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教学内容的增加,一种新的适应大工业生产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
2.√【解析】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包括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3.√【解析】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4.×【解析】平时考查中的口头提问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检查书面作业可以在课外进行,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25.√【解析】略。
1.(1)张老师主要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张老师说:“谁扔的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要自觉地保持班级的环境卫生。”这反映了张老师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把保持班级的环境卫生作为每一个人的事。张老师表扬陈伟:“陈伟为了班级的环境卫生不怕脏,一个人把纸片捡干净,为班级做了好事。”这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劳动教育。
(2)张教师主要采用了品德评价法、榜样示范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当几乎全班同学都举手愿意捡纸片时,张老师说:“大家这么爱集体,关心班级,老师很感动,你们愿意做好事的精神真值得老师学习。”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肯定的评价而给予激励,使用了品德评价法。当陈伟把纸片捡干净后,张老师在全班面前对他进行了表扬,让大家向他学习,使用了榜样示范法。张老师明知是陈伟扔的纸片,但故意装作不知,通过让陈伟自己捡纸片,指导陈伟进行自我品德反省,后陈伟主动找张老师承认了错误,实现了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使用了品德修养指导法。
(3)这些教育方法符合:①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张老师没有把陈伟拉出来狠狠地批评一顿,而是调动陈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②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张老师尊重陈伟的人格,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与信赖结合起来,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③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张老师对陈伟进行德育教育注意依靠学生集体,在全班同学都愿意去捡纸片的大环境下,通过集体对陈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