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养生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食疗养生文化源远流长,食疗养生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以前的人通过食疗养生调理身体,现在的人通过食疗养生减肥、护肤、护发。食疗养生是一种健康的健体之道。
更经典的说法是:食物是人类治病最好的药品,食疗养生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高级均衡营养素能增强细胞营养代谢功能,使细胞获得了强大的能量;同时能激活细胞健康免疫基因,使细胞免疫活性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成倍增加;能使免疫细胞有能力释放大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直接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病毒,直接中和清除被细胞吸收的物理化学物质;强壮的免疫细胞可直接吞噬病死的细胞和废弃的代谢物,帮助功能低下的细胞恢复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有医药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说过:药物治疗,不如食物治疗,食物是人类治病的最好药品。他相信人体天赋的自然免疫力是疾病真正的终结者。
食疗养生和药膳的原理
“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五谷杂粮,有益于人类而无害于身体,因而性“中”。这是中华原创医学选择食品最主要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以实验动物“检验”的客观基础上。
在这个标准里,食品和药品并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食品中略略离开“中”时就会偏凉(例如绿豆)或偏温(例如豆豉)。如果偏离“中”较远时,就是“寒”与“热”。如果更远离“中”的就是“药”了,这就是凉药或者热药的来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中医的治疗原则,得了热病应该用凉药,如果热得不那么厉害,就不一定要药了,用性偏凉食品(例如前述的绿豆)调节就可以了;反之亦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疗养生”了。药食同源:定性与定量食疗养生和药膳并非同一概念。前者使用食品进行调理,而后者则是将通常归入“药”范围的变成可口的食品。比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既是药,但又是美味佳肴。对于身体虚羸,冬天手脚常冰凉者而言是再合适不过的首选了。
如果是极寒或者极热者,就叫做“毒”了。比如同是豆类的“巴豆”,普通人只要误食一粒就会一泻如水,因为它性极热,常用以治疗极寒的病人。所以《黄帝内经》说治病是“聚毒药以攻之”,而不是说“聚药以攻之”。因此,无论食品、药物甚至毒药都是同源的,因为目的是相同的:就是将偏离正常状态的自组织能力恢复到常态。
西方医学则不然。凡药就不能是食品,食品则不准说疗效,至于“毒”就更加另类了。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中医是“以人为本”的标准,而不是以实验动物为“本”的标准。如果以通常西医动物模型去检测“巴豆”的毒性,结果相反,实验鼠吃下“巴豆”不仅不泻肚,而且会越来越发福,所以“以鼠为本”的所谓“客观”的标准,并非万全。
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食物治病最显着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但食物毕竟是食物,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于弥补阴阳气血的不断消耗。因此,即便是辨证不准确,食物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危害。正如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食疗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因此,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作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随着日常饮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
药物疗法主要使用药物,药物性质刚烈,自古有“毒药”之称,主要是为治病而设,因此药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患者,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若随便施药,虚证用泻药,实证用补药,或热证用温性的药物,寒证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使原有的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因此用药必须十分审慎。
