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 四道食疗方用起来健康·生活

医学指导/广州市中医医院脉管炎科主任黎建华

12月7日迎来了大雪节气,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天气变得异常寒冷,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南方也迎来了强冷空气。这时,很容易出现怕风、皮肤冻裂、手脚冰凉、麻痹不适等症状。寒冷对体弱者、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为不利。那么,大雪节气后该如何养生?

广州市中医医院的专家表示,日常生活方面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忌蒙头睡觉,饮食方面限制高胆固醇、油脂的摄入,多喝热水,特别是清晨起床后可以马上喝一杯热水。

寒冷天气

别忽视这5大方面

随着老龄化及生活节奏的改变,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寒冷天气,会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

广州市中医医院脉管炎科黎建华主任指出,寒冷对体弱者、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尤其不利,这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5方面:

1.避免着凉

冬季是血管疾病高发期,因为寒冷常常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心脏或肢体缺血,诱发疾病。此时这类患者以及体弱者、老人小孩等要随时注意保暖,出门戴口罩、帽子、手套、围巾等,避免着凉。

2.戒烟

烟里面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大量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能收缩血管,造成血管疾病加重。戒烟是预防和治疗周围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3.忌蒙头睡觉

冬季很多人怕冷,就会蒙头睡觉,但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多,容易诱发血管疾病。

4.保持大便通畅

排便过于用力会使腹内压力增高,动静脉内压增高,容易诱发心绞痛、血管瘤破裂、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血管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平时应有意识地多吃一些含纤维尤其是粗纤维较多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等。一旦发生便秘,切不可强行排便,而应该通过饮食或者药物来改善。

5.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和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但冬季人体消耗的能量较多,如果运动太剧烈,反而会增加循环的负担,得不偿失,因此强调运动要适度。

饮食:限制高胆固醇高油脂,多饮热水

中医养生学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大雪节气之后更要注意“养藏”。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说,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饮食要均衡

均衡饮食,才能全面满足身体需要,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宜多食鱼类、燕麦、黑芝麻等食物。多吃新鲜绿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山楂、黑木耳等。蔬菜一天的量应该在400-500克为宜,水果在100克为宜。

2.限制高胆固醇、油脂的摄入

高胆固醇、油脂等食物选择不当或进食过量都会增加血管病发病风险。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尽量用植物油烹饪,少食动物的内脏,如肝、肾、脑等组织。避免油炸、油煎的食物。

3.减少钠盐摄入

每日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6克。尽量减少咸肉、罐头、火腿、加碱发酵的食品等高钠食物的摄入。

4.多饮热水

多喝热水可以帮助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特别是清晨,建议大家起床后喝一杯热水,这样做有利尿、帮助排便、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作用。

皮肤冻裂手脚冰凉这四道方用起来

除了生活习惯、饮食上注意外,黎建华还开出了几款食疗方,可帮助起到养血通脉、活络祛寒、宁心安神等作用,感兴趣的街坊们不妨一试:

1.养血通脉茶

材料:丹参6克、三七5克、龙眼肉10克

做法:以上为一剂用量,三味药混合后用水300毫升煮开15分钟,过滤去渣当水饮用。每天一次。

功效:活血通络,养血安神。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还具有降压作用,对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三七能抑制血小板功能及促进纤溶的作用,可降低血胆固醇和调节免疫力。龙眼肉可改善内分泌、调节免疫力,具有一定的抗突变作用。

此茶适用于各类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保健治疗,可长期服用。孕妇忌用。

2.猪蹄毛冬青汤

材料:猪蹄1只,毛冬青根200克,鸡血藤50克,丹参50克

做法:加水共煮至蹄烂,去药渣,吃肉饮汤。

功效:活血化瘀生新,脉管炎、静脉炎等病人日常可服用。

3.参归粥

材料:当归头20克,红参10克,丹参20克,熟地2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当归头、红参、丹参、熟地放入砂锅内加水煎60分钟,取汁与粳米同煮粥食。

功效:补气养血活血,年老体虚的血管病病人可服用。

4.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当归洗净、生姜切片、羊肉过水后同下锅,加水煮至肉烂,吃肉饮汤。

功效: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用于体质虚寒的人日常食用。但易上火、口腔溃疡、手足心热的人,以及发热咽喉疼痛者,不宜服用。(文/全媒体记者张青梅通讯员高三德)

