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为养”的观点,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了粮食和水,才能保证人们的生存。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粮食中几乎包括了所有人体生长发育所衡要的基本营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碳水化合物,水解后能够释放出能量,以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物质。
主食包括谷类、薯类及杂豆食物。其中,谷类包括米、面、杂粮,,类包括土豆、甘薯、木薯等。成人每人每天应该吃150-750克主食,因个人的劳动量、体重、性别、年龄而异。例如,工人劳动量大,一天要吃750克;工作量较轻的女性,每天150-200克就够了。
气血流通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只有气血充盈,生命活力才能旺盛,身体才会强壮。中医讲,脾胃是化生气血的源头,食物是补益气血的主要原料。反过来,气血也能支持、供养、调节脏腑的功能活动。如果我们的气血受损,就会影响到脏腑气机的运行,脾胃升降及其枢纽作用也会受到抑制,进而清阳之气不能散布,后天之精不能归藏,饮食水谷无法摄入,废浊糟粕无法排出,继而可产生多种病症。因此.想要脾胃健康、身体健康,先要补养好气血。
什么样的食物才能补气血呢(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指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就是说,人的生命以饮食水谷为根本,所以当断绝饮食水谷时,人就会死亡。这里的“水谷’,就是我们平时吃的主食,即五谷杂粮!粮食是植物的种子,可以说是最精华、最有生气的部分,也是最有助于生成气血的。
然而现在有很多人觉得吃蔬菜和肉食就已经够了,没有必要吃太多的主食。宴会聚餐时,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只吃菜不吃饭。直到酒足菜饱,才想起来是不是上点儿主食。结果酒菜早已占满了肚子,上了主食也吃不了几口。长此以往,脾胃会受伤害。
3.主食以清淡原味为佳
主食应力求制作简单,将主食做成各种精制的面点,虽然满足了人们口感和口味上的追求,但是却不知不觉地增加了脂肪、盐、糖的吸收。
主食最好能粗细搭配,如全麦面包、荞麦面条,也可以用黑米、小米、燕麦、大米制成混合米饭等。这些粗杂粮的主食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缺少膳食纤维、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节日饮食是很好的调剂和补充。而炸麻花、炸年糕、炸春卷和蛋糕等食物的脂肪和热A含Li较高,多吃往往会导致体重增加,对健康无益。
4.粗细粮、主副食合理搭配
另外,不要只吃过度加工的“精米白面”,选购标准米、标准粉,更加符合人体健康的需求。餐桌上也应粗细搭配,品种多样,喜食精米白面的家庭不妨添点儿粗粮和杂粮。在一顿饭中,主食的总量占1/2,也就是一半主食、一半菜肴。这样吃下去的五谷杂粮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生成气血的原料,保持体内的气血阴阳平衡。
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有的人为了保持身材甚至不吃主食,这样做其实会对脾胃造成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女性朋友们,经常不吃主食会导致气血不足,整个人虚弱无力,身体损耗巨大。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主食的作用,不要因为要美而不顾身体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