食物疗法寓治于食,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之中,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它不像药物那样易于使人厌服而难以坚持,人们容易接受,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
此外,食疗用品在剂型、剂量上不像药[NextPage]物那样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更换,它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习惯进行不同的烹调加工,使之味美色艳,寓治疗于营养和美味之中。
当然,由于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故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应利用其所长,运用于不同的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相得益彰。
春季养肝健脾
宜用药物:天麻、米仁、党参、淮山、白芍等
宜用食物:兔、鱼、鸡、木耳夏季清热养阴
宜用药物:石斛、燕窝、蛤士蟆、绞股兰、野菊花等
宜用食物:老鸭、鱼、冬瓜、西瓜、荷叶等
夏季保肝护肝
宜用药物:枸杞叶、虎尾轮、牛奶根、香藤根、佛掌榕
宜用食物:鸡、猪小肠、猪肝
宜用药物:石橄榄、金线莲、丰柜斗草、鸭掌草、地参
秋季滋阴润肺
宜用药物:麦冬、玉竹、芦根、石斛、菊花、百合等
宜用食物:甲鱼、鱼、老鸭、泥鳅、芹菜、白果、白木耳、莲藕、梨等
冬季益气滋肾
宜用药物:洋参、当归、熟地、太子参、虫草、杜仲等
宜用食物:鱼、禽类、黑芝麻、核桃、羊肉等
营养要均衡,坚持饮食“四舍五入法”
四舍:脂肪、胆固醇、盐和酒。
五入:纤维饮食;植物性蛋白质;富有胡萝卜素、维生素C、E的食物;含钙质的食物;每天6杯至8杯的水。
多摄取含抗氧化物的蔬果
富含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多酚类等的食物都有抗氧化效果,可以保护胶原蛋白不受自由基攻击而损伤。各种蔬果里的抗氧化物质多也最丰富。
Tips:
(1)每天尽量吃到3种不同颜色的新鲜蔬菜及2种不同的水果。吃的颜色愈多样,表示吃进愈多不同种类的抗氧化物。
(2)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有西兰花、番茄、萝卜、圆白菜、青椒等,水果有橙子、柿子、番石榴、奇异果、草莓、柠檬、鲜枣、山楂等。
(3)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包括核桃、腰果、芝麻等坚果类食物。
(4)每天喝1~2杯茶,茶里都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
多食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
纤维素能强化体内排毒功能,还能强化肠道蠕动,免受便秘之苦。食物中含高纤维的有蔬菜、糙米、玉米、燕麦、全麦面粉、绿豆、毛豆、黑豆、杏仁、芝麻、葡萄干等,都是抗老化的好“帮手”。
多吃一些富含胶质的食物
如猪皮、猪脚、鸡爪、海参之类食品,有助于皮肤保持弹性。
避免高脂肪及油炸食物
高热量、高脂肪,尤其是油炸食物都容易产生自由基,加速老化。如果能减少摄食这一类食物,就等于减少了身体被自由基伤害的机会,以及皮肤出现黑斑、皱纹,罹患癌症、心脏病、中风、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风险。
(1)不要吃西式快餐。
(2)饮食以清淡为主,烹饪多用蒸或煮。
(3)热量摄入要比三十岁时少10%。
传统上重视食补
一些药食同源的食品也是抗老化的重要帮手
蜂乳、花粉、枸杞、红枣可滋润肌肤,达到美容功效;山楂、玉竹、桑椹可预防脂肪堆积及动脉硬化核桃、首乌、黑豆则可以防治白发;金针菇、黑木耳、香菇能软化血管,防止癌症。
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我们都会碰到很多不同的事情,会接触不同的人,因此,我们总是会有难过的时候。但是有时候难过的情绪会很强烈,会让自己深陷其中无法出来。所以调整自己的情绪很重要。那么,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应该怎么来调节呢
对皮肤很注重的人都知道,不擦防晒的话,紫外线会灼伤皮肤的,所以紫外线对人的影响还是特别大的,尤其是有的人还对紫外线过敏,皮肤上会出现小红斑点,这种情况下可以用西医疗法,中医疗法等进行治疗,平时的话可以多擦些防晒霜来进行预防。
我们都知道晕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好多人想外出旅行都会被晕车扫了兴,生活中有好多治疗晕车的方法,比如:可以将新鲜的生姜放在手里,难受的时候闻一下,或者可以给鼻子处挤橘子皮的汁;等等。建议平时可以多掌握些晕车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刮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活经通络、祛湿排毒、扶正祛邪,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刮痧作为预防和辅助治疗病痛的一种方法。刮痧的好处很多,但是选择刮痧的时候,也要通晓一些常识,了解一些禁忌,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刮痧的时候,6件事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