THE END
1.冬季养生最不能错过的12种食物,赶紧收藏冬季到了,养生哪些食物不能错过? 冬季养生三肉 01 鸭肉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有些老年人或者身体虚弱的人,虚不受补,用一些补品,甚至是吃一点牛肉都会上火。 对于这种情况,不妨吃些鸭肉,中医认为鸭肉性寒,能滋阴降火,既能补虚又不易上火! 从现代营养学角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EyOTIwMw==&mid=2651434457&idx=3&sn=502c41fcf0709f5b91ecd11fa898bc58&chksm=85cbb11cad8ef4af7119de35e1dfeaf345726f008b092c0a591b9f087d7fb59d3c846328f5e7&scene=27
2.冬季养生食疗推荐冬季养生食疗方冬季养生对人体健康的维持和促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今天正佳养生网就为大家介绍下冬季养生食疗方。冬季饮食宜温,冬季饮食宜温热,早晨外出时,宜先喝些牛奶、豆浆、红枣粥等以暖和身体。冬季饮食应多选含有优质蛋白质与有防寒保暖作用的食品,如瘦肉、鱼、鸡、蛋类与豆制品等。 https://c.pstatp.com/scene/medical/medical_article/cndzys_zt_article_585307
3.冬季补气血食疗秘方:三款简单有效的食疗方助你补血养生1. 党参杞子红枣炖鸡:党参30克、杞子15克、红枣15克、鸡肉150克,隔水炖服。 2. 阿胶蜜枣炖鸡:阿胶15克、蜜枣1个、鸡肉50克,隔水炖一小时。 3. 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500克、当归30克、生姜50克,羊肉爆炒后与当归一起煮汤。 这些食疗方既简单又有效,适合气血虚弱、头晕、失眠、胃痛等症状的人群。https://cont.jd.com/pccontent/1004004591973391
4.珍藏冬季养生宝典,全网最全的冬季养生宝典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生机潜伏、阳气内藏,是万物蜇藏的时令。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为“藏”。人体和万物一样,要顺应冬季的气候特点,使正气得到补充和保养,为来年的新生增添精气和能量。 冬季,在五行中属水。肾主水,有藏精、主骨生髓之功能,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步履轻https://www.guokang.com/healthinfo/327.html
5.食疗保健方法日常养生食谱四款日常养生食谱食疗保健方法 日常养生食谱 一、四款日常养生食谱 一、五指毛桃煲乌骨鸡汤 原料:温氏乌骨鸡一只,五指毛桃100克,猪脊骨200克,芡实25克,姜3片,蜜枣3颗,盐适量。 做法: 1、将温氏乌骨鸡、五指毛桃、芡实等洗干净放入汤煲中。 2、猪脊骨在滚水中煮一下“飞水”,放入汤煲中。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161029.html
6.冬至到,如何守护阳气,来年无病痛?冬季养生食疗方 1.砂仁鱼肚肉末羹 组成:砂仁6克,鱼肚50克,猪瘦肉150克。 用法:砂仁打碎纱布包裹备用,鱼肚浸软切细丝,猪瘦肉剁细末。先用清水适量文火炖鱼肚至大部分溶化,再放入砂仁、肉末煮半小时,去砂仁,和盐调味温服。 功效:和胃健脾,补虚养血。 https://wap.ycwb.com/2020-12/23/content_1367013.htm
7.滋养五脏,试试这些食疗方中医药膳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冬季进补,自是少不了。下面将五脏养生食疗方分享给大家。 心,君主之官 ——养心重在安神 心主神明,主血脉,是人体的统帅。 心最怕一个字——“累”。劳心太多、思虑太过,容易耗伤心血,出现心慌、胸闷、胸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https://www.cdstm.cn/gallery/media/mkjx/xgbnysdw_6453/201907/t20190703_918624.html
8.食疗养生8款食疗方养生效果好权威文章食疗养生 8款食疗方养生效果好 冬季是进补、养生的大好时节,而如何进补、养生就是关键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肯定都吃过坚果,不同的坚果有不同的作用,那大家知道怎么用坚果来养生吗?一起来看看吧。 食疗养生 一、补肾益肺——核桃荸荠鸭子煲 原料:核桃仁l00克,荸荠15个,鸭子1只,香菇50克、绍酒7克、味精7克,https://www.cndzys.com/zhongyi/yaoshan/954782.html
9.立冬养生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中医推荐这几种食疗南方+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要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受凉感冒。由于气温下降,大家在室内停留时间长,与可能携带病毒的人更近距离接触,感染机会更大。因此,秋冬季为流感高发期。 本期,小编邀请我院中医科陈虹医生为大家推荐这几种食疗方,可以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 食疗方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1/08/c8279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