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月,养生好时节!(附养生食疗方)
冬季,是从立冬之日开始,包含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的三个月时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称冬三月为“闭藏”之期,此期天地间寒气凛冽,草木凋零,万物蛰伏,自然界阳气潜藏,阴气当令,万物闭藏。人体也与自然界闭藏之气相应,阳气也顺应天地阴阳升降的规律而秘藏于内。
养生当顺四时,冬季尤重养生。冬季是人体积蓄营养,养精蓄锐的极佳时段,中医极为重视冬季养生。冬季养生方法何其多,但主要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四个方面入手,谓之冬季养生“四部曲”:
第一部曲:精神养生、贵在静养
冬令时节,贵在静养。《黄帝内经》云“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更适合冬季养生。此期须尽量保持心神宁静,静心少虑,心态平静,不为琐事烦恼,不为名利操心,不无端生气,不超负荷运转,以免劳心劳力、积劳成疾。
更不能因天气寒冷深居简出、独自在家而自感孤独、孤戚乃至悲凉,不因生活某些不如意而担惊受怕、忧心忡忡,应凡事顺其自然,处之泰然,心绪坦然,尽量保持心态平和、心神静谧、情绪乐观。乐观的情绪让人在寒冷的冬天倍感暖意,且有利于身体的气血通畅,不至气郁气结、气血郁结而成病。
平时尽可能少外出少聚集,多居家多静养,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绘画、书法、棋艺、写作、编织等方式凝神聚思,静养精神,正所谓“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二部曲:起居养生、尽量早睡
冬令时节,天气寒冷、阳气伏藏,顺应这一变化,此时养生当注重于“藏”,尽量早睡晚起。中老年人最好晚上9点左右开始睡觉,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既可保证充足睡眠,又有利于阳气的潜藏、阴精的积蓄。老年人早睡晚起,还能躲避深夜严寒,避免寒气挫伤阳气,减少感冒。还可选择在阳光充足时,经常晒晒太阳,一般晒20-30分钟后,有助于暖身健体,补益阳气,鼓舞正气,防病祛邪。
年轻人要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尽量做到11点以前入睡,尽量不要熬夜,以免耗伤精气神,影响身体健康。此外睡好“子午觉”,更有利于调节精神、恢复体力。午饭后还要适当打盹休息,可保证整天精力充沛。
冬令时节还要注意节欲保精,《黄帝内经》云:“肾脏为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冬季养生当重在温阳益阴、补肾藏精。虽冬不禁欲,但欲不可纵,房事过度,损耗精气神,尤其损耗肾精,导致体力下降、易患疾病。
《黄帝内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若冬季房事过度,阳气外泄、精气流失,体力下降,来年可能患温病等,还可致发枯齿摇、耳闭失聪、喘息咳嗽、腰膝酸软、二便不利等症。中医自古以来,对行房要求严格,主张在夫妻双方身体健康、体力旺盛且气候宜人时行房比较适宜,尤其“冬至一阳生”,此时人体阳气初发而未发,火苗最弱,应尽量减少或避开房事,以保肾之精气。
第三部曲:饮食养生、注重温补
冬令寒气逼人,人体的活动需要较多的热能来维持。在低温条件下,人们在保持体温、劳动消耗、热能消耗方面明显增加,所以冬季膳食应该增加热量,保证充足的与防寒和劳动强度相适应的热能。
中医强调,冬季当遵循去寒就温的饮食原则。冬季寒冷,脾胃肾脏均喜温补,故饮食宜温热,以藏热量为主,可适当选择进食温补脾肾气血食物,增加食用辛甘温热食品,以温补阳气,如羊肉、狗肉和鸡肉、牛骨髓等,羊、狗肉、牛骨髓等性温热,具有补益阴精,温肾壮阳的效用;鸡肉偏甘温,能温中益气、补精填髓。如偏于阴血不足,可选择鸭肉、鹅肉为主。此外,龟、鳖、蛇肉等具有滋阴助阳功效。
冬季宜适当多进食黑色食品和坚果。黑色入肾,与冬相应,肾藏精气,此期适当多选择黑色食品及坚果,可以补益精气,提高免疫力,保持旺盛的精力。如可食用黑米粥、黑豆膏、黑芝麻糊、黑枣黑木耳羹、乌骨鸡等。
此外亦可在食物中配上各类坚果,如板栗、腰果、核桃、花生等,坚果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大多有补肾健脑、强身健体的作用。
推荐三款冬季温补药膳
1、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300克,当归10克,生姜30克。
做法: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开去上末,文火炖煮2-3小时至肉烂,加盐等佐料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温肾逐寒,补气养血。
适宜人群: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气血不足,阳气亏虚,肾虚恶寒者。
2、黑豆筒骨汤
材料:筒骨300克,黑豆90克,红枣5个,生姜5片。
做法:把全部用料洗净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至肉豆熟烂,加盐等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适宜人群:适用于中老年骨质疏松、增生,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腿痛,头发稀疏等属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者。
3、参芪乌鸡汤
材料:乌鸡300克,生黄芪5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
做法:乌鸡洗净去内脏。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开去上末,文火煮2-3小时,至鸡肉酥烂为度,去掉药物,加盐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补气养血、补益肝肾。
适宜人群:适用于中老年气血不足,头发脱落,腰腿痛等气血两虚、肝肾不足者。
4、膏方
冬季还可以配合药食同源的补益药膳和膏方等来补养身体,特别是膏方服用方便,补益效果明显且持久,是冬季进补选首选。膏方适用于多种慢性病及免疫力低下者,可根据气血阴阳亏虚的个体差异,配方制成具有不同补益功能的膏方。
膏方可补气、补血、温阳、滋阴、气血双补、阴阳并补、补脾除湿、养颜祛斑、温阳补肾、滋阴益肾等。冬季食膏方,来年少病痛。
第四部曲:运动养生、保持适度
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健走散步等温和的有氧运动,在上午或下午温暖时段进行。适度运动,长期坚持,具能振奋阳气,强身健体之效。
年老腰膝疼痛者,可配合拍打后腰,多采取躬身位连续拍打后腰部60到100下,刺激腰眼、肾俞等穴位,既可促进肾内的寒气湿浊排出体外,又能强筋壮骨,补肾健腰。
脚暖一身热。立冬之后,坚持泡脚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人们常把脚称为“人之根本”,脚是三阴经交汇的地方,冬至泡脚能起到暖身养肾作用。每天睡前用50℃左右的热水泡脚15-30分钟,可于水中加一勺食盐,或用温经散寒中药煎水泡脚,并且在泡脚之时握空心拳击打或用手掌揉搓足底涌泉穴,两侧各击打揉搓60到100次。泡脚有温养足少阴肾经,交通手足经脉,疏通经络与气血,缓解腰背疼痛,帮助女性防寒保暖,促进睡眠等功效。
冬令三月天,养生好时节。如能做到精神静谧,夜间早睡,饮食温补,运动适度,唱好养生“四部曲”,即可安然过冬,又保来年健康。
发表于:2023-11-10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