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礼仪中,小儿保健,习俗称“保赤”、“济幼”、“慈幼”。男性养生称“济阳”,女性养生称“济阴”。太白山区群众有食用药膳、情志调适等养生经验,对敬老与养生,尤为重视。在相对闭塞的山区,老人们一生的经验,所传承的知识,上谕性说教,是对他人、家庭和社会很有教益的。正如宋·陈直《养老奉亲书》所述:“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以食治疾胜于用药。况是老人之疾慎于吐痢,尤宜用食以治之。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此养老之大法也。”临终关怀的优良传统,在太白山区民间依然传承。做得不好的家属及子女,被斥之为“不孝”、“不肖子孙”,为传统文化习俗和社会舆论所不容。
一、药王养生之道
药王孙思邈擅长养生之道,活了141岁。他在太白山区从事药物研习、为民治病的实践中,总结撰写《养生歌》。歌曰:
孙思邈传有“养生十三招”:
1.发常梳梳头发,可健脑,预防头痛、耳鸣等。
2.目常运用眼珠转圈,将发热的掌心敷在眼部,可明目、缓解眼睛疲劳。
3.齿常叩可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退化。
4.口常漱“唾为肾之液”,常于漱口,可生玉津,对健肾益脾、延年益寿有一定的作用。
5.耳常鼓可起到增强记忆和听觉的效果。
6.面常洗两手搓热后,双手向外摩面。这个动作常作,可令脸色红润有光泽。
7.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慢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这个动作可防止颈椎增生,不过要慢慢做。
8.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的摆动,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和胃痛、腰痛。
9.腹常揉搓手热后,双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腹。这个动作可以消除腹部鼓胀等症状。
10.摄谷道吸气时搓肚、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过后呼气(肛门放松)。
11.膝常扭双脚并排,膝部紧贴,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这个动作可以强化膝关节,防止肾亏膝软症状。
12.常散步散步确实是对健康长寿有很大益处的一种运动。
13.脚常搓搓脚可以治失眠,协助控制血压。
太白山区广大村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很重视养生保健,探索出许多保健防病习俗,如用荔枝草(房前屋后常见)炒鸡蛋防治咳嗽、脱力草煮鸡蛋防治劳伤、贯众泡水代茶饮预防流感、鬼针草水煎洗脚防治腹泻、翻白草与马齿苋水煎内服防治痢疾、吸川芎旱烟醒脑、吸山茄花防治哮喘、破血丹或臭牡丹鲜品捣烂外敷疗跌打损伤等。这些用草药防病保健土方,广为群众使用,故民间流传“小病不治,拖成大病,大病不治,要人性命”之说。久而形成重视保健,防其未然,治其未萌,预防为先的良好习俗。
二、森林养生
太白山域森林面积大,覆盖率高,类型多样,树种繁杂,能有效地调节气候、吸碳释氧、杀灭细菌、净化环境。有关资料表明:在城市居民区庭院中,每立方米空气中有细菌1.2万个,城市街道多达5.4万个,闹市区街道则有数百万个,而森林空气中的细菌只有58个。每公顷桧柏林1昼夜能分泌出36公斤~60公斤植物杀菌素,可以消灭1座小城镇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所以森林被誉为“天然消毒器”和“义务卫生防疫员”。游人在森林浴场或林中漫步,冬暖夏凉,无尘无菌,空气清新,修身养性,颐养天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
三、生态养生
太白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自然环境优美,许多高道名僧栖居山林,享受生态养生,得以延年益寿。到大自然、大森林中休闲度假,已成为久居城市人群的新时尚。据有关研究资料,每公顷森林一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005公斤,释放氧气730公顷,可供1000人呼吸之用。山林空气清新,富含负氧离子,被誉为“天然氧吧”、空气中的“长寿素”。据西安医科大学李安伯教授1994年在太白山森林公园测定,山林空气中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含量1000~3000个,最高达25000个,比西安市区钟楼附近、地下商场高10~15倍,甚至上百倍。因此,太白山区生态环境是人们养身修性、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理想场所。
四、温泉养生
五、饮食养生
太白山食疗、食养、食补,形成药膳养生文化。民间防治白带,用太白花200克~250克掺入面粉中作成馍,3~4天吃完。高血压症,头晕目眩,用太白花、茱苓草、羊角参、小晕鸡头各15克,夏枯草24克,水煎加冰糖服。衄血,用太白花31克加白糖浸泡,当茶饮。太白茶、药王茶、鹿寿茶、老君茶、女儿茶、观音茶、黄芪叶、银杏叶、杜仲叶、青荚叶等作茶饮,可醒脑、提神、解困。民间还有“神仙豆腐”等药膳养生的好方法(详见第三章第二节饮食文化中的“药膳食补”部分)。
米面翁果实、板栗、榛子等坚果,鬼灯檠、玉竹根茎,山葛、薯芋属植物的块根,百合属植物棉枣儿、石蒜的鳞茎等,淀粉含量丰富。太白山区有许多的养生经验,渗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可用来增强体质、开发智力、延年益寿。
用以乌发容颜、光洁发肤的草药有:地耳、老龙皮、脐衣红石耳、黑石耳、网衣科石霜、梅衣科石花、金刷把等。用沙棘、拐枣、杜梨等制作饮料,可防暑降温,生津止渴,益气养阴。
太白山区山野菜种类多,资源充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野趣浓郁。它既具山林野趣,又有地方特色,是太白山饮食养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冬吃“乌药”,是太白山区人们的一种很特殊的养生习俗。所谓“乌药”,实际是指太白山出产的“乌头”。生吃必中毒乃至死亡,而经过大约12个小时的水煮,被煮熟的“乌头”就可以吃了。民间吃煮熟的“乌头”,能矫正虚寒性体质,或防治一些虚寒性疾病。冬吃狗肉、吃鹿肉、喝鹿血,都是有益的进补药膳及有效的食疗方药。
眉县汤峪口一带,民间流传《太白山蔬菜食疗歌》曰:
要想健康身体好,蔬菜疗歌要记牢。茄子祛风通经络,黄瓜减肥美容貌。十月萝卜小人参,冬瓜消肿利水尿。莴笋通乳利五脏,健脾益肾数山药。补中益气马铃薯,开胃抗寒红辣椒。止咳化痰胡罗卜,白菜宽胸疏肠道。大蒜能治胃肠炎,芹菜能降血压高。蕃茄富含维生素,韭菜补肾暖膝腰。亭亭玉立荷莲藕,止血安神解酒妙。养血平肝黄花菜,洋葱杀菌是良药。海带含碘治甲亢,常吃菜花癌症少。芋头散结治瘀肿,荸荠利咽热火消。胡椒驱寒又燥湿,葱姜辣汤治感冒。心血管病食木耳,银耳强身又补脑。香菇益寿抗癌症,蘑菇抑制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