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知识大全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天扎针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医生根据病人的病症不同,在这些方法中选择一两种使用。

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等,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引起的腰痛。

专家推荐两种目前很流行的冬病夏治方法,三伏贴和三伏天拔火罐。之所以介绍这两种方法是因为它们具备4大优点:高效、安全、经济、副作用小。冬病夏治一般以3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为巩固疗效,病人应于冬至日到医院复诊。

“夏练三伏”好吗

由此可见,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

当然,也不能躲在有空调的家里不出门,因为那样会使身体的适应能力更加下降。应当适当走出家门,做些适当的运动为好。如游泳,练太极拳或到避暑胜地去旅游等,都会使盛夏生活过得很充实而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三伏天慎进补重调养

暑邪耗气伤津,于是有人认为三伏天更应进补。中医专家认为,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三伏天应慎进补、重调养。

但即使如此,也不适宜大量进补。因为夏季多食稀食饮品,胃消化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难以消化,还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畅。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补药多属性温热,夏季进食会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谢加快,进补的养分也多浪费。

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所以一年当中,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过补。三伏天应以饮食调养为主。医生建议,夏季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

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因此,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均是夏季最好的食品。

三伏天养生之饮食

俗话说“热在三伏”。户外阳光火辣辣地烤着,室内空调冷嗖嗖地吹着,在忽冷忽热中,即使身体健康的人也难免头晕目眩、心绪烦躁、食欲大减、胃肠道功能紊乱。所以,在三伏天,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些什么呢

1、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2、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

3、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4、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

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该出汗时不出汗,“热伤风”惹上身

出门坐空调车、进屋开足空调;休息日里,整天窝在空调房里做“沙发土豆”,是眼下不少人的避暑之法。

中医将上述夏季的常见症称为“阴暑”。眼下,被各种“热伤风”症状困扰的人很多,究其原因就是该出汗时,没有及时出汗。出汗,是人体消暑降温、排出体内毒素的最佳方法。如果湿热邪气被困在体内无处散发,就会导致一系列不适。

长期保持这种生活方式的人还有可能会患上闭汗症,尽管烈日当空,旁人都汗流浃背,自己却闷热难耐滴汗不出。

大汗淋漓也会“伤心”

不出汗会憋出病,汗出得太多,也不利于养生保健。

中医理论认为,“汗为心之液",经常大汗淋漓会有损心气。夏季本该是养护人体阳气的最佳季节,汗液过分外泄则会导致人体阳气过度耗损。特别是气虚体质的人,在三伏天里更容易出汗,有些人甚至坐着不动也会汗流浃背,时常还会觉得口干、乏力、特别容易累。

夏季经常大汗淋漓的人可用黄芪泡茶喝,黄芪是公认的补气佳品。如果气虚症状严重,还可服用有助益气生津的中成药“生脉饮”。

除了食补之外,取足三里穴,也就是俗称的“老母鸡穴”,握拳轻扣两百下,以略感酸胀为度,早晚各一次,可以达到调和营卫之气的作用。

THE END
1.对身体有营养的食物有哪些?医疗科普对身体好的食物大全营养食物有哪些 增强体质 怎样吃能给身体补充营养 陈启众副主任医师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三甲 为了给身体补充营养,可以多吃以下食物和营养片:1.高蛋白素、多种营养片、小麦胚芽油E、综合维生素片、天然B营养片、蜂蜜卵磷脂营养嚼片、深海蛙鱼油、倍欣营养片、天然C营养嚼片等。2. 畅聊知识 生活https://health.baidu.com/m/detail/ar_5297242304121805491
2.食疗食补养生配方有哪些,食疗食补知识大全以下是关于食疗食补养生配方有哪些,食疗食补知识大全的介绍 生发食疗益于生发的食物 1、补充铁质——根据科学家研究,脱发妇女中,缺铁者占30%,因此,患者要多吃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如黄豆、黑豆、蛋类、带鱼、虾、熟花生、菠菜、鲤鱼、香蕉、胡萝卜、马铃薯等。 http://b.55xw.net/show-387697.html
3.食补养生大全常言道:“葯补不如食补”,藥不能天天吃,而食物却可以天天食用[喝奶茶R],食物中含有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增强人体抗/柄能力的各种营养物质,补益身体健康~日常饮食吃对了,常常会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 食补贵在坚持,“是三分毒”,可以说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其实虽然不是所有的藥物均具有du性,但也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9/11/4153217_1134462859.shtml
4.中医养生知识大全中医养生知识科普中医是我们传统的医学,在我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中医养生也是比较常听到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养生知识大全,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不错的参考。 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1、养生是借助外部的力量,调理增强自身内在的学问,是从中医理论中发展沿袭而来的自成体https://www.puchedu.cn/ziyuan/20618.html
5.百病食疗中医养生大全食谱四季调理家庭营养降百科全书保健食疗又称食治,是以食物和药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出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饪经验相结合的产物。食疗并不是食物与药物的简单加工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就高度评价了食疗养生的作用。此后,在《备急干金要方》《食疗本草》《本草纲目》等历代医学著作中,都记载了食疗的https://read678.com/JdBook/index/44201
6.养生饮食食谱大全(养生食谱100)未经授权,家庭医生不得转载在线专稿 参考资料: 1、“六大常见的食疗养生误区,医生说这些最好看看”饮食健康说,2020-01-10 2、“食补补错最伤身!医生提醒:食疗养生要注意3个禁忌,很多人还在犯“尚医健康”,2018-11-14 养生饮食:养生饮食食谱大全(养生食谱100),http://qibai.cc/seo/ys/430.html
7.养生养生之道中医养生食疗养生高龄老人的床上健身养生运动:9种适合中老年人床上锻炼的简单方法 艾灸的好处与方法-葫芦艾灸,温经通络,养生保健! 上一页 下一页 老年人养生馆品牌名称大全(头疗养生馆品牌,头疗养生馆品牌有哪 秋季如何食补养生(适合秋季养生的食材) 春季养生:阳气生发养好肝(健康密码·四季养生) http://anpu119.com/
8.提供生活小常识养生食谱养生粥养生汤养生茶等养生知识!人人健康网是知名的养生门户,为广大网民提供养生保健知识,包括中医养生,食疗养生,运动养生,健康养生方法,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小常识等内容,是您健康生活的好伴侣!http://www.rr120.net/
9.食补养生课食补养生课课表 第一讲:藏在你饮食当中的秘密主讲:明月老师 第二讲:补血要有效果,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主讲:明月老师 第三讲:补肾没吃对,补啥都白费主讲:明月老师 前者不宜 第四讲:补气,你可能都补错了主讲:陆志忠 第五讲:以食养脏,才更符合脾胃调性<https://www.meipian.cn/502f471p
10.冬季养生冬季养生食谱冬季养生小常识冬季怎么食补比较好 冬季食补方法推荐 冬季是一年中最适合进补的时节,随着气温逐渐降低,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和营养来增强抵抗力,抵御寒冷。通过合理的食补,能够暖身、还可以提升免疫力。那么,冬季如何通过食补来达到暖身养生的效果呢?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冬季应该怎么食补。 https://www.cnys.com/